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鹤-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进展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YANG -i XU a n,ZHAN G ng H u Lil, Xi o Ya Yi a, e l ta
( p rme t f P too y, De a t n ah lg A i ae u rHop tl o l td T mo s i ,Xija gMe i lU ies y, i a n n d c nvri i a t
sn e ph s if r nta i n. n 23 c s s n p ob a t m a t r e e 1 a e ih t r e p s f e e ta i gl a e d fe e ito I a e e hr l s o he e w r c s s w t h e ha e dif r n i ~ 5
Twe t h e a e t e hr bl s o r nayz d r t os e tv l . The ci c lma e i l n y t r e c s s wih n p o a t ma we e a l e e r p c i e y lnia t ra ,pa ho o y t lg
( 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肿 瘤 医院 理 科 , C 室 ,新 疆 新 病 T 乌鲁木齐 80 1 ) 30 1
摘 要 : 的 探 讨 肾母 细 胞瘤 的病 理 及 影 像 学 特 征 。 方 法 对 2 目 3例 肾 母 细 胞 瘤 患 儿 的 临 床 、 理 及 影 像 学 病 表现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2 3例 肾母 细 胞 瘤 中 1 5例 肿 瘤 由未 分 化 的 胚 芽 组 织 、 胚 叶 性 问 质 和 上 皮 成 分 组 成 ; 问 5例
中图 分 类 号 : 3 . 1 R7 0 4 R7 0 2 ;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5 5 ( 0 1 0 — 7 20 1 0 — 5 1 2 1 ) 70 5 —4
成人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性 , 6 2岁 , 肾结 石碎石 后间 断性 无痛 性 肉眼血尿 1年
余 。切除肿瘤组织 学显示 : 肿瘤 由未 分化的胚芽组织 , 上 皮样 成分 和间叶成分 组成 , 上皮 成分 可见 鳞状 上皮及分化 好 的小 管 和乳头结构 , 问叶成分 为软 骨 、 横纹肌 , 另见 大量 间变 细胞 , 伴大 片坏 死。免疫组 织化 学观 察发 现肿瘤 细胞 v i m e n t i n 、 P C K和 C D 9 9阳性 , E M A、 N S E、 d e s m i n 、 m y o g e n i n和 WT 一 1部分 阳性 , S y n 、 C g A、 S - 1 0 0 、 M y o D1 和T T F 1 均 阴性。结论 肾母细胞瘤是 儿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第10卷 第4期河南医学研究V ol.10 N o.42001年 12月HE NAN ME DICA L RESE ARCHDecember 2001收稿日期:2001206213;修订日期:2001211202作者简介:文建军(1966-),男,河南安阳人,外科医师,大专,从事小儿实体肿瘤研究。
文章编号:10042437X (2001)0420337203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文建军1,杜长青2,文建国2(11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河南安阳县 455112;2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河南郑州 450052)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
方法:对6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患者年龄6月~8岁,平均2岁。
结果:研究显示B 超、CT 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5%(59/62),90%(9/10)和6316%(35/5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
结论:与CT 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 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影像学;儿童中图分类号:R73711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各种影像学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报道日趋增多,但多为肾癌及肾囊肿影像学研究[1~3]。
小儿肾母细胞瘤(Wilms ’tum or ,WT )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研究报道不多[3~5]。
本文分析62例WT 的影像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提高WT 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1 方法111 病人 62例WT ,男33例,女29例,年龄6月~8岁,平均2岁。
右侧30例,左侧32例。
有1例为马蹄肾合并WT 。
肾母细胞瘤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

组织病理学确诊的 2例 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 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 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左腋 下及右腹股沟可触及 黄豆大小淋 巴结各 1 枚; 腹部隆起可触及包块 , 细胞病理学检查: 针吸标本为血性颗粒状 , 镜下见猩红 色均质物背景 , 较多小圆形 肿瘤细胞 , 少许小梭形细胞 ; 细胞病理学诊 断 : 小细胞型肿瘤 ( 考虑 肾母 细胞瘤 ) 。例 2, 女, 3岁半 , 未触及浅表淋 巴结肿大 ; 腹部 可触及包块 , 细胞病理学检查 , 送检标本为鱼肉状 , 镜下见均 质物背景 , 见大量弥漫排列 的小 圆形 细胞 , 少许梭形细胞 。 可见细胞呈 “ 菊花团” 样; 细胞病理学诊断 : 未分化恶性肿瘤 ( 考 虑肾母 细胞瘤 ) 。结论 运用细胞病理 学
诊断&J L 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 , 需要积累经验 , 还应注意与神经母细胞 瘤、 E w i n g肉瘤 、 胚胎性 横纹肌 肉瘤 、 非霍奇 金淋 巴瘤 进
行 区 分 与鉴 别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 临床 ; 细胞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 R 3 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33 5 3 ( 2 0 1 3 ) 1 3 — 1 6 6 03 D O I :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1 3 0 6 0
Two e a s e s o f Wi l ms t u mo r we r e r e t r o s p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i n t e r ms o f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mmu n o h i s t o e he mi s t r y . Th e d i s c u s s i o n wa s b a s e d o n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a t ha s b e e n r e v i e we d.Re s ul t s Ca s e 1,a 4一 y e a r — o l d b o y,p a l p a b l e s o f t l e f t a x i l l a a n d i n g u i n a l l y mph n o de s
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要点

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要点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诊断是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的要点。
1. 组织形态学特征: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是其病理诊断的关键。
肾母细胞瘤主要由胚胎期肾组织中的幼稚肾母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富含淡染颗粒,核大而染色体丰富。
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团块状或巢状,常伴有胚胎期组织如软骨、肌肉和腺体等。
2. 核学特征:肾母细胞瘤的核学特征有助于其病理诊断。
肿瘤细胞的核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浆比常规肾细胞大,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或粗颗粒状,核仁明显。
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可辅助诊断。
3. 免疫组化特征:肾母细胞瘤免疫组化特征可用于鉴别诊断。
肾母细胞瘤细胞常表达WT1、CD56和N-cadherin等标记物,而不表达肾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或抗肾管上皮抗体。
4. 分子遗传学特征:肾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对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母细胞瘤中常伴有WT1和CTNNB1等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可用于鉴别肾母细胞瘤和其他肾脏肿瘤。
5. 分期和分级:肾母细胞瘤的分期和分级对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肿瘤的侵袭深度和转移情况,可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不同的分期。
分级则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和核分裂象的数量进行评估。
6. 鉴别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还需与其他肾脏肿瘤进行鉴别。
如与肾母细胞瘤相似的肿瘤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等。
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是综合考虑以上要点,结合临床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
准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医生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应准确无误地判断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核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杨丽丽;许晓燕;张银华;房新志【摘要】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3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肾母细胞瘤中15例肿瘤由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和上皮成分组成;5例肿瘤由2种成分组成,3例肿瘤由1种成分组成.CT表现大部分见圆形或椭圆形较大肿物,包膜完整.部分有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实质部、囊肿壁及其纤维间隔有强化,残余肾实质呈新月形边缘强化征.B超检查肾脏外形增大,上极探及实性回声肿物.结论对病理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率,避免误诊错治.【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4)007【总页数】4页(P752-755)【关键词】肾母细胞瘤;病理学;影像学;诊断【作者】杨丽丽;许晓燕;张银华;房新志【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1;R730.41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膜后恶性实体瘤之一,占15岁以下小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80%以上[1],其发生率在小儿腹部肿瘤中占首位[2]。
光学显微镜检查发现,主要由未分化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和上皮3种基本成分组成[3]。
常由父母给患儿洗澡或穿衣时触及腹部包块而被发现,临床症状为腹痛、血尿、高血压,有时外伤引起肿瘤破裂继发急腹症可作为首发症状。
我院2003年~2010年肾脏手术545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肾母细胞瘤23例(4.22%)。
为进一步探讨肾母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本研究对23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肾母细胞瘤患儿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
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研究

关键词 : 肾母细胞瘤 ; 介入治疗 ; 病 理学
中图分类号 : R 7 3 7 .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7 3 9 9 ( 2 0 0 7 ) o 3 —0 3 1 3一 o 4
Pa t ho l o g i c a l a l t e r a io t n s o f W i l m s t um o r a f t e r i nt e r v e nt i o na l c h e mo t he r a p y
活性明显降低 , 凋亡细胞显 著增 多 , 但与化疗组相 比无差 异。结论
术前 介入 治疗 , 能使 瘤体 内血管迅 速坏死 、 闭锁 、 肿 瘤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片坏死 , 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 生 、 纤维性假 包膜 形成 ; 肿瘤 内碘 油长 期滞 留及 泡沫状 组织 细胞 浸润 , 有 利于肿 瘤细 胞杀 灭作 用; 组织类型与治疗敏感性 有关 ; 介入治疗也可通过 抑制 细胞增殖 , 诱 导凋亡达到控制肿瘤 的 目的。
组化染色检测肿瘤 凋亡 和 P C N A表 达 。结果 介入 组 肿 瘤 纤维 性 假 包 膜 厚度 平 均 2 , 4±0 . 7 mm, 平 均 坏 死 面 积 占肿 瘤 7 7 . 5 %, 肿瘤 内中型血管坏死闭锁率达 9 3 . 3 %, 瘤体内均见淡黄色 碘油残 留及 大片泡 沫状组织 细胞 浸润 ; 化疗组 纤维性 假包 膜厚度平均 2 . 1 ±0 . 9 mm, 平均 坏死 面积 占肿瘤 5 1 . 2 %。 中型血管坏死 闭锁率 达 4 3 . 8 % 。单纯手 术组纤 维性假包 膜厚 度平
幼儿肾外肾母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蜡包埋 , m厚切片 , 、T H、 s n和 V 4I x HE P A Mas o G染色及光镜 观察 。免疫 组化染 色 采用 E Vs n两 步 法, 抗 为 WT 1 n io i 一 ,、
NF、NS 、S n、 Cg E y A、 M BP、 EM A 、 CK 、 CAM5. 2、 vme i i nt n、
・
7 0・ 7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 杂 志
JCi x ahl 2 1 u;7 7 l EpP to 0 1Jl ( ) n 2
幼 儿肾外 肾母细 胞瘤 1例临床 病理观 察及 文献 复 习
孙 琦 吴鸿雁 陈 , , 锦 张 , 冰 王益华 ,
族 史 。 B超 : 上 腹 混 合 性 实 性 包 块 , 界 尚清 , 有 包 膜 。 右 边 似
2 结 果
21 眼观 . 患 儿 女 性 , 8个 月 。 因 发 现 腹 部 包块 1 3岁
淡 黄 色 不 整形 组 织 2枚 , 别 为 7c 5c × 分 m X m 3
1 1 临 床 资料 .
c 4c × m× m。组 织 表 面粗 糙 , 膜 不 完 整 , 面 实 m、 m 4c 3c 包 切 性 , 液感 、 嫩 似 鱼 肉状 , 分 区 域 呈 暗 红 色 。 黏 质 部
位性病变 , 肿块最大横截 面约 93c . m×87c 7 9c 与 . m× . m,
右肾上极界限模糊 , 右侧肾脏受压下移 , 肝右叶受压 , 左肾未
见 异 常 。C ຫໍສະໝຸດ 增 强 扫 描 可 见 包 块 明 显 不 均 匀 强 化 , 膜 不 连 包 续 , 留右。 残 肾明显 强 化 , 肾静 脉 扩 张 , 腔 静 脉 受 压 ( 1 。 下 图 ) 临 床诊 断 右 侧 腹 膜后 占位 , 行 经 腹 肿瘤 完 整 切 除 术 。 术 中 遂 见 肿 块 包 膜 不完 整 , 面呈 鱼 肉状 , 右 侧 肾脏 没 有 关 系 , 切 与 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母细胞瘤:出血,界不清
神经母细胞瘤:器官样 生长方式,未分化细胞 椒盐样核
肾母细胞瘤:菊型团 类似神经母细胞瘤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肾脏少见肿瘤,常被误诊为肾母细胞瘤或其他未分化 肉瘤。常发生于中年人(平均37岁)。
大体:肿瘤较大,平均直径11cm,常局部囊性。
组织学:瘤细胞短梭形成束状排列,未见蛇形和结节 状分布方式。细胞核卵圆形,噬碱性,胞浆不清,有核 重叠。常见坏死。多见囊状结构,囊腔面排列大量胞浆 嗜酸,核排列方向一致,成鞋钉状。少量双向分化的滑 膜肉瘤可见上皮样分化。
切面与肿瘤的成分有关:部分呈 灰白色,质地硬韧有旋涡状纹 理;部分粘液样,质软;部分呈 鱼肉状;部分可见透明软骨样组 织,并常有钙化、大片出血和坏 死区。
2
AFIP2004
经典肾母细胞瘤三种成分: 胚芽成分,间质,管腔上皮
AFIP2004
blastema (B), epithelial structures and stromal component (S)
MRI扫描显示腹腔内的巨大多囊性肿块
部分囊性分化的肾母细胞瘤(CPDN)一种多房性囊性Wilms瘤,其间被薄壁的间隔分隔,肿瘤 常边界清楚,与邻近正常的肾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10
病例:14月男性,左肾肿物,d=11cm,切面多房囊性,有清亮液体。
CN
CPDN
WT-1(+)
CK(+) 部分囊性分化肾母细胞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鹤
正常肾,切面(normal kidney, section)
肾细胞肿瘤 后肾肿瘤 肾母细胞瘤 间叶性肿瘤 混合性间叶和上皮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转移性肿瘤
2.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2014
前肾出现于胚胎第3 周,到了第5 周 就通过细胞凋亡而退化、消失了;与 此同时中肾开始发育,到了第12周时 也会退化、消失。后肾在胚胎第5周开 始生长、发育,第10周时出现泌尿功 能,后肾也称为永久肾,是出生后行 使功能的肾脏。
肾母细胞瘤可能是后肾胚基未向肾小 管和肾小球分化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 。
旋涡状,肾小球形成
上皮成分常为菊形团 结构,是早期肾小管 雏形。可见到分化好 的小管或乳头状成分, 像正常肾形成过程中 的不同阶段。可见肾 小球样结构,有不同 的上皮分化,多见粘 液上皮和鳞状上皮。
病例:4岁男性,右肾肿物,d=3cm, 质软,切面灰白灰红。
结节状,有坏死
右肾肾母细胞瘤,部分胚 芽组织,部分上皮成分。
免疫组化在肾母细胞瘤中 作用有限。胚芽细胞常表 达WT1、Vimentin、CD56、 BCL-2, 骨骼肌、神经元、 管状上皮等成分表达各自 细胞类型的免疫组化特点, 如NSE/ Desmin/ CK等。 WT1表达于细胞核,在间 叶成分和高分化上皮中表 达很低或不表达,在胚芽 成分和早期分化的上皮中 高表达。
病例:3岁男性,右肾占位,V=3.7x3.3x3.7cm
病例:5岁女性,右肾肿物,v=15x11x6cm.
经典肾母细胞瘤三种成分
经典肾母细胞瘤三种成分
AFIP2004
胚芽细胞体积小,圆形或椭 圆形,胞浆少,分裂活跃, 簇状分布,染色质略粗,有 小核仁。胞浆嗜酸伴核固缩 为退变表现。胚芽成分存在 于多数肾母细胞瘤中,也可 以是这个肿瘤的唯一成分, 多有核重叠现象。排列方式 有蛇形、结节状、及基底细 胞样。
AFIP2004
大约10%的肾母细胞瘤和一组形态异常的综合征有关: WAGR syndrome(Wilms瘤、虹膜缺失、泌尿生殖系统 畸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WT1、11p13 Denys-Drash syndrome(肾小球系膜硬化、假两性畸形, 90%患者出现肾母细胞瘤): WT1,11p13 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偏身肥大、巨舌、脐疝、 内脏肥大): WT2、11p15 家族性肾母细胞瘤:WT1,17q12-21; WT2,19q13.3-13.4
多为无痛性肿块,常见腹痛、 血尿、高血压,外伤引起肿 瘤破裂的相关症状可为首发 症状。
超声:肾脏上极探及实性回声 肿物 , 界清 , 规整 , 内回 声不匀
CT:呈巨大呈球形或椭圆形低密度 改变,密度不均匀。
AFIP2004
肿瘤多巨大呈球形,有时可占据 大部分腹腔。肿瘤表面包绕纤维 性假包膜 ,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重叠。
免疫组化:CD99(+),FLI1(+),WT1(-)
PNET:边界不清
PNET:假菊形团
细胞不重叠
7
其他鉴别诊断
肾癌:一些肾癌可能有腺性成分和丰富的肉瘤样或未分化 的细胞,易与肾母细胞瘤混淆,但肾母细胞瘤不会有成熟 的腺样结构。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婴幼儿多见,瘤细胞丰富,嗜酸性, 腺肉瘤样排列,电镜及免疫组化未发现横纹肌分化。
WT-1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临床特点:儿茶酚胺代谢增强,点状钙化,界限不清,
广泛转移。 大体:易出血。 组织学:菊形团类似肾母细胞瘤上皮成分中的小管形
成早期。肾母细胞瘤上皮分化形成的菊形团为单层平行 排列的细胞核;神经母细胞瘤经典的Homer-Wright菊型 团细胞核聚集在纤维轴心周围,细胞核没有形成明显平 行排列。 诊断要点:瘤周缺乏纤维包裹,侵润性生长方式,巢 状瘤细胞,显著出血,核不重叠,染色质粗胡椒盐状。
局部间变
对化疗不敏感的局部间变
5
病例:4岁女性,腹腔后巨大肿物:8x8x6cm
伴核间变的肾母细胞瘤。
巨大的多极核分裂象(黑色箭头所示)和巨大 而深染的核(绿色箭头所示)
核异型明显
化疗后改变
化疗后可导致肿瘤坏死、黄瘤 样细胞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和纤维化 等改变,还包括胚芽组织向成熟的上皮、 间叶成分和肌源性成分分化。
成熟的神经节细胞
软骨成分
粘液基质和分支骨小梁上皮
骨骼肌成分
间质为主型肾母细胞瘤
小管上皮的鳞状分化
间质内横纹肌分化
间质脂肪(左侧) 和横纹肌(上部)分化
间质骨(左侧)、脂肪(右侧)和横 纹肌(右下方)分化
约5%肾母细胞瘤可发生间变,与年龄相关,2岁以内患儿罕见,而5岁以后则 增至13%。间变包括:多极多倍体分裂、核大深染、染色质增多。间变瘤细胞 分裂速度增加。当间变弥漫分布并出现于进展期病变中时,预后不好。
中胚叶肾瘤:无明显包膜,与肾实质无明显分界,镜下仅 含间叶性成分,无上皮性成分,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未成熟畸胎瘤和恶性间叶瘤:不形成肾小管肾小球样结构。
病例:13岁男性,右肾肿物,d=2cm,肿物紧邻被摸,切面灰 白、质软、细腻、有出血
CD10(-)
CK(+)
诊断:肾母细胞瘤(上皮型)
透明细胞? 病例:6岁男性,腹腔肿物,v=16x14x5cm,包膜较完整,切面实,灰白 灰红,质软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
也称Wilm’s tumor,是来源于肾胚基细胞的恶性 胚胎性肿瘤,再现肾脏的发生和发育过程,并常显示不同的 分化特点。(WHO)
组织学特点:瘤细胞主要由肾胚基、原始的肾小球样和 肾小管结构的上皮组织、间叶组织等所构成。
发生 机 制
人类肾脏的发育开始于胚胎第3 周 ,它的结构发育要经历前肾、中肾、 后肾的发育形成阶段。
Vimentin(+)
Ⅰ期: 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肾被膜完整,术前或术中肿瘤未破
溃,切除边缘无肿瘤残存。
Ⅱ期: 肿瘤已扩散至肾外,但可完全切除,有区域性扩散,如肿瘤已穿
润,肿
透肾被膜达肾周围。组织 肾外血管内有瘤栓或已被肿瘤浸
无明显
瘤曾做活体检查或有肿瘤局部散落但仅限于肾窝 切。边缘
肿瘤残存。
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发生于儿童 大体:边界清楚的多囊性肿瘤 组织学:囊壁被覆单层钉突样细胞,或为扁平-立方
状细胞
间质内可见残存肾小管 CN:病变中未见肾母细胞瘤成分。 CPDN:纤维间隔内有小灶状胚芽组织、幼稚的间叶细
胞和原始上皮细胞等低分化细胞成分。
部分囊性分化性肾母细胞瘤。肿块使腹部明显 变形。
两个学说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1
绝大多数肾母细胞瘤为孤立性、单侧病变, 但.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wilms’tumor)主要发生于儿童,
是10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1~4岁,无性别差异,很少
见于成人(3%)。
1980年Kilton等研 究认为成人肾母细 胞瘤诊断必须符合 以下标准:1)肾脏原 发肿瘤;2)具有原始 母细胞样梭形或圆 形细胞成分;3)有不 成熟或胚胎样肾小 管或小球样结构形 成;4)没有肾癌组织 ;5)组织学图像明确 ;6)年龄大于15岁。
免疫组化:WT1(-),Bcl-2(+),CD34(-)
滑膜肉瘤:囊腔面被覆细长梭形细 胞,胞浆噬酸。
多数滑膜肉瘤包括1个主 要囊腔,很少肿瘤多囊
低分化滑膜肉瘤含有染 色体t(X;18)异位
易位基因表型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多数发病于青少年或青年。 大体:边界不清。 组织学:细胞圆形,形成菊形团,细胞不
1. 手术治疗是WT的主要治疗手段 2. 联合化疗使WT的生存率大为提高,长春新碱联合更生霉
素D化疗优于单药 3. WT对放疗十分敏感,放疗是综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可
分为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术前放疗较少,主要用于手术 困难术前化疗缓解不明显的WT
影响预后的因素与包括年龄、病理分型、分期、肿瘤的重 量、生物学因素等,肾母细胞瘤是所有实体肿瘤中预后最好 的,生存率可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