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瘤菌试验方案1

合集下载

富思德大豆根瘤菌剂应用效果试验

富思德大豆根瘤菌剂应用效果试验
试 验 结果 表 明 , 同种 植密 度 , 同等肥 力水 平 下 , 不 在 种植 密 度 为 8 5万 株 / m . h 时产 量 最 高 , 于或 超过 低 这 一密 度 产量 均有 所 下降 ; 度较低 时 , 密 穗子 较 大 , 穗 粒重 较高 , 单 但穗 数偏 少 , 产量 达 不到 最高 值 ; 在密 度 较
收 稿 日期 : O 1l 一 7 2 l-O2
这个 密 度产 量都 有所 下 降 。随着 密度 的增 加株 数在 增加 , 7 5万 株/ m 和 8 5万 株/ m 有 空秆 现 象 , 在 . h . h 没
l O万株 / m。 空秆 率 1 9 , h 有 . % 穗数 低 于种植 密 度 。随着 密度 的增 加穗 行数 没 有变 化 , 穗长 、 粒数 和百 粒 重 行
( 0 ~ 3 ) 量 不 会 对 大豆 造 成 减 产 作 用 。 1 O 用
关 键 词 : 思 德 大 豆 根 瘤 茵剂 ; 豆 ; 产 效 果 富 大 增
富思德 大 豆根 瘤菌 剂是 由秦 皇岛领 先科技 发 展有 限公 司生产 , 菌剂具 有结 瘤 固氮 性能 强 , 该 能够 有效 地 增 加大 豆根 瘤数 量 , 从而 大 大减少 生 产 中的氮 肥使 用量 , 到肥 地养 地 的作用 , 起 是一 种 能 有 效 提高 土 壤 综 合 肥力 的生物 菌剂 , 强作 物抗 病 、 增 抗逆 性 , 可提 高作 物 品质 和产 量 。2 1 0 0年在 密 山地 区进行 该 肥 料 的效 应 试 验, 对不 同施 肥 量下 的大 豆 生物学 特 征值 及最 终产 量结 果 进行统 计 分析 , 定该 肥料 在密 山地 区 大豆 上 的作 确

2 ・ 0

观察根瘤的实验报告(3篇)

观察根瘤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根瘤的形成过程,掌握根瘤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根瘤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在共生过程中,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为豆科植物提供氮源,而豆科植物则提供根瘤菌所需的有机物。

本实验通过观察根瘤的形成过程,了解根瘤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豆科植物幼苗(如大豆、花生等)2. 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3. 清水4. 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酒精、盐酸等四、实验步骤1. 选择健康的豆科植物幼苗,去除多余枝叶,用清水冲洗干净。

2. 将幼苗分为两组,一组施用氮肥,另一组不施用氮肥。

3. 将幼苗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置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4. 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记录根瘤形成的时间。

5. 待根瘤形成后,用剪刀小心剪下带有根瘤的根段。

6. 将根段放入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杀死根瘤菌。

7. 将处理后的根段放入酒精中固定。

8. 取出根段,用镊子撕开根瘤,观察其内部结构。

9. 将撕开的根瘤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10.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根瘤的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施用氮肥的豆科植物幼苗根瘤形成时间比不施用氮肥的幼苗提前。

2. 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瘤内部含有大量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细胞。

根瘤菌细胞呈球状,直径约为1-2微米。

豆科植物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

3. 根瘤菌细胞壁较厚,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能够有效地固定氮气。

豆科植物细胞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

4. 根瘤的形成过程如下:(1)根瘤菌从土壤中侵入豆科植物根尖细胞;(2)根瘤菌在根尖细胞内大量繁殖,形成根瘤;(3)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为豆科植物提供氮源;(4)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

大豆应用根瘤菌试验探究

大豆应用根瘤菌试验探究

加保护剂)及处理9(正常氮肥拌根瘤菌加保护剂)较处理1提早约 3天,其它处理提早1~2天;成熟期处理3、处理6较处理1提早约 2天,其它处理提早约1天,处理7(正常氮肥不拌根瘤菌)熟期 最晚。 5.2 生育性状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看始花期、鼓粒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最多的 处理分别为处理6(50%氮肥拌根瘤菌加保护剂)、处理5(50%氮肥 拌根瘤菌)及处理9(正常氮肥拌根瘤菌加保护剂)。 5.3 测产考种调查
项目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株高
92.5 95.3 96.2 95.1 98.5 100.2 107.7 108.0 106.7
表1 测产及室内考种结果表
m2株数
株粒数
28.6 27.5 27.0 28.2 27.7 26.7 28.5 29.0 28.0
57.5 61.9 63.8 60.1 64.5 67.7 59.6 60.5 63.4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6期
试验研究
大豆应用根瘤菌试验探究
冯丽秋 (海伦市前进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海伦 152300)
为了探索大豆根瘤菌在国内的适应性,了解其固氮作用替代氮 肥的能力,同时掌握其对土壤肥力、有机质的提升作用及其增产效 果,达到指导今后生产实践的目的,今年我市在前进乡科技园区进 行了此项试验,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供试药剂
阿根廷生产大豆根瘤菌。 2 试验方法
播种前72h内用大豆根瘤菌拌种。 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小区试验,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设九个处理,每 处理4垄,垄距0.65m,垄长10m,每小区面积26m2,试验地总面积 702 m2。
处理1:不施N肥,P、K肥正常,大豆不拌根瘤菌; 处理2:不施N肥,P、K肥正常,每150ml根瘤菌拌50kg种子; 处理3:不施N肥,P、K肥正常,每150ml根瘤菌加入50ml保护 剂拌50kg种子; 处理4:施用50%N肥,P、K肥正常,大豆不拌根瘤菌; 处理5:施用50%N肥,P、K肥正常,每150ml根瘤菌拌50kg种 子; 处理6:施用50%N肥,P、K肥正常,每150ml根瘤菌加入50ml保 护剂拌50kg种子; 处理7:正常施用N、P、K肥,大豆不拌根瘤菌; 处理8:正常施用N、P、K肥,每150ml根瘤菌拌50kg种子; 处理9:正常施用N、P、K肥,每150ml根瘤菌加入50ml保护剂 拌50kg种子。 常规施肥,常规施肥0.667hm2施二铵10kh,尿素2.5kg,硫酸 钾5.5kg。 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海伦市前进乡胜利村市级科技园区,土壤为中层黑 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秋季深松整地。播种采用人工开沟,人 工深施肥,人工摆籽,大豆品种为北豆40,1hm2保苗30万株。 5 试验调查 5.1 物候期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看,开花期处理6(50%氮肥拌根瘤菌加保护 剂)、处理9(正常氮肥加根瘤菌加保护剂)略早,较处理1提早约 2天,其它处理约提早1天;结荚期处理3(不施用氮肥拌根瘤菌加 保护剂)、处理5(50%氮肥拌根瘤菌)、处理6(50%氮肥拌根瘤菌

豆科植物根瘤根瘤细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分离

豆科植物根瘤根瘤细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分离
用无菌镊子取消毒过的根瘤1个, 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压碎,加蒸馏 水1滴,用接种环混合均匀,涂片, 革兰氏染色法染色,油镜下观察并 绘图。
(1)将根瘤夹破,用破开那一面划线3条。
(2)将接种环灭菌,从(1)划线3条。
(3)将接种环灭菌,从(2)划线3条。
(4)将接种环灭菌,从(3)划线3条。
4、倒置28~300C培养2-4天,观察结果。 5、观察菌落形态,选取典型菌落进行涂
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并绘图。
(二)根瘤中类菌体的观察
4、75%酒精、0.1%升汞液瘤细菌的分离。
(二)根瘤中类菌体的观察。
(一)根瘤细菌的分离
1、取已融化的根瘤菌培养基以无菌操作制成平 板。 2、用清水洗净泥土,用剪刀剪下呈粉红色的根 瘤1-2个,剪时稍带一段根,以免损伤根瘤。 3、将根瘤浸泡在75%酒精的无菌培养皿中, 5min后,用镊子将根瘤转入盛有0.1%升汞 (HgCl2)溶液的无菌培养皿中浸泡5min,用 无菌水洗3次,用无菌镊子将根瘤至于平板琼 脂上,按下列方法划线。
实验二 豆科植物根瘤、根瘤
细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分离
一、目的要求
1、观察豆科植物的根瘤和根瘤细 菌的形态。 2、掌握从根瘤中分离根瘤细菌的 方法及培养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豆科植物新鲜标本数株。 2、加入结晶紫的根瘤菌培养基(10mL)。
3、无菌培养皿、接种环、无菌水、手术剪、 无菌玻棒、载玻片、镊子、酒精灯、显微 镜、香柏油、擦镜纸。

大豆应用根瘤菌试验总结

大豆应用根瘤菌试验总结

大豆应用根瘤菌试验总结作者:曹明波李涛任德亮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6期摘要:为了“绿色”环保需要,降低氨肥施用量,节约成本,提高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进而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根瘤菌对不同大豆品种的结瘤固氮效果,为生产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固氮;总结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根瘤菌包衣剂由黑龙江省卫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供试品种:垦丰、绥农14。

1.3试验处理处理1:根瘤菌+绥农14,处理2:常规施肥+绥农14CK,处理3:根瘤菌十垦丰16,处理4:常规施肥+垦丰16CK。

1.4试验方法小区试验,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行长10米,6行区,行距65厘米,采用三垄栽培技术,人工垄上开沟施肥播种,常规施肥量为二铵8.9公斤,尿素2.6公斤,氯化钾1.8公斤,施根瘤菌处理不施尿素,二铵和氯化钾与常规施肥相同,种植密度2.0万株/亩。

1.5试验地条件试验地设在八五一一农场28队4号地,土质为岗地白浆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前茬玉米。

1.6田间管理:大豆播后苗前采用杜耳+保收进行封闭除草,生育期间,机械中耕三遍,人工拿大草一遍。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根瘤菌对开花期植株的影响(见表1)从表1的开花期测定结果看,2个不同品种应用根瘤菌的处理和常规施肥CK,在株高和复叶数上相差不明显,在其它性状上都有所增加,其中根瘤数增加4~19.4个/株、根瘤重增加0.02~0.12g/株,植株地上、地下鲜重分别增加1.6~2.6g/株和0.54~0.6g/株,植株地上、地下干重分别增加0.24~0.38/株和0.12~0.18g/株,说明大豆应用根瘤菌在氮肥用量降低50%的情况下,不但不影响植株的生产发育而且还可使它生长的更加健壮。

2.2根瘤菌对结荚期植株的影响从表2的结荚植株测定结果看,应用根瘤菌的效果更加明显,拌种用根瘤菌的2个处理,所有测定的植株性状都优于常规施肥的处理,其中株高增加2~3.8cm,复叶数增加0.2~1.5片/株,根瘤数增加6.4~12.2个,株。

大豆应用根瘤菌接种剂拌种田间试验研究

大豆应用根瘤菌接种剂拌种田间试验研究

大豆应用根瘤菌接种剂拌种田间试验研究作者:刘宏伟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通过在中龙豆品种105上进行根瘤菌接种剂拌种试验研究,探索根瘤菌接种剂Ⅰ号、Ⅱ号、Ⅲ号拌种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施用的安全性及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拌种试验在大豆种植中,采用生物固氮技术是大豆生产成功经验,使用根瘤菌剂,可减少因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水源污染,同时节省能源、改良土壤。

当前我市大豆迎茬、重茬仍较严重,大豆根系结瘤情况不佳,影响大豆产量,而施用大豆根瘤菌可以改善大豆根系发育、提高大豆根际结瘤,可以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单产,还可增强大豆抗逆性,大豆抗病虫害、抗逆境能力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按照省农科院栽培研究所的要求,落实了大豆应用根瘤菌接种剂Ⅰ号、Ⅱ号、Ⅲ号拌种试验,为将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数据。

一、试验环境及栽培条件试验地点在海伦市前进镇东兴村大豆科技示范园区内,负责人为东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法人刘春生,该试验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为大豆。

品种选用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繁育的中龙豆105,5月5日播种,采用大平原播种机,110厘米大垄垄上双行,公顷种植密度28万株,用乙草胺加噻吩磺隆封闭除草(乙草胺每亩地用量100克,噻吩磺隆每亩地用量为2克),趟两次,8月初用2.5%功夫水乳剂40毫升/亩防治大豆食心虫。

其他田间管理一致。

二、试验设计和安排试验采用大区直接对比法,不设重复,共设4个处理处理1:根瘤菌接种剂Ⅰ号拌种,亩施二铵11公斤,尿素1.5公斤(较常规施肥尿素减半),硫酸钾6公斤, 3垄400米长,垄距110厘米,面积1320平方米;处理2:根瘤菌接种剂Ⅱ号拌种,亩施二铵11公斤,尿素1.5公斤(较常规施肥尿素减半),硫酸钾6公斤,3垄400米长,垄距110厘米,面积1320平方米;处理3(对照):没拌种,亩施二铵11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钾6公斤,3垄400米长,垄距110厘米,面积1320平方米处理4:根瘤菌接种剂Ⅲ号拌种,亩施二铵11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钾6公斤,(较常规施肥尿素减半)2垄50米长,垄距110厘米,面积110平方米;三、施药方法于大豆播种前把根瘤菌剂按照方案的要求兑水处理,每个处理选用一个干净的塑料桶把根瘤菌剂按要求用水量稀释均匀,按设计用药量均匀拌种,只拌种一次,拌种后阴干待播。

不同氮肥施用量大豆根瘤菌拌种试验总结

不同氮肥施用量大豆根瘤菌拌种试验总结

不同氮肥施用量大豆根瘤菌拌种试验总结一、引言大豆根瘤菌是一种重要的固氮菌,能够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大量氮素。

根瘤菌拌种是一种有效的增加大豆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的方法。

然而,对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瘤菌拌种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瘤菌拌种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科学的氮肥施用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设计本试验采用的是随机区组设计,设立4个处理组,分别为不施氮肥(T0)、低氮肥施用量(T1)、中氮肥施用量(T2)和高氮肥施用量(T3)。

2.根瘤菌拌种方法将不同氮肥处理组的大豆种子分别与根瘤菌进行拌种处理,拌种比例为1:10(大豆种子:根瘤菌)。

拌种后,将处理组的大豆种子按照一定规模播种于试验地块。

3.观测指标在大豆生长期间,定期观测并记录根瘤数、大豆生长状况和产量等指标。

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1.大豆生长状况经过观察发现,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在拌种后的一周内,低氮肥施用量处理组的大豆生长情况较好,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而高氮肥施用量处理组的大豆生长相对较慢,叶片颜色较浅。

2.根瘤菌数量根瘤菌数量是评价根瘤菌拌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对根瘤数量的观察与统计,发现低氮肥施用量处理组的根瘤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而高氮肥施用量处理组的根瘤数量最低。

3.大豆产量大豆产量是衡量根瘤菌拌种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记录不同处理组的大豆产量,发现低氮肥施用量处理组的大豆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高氮肥施用量处理组的大豆产量最低。

四、结论通过对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瘤菌拌种效果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瘤菌拌种效果最好,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生长速度、增加根瘤数量和大豆产量。

2.高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瘤菌拌种效果不利,可能会抑制根瘤菌的生长和固氮作用。

3.适度的氮肥施用量是保证大豆根瘤菌拌种效果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氮肥施用量都会对大豆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大豆根瘤菌是一种对大豆生长有益的微生物,能够与大豆根系共生,固氮、供应植物所需的氮源,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由于大豆根瘤菌的种类繁多,且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导致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

为了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2. 培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3. 建立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模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三、项目内容1. 大豆根瘤菌品种筛选: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大豆品种特点,筛选适应性强、固氮效果好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2. 大豆根瘤菌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3.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选择几个典型的大豆种植区域,开展大豆根瘤菌的示范推广工作,包括培训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等。

4. 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评估:对示范推广区域的大豆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分析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效果。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示范推广区域和参与农户:选择几个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作为示范推广区域,并与当地农民合作,确定参与项目的农户。

2. 大豆根瘤菌品种筛选:根据示范推广区域的土壤条件和大豆品种特点,筛选适应性强、固氮效果好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3. 大豆根瘤菌培养技术研究:研究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配方,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4. 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广:在示范推广区域开展大豆根瘤菌的示范推广工作,包括培训农民、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等。

5. 大豆根瘤菌应用效果评估:对示范推广区域的大豆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分析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效果。

6. 项目总结和推广经验总结:总结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提炼出推广经验,为今后的大豆根瘤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五、项目预期成果1. 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2. 培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根瘤菌在依兰农场试验总结
王继华
二OO九年十一月十日
大豆根瘤菌接种是一项增产节肥、投资少、收益大、简而易行的措施。

是降低大豆生产成本。

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

它对于大豆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通过将空气中丰富的氮素资源转化为大豆可以直接利用的铵态氮,解决大豆的氮肥供应;二是根瘤菌分泌的酶,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检验大豆根瘤菌在不同地区的固氮效果,及其对大豆的增产效果的作用。

二、试验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和生产田对比试验同步进行。

1、基本情况
2009年试验在依兰农场第五居民组的7-3号地,第七居民组的5-1号,为东经129°25′20″—129°38′20″,北纬46°23′15″—46°35′40″。

土壤均为草甸土及暗棕壤土。

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3.4%,速效氮125.28mg/kg,速效磷23.83mg/kg,速效钾72.63mg/kg。

前茬为玉米,原垄卡种。

生育期期间降雨量为491.90lm。

2、试验材料
根瘤菌包衣剂,由河北省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用菌量225ml/垧
供试大豆品种:垦丰16号,亩保苗1.8万株;播种量为50kg/垧。

3、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三次重复。

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5行,行长10米,行距65cm,垄上播双行,5月2日播种施肥,播前精细整地,机械精量播种。

其它田间管理按三垄栽培技术规程操作。

对照1、常规施肥;(尿素2.6kg、二铵13.3kg、硫酸钾3.3kg)对照2、常规施肥,1kg种子用3ml根瘤菌液,伴匀后播种;
对照3、在处理2的基础上,将常规施肥中的尿素减掉;
对照4、在处理2的基础上,将常规施肥中的尿素减掉1/2;
对照5、在处理2的基础上,将常规施肥中的尿素减掉1/3;
三生育期调查
1、出苗期:5月15日;初花期:6月27日;盛花期:7月13日;结荚期:7月21日;鼓粒期:8月9日;成熟期:9月18日;
大豆根瘤菌固氮试验初花期、盛花期调查
2、初花期从干物质积累调查表明,处理5拌种初花期表现地上、地下部的干、鲜重均占第一,鲜重比对照高8.3%,干重高46.2%,植株茎秆强壮,叶色浓绿,长势旺。

处理4拌种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高66.2%,植株长势也较粗壮,叶色浓绿。

从根瘤菌数目来调查,处理5根瘤菌数目最多,比对照多162个,处理4比对照多52个,处理3比对照多92个.
3、盛花期从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处理5干物质鲜重仍表现最突出,比对照多217.1克,处理4比对照多981.9克,处理3比对照多611.6克,处理2比对照低132.3克。

四、结果分析
1、大豆不同生育时期根瘤菌数量
大豆根瘤菌数在出苗后3片复叶开始明显增加,在初花期—结荚初期有效根瘤菌数量增加量最大,从结荚初期到终花期增加量趋缓;
2、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比较
大豆出苗至3片复叶期与对照株高无明显差异,在花荚期根瘤菌剂拌种的处理,大豆株高高于对照,这说明大豆根瘤菌剂对大豆生育进程有影响,在花荚初期有促进株高增加的作用,但到终花期时与对照的株高趋于一致。

在处理与对照茎粗在第一片复叶期时没有差异,在三片复叶期以后,一直到终花期,根瘤菌剂处理的茎粗都高于对照,这说明根瘤菌剂对植株茎粗影响较大。

花期以后表现出叶色浓绿。

3、产量性分析
根瘤菌剂对大豆株高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却都表现出增产的趋势,试验选用的两个居民组,亩产分别比对照增产8.1%和9.5%,增产的原因是大豆应用根瘤菌剂后,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都得到了改善,第五居民组和第七居民组的茎粗、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分别高于对照,空瘪粒分别低于对照。

产量数据
四、结论
1、大豆根瘤菌剂可以促进大豆根瘤形成,能够提高根瘤数量,尤其是花荚期,根瘤数量增加明显,固氮量增加。

2、大豆根瘤菌剂可以增加大豆茎粗,花期以后表现出叶色浓绿,使大豆生长健壮,但株高变化不明显。

3、大豆根瘤菌剂能够提高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百粒重,瘪荚减少,有增产作用,单株粒数比对照增加4粒、百粒重比对照提高0.42克、产量比对照增加14.15千克;空瘪率减少8%;单株荚数增加1%;单株粒数增加3.5%;试验两个单位分别增产8.1%和9.5%。

由于减少了氮肥的用量,使大豆的生产成本降低。

但不同的单位土质不同,增产比率有所差异。

4、根瘤菌剂为生物活菌,因此,种衣剂与根瘤菌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应先拌种衣剂,待阴干后在拌根瘤菌或使用播种前拌根瘤菌。

拌完根瘤菌的大豆易在24小时内播完。

因根瘤菌剂为生物活菌,所以严禁与化肥直接接触。

5、大豆根瘤菌肥与钼酸铵混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