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快乐

合集下载

同学们上语文课快乐的情景作文

同学们上语文课快乐的情景作文

同学们上语文课快乐的情景作文同学们上语文课快乐的情景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上周我上语文课的时候可把我乐坏了!我们班的语文课堂真是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快乐的氛围啊。

跟我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只等你来亲身体验了。

那一天,我照常上着有趣的语文课,没想到教学内容居然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老师一上来就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书写文章!你们要以自身的亲身体验为出发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经历,并抒发由此而生的独特感受与体会。

"哇,听起来真是酷毙了!大家立马精神百倍,饶有兴致地瞪大了眼睛。

老师接着示范了一段富有感染力的亲身经历描写,大家都被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语言给深深吸引住了。

只见她娓娓道来自己在姥姥家乡采摘水果时的情形。

丰富的细节描写,生动有趣的对话,以及内心喜悦之情的流露,处处让人仿佛亲临其境,跟着她一同滑翔在那片绿意盎然的山谷里。

我都能感受到那次体验带给她的遐思无限与超凡洞见,还有被美好自然所包裹时那种温暖充实的幸福心情。

同学们也被这段精彩亲笔所打动,个个眉飞色舞地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哇,太棒了吧,听着就让人如痴如醉呢!"王小明兴奋不已地大声赞叹着。

旁边的小花羞答答地说:"写得太有感染力了,心都快被融化了。

"我当时内心就簇拥着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亲自一试究竟,也去用文字记录下自己那些快乐独特的小小经历。

于是我赶忙举起小手,对老师说:"老师,我最近参加亲子运动会的事儿,好像也很有意思,要不我分享一下吧!"老师点头示意,说道:"很好,不妨尝试用亲身视角描写一下,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娓娓道来。

"于是我便一股脑地把参加亲子运动会时的情形娓娓道来。

"。

我和爸爸一边热火朝天地比赛,一边还亲昵有加地开着小小玩笑。

记得'家家有弟兄,好朋友一场空'这个搞笑对口相声,我俩可是临时就编出来了。

“班班通”让课堂洋溢着语言文字的快乐——以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为例

“班班通”让课堂洋溢着语言文字的快乐——以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为例

“班班通”让课堂洋溢着语言文字的快乐——以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为例[摘要]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已有十多年了,网络成了教育最有力的支撑,“班班通”走进课堂代替了传统的讲台,老师只需轻点鼠标,与电脑相连的电视机大屏幕同步显示,声像并茂,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精彩世界。

在“班班通”课堂上,教者轻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

有了“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更容易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班班通我们现在的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能直接接受庞大的网络资源,直面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生活情趣中。

下面以我所任教的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例,说说“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的神奇效果。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讲述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泼水节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

本课的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一遍遍地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如何如何利用“班班通”将课文包含的热情释放出来,让课堂洋溢在语言文字的快乐氛围中呢?一、铺垫情感,初步感受热情教学时,一走上讲台我就宣布要带大家去云南的西双版纳去游玩,孩子们立刻来了精神,数十双眼睛齐刷刷投向大屏幕。

大屏幕上,在葫芦丝美妙的音乐声中,西双版纳美丽的风光一一闪过,竹楼掩映在绿林红花之中,白塔尖顶的佛寺随处可见。

身穿红黄蓝绿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簇拥在寺庙前,合着象脚鼓的节拍,跳着欢快的傣家舞蹈。

(画外音: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人们一手端盆,一手拿树枝蘸着清水挥洒在别人身上。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只见人们端着一盆盆清清的水互相往对方身上泼洒,一时间,水花四射,笑声不断,好不热闹!再看看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一脸兴奋地盯着大屏幕,个个跃跃欲试,恨不得也能拿着个盆上去泼一把;看到好玩的地方,孩子们开心地笑起来。

让语文课洋溢着美的芳香——《绿》教学一得

让语文课洋溢着美的芳香——《绿》教学一得

产 生 一 种 愉 快 感 , 并 带 着 这 种 愉 悦 感 走 入 课 文 中 描 绘 的 优 直 观 手 段 相 结 合 创 设 、再 现 的 ,在 课 堂 上 , 当学 生 在 优 美
的背景音乐 中,在琅琅 书声中 ,用心 灵去拥抱语言 ,领略
文 章 语 言 之 美 , 享 受 文 字 之 美 ,感 受音 乐 之 美 ,进 入 美 的
文字带来 的音 乐美 。如 :在指导 朗读 “ 松松的 、滑 滑的 、
给 人 以 愉 悦 的 感 受 。 因此 , 美 的情 境 更 容 易 唤 起 学 生 心 底 轻 轻 的 ”等 叠 词 时 ,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课 件 上 的 图 片 , 让 对 美 的 追 求 。在 教 学 《 绿 》 这 一 课 时 ,笔 者 利 用 多 媒 体 先 学 生 明 白这 些 词 所 表 达 出 的 绿 的柔 嫩 , 清 亮 ,读 的 时 候 要
带 学生进入一 个绿色 的优 美 的世 界,欣赏 了大量 的关 于梅 轻 , 要 缓 , 要 富 有 节 奏 感 , 课 堂 上 放 开 让 学 生 反 复 诵 读 ,
雨 潭 绿 色 的 图 片 , 用 唯 美 的 图片 冲 击 学 生 的 眼 睛 ,撞 击 学 体味 ,由于给 了学生 宽松 的课堂环境和 自由发挥 的空间 ,
情、语言连 同整个氛 围传 递给老师 ,使老师 的情感 得到升 华 ,并得 以持续 。所 以整 堂课 中,师生被一种浓浓 的情 感
三、 以 “ 读 ”促 感 , 感 受音 乐 美 《 绿 》 的 语 言 有 着 鲜 明 的 节 奏 感 和 明 朗 、 和 谐 的 旋
令人 陶醉 。 《 绿 》 一 文 之 所 以脍 炙 人 口 ,传 诵 至 今 , 不 仅 互相 感 染 ,感 受这 种 语 言 文 字带 来 的 愉 悦 。

让快乐回归语文课堂

让快乐回归语文课堂

打破语文教学常规 , 联系学生生活 实际 , 尊重 学 生 的选 择 ,
满足学生 的需求 , 体现教育 的人文性 ; 不刻 意追求 学习的形式 , 创设宽松愉快 的课堂氛 围,构建 民主 、和谐 的师生关 系 ,从而
激 发 学 生 参 与 语 文 教 学 的兴 趣 。语 文 课 主 张 学 生 自由 的 表达 ,
主氛围 ,了解学生 ,关爱学生 ,学生 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
能得 到充分 的体现。和谐 、宽松 、愉快 的语文课堂氛 围能使学
生真正接受 到语 文教 育的全过程。 4 、教师调控 ,创设情境 ,渗透 学法
学 生 的学 并 不 等 于弱 化教 师 的 教 。教 师 的 主 导 、自主 是 相
活 跃 起 来 ,学 生 乐 于 主 动 与 老 师 学 生 交 流 ,就 连 平 时 学 习热 情
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 自己的眼神 、语调 、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
达对学生 的鼓励 和爱 , 从 而有 利于激发 学生的创新 能力 。不要 限制学生 的想象 和追求 , 充分 了解学生 , 增加师生交流 的频度 ,
学生主体作 用的强制性教 学 ,大 大抑制 了学生 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 。如 何激发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 教学 中通过 自 主学 习与合作 学习 ,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体 ,充分享受学 习语文的快
乐 。 让 快 乐回 归 语 文 课 堂 。
增 进 师 生 接 触 的密 度 ,关 注 学 生 的 需求 ,力 争 去 满 足 他 们 ,激 励 他 们 ,帮 助 他 们 达 到 目标 。 3 、师生互动合 作 ,不拘一格 ,尽 情表 达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 ,学生只有听教师 的。现在 主张信息的互动 ,学生要全员 的参与教学过程 。老师是学生 的

让小学语文课堂阳光灿烂

让小学语文课堂阳光灿烂

让小学语文课堂阳光灿烂【摘要】阳光灿烂的语文课堂,应该使小学生享受快乐,升华情感,坚定信念,憧憬未来。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愉悦的氛围,创设精彩的情境,让语文课堂教学升腾起生命的激情,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张扬起语文的本真,把创新的阳光洒满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阳光灿烂小学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根本任务。

创设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做阳光教师,让小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敢想、敢说,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让小学语文课堂阳光灿烂的几点做法。

1 创设和谐情境,打造阳光课堂1.1. 设置悬念,做好铺垫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航标、润滑剂,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小学生的求知心理,能牵引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方向,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悬念导入就是教师直接把一系列问题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使小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思考的状态。

教师登上讲台,常常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学生,架设一座师生之间信任理解的桥梁,给堂课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小学生乐中求知。

做到以“情”入境,以“疑”引境,以“趣”生境,使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小学生的心灵上,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小学生,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教师导入:我们每天都上许多节课,哪节课让你难忘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这是一堂怎样的课呢?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中,看看谁先能够先找到答案。

因为悬念的诱惑,使小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去读文本。

课堂上,教师会看到孩子们的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促使小学生个性飞扬。

这样的悬念导入,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知识技能,为新知识技能的发展而做好铺垫。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激情浪漫呢?一、精彩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有激情,“言为心声”,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专业的精通溶入语言,他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具有号召力,必然能穿越时空,情感,文化等阻隔,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语文。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风趣幽默;妙语联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声调抑扬顿挫得当,轻重缓急适宜的。

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定能扣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

二、营造课堂亲和度,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性格,但更取决于教师的人格、责任感、事业心。

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内敛的人站到讲台上却成为另一个人,他激情四射,充满活力,风趣幽默。

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教师有了人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三、渊博的学识魅力打动学生一个好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博学多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吸引多元文化,要通晓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军事,音乐绘画,集百家之所长,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有着丰富学识的语文教师,才会教育出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会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才会睿智幽默,诙谐风趣;才会让学生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广阔空间中领略语文文化的精彩和魅力;才会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和感慨;才会有激情语文,诗意语文。

让语文课堂春意盎然

让语文课堂春意盎然

让语文课堂春意盎然摘要: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它广阔、渊深,它严谨、活泼,它应该是一个神圣而亲切的字眼。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堂创建的漫漫长路,要让学生快乐地徜徉在春意盎然,语文课堂既要有温度又要有深度,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吸收语文养分,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堂;深度;温度;热情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它广阔、渊深,它严谨、活泼,它应该是一个神圣而亲切的字眼。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语文教学改革永远是一个过程,但只要真正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就一定会永远站在春天里。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堂创建的漫漫长路,我不断地追逐着我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站在语文教学的春天里,采摘最鲜嫩的春茶,在课堂上给学生沏一壶香气馥郁的好茶,让他们快乐地徜徉在春意盎然,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语文课堂,从而高效地吸收语文养分,和谐健康地成长。

我想,我们的阅读课应该是有温度、有深度,又快乐的课,围绕这个目标,我一直努力让学生在有温度的情境活动中快乐地与文字深度对话。

一、给学生一个抓心的“场”,烘焙课堂的温度要上好课,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教师就必须有激情。

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流露出渴求、赞赏的眼神,课堂流满欢乐和笑声。

激情,它是成功的催化剂。

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教学效果突出。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抓心的“场”,让这个“场”营造出一个抓心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亢奋状态去体验情感。

记得在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了“烟花三月”的画面,并配上乐曲“春江花月夜”,美丽的景色加上悠扬的乐曲,学生发出了啧啧的惊叹声。

显然已陶醉其中,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用词语用诗句来描绘眼前的“烟花三月”,学生开始迅速地从大脑中提炼与此相关的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在烟花三月的美丽中感悟诗人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别绪。

让快乐充满一年级的语文课堂

让快乐充满一年级的语文课堂

让快乐充满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作者:周莉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1期重庆市南岸区和平小学校周莉【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

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因此,只有让课堂充满快乐,打造快乐语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快乐;语文课堂;主动地学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单是课文的教学,还有拼音的认读以及识字教学,任务重。

要想孩子学得好,又要保持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就得让他们对语文充满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学过程中重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状况,致力于沟通两者的内在联系,促进语文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统一、和谐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需要、学习情感的主人,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大胆地整合教材、创新教法,给一年级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既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孩子的素质得到提高,让课堂氛围轻松快乐。

一、把语文课当作音乐课来上一年级语文教材里,收录了大量的儿歌、童谣,多数儿歌孩子一学就会,读来琅琅上口。

可是单纯的读背模式让孩子觉得单调乏味。

我就找到比较合适的曲子,让孩子填词并且学唱。

在教学《猜一猜》时,我先打节奏,让孩子跟着节奏读儿歌,读准字音。

然后加入动作:“两棵小树十个杈”,双手举过头顶,五指张开;“不长叶子不开花”,随节奏转动手腕,手心相对;“能写会算还会画”,双手模仿写、画动作;“天天干活不说话”,双手在胸前左右摆动做“不”的手势。

我先做,孩子们再做。

最后,我让孩子跟着音乐,边读边做,我看到每个孩子都做得那么认真,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样,一节乏味的读背课就变成了生动活泼的音乐课。

孩子们在乐于表现的同时,既学会了儿歌,熟悉了音节、生字,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快乐
摘要: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

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孩子的本性,那么我们的课堂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动起来,孩子们活起来了,知识在他们的主动建构下自然洋溢活性因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拉得出,打得响。

快乐学习的支柱是学生的探究、发现、成功、对话。

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才会乐得其所,学有所获。

关键词:学习快乐
众所周知,中国人教育孩子是最重视的。

我们常言,子不教,父之过。

现在的父母面对激烈竞争,常常采取逼着孩子学习的方法。

往往导致两个极端,一是培养出只会考试的乖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另一种就是产生叛逆,给家庭和社会埋下隐患甚至带来伤害。

孩子不爱学习,已经成了家长们最头痛的问题。

课堂上,能不能让孩子以进网吧和玩电子游戏的心情来学习,让他们乐此不疲学语文?
课堂上进行快乐地学习,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快乐转化为长久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中获得长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以他们为主体,以他们的发展为本,让他们能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巨大热情。

鉴于以上认识,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快乐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一、信息资源,“快乐采集”。

信息化教学时代的来临,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机与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时,特别为“培养语文素养”的内涵作了界定,即热爱语文、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增强能力、提高修养、陶冶情趣等,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空,为我们的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找到了现实的依据。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让学生学会“采”“收”。

知识信息量大面广,网上资源良莠
不齐,对于小学生来说,教会他们如何摄取显得尤为重要,开始阶段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比如给他们推荐健康的网站,给他们提供找寻的路径,以及如何筛选、下载信息等等。

2、学会整理。

由于下载的东西既多且杂,给交流带来许多不便,我就教会学生用ppt整理自己的资料。

ppt制作简单易行,学生一学就会,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文本设计、复制、插入(图片、声音、背景音乐),有时还会有不凡的作品出现呢。

3、充分交流。

交流分课内交流和课外交流。

课内交流:上课前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大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

课外交流: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进行小组交流。

这样完全自主性的“广采博收”,无疑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增,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提高了修养,陶冶了情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就说《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吧,学生制作的ppt多得真让人眼花缭乱,从大会堂的建造背景、地处位置、历史改造、材料特点、世人赞誉到它里面的设施装备、布局意图、平面透视、人物风云……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生获得的信息、接收到的知识、享受到的快乐是以往的教学所不能想象的。

二、自读自悟,“快乐朗读”。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学”之目的。

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漓江之水的美,先让他们看多媒体课件(漓江风光图),再让他们边读边悟,细细体会作者描述的准确,比喻的精当,用词用句的巧妙与丰富。

在朗读时,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找准与作者感情的共鸣点,把漓江之水静、清、绿的意蕴,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学生领悟到必须重读“真”,必须拉长“静”、“清”、“绿”的音,才能表达出自己想要抒发的感情。

就是这一次次地读和悟,学生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品词析句的能力,悟出了遣词造句的水平,悟出了“我声抒我心”的畅快。

三、思维开放,“快乐求新”。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

哪怕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意见,与一般思维迥异的思维方式,都应细心谨慎地呵护,千万别随意抹杀。

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并发散开来,学生就会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肥皂泡》一文地喻理是这样的:靠“吹”出来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

无庸置疑,这非常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

但有一位小朋友就敢于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把“肥皂泡”作为另一形象的代言人,她这样喻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大多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早就觉得该为他们喜爱的肥皂泡说说了。

于是,群策群力,很快地把原文中的贬义于肥皂泡的词句,彻底换成褒义与肥皂泡的词句。

看:“得意洋洋地凸起肚子”换成“饱涨着生活的热情”;“飘飘然真成了神仙一般”换成“飘呀飘呀,越飞越高,努力使自己的能量释放再释放……”;“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谁被瞧得起呢?”换成“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可贵的呢?它尽情地感受着‘生命之美’,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命之美’呈现给人们”;“它神气活现地说:‘我呀,天下第一……’”换成“它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充实又美丽,尽管……’”……
这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敢于向本本、传统挑战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

这不但发展了学生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尝到了“发现”的无穷快乐。

四、互助合作,“快乐帮助”。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可别小看了小学生伙伴学习的能量。

那么该如何操作呢?
1、建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一般是前后位的四名同学,他们各有其职责分工(可以随时进行职责互换)。

他们分别担任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的角色。

即: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学习的全局,是小组学习方式的主要发起者;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完成各自职责情况及学习情况,确保组员间分工不分家,全员参与,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结果。

2、运用多种学法,自主完成学习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一般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问答法、表演法、、复述法、抓住重点词句讨论法等等。

学生如能有效地选择学法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有时真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互助合作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汇报员是这样汇报的:第一个汇报员:我们组是采用“问答式”来完成学习目标的。

问:介绍了几种在野外迷路时辨别方向的方法?答:四种。

问:分别是什么?答:太阳、大树的枝叶、北极星、沟里的积雪。

……
小结:通过我们问答式互助学习,我们组明白了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在野外迷路就不会很慌张了。

第二个汇报员:我们组是采用“朗读自悟”式来学习这两节的。

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我们的朗读。

……
由此看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经验,能把课堂上的教师讲解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能变学生的少数参与为全体参与,能变少有机会为都有机会……因此,学生学习得积极主动,学习得生动活泼。

真是气氛融洽,其乐融融。

五、“我”选“我”学,“快乐选择”。

阅读教学中,学生有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利。

《画风》一课,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让他们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有的感悟出旗帜飘动,有风了;有的感悟出雨丝斜了,有风了;有的感悟小树弯了,有风了。

有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举手想交流自己发现有风的情况。

这种学习活动,无疑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学生等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这种教学活动,获取知识自由开放,教学思路水到渠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快乐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是无庸
置疑的。

但当学生有了新异独特的见解时,我们应该肯定,甚至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

不过,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不着边际时,我们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想可能是这样的……你们看可不可以?”在平等的读书、讨论、研究中,教师既能作为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又能把持大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快乐氛围中,让师生的意见达成共识。

这是何等美妙的教学境界。

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