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专题复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08:诗词鉴赏【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8:诗词鉴赏【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8 诗词鉴赏1.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答案】人示例: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清幽明丽,生机勃勃;气氛热烈欢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分析。

第一空,联系诗句“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意思是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从诗句中很容易提取到景物:原野、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人。

第二空,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便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远处,遥见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正因为空气洁净,增大了“望”中的透明度和深远度,才有可能如此清晰地看到郭门、渡头、村树、溪口。

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

这两个意象画面都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意境清幽明丽,生机勃勃。

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只是虚点一笔,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

专题09:古诗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湖北专用)

专题09:古诗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湖北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专题09:古诗阅读古诗阅读(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简要分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在全诗中的作用。

2.有人评价本诗“意境旷达,一洗悲凉凄怆之气”,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点明送别原因;呼应文题;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体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

2.诗人虽然即将与友人离别,却在颈联中鼓励友人友情真诚无惧分别,尾联中又劝勉友人不要如小儿女般挥泪告别,乐观积极,意境旷达。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⑴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

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句意: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

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天变化,不可端睨。

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体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

故答案为:点明送别原因;呼应文题;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体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

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李白诗歌专题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李白诗歌专题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李白诗歌专题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中考古诗复习专题之 李白诗歌专题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 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 《李太白集》传世,收诗九百多首。
23
【教材追踪】统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
青山横北郭,
【译】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绕东城。

【译】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画面描述:青翠的山峦横亘在 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 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 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诗 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修辞: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 现了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有志难 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表现手法: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用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人生理 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以 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 着无限的悲慨。
【主旨情感】这首诗涉及五个地名,
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
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及对友人
16
的思念之情。
【教材追踪】统编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
【译】不知何人用笛子吹奏出悠扬的声音,
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乘着春风散落全城。
表现手法、情感:诗人 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 飞”,变客体为主体。“谁” 与“暗”照应,渲染笛声。 说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 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 也是艺术的夸张,表达了诗 人的思乡心切。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

专题49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一、(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丰富情感题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登太白峰【1】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2】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3】去,何时复更还?注释:【1】此诗作于李白入长安而无所成之时。

【2】泠风:清风。

【3】武功:武功山,在陕西武功县西。

1.下列关于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从正面写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B.诗歌三、四句想象丰富,与太白星侧耳倾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

C.诗歌中两个“太白”分别指山峰名和星宿名。

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D.诗歌的五、六句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灵活自然,并不显斧凿痕迹。

2.诗歌内涵丰富,抒发了诗人多种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①顾炎武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②泥深苍隼没,五羊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敞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

③五羊,广州别称。

3.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用“纫兰”“餐菊”的典故,是为赞扬屈原高洁的品行,表达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B.颔联中“千山外”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留”写两人一见如故,畅饮长谈。

C.颈联描述北方的水深泥浊与南方的天高云淡,两种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D.尾联点题,写屈大均从函谷关远道而来,为匡复大业奔波辛苦,令人感慨。

4.诗歌尾联情感丰富,寄寓深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①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高考专题《诗词鉴赏之李白专题》课件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高考专题《诗词鉴赏之李白专题》课件

李白干谒过哪些人呢?
“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 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如比肩也。”
一 封 求 职 信
一 封 求 职 信
第一,我少小努力,博览群书,喜欢文学创作,三十多年来,从未停止过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

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
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
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
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仙李白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三拟《文选》,不如意,辙焚之,唯留《恨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政客李白——求职、入职、辞职、失业 入翰林、安史之乱、永王之变、流放夜郎
愿为弼辅,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范蠡)留侯(张良), 浮五海,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出身刑商,科举无路
遍干权贵,伯乐难逢
诗人谁个不干谒呢!
李白的偶像
“遍干诸侯”、“历抵卿相” (《与韩荆州书》)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

初中古诗八位诗人鉴赏作家专题复习分析

古诗鉴赏复习资料2013.5一、【李白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风格;2.熟知初中阶段李白诗七首的思想感情;3.掌握李白诗七首的鉴赏题目。

【课上复习过程】一、初中阶段李白诗歌整体感知1.初中阶段我们共学习李白8首古诗:分别是:《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行路难》《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

请背诵这八首古诗。

2.了解李白生平:,甘肃秦安人。

李白创作时代基本可以作如下划分——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川,十年云游四方,创作了大量优秀(1)李白少年时“观奇书”“游神仙”,二十岁时只身诗篇。

(2)天宝初年,经推荐,进京任翰林。

因权贵谗言,三年后被排挤出京。

(之后离开长安,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3)安史之乱第二年,曾作永王幕府,永王因争帝被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被赦免。

六十二岁时病故。

李白的诗歌今存近千首。

其中大量抒情诗,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雄奇飘逸,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3.文学常识记忆性填空:李白,字,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世称“”。

其诗歌特点为。

4.根据李白生平简介,梳理李白诗七首的创作时代:(1)少年游侠时代:,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思念故乡”。

(2)进京出仕被排挤离京:,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壮志与排挤”“追求与抑郁”。

(3)晚年流放时代:本时期作品主题多为“孤独、苦寂”。

【温馨提示】部分诗歌创作时代:《送友人》:少年游侠时结交告别友人时所作;《月下独酌》:胸怀壮志进京入仕,因被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让其侍宴陪酒,并不重用,因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行路难》: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时所作;《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离京云游时所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晚年流放时所作。

二、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一)感悟诗情“悟诗情”三大法宝:①抓住抒情关键句或词;②捕捉诗中描绘的抒情形象:景、物;③联系创作背景小组分工合作,运用“感悟诗情”的三大法宝,准确把握李白七首古诗的“诗情”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C.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D.这首诗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2.从这首诗的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可看出诗人处在的境况之中。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4分)三、(2020年桂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6分)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B.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专题复习
九年级班姓名:
热身:看我的
姓名(字、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朝代:
爱好:作诗、饮酒、剑术
性格:豪迈乐观、豁达不羁
理想:“济苍生”、“安社稷”
诗作特色: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豪放。

诗作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感悟诗情
“悟诗情”三大法宝:
①抓住抒情关键句或词;②捕捉诗中描绘的抒情形象:景、物;
“描绘诗境”三大方法:
①景物全,无遗漏;②头脑中展开画面,用文字再现画面;
③描绘景物时要善于修饰(有情、通畅、生动、细致)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三、赏析名句(任选三句)
“赏析名句”的方法步骤:①理解诗句含义(以诗译诗或翻译也可);②点明运用的手法及作用;③表达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描绘画面(任选两句)
1.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2.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

3. 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江水,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4. 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三、赏析名句(任选三句)
1.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却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痛苦、矛盾心情。

2.这样的夜晚听到一曲《折杨柳》,又有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

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3.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孤蓬”常常象征着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这里指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独自一人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

4.这句话的意思是空闲时(像姜太公那样)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像伊尹那样)乘船经过日月旁边;这里运用了姜太公和伊尹被重用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

5.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浮云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