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工艺流程见图1。
• 预处理
• 预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格栅、斜板沉淀池 和凋节水解池,其中调节水解池设置潜水 搅拌,保证水质混合均匀。由于原水为制 药废水,水解酸化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 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调节池集中排气, 经活性炭吸附后外排。
• HDIC(厌氧多循环反应器)将EGSB和IC两种工艺 相结合,在已有的IC反应器基础上增加EGSB出 水回流,并设置了内回流和沼气回流,强化了反 应器内循环,使得液体上升流速增大,容积负荷 高且产气量大;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远大于液体 的上升流速,颗粒污泥不会因为液体的紊动而流 失,保证了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反应器的启动 时间短,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由于厌氧出水 水质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仍需后接好氧处理。
器下的反应室产生的沼气,使得在分离器 之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能够适应HDIC
反应器上升流速高的要求,不影响气、液、 固分离效果。将HDIC反应器隔成两个反 应室,使得反应器的实际处理能力大大增
强,抗冲击负荷能力提高,保证了运行的 稳定性。
③布水系统是厌氧反应器的关键配置,它 对于污泥与进水充分接触、最大限度地利 用反应器的污泥是十分重要的。布水系统 兼有配水和水力搅动作用,为了保证这两 个作用的实现,需要满足如下原则:进水 装置的设计使分配到各点的流量相同;进 水管不易堵塞;尽可能满足污泥床水力搅 拌的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 合,防止局部产生酸化现象。
• ④控制系统是厌氧反应器的必要配置,它 通过对HDIC的进水量、回流量、温度、pH、
沼气产量等的监控,可保证系统高效稳定
运行,避免反应器因水质的波动受到冲击
而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运行;同时使整个 运行管℃,因此在HDIC反 应器进水处设换热装置,利用水–水换热器 加热。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程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关键词:制药废水芬顿氧化电解氧化制药废水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cod和bod高且波动性大、含高浓度无机盐类(主要为氯化钠和硫酸盐等)、含有难降解物质和有毒物质,特别是可生化性差,属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高浓度有机废水,有部分残留物、副产物和部分中间体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大部分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性质稳定,取代基不对称,对废水的生物处理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加上废水中无机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形成了有机成分单一,总组分复杂的难处理废水。
经分析,该生产工艺废水中两股废水,除含有大量的盐份外,主要含乙酸乙酯、甲苯、氯化铵、乙醇、二甲苯、水杨酸、对甲苯磺酰胺、对乙酰氨基酚等。
除生产工艺废水外,该公司还有少量设备清洗、容器清洗、厂区生活污水等低浓度废水。
一、废水处理设计本课题研究提供的各类污水主要污染物特征指标与国内大多数原料药废水水质基本接近,针对此水质情况,为了选择经济、合理且运行稳定可靠的工艺方案,对水样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对高浓度废水采取预处理是必要的,但处理工艺取决于废水的性质及污染物成分。
根据污水水质情况,我们拟采用“多维电催化+高效微电解+芬顿”两级高级氧化作为预处理工艺。
设备清洗、容器清洗废水及厂区生活污水虽然含有微量残留物、副产物和部分中间体有机化合物,但污染物浓度大大下降,通过生化处理能够达标排放。
但还是含有部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故在生化工艺选择上采用特殊的、成熟可靠的工艺是必要的。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综合治理在我国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对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中抗生素有机废水的治理更为困难,成功事例少见报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大多数制药生产企业采用厌氧+好氧法处理其生产废水,该方法污染物去除率较高,但达标困难。
为开发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先进方法,对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抗生素生产有机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证明难以直接生物降解的制药废水通过适当的前期处理后,采用生化处理是有可行性的,并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工艺。
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

验用深井曝气系统 , 经一年多的试验 , 取得 了很好的 处 理效果 。在 8 O年 代 中后 期 引 发 了 一场 深井 曝气 工艺的热潮 , 苏州第一、 第二 、 第四制药厂 , 上海第三 制药厂 , 湖南制药厂等相继建成深井曝气废水处理 工程。据不完全统计 , 制药行业先后投产 了 3 2眼深 井。但到 8 O年代末 , 由于部分深井出现渗漏现象, 再加之深井施工难度大 , 基建费用高等问题 , 深井工 艺很快 进人低 潮 。 2 世纪 9 0 O年代初 氧化 沟工艺 曾在合成制药 、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 中得到应用 , 如上海第 四制药 厂、 济宁抗生素总厂 , 但是其负荷低 占地面积大的缺
1 合 成 制 药废 水 水质
11 合成制药废水分类 . 制药工业按生产过程可分为生物制药和化工合 成制药两大类 , 生物制药又可按生物 工程学科范 围 分 为 以下 四类 : 酵工 程 制 药 、 胞 工 程 制 药 、 工 发 细 酶 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化学制药是利 用有机或者 无 机 原 料通 过 化 学 反 应 制 备 药 品 或 者 中 间体 的 过
究 的热点 , 对处理难 降解 的有机废水 比较有效 。合
成 制药 废 水 中 含 有 大 量 的抗 生 素 和 高 浓 度 的 有 机 物, 高级 氧 化技 术 能 氧 化分 解 有 毒 有 害 大分 子 有 机 物 , 高废 水 的可 生化性 , 提 使后续 处 理难 度 减小 。高 级 氧化 技 术 包 括 化 学 氧 化 、 化 学 氧 化 、 催 化 氧 电 光
如何做好化学合成制药的废水处理

谷小军
( 杭州 中美 华东 制 药有 限公 司 浙 江杭 州 3 1 0 0 0 5)
摘
要:化学制药废水大多数具有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含难降解和对微生物有毒性 的物质 、水质成分复杂 、可生化性差等特点 。制药废水已
逐渐成为重要 的污染源之一 ,如何处理该类废水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 ,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效果。本文分析 了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的特点 ,对如
氧化技术 又称高级氧化技术 ,它汇集 了现代光 、电、声 、磁、材料等 各相近学科 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 电化学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 、 超临界水 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和超声 降解法等 。其中紫外光催化氧 化技术具有新颖 、高效 、对废水无选择性等优点 ,尤其适合于不饱合 烃的降解 ,且反应条件也 比较温和 , 无二次污染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 景。与紫外线 、热 、压力等处理方法相 比,超声波对有机物的处理更 直接 , 对设备 的要求更低 ,作为一种新型 的处理方法 ,正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 ( 4 ) 做好制 药废水的生化处理 。生化处 理技 术是 目前制药废水 广泛采用 的处理技术 ,包括好氧生物法 、厌氧生物法 、好氧 一 厌氧等 组合方法 。由于制药废水大多是高浓度有机废水 ,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时一般需对原液进行稀释 ,因此动力 消耗大 ,且废水可生化性较差 , 很难直接生 化处理后 达标排放 ,所以单独使 用好氧处理 的不多 ,一 般需进行 预处理 。常用 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深井 曝 气法 、吸附生物降解法 ( A B 法) 、接触氧化法 、序批式 间歇活性污泥法 ( S B R 法) 、循 环式 活性污泥法 ( C A S S 法) 等 。目前 国内外处理高浓度 有机废水 主要是 以厌氧法为主 ,但经单独的厌氧方法处理后出水C O D 仍较高 , 一般需要进行后处理。 目 前仍需加强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 设计及进行深入 的运行条件研究。在处理制药废水 中应用较成功 的有
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篇一:2016年环保工程师环保标准规范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544-2008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9号修改单) GB 4914-2008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5-2013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85.1-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2-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3-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4-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5-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6-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7-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1999]285号修改单) GB 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38号修改单) GB 13223-201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801-2015 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470.1-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 14470.2-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GB 14470.3-2011 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0-2011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707-199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6171-201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83-200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 GB 18598-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 GB 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1号修改单)GB 19430-2013 柠檬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22-200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50-2007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2007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2-2008 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GB 21523-2008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1-200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2008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2008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7-2008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8-200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2008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4188-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 25461-2010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2-2010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3-2010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83号修改单) GB 25465-2010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GB 25466-2010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5467-2010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GB 25468-2010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6131-2010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6452-2011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6453-2011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877-2011 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1-2011 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2-2011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3-2012 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4-2012 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5-2012 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6-2012 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6-2012 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7-2012 毛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8-2012 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 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6-2013 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2014 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8485-2008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8919-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 23485-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4600-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2-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GB/T 25031-201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25-199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环境工程相关技术(设计)规范GB 10071-19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 30760-20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8-2015 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463-2008 隔振设计规范GB 50634-2010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GB 50678-201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程设计规范GB 50753-2012 有色金属冶炼厂收尘设计规范GB 50757-2012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程设计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47号修订) GB 50788-20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810-2012 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821-2012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909-2014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54-20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工程设计规范GB 50963-2014 硫酸、磷肥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965-2014 冶金烧结球团烟气氨法脱硫设计规范GB 51042-2014 医药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GB 51045-2014 水泥工厂脱硝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3-2015 医药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1135-2015 转炉煤气净化及回收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7-2015 电子工业废水废气处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5190-201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8772-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32357-2015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污染控制导则GB/T50087-201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102-2014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9-2014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 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1146-2015 硝化甘油生产废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GB/T 51147-2015 硝胺类废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HJ 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2-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3-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4-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74-2015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348-2007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434-2008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35-2008 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62-2009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3-200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7-2009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15-2009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516-2009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519-2009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27-201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62-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HJ 563-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HJ 574-2010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5-2010 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6-2010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7-201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8-201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9-201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2010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607-2011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682-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 740-201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1-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氨法HJ 2002-2010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3-2010 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4-2010 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6-2010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7-2010 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8-2010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0-2011 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1-2012 制浆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 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3-2012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14-2012 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5-2012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16-2012 环境工程名词术语HJ 2017-2012 铬渣干法解毒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 2018-2012 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9-2012 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HJ 2020-2012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篇二:废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国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协会中环发字[2014]第2号2014年全国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及工程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通知。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概述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概述摘要:近年来,陆续有同时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被报道。
人们最早从脱硫脱氮污水处理系统中发现具有此特殊性能的菌株。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与其他生物脱氮法相比具有很大优势:①可同时去除COD和氨氮,同时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硝化反硝化过程极大节省了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②菌体生长速率快,易于在系统中留存;③菌株代谢基质和产物的多样性,利于与其他菌株共存,应用范围较广;④耐有机负荷,耐溶解氧,脱氮效率高。
本文主要分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概述。
关键字: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新型处理技术引言随着医药工业迅猛的发展,制药废水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
利用单一的处理技术进行制药废水的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多种技术的优化组合,核心处理以生物方法为主。
而生物法中传统的厌氧氨氧化工艺菌倍增时间较长,工艺启动时间长,并且废水中通常不含亚硝酸盐,需与短程硝化工艺相结合。
而且厌氧氨氧化过程对废水中的COD比较敏感,COD的存在会滋生大量的异样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竞争。
所以仅通过厌氧氨氧化无法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COD。
1、化工废水处理现状1.1处理效率低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一些企业存在废水乱排现象,将未达标的废水排放至自然水体中,导致水环境污染,增加了环境治理成本。
此外,部分企业缺乏废水分类处理意识。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废水,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水量进行科学处理,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1.2缺乏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化工废水含有多种污染物,而化工企业出水检测往往只针对常规污染物,容易忽视有毒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在常规处理过程中难以降解,如有机氯、有机汞、重铬酸钾、三氧化二砷和苯系物等。
如未有效处理,它们将会伴随废水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中,如果转移到食物链中,还会威胁人体健康。
因此,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不断改进废水处理工艺,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是化工废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二
制药废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 离子和药物活性成分等。这些废水不仅处理难度大,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 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演示将综述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进展。
一、历史回顾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主要采用物 理法和化学法进行处理。物理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法则包括氧化还 原、芬顿试剂等。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处理效果 不佳。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但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有限。因此,目前深度处理技术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成本较高、应用范围有限 等问题。
3、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未来发 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制药废水处理 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发新型的深度处理技术,提高处 理效果和降低成本;二是结合多种处理技术,形成组合式处理系统,以便更有效 地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三是加强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废 水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四是提高废水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 处理效率。
研究现状
目前,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联合法。物理 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适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化学法主要包 括氧化还原、芬顿试剂等,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的新陈 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然而,现有处理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处理效率 不高、运行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2、化学法:氧化还原和芬顿试剂等化学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可有 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其中,氧化还原法可分解有机物为无害物质,芬顿试剂则可 产生羟基自由基,高效降解有机物。然而,化学法处理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 次污染。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探析

S R是 序列 间歇式 活 性 污泥 法 的简称 , 一 种 B 是 按 间歇曝 气方式 来 运 行 的活性 污 泥 污 水处 理 技 术 , 其 主要特 征是 在运 行 上 的有序 性 和 间歇操 作 性 , 具 有运行 效果 稳定 、 水水 质 好 、 冲击 负荷 、 造 简 出 耐 构 单等 特点 。许 彦 春 等 人采 用 水 解 酸 化一B S R工 艺 处 理 固体制 剂 和化学 合成 制药废 水 , 经启 动调试后 , 系
解 有机 物 。胃必 治 制 药 废 水 C D 值 较 高 , 一 种 O 是 难 处理 的 有 机 废 水 , 常 规 的处 理 工 艺 很 难 达 标 。 用
加 压 生化 法 是在 传 统生 化 法 的基 础 上 , 过 提 通
苏荣军等人采用 F no etn试剂法对该类废水进行 了 氧 化处 理 , 究 发 现 , 浓 度 为 1mo/ 的 F S 4 研 在 lL eO
荷 工业 废水 处理 效果 好 , 出水 稳 定 , 污泥 生成 量 少 ,
2 2 3 1 湿式 氧化 法 ( AO) .. . W
湿式氧化法 ( wAO 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 ) 以氧 气或者空气作为氧化剂将呈水态的有机物或者还原
态 的无机物使之生成 C 2 H。 O和 O的一种水处理方 法 。赵 彬 侠 等人 采 用湿 式 氧化 在 2 L反应 釜 中处 理
2 3 2 深 井曝 气法 ( P .. DS )
p H值 一3 的工艺 条件下 , O C D的去除率可 以达到 8 .O [ 95 。徐淼 等人 以天 津 市 某 化 学合 成制 药 厂
的 中试 废水 为处 理对 象 , 用 F no 采 etn试剂 法进 行处 理 。结 果 表 明 , p 值 一6 W S 当 H , eO4・7 O 和 H2 H2 O。质 量 浓度 为 3 ) ( O 的投 加 量 均 为 1 , 应 时 5g 反 间为 5 mi , O 的去 除 率可 达 到 7. , 0 n时 C D 88 大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化学合成制药行业是一种污染非常严重的行业,很多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导致通常带有高盐、高毒、高COD、难降解等特点,而且水质成分复杂,变化较大,这使得对废水的处理颇具困难。
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资源保护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在化学制药合成过程和废水中应当引入更多新方法新技术,更好的处理废水,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1、特征分析
根据不同特征,医药产品可分为四类:⑴有机药物;⑵抗生素;⑶无机药物;⑷中草药。
现阶段,在我国的医药行业中,主要用到的药物种类大概有2000种,这些药物制备所需的原料种类、成份也各不相同。
而不同药物采用的生产工艺、合成方法也不同,如在精制与提纯环节,制备工艺有很多种,且各不相同。
应对种类万千的疾病,药物的针对性也跟着提升,在制药期间通常融合了很多制备方法,如化学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方法及生物制备方法等。
比如说抗生素,主要融合的制备方法是生物发酵法,经过后期的化学合成,对药物药性具有提升的作用。
显而易见,制药废水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比较多。
合成制药废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⑴带有残余的有机物,如催化剂、生产物、反应物等,同时它们还具备较高的浓度,有时COD浓度会几十万mg/L;⑵具有较高的含盐量。
大多数化学合成反应生产的副产物均是无机盐,这些化学合成反应生产的副产物残留到母液中提升了制药废水的含盐量;⑶较大变化的pH值,导致排放的废水时为碱水,时为酸水;⑷C6H7N(苯胺)类化合物、ArOH(酚)类化合物等一些制药原料、副产物很难降解,严重时还存在生物毒性。
2、处理技术进展及方向
2.1 生化处理技术
1940-1950年,在废水抗生素处理中已经用到了生物好氧处理技术;到1950-1960年,在曝气充氧、混合稀释的活性工艺方面,日本、美国的研究成果十分显著;到1970年,在专门用于废水处理工艺中,如接触氧化、转盘、生物滤池、曝气等,生化处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进入1980年后,在活性污泥中,各种变形及SBR工艺如间歇延时循环曝气法、循环式活性曝气等应用成果十分明显。
至今,针对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利用率不高的工艺如CASS、SBR工艺,人们已开始研究氧化沟、UNITANK及MSBR等工艺处理方法,因为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对进水的COD浓度要求较低,所以必须要稀释进水,以提升生物处理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利用率,进而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厌氧处理工艺在合成制药废水中的应用进行高度关注,到1970后期,在制药处理中,厌氧工艺已得到应用,例如美国普强药厂就对其工艺进行了应用。
Nandy采用新型厌氧器固定床的生物膜处理废水,系统运行环境通常35°,COD波动范围为76%-98%,当有机物为48kg/COD/m3.d时,去除率则将降低,降低范围为46%-50%,进而依据有机负荷,为处理器常规运行提供保障。
2.2 物化法技术
针对较高浓度的制药废水,假设生物毒性比较高,且不易生化,采用物化处理可对废水毒性进行有效降低,对可生化性进行增强,以便为后续处理工艺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也可运用物化处理的方式进一步消除不容易生化的出水或者物体,促使排放尽量达标。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废水处理中,最常见的、应用最广泛的物化工艺有以下几种:吸附、反渗透、高级氧化、混凝沉淀、焚烧等物化工艺。
现如今,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也将物化中的高级氧化研究成效全面彰显出来。
在Tekin使用的Fenton废水氧化生化性中,已经确定出絮凝与氧化的最佳
PH值为7.0和3.5,当摩尔比=155时,COD可以达到的去除率为45%-65%,但当摩尔比为150-250时,COD可以达到的去除率为最高。
在Sirtori研究Fenton、生物联合技术时,第一步就是利用光提升可生化性,然后利用生物法处理废水。
当H2O2的投加量=66mmol/L时,则可以全部降解。
根据工艺效果可知,针对生物处理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及副产品,Fenton 处理工艺可以对废水可生化性进行高效增强,进而为生物处理成果提供保障。
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的CW-PO法(即多相催化湿式过氧化法),主要是将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处理废水中,催化剂首先在批量搅拌中建立氧化系统参数,例如:加料量,pH,氧化剂和温度等。
对于固定床流化反应,该催化剂不仅具有高质量的活性,而且去除率可以达到60%,并且经过55h催化反应的活性也相当高。
3、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合成制药废水具有生化特性差,成分复杂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在处理过程中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调整废水的稳定性,然后进行生化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科学地选择处理工艺,以保证最大的废水处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