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概述

合集下载

基本地理知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基本地理知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基本地理知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涉及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物理现象。

作为一个普通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我们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地理知识。

了解地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地理学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主要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人与地球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并探索这些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文化地理文化地理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影响。

文化地理可以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它关注资源的分布、产业的发展、贸易和运输等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地理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经济规划、决策和跨国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3. 城市地理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城市地理探讨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城市规划等内容。

通过了解城市地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4. 政治地理政治地理研究政治系统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国家边界、政治组织、行政区划、政治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国的政治体制、国家间的关系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什么是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地球系统的学科。

它关注地球的物理现象、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在探索地球的同时也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地貌学地貌学是自然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演变过程。

地理学科的介绍

地理学科的介绍

地理学科的介绍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本文将对地理学科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大分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

它包括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和海洋学等领域。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构成和变化,通过分析岩石、地壳运动以及地震等现象,揭示了地球的演化过程。

气象学则关注天气和气候的形成机制,对于预测和解释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研究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探索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海洋学研究海洋的特征和动力学,包括海洋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

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等领域。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化和空间布局,探索城市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和迁移,揭示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和演化的作用,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地理差异和联系。

三、地理学的重要性地理学对于我们理解和保护地球环境、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特征和进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地理学还可以提供关于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地理学也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通过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和谐。

四、地理学的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各个行业。

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可以用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

地理科学二级学科

地理科学二级学科

地理科学二级学科
地理科学是一门与地球相关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领域。

地理科学的二级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特征等。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调查、实地研究和统计数据分析,探索人类活动如何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并为城市规划、社会发展和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它探讨地球的物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家使用地图、遥感技术和实地观测,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原因。

他们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灾害预防和自然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在地理科学领域,研究者经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

GIS结合空间数据和地理分析方法,用于制图、可视化和建模地理现象。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和航空传感器捕捉和记录地球表面的数据,用于地形测绘、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

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们理解地球和解决当前及未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我们的地球家园。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关键作用。

尽管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相互依存,互相交融,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它们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空间格局形成和变化规律。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定居、城市化、交通运输、农业、工业、旅游等各种人类活动。

人文地理学通过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来获取研究材料,借助地图、航空摄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空间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人文地理学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扩张的规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等。

二、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物质构造、地貌、水文系统、气候、生物地理等自然要素及其空间分布、演化和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系统。

自然地理学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观察、实验室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获取研究材料,运用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自然地理学揭示了地壳运动、地貌发育、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三、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交叉与整合尽管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差异,但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常常相互交织、交叉融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是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交叉点。

以城市化为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人类活动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框架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框架标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自然
地理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
然要素,而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人类
聚居地、交通、经济活动等人文要素。

本文将探讨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

首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自然
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气候、土壤和水资
源的分布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地形地貌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方式和路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如城市化导致了土地利
用的改变,工业化导致了大气和水体污染等。

其次,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

人类是地球
上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为人类
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条件,而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和
塑造着自然地理环境。

在相互作用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总之,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人类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地理学科知识总结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

地理学科知识总结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

地理学科知识总结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地理学科知识总结——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环境等方面;人文地理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和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城市、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物质构造和各类自然现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受岩石性质、气候、构造和地质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2.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3. 水文:水文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等。

水文对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生物:生物地理研究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物种组合有所差异。

5. 环境:环境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包括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

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相互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口:人口地理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变化。

人口数量和分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文化地理研究人类文化的地理分布和传播。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受自然环境、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3. 城市: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规律。

城市化进程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 经济: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 政治:政治地理研究政治组织和行政区划的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差异和联系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差异和联系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差异和联系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领域,它们互相关联,但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定义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包括物质组成、气候、地貌、水文地理、生态等等。

而人文地理则是探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和生活方式,包括城市化、文化、社会相互作用、政治等等。

二、区别在研究方法和领域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是有所不同的:1.受研究领域的限制,自然地理主要应用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探究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以及生物、天文等关联领域的交叉研究。

而人文地理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方法,例如历史、经济、人口学等来分析人类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的趋势。

2.研究重心不同。

自然地理研究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动植物地理,气候变化的气候学,而人文地理细化研究了人类居住地的交通、城市建设、人口、文化、语言等等。

3.问题角度不同。

自然地理的兴趣主要在于不断完善自然地理学知识体系,以便科研人员更好地预测自然变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等方面的问题,而人文地理侧重于理解人类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文化交流、人口增长和迁移等等人类社会领域。

三、联系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之间存在联系的地方:1.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共同研究重点。

这些关系可能包括:当自然环境变化时,人类如何为此做出反应?人类如何改变自然环境?这些问题提醒我们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如何重要,并且需要改变对自然环境的消耗方式。

2.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动态利用将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地的状况。

自然地理研究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操纵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物种消失等,而人文地理则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研究人类在城市化和当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等等。

3.社会、政治与经济问题。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都能够探讨某些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如纽约市污染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或是中国经济对河流和生态的影响等等。

总而言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在探究人类的生活、活动、通信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着振奋人心的重要性,它们可以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述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述

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系统,而人文地理学则关注于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互动关系和影响力。

本文将就考研地理学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过程和自然地理资源等内容。

地理基础知识方面,主要包括地球形状与大小、纬度与经度、地球运动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等基本知识。

自然地理系统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系统、水文系统、地表系统和生物系统等。

自然地理过程是指在地理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现象和过程。

自然地理资源则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在考研地理学中,自然地理的学习和研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首先是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认识与了解,明确各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其次是对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地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其形成原因和影响机制。

再次是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明确其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和途径。

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

人文地理内容涵盖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农业地理、交通地理、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

人口地理主要研究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城乡人口结构等问题。

城市地理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规律等。

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

农业地理主要研究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农业区域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交通地理研究交通运输的地理分布、交通网络和交通发展等问题。

文化地理则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景观等。

在考研地理学中,人文地理的学习和研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首先是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概述自然地理学概况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简史人类的地理知识起源于远古时代。

但自然地理这一术语始用于17世纪,至18世纪后半期已广为流行。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的一门学科,出现在近代地理学形成时期。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知识积累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三个阶段。

19世纪中期以前,地理学以地理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自然地理知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记录山川形势、游历探索四方奇胜,进行探险、发现活动等。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观测尼罗河水位的变化。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中叙述了尼罗河夏季洪水的动态规律,并且指出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以后,亚里士多德把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作为土、水、火和气四种基本原质的统一体。

埃拉托色尼计算了地球的周长,用数学方法研究、确立地球表面经纬度和事物位置的方法,奠定了数理地理的基础,并且将地球划分出5个气候带。

在欧洲,整个中世纪是封建闭塞和宗教观念统治时期,地理学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15~17世纪是地理大发现时期,人类的地理视野大大地扩展,不但最终证实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和地球存在着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还发现了洋流,确定了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和对季风形成作出科学解释。

这一时期收集的大量地表自然现象资料,为17世纪下半叶探讨海陆起源、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等理论问题,以及综合地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建立了基础。

德国瓦伦纽斯总结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大量资料,发表了叙述和解释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著作《普通地理学》。

18世纪法国布丰研究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界中有着巨大的力量,整个地球表面都有人类作用的烙印。

这些都为自然地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准备。

在中国,公元前13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天气情况的记载。

公元前11~前6世纪作于周代的的《诗经》记述了数十种地貌形态。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成书的《尚书·禹贡》依据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将当时的疆域分为九州,并就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等对各州进行区域对比。

《管子·地员》篇是首创土地分类的著作,综合当时关于地貌、土壤和植被的知识,较为系统和详细地把土地分为5大类20多个小类,并记述了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以前成书的《山经》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以山为纲作了综合性记述。

公元六世纪初,郦道元完成《水经注》,对中国1252条河流水道的源流、脉络和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作了详细的注释。

11世纪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叙述了海陆变迁的事实,从河流沉积作用解释华北平原的成因,从流水侵蚀作用论述了雁荡诸峰的形成,还详细记载了物候现象。

17世纪上半叶,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河谷纵横剖面发育、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作了详尽的记载和科学的分析,特别是对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描述非常详细,其中关于溶蚀洼地分类、钟乳石和溶洞形成,以及峰林的类型、分布与地质构造之间关系等的论述是当时的最高研究水平。

19世纪初期德国洪堡德和李特尔创建近代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从这时起,自然地理学由单一的、表象的、静态的自然地理成分和现象的研究走向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内在的和动态的研究。

随着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等迅速发展起来。

洪堡德把自然地理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应用经验的和归纳的比较法,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上和区域上的相互联系。

他根据大量实地考察资料,论证了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创立植物地理学;还首创世界等温线图,研究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成为近代气候学研究的开端。

洪堡德的贡献为自然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

19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佩舍尔提倡用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为自然地理学确立了地理学中分支学科的地位。

李希霍芬创立了关于自然现象世界分布的一般概念,把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论题引向地志学,即阐明特定地区内务种事物相互因果关系。

地志学的概念受到赫特纳支持并加以详细论述,他的思想对德国自然地理学进展有深远影响,其重要结果是将注意力转向研究人类及其周围自然界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彭克探讨了地形的成因和形成过程,创用“地表形态学” 一词。

他还将阿尔卑斯山的第四纪冰期划分为3个间冰期和4个冰期,对冰川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作出重要贡献。

20世纪初,施吕特尔提出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用历史地理学方法探索文化景观从原始(或自然)景观演化的现象和过程。

他把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注意力引向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类居住地。

20世纪30年代末期,特罗尔创建景观生态学,对德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同样有着深刻影响。

19世纪后半期,美国正处在西部大勘测时代,戴维斯在进化论思想影响下提出了侵蚀轮回学说,并提倡用“地形的解释性描述”来阐述地貌发育过程,对地貌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以后,德国彭克又提出地貌演化学说。

19世纪后期,在德国地理学思想影响下,俄国沃耶伊科夫从事地球热量与水分子衡研究,主张重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俄国自然地理学创始人道库恰耶夫在论述土壤形成时提出自然综合体概念,并建立了自然地带学说。

以后,他还提出地理景观概念,认识到人是地球表面的一个主要变动力量。

20世纪前半期。

贝尔格、格里戈里耶夫等发展了自然地带学说和景观学说,为发展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与欧美不同,苏联地理学家非常重视自然地理学研究,通常把研究注意力放在自然环境各个要素方面,自然地理学内部分化明显,在自然区划、景观制图、地球化学景观、生物地理群落和古地理学等方面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近代地理学是在引进欧美近代地理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08年,张相文编著了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教科书《地文学》,开创了中国近代地理教育。

从20年代起,竺可桢对气候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中国地理学者对中国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进行广泛的考察研究,从50年代起对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新疆、黄淮海平原和海岸带,以及冰川、冻土、沙漠等进行了系统考察,自然区域研究迅速发展。

从60年代开始,地理学出现了重大变革,建立了地理系统学说,从学科分化走向新的综合。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新的分支学科。

在研究方法上,引进了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加强了定量分析研究。

这时期的自然地理学注重定量分析,并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紧密结合。

主要是通过建立综合性实验站和使用遥感技术,观测自然地理系统内的能量和物质的转换形式、动态过程,获取范围广和连续的各种自然地理信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各种信息,通过模拟实验建立系统结构模式和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式等,深入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特征,预测变化趋向。

注意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对自然地理系统进行研究,注重人类对环境作用的后果,并由此而发展了生态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

加强了应用研究。

运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参与解决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地理环境污染和治理等问题,由此而发展了应用气候学、应用地貌学、资源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应用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内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滓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

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

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

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

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

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

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

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

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

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

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