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的作用
C++中static的作用

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
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
一、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1、静态全局变量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如下://Example 1#include <iostream.h>void fn();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void main(){ n=20;cout<<n<<endl;fn();}void fn(){ n++;cout<<n<<endl;}静态全局变量有以下特点: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未经初始化的静态全局变量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变量的值是随机的,除非它被显式初始化);静态全局变量在声明它的整个文件都是可见的,而在文件之外是不可见的;静态变量都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包括后面将要提到的静态局部变量。
对于一个完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代码区全局数据区堆区栈区一般程序的由new产生的动态数据存放在堆区,函数内部的自动变量存放在栈区。
自动变量一般会随着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静态数据(即使是函数内部的静态局部变量)也存放在全局数据区。
全局数据区的数据并不会因为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Example 1中的代码中将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改为int n; //定义全局变量程序照样正常运行。
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可以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以下好处:静态全局变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变量,不会发生冲突;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码改为如下://Example 2//File1#include <iostream.h>void fn();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void main(){ n=20;cout<<n<<endl;fn();}//File2#include <iostream.h>extern int n;void fn(){ n++;cout<<n<<endl;}编译并运行Example 2,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可以分别通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
c++的static关键字用法

c++的static关键字用法C++中的`static`关键字有多种用法,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中`static`关键字的用法及其相关特性,希望能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关键字。
一、`static`关键字概述`static`是C++中的一个关键字,它常用于指定函数、变量、类成员等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
它的主要作用如下:1. 限定变量的作用域。
使用`static`关键字声明的变量具有静态的生存期和块作用域,即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存在,并且只能在声明变量的源文件中访问。
2. 限定函数的作用域。
使用`static`关键字声明的函数具有静态的作用域,即只能在声明它的源文件中调用。
3. 限定类成员的作用域。
使用`static`关键字声明的类成员为静态成员,它不属于类的任何一个对象,而是属于整个类,可以通过类名或类对象来访问。
4. 防止符号重定义。
当在多个源文件中定义同名的全局变量或函数时,使用`static`关键字可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符号重定义错误。
二、静态变量1. 全局静态变量使用`static`关键字声明的全局变量具有静态生存期和文件作用域,即它在程序运行期间一直存在,而且只能在声明它的源文件中访问。
例如:```cpp//file1.cpp#include <iostream>static int count = 10; //声明全局静态变量countvoid func() {static int i = 5; //局部静态变量i,生命周期为整个程序运行期间std::cout << "i is " << i ;std::cout << " and count is " << count << std::endl;i++;count++;}```在另一个源文件中引用这个全局静态变量,编译器会报错:```cpp//file2.cpp#include <iostream>extern int count; //声明全局变量countvoid func2() {std::cout << "count is " << count << std::endl;}```编译器会报错:undefined reference to `count'。
c中static的作用和用法

一、static的基本概念二、static的作用1. 控制变量的作用域2. 保持变量的持久性3. 保护变量不被其他文件访问三、static的用法1. 在函数内部使用static修饰局部变量2. 在全局变量前使用static修饰3. 在函数前使用static修饰函数四、static与全局变量、局部变量以及extern的区别与通联五、static在不同编程语言中的应用情况六、总结一、static的基本概念在C语言中,static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字,它可以用来修饰变量和函数,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二、static的作用1. 控制变量的作用域当static修饰局部变量时,该变量的作用域仅限于声明它的函数内部,超出该函数范围后,该变量就无法被访问。
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函数的安全性和封装性,避免了变量被误用或意外修改的风险。
2. 保持变量的持久性一般情况下,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仅限于其所在的函数执行期间,函数执行完毕后,这些局部变量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就会被回收。
但是,如果将局部变量使用static修饰后,它的生命周期将会被延长至整个程序的执行期间,即使函数执行完毕,该变量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也不会被回收。
这种特性有利于在多次调用同一个函数时,保持上一次调用的状态信息。
3. 保护变量不被其他文件访问当static修饰全局变量时,该全局变量的作用范围会被限制在声明它的文件内部,其他文件无法直接访问该全局变量。
这为数据的封装和保护提供了可能。
三、static的用法1. 在函数内部使用static修饰局部变量```void function() {static int a = 0;// other statements}```2. 在全局变量前使用static修饰```static int b = 0;// other statements```3. 在函数前使用static修饰函数```static void function() {// function statements}```四、static与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以及extern的区别与通联1. static全局变量和普通全局变量的区别在于作用域不同。
static在python中的用法

文章题目:深度解析 Python 中 static 的用法1. 在 Python 中,static 作为一个关键词,用来修饰类方法或成员变量,表示静态的意思。
静态方法、静态变量在 Python 中有着特殊的用法和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2. 我们需要了解静态方法的定义和使用。
静态方法在类中使用@staticmethod 装饰器进行修饰,其特点是不需要实例化就可以调用,可以通过类名或实例名进行调用。
静态方法在类中独立存在,不需要依赖于实例或类变量,因此是和类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灵活使用。
3. 静态变量在 Python 中也具有其特殊的作用。
静态变量是指在类中使用 @classmethod 装饰器进行修饰的类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实例,但是依赖于类,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
静态变量常用于记录类的信息,或者在类方法中作为参数传递。
4.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实现一些功能,比如创建工具类,实现通用的功能,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满足代码的组织和功能需求。
5. 总结起来,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在 Python 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对其深入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提高代码的效率和质量,使代码更具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其特点和用法,灵活使用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代码的功能和设计。
6.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对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的理解和使用可以使代码更加优雅、清晰。
对于提高代码的模块化、可拓展性和重用性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注重对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的学习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质量。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 Python 中 static 的用法,特别是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的定义、用法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对其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够提高代码的质量和效率,使得编程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static的作用和用法

static的作用和用法static是一种用于标识变量、函数、方法、类的关键字,其使用方式和作用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的应用。
一、变量中的static1.1静态变量所谓静态变量,就是在程序运行之前就已经分配好了内存空间,并且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保持不变。
静态变量一般使用static关键字进行定义,并且必须初始化,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也可以通过对象进行访问,但是对于静态变量修改是通过类名进行的。
静态变量的作用:1) 可以用于在多个对象之间共享数据。
2) 静态变量的值一般都是固定的,在编译时就已经分配好了内存空间,当该类的对象被创建时,不会再为静态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因此可以减少内存使用量。
3) 在一些数据量比较大的项目中,如果某个变量不需要变化,可以使用静态变量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所谓静态常量,就是在程序中定义一个不可修改的常量变量。
不可修改之意是指一旦对该变量进行赋值操作之后,该变量的值就会被锁定,无法再次修改。
静态常量一般使用final关键字进行修饰,并且使用static修饰,一旦被创建就不能被再次修改,静态常量一般被声明在类中,外界可以通过访问常量名来获取常量值。
1) 可以用于一些常亮不变的场景,如π、e等。
2) 可以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代码的可维护性。
函数使用static修饰后,就可以将函数声明为静态函数。
静态函数一般只能够被同一文件中的其他函数调用,其作用域也只能在它所在的文件中,其他文件中不能使用,它与普通函数的区别在于,它没有this指针,也就是说,它与类的任何实例都没有关系,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内存空间。
1) 可以传递内部函数参数,使函数参数一直保持下去。
2) 可以定义不受类对象影响的公共服务函数。
3) 可以限制某些函数只能被同一个类中的函数调用,而对外隐藏。
定义为静态类的类,就可以使用该类中定义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函数。
静态类可以在不创建实例的情况下进行访问,也可以定义内部的静态变量和方法,其作用就是提供一些全局的服务能力,而其数据成员和方法并不依赖于类的实例。
static创建map 方法中调用

static创建map 方法中调用探究Java中static关键字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创建map方法中调用。
一、引言在Java语言中,stati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字,它可以应用于变量、方法和代码块。
对于变量而言,static表示该变量属于类本身而不是类的实例。
对于方法而言,static表示该方法属于类本身可以直接调用,而不需要创建类的实例。
本文将讨论static关键字在创建map方法中的应用。
二、static关键字的作用1. 类级别访问控制当一个成员变量或方法被声明为static时,它可以被类的所有实例对象共享,并且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而不需要创建类的实例。
这使得static 成员对于整个类而言具有全局作用域。
2. 节省内存空间由于static成员不属于对象,仅属于类本身,所以只要类被加载进内存,static成员就会被分配内存并一直存在于内存中。
这样可以节省创建多个实例对象所需的内存空间。
3. 更好的代码复用由于static成员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无需创建类的实例,因此可以在不同的类和不同的方法中共享调用。
这使得代码复用更加方便,减少了代码冗余。
三、创建Map方法中调用static在Java中,Map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键值对。
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static方法来操作和操作Map对象。
javaimport java.util.HashMap;import java.util.Map;import java.util.Set;public class MapUtil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ap<String,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map.put("A", 1);map.put("B", 2);map.put("C", 3);printMap(map);}public static void printMap(Map<String, Integer> map) { Set<String> keySet = map.keySet();for (String key : keySet) {System.out.println("Key: " + key + ", Value: " + map.get(key));}}}上述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MapUtils的类,并在该类中定义了一个名为printMap的静态方法。
c语言中static函数的意义

在C语言中,static关键字用于修饰函数或变量,表示它们的作用域仅限于当前源文件。
换句话说,它们是静态的,不会在其他源文件中被外部链接。
对于函数来说,如果一个函数被声明为static,那么它只在其所在的源文件中可见,不能在其他源文件中被调用。
这种限制有助于将函数的作用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函数的代码和数据不被其他源文件干扰。
对于变量来说,如果一个变量被声明为static,那么它的生命周期被延长至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而不仅仅是在其所在的函数执行期间。
这意味着,即使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该变量仍然存在,可以在下次函数调用时使用。
这种特性使得static变量常用于保存某些全局状态或跨多个函数间共享数据。
总的来说,static关键字在C语言中用于控制函数和变量的可见性和生命周期,有助于编写更加安全、可靠的代码。
static的作用

static的作用在编程语言中,static是一个关键字,用于表示某个变量、函数或者类的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的意思是,这个变量、函数或者类在整个程序运行过程中都只会被创建一次,无论它在程序中被调用了多少次。
那么,static的作用有哪些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使用场景:1. 全局变量:当一个变量被定义为static时,它成为一个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的作用域是整个程序,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只有一个全局变量的实例存在。
这对于需要在多个函数之间共享数据的情况很有用。
在C程序中,使用static全局变量可以将变量的作用域限制在当前文件中,避免与其他文件中的同名变量发生冲突。
2. 局部变量:在函数内部定义一个static变量,使得该变量在函数调用结束后不会被销毁,而是保留其值,下一次调用函数时继续使用。
这样可以实现在多次调用同一函数时,保持某个变量的持久性。
3. 类成员变量:在类中定义一个静态成员变量,该变量属于整个类,而不仅仅是某个对象。
这意味着无论创建了多少个类的实例,静态成员变量只会被创建一次。
静态成员变量在整个类中共享,并且可以在类的任何地方访问。
常见的例子是在一个类中定义一个静态计数器,用于统计类的实例数量。
4. 类成员函数:类的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而不需要创建类的实例。
静态成员函数只能访问静态成员变量,并且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变量。
静态成员函数在类的实例化过程中只会被创建一次。
5. 文件作用域: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static关键字将一个函数或者变量的作用域限制在当前源文件中。
这样,该函数或者变量只能在当前源文件中被访问,而不能被其他源文件访问。
这在模块化编程中非常有用,可以避免函数或者变量被其他源文件意外修改。
总的来说,static关键字的作用是限制变量、函数或者类的作用域,使其只在特定范围内有效。
通过使用static,可以实现全局变量、静态变量、静态函数的定义,使得程序更加模块化、可读性更高,同时能够提高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atic像在VB,C,C++,Java中我们可以看到static最为关键字和函数出现,在其他的高级计算机语言如FORTRAN、ALGOL、COBOL、BASIC、LISP、SNOBOL、PL/1、Pascal、PROLOG、Ada等语言中也是有出现的,只是有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其具体作用,读者有需要的时候是可以具体查阅的鉴于时间问题今天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目录简介分类static 函数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当一个源程序由多个源文件组成时,C语言根据函数能否被其它源文件中的函数调用,将函数分为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内部函数(又称静态函数)如果在一个源文件中定义的函数,只能被本文件中的函数调用,而不能被同一程序其它文件中的函数调用,这种函数称为内部函数。
定义一个内部函数,只需在函数类型前再加一个“static”关键字即可,如下所示:static 函数类型函数名(函数参数表){……}关键字“static”,译成中文就是“静态的”,所以内部函数又称静态函数。
但此处“static”的含义不是指存储方式,而是指对函数的作用域仅局限于本文件。
使用内部函数的好处是:不同的人编写不同的函数时,不用担心自己定义的函数,是否会与其它文件中的函数同名,因为同名也没有关系。
外部函数外部函数的定义:在定义函数时,如果没有加关键字“static”,或冠以关键字“extern”,表示此函数是外部函数:[extern] 函数类型函数名(函数参数表){……}调用外部函数时,需要对其进行说明:[extern] 函数类型函数名(参数类型表)[,函数名2(参数类型表2)……];[案例]外部函数应用。
(1)文件mainf.cmain(){ extern void input(…),process(…),output(…);input(…); process(…); output(…);}(2)文件subf1.c……extern void input(……) /*定义外部函数*/{……}(3)文件subf2.c……extern void process(……) /*定义外部函数*/{……}(4)文件subf3.c……extern void output(……) /*定义外部函数*/{……}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
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
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1、静态全局变量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如下://Example 1#include <iostream.h>void fn();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void main(){ n=20;cout<<n<<endl;fn();}void fn(){ n++;cout<<n<<endl;}静态全局变量有以下特点: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未经初始化的静态全局变量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变量的值是随机的,除非它被显式初始化);静态全局变量在声明它的整个文件都是可见的,而在文件之外是不可见的;静态变量都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包括后面将要提到的静态局部变量。
对于一个完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代码区 //low address全局数据区堆区栈区 //high address一般程序的由new产生的动态数据存放在堆区,函数内部的自动变量存放在栈区。
自动变量一般会随着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静态数据(即使是函数内部的静态局部变量)也存放在全局数据区。
全局数据区的数据并不会因为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Example 1中的代码中将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改为int n; //定义全局变量程序照样正常运行。
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可以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以下好处:静态全局变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变量,不会发生冲突;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码改为如下://Example 2//File1#include <iostream.h>void fn();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void main(){ n=20;cout<<n<<endl;fn();}//File2#include <iostream.h>extern int n;void fn(){ n++;cout<<n<<endl;}编译并运行Example 2,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可以分别通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
试着将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改为int n; //定义全局变量再次编译运行程序,细心体会全局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的区别。
注意:全局变量和全局静态变量的区别1)全局变量是不显式用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但全局变量默认是静态的,作用域是整个工程,在一个文件内定义的全局变量,在另一个文件中,通过extern 全局变量名的声明,就可以使用全局变量。
2)全局静态变量是显式用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作用域是所在的文件,其他的文件即使用extern声明也不能使用。
2、静态局部变量在局部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局部变量的例子,如下://Example 3#include <iostream.h>void fn();void main(){ fn();fn();fn();}void fn(){ static int n=10;cout<<n<<endl;n++;}通常,在函数体内定义了一个变量,每当程序运行到该语句时都会给该局部变量分配栈内存。
但随着程序退出函数体,系统就会收回栈内存,局部变量也相应失效。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两次调用之间对变量的值进行保存。
通常的想法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
但这样一来,变量已经不再属于函数本身了,不再仅受函数的控制,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
静态局部变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静态局部变量保存在全局数据区,而不是保存在栈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调用,直到下次赋新值。
静态局部变量有以下特点: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静态局部变量在程序执行到该对象的声明处时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数调用不再进行初始化;静态局部变量一般在声明处初始化,如果没有显式初始化,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它始终驻留在全局数据区,直到程序运行结束。
但其作用域为局部作用域,当定义它的函数或语句块结束时,其作用域随之结束;3、静态函数在函数的返回类型前加上static关键字,函数即被定义为静态函数。
静态函数与普通函数不同,它只能在声明它的文件当中可见,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
静态函数的例子://Example 4#include <iostream.h>static void fn();//声明静态函数void main(){fn();}void fn()//定义静态函数{ int n=10;cout<<n<<endl;}定义静态函数的好处:静态函数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函数,不会发生冲突;面向对象的static关键字(类中的static关键字)1、静态数据成员在类内数据成员的声明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数据成员就是类内的静态数据成员。
先举一个静态数据成员的例子。
//Example 5#include <iostream.h>class Myclass{public:Myclass(int a,int b,int c);void GetSum();private:int a,b,c;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this->a=a;this->b=b;this->c=c;Sum+=a+b+c;}void Myclass::GetSum(){ cout<<"Sum="<<Sum<<endl;}void main(){ Myclass M(1,2,3);M.GetSum();Myclass N(4,5,6);N.GetSum();M.GetSum();}可以看出,静态数据成员有以下特点:对于非静态数据成员,每个类对象都有自己的拷贝。
而静态数据成员被当作是类的成员。
无论这个类的对象被定义了多少个,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中也只有一份拷贝,由该类型的所有对象共享访问。
也就是说,静态数据成员是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有的。
对该类的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分配一次内存,供所有对象共用。
所以,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的,它的值可以更新;静态数据成员存储在全局数据区。
静态数据成员定义时要分配空间,所以不能在类声明中定义。
在Example 5中,语句int Myclass::Sum=0;是定义静态数据成员;静态数据成员和普通数据成员一样遵从public,protected,private访问规则;因为静态数据成员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属于本类的所有对象共享,所以,它不属于特定的类对象,在没有产生类对象时其作用域就可见,即在没有产生类的实例时,我们就可以操作它;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
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为:<数据类型><类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值>类的静态数据成员有两种访问形式:<类对象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或 <类类型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即public的成员),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静态数据成员主要用在各个对象都有相同的某项属性的时候。
比如对于一个存款类,每个实例的利息都是相同的。
所以,应该把利息设为存款类的静态数据成员。
这有两个好处,第一,不管定义多少个存款类对象,利息数据成员都共享分配在全局数据区的内存,所以节省存储空间。
第二,一旦利息需要改变时,只要改变一次,则所有存款类对象的利息全改变过来了;同全局变量相比,使用静态数据成员有两个优势:静态数据成员没有进入程序的全局名字空间,因此不存在与程序中其它全局名字冲突的可能性;可以实现信息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