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_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个
战国四公子详细资料

战国四公子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相关人物简介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
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
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广招门客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於信陵(今河南宁陵),因而称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
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
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
魏无忌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嬴。
侯嬴为考验一下魏无忌,径直坐上魏无忌空出的上座,还让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
魏无忌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嬴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
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嬴,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回去赴宴。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个个名声显赫,且都拥有大批门客,身边人才济济;唯正当其时,秦国实力一再强大,而拥有四公子的国家反而衰落了下来。
不得不承认,四公子在成就自己威名之时,反而损害了国家的实力。
尤其是孟尝君,竟联合别国讨伐自己的祖国齐国。
战国时代虽然讲究权谋,但不少人的权谋真是昏招迭出,战国四公子也不例外。
一、孟尝君田文二、信陵君魏无忌三、平原君赵胜四、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田文是齐相田婴的儿子,生卒年不详。
他曾任齐、秦、魏的相国,是战国时的风云人物。
但他在关键大事的决策上常有失误,比如决定去秦国任相,差点死在秦国;好不容易带领合纵盟军攻打秦国,却听信错误的决策,事倍功半;联络其他国家攻击齐国,也是意气用事,忘了齐国的强大与自己紧密相连。
命犯诅咒五月五孟尝君的老爸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为小妾所生,偏偏生日还是五月五日,当时的习俗认为这天生的孩子,长到门一样高时会对父母不利。
孟尝君的老爸很迷信,马上抛弃了孟尝君。
孟尝君的母亲不忍心,偷偷养育着他。
孟尝君长大后去见他的父亲,质问道:"人的命运,到底是老天决定的,还是大门决定的?"他老爸说: "当然是天决定的。
"他就问他老爸为什么不养育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说如果人的命运与大门的高度有关系,大可以把门做得更高点。
孟尝君还批评父亲只知搜刮钱财,不招揽有用的人才。
他的父亲当了齐相,齐国日渐积弱,而自己家的财富却不断增加。
孟尝君的老爸也很有度量,觉得这个儿子是个人才,就让孟尝君管理家务。
于是,孟尝君开始大力招揽门客,渐渐在诸侯中闯出了名号。
鸡鸣狗盗都能用孟尝君懂得如何招揽人才,他和客人谈话的时候,屏风后有人专门记录客人的背景底细,客人前脚刚走,他就派人送礼给客人的亲属和家人。
有次孟尝君和客人吃饭,有人遮挡了客人身边的火光,客人看自己的饭碗里一片漆黑,还以为孟尝君和自己吃得不一样,十分生气,孟尝君亲自端着碗给客人看,结果两个饭碗里的食物完全一样,客人惭愧之下自杀了。
关于战国四君子的历史典故

战国四君子的历史典故关于战国四君子的历史典故导语: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是为战国四公子.以德才论,愚以为,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尝君第三,平原君居末.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战国四君子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齐国孟尝君鸡鸣狗盗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封君称呼及姓名 孟尝君田文 信陵君魏无忌 平原君赵胜 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公子
国别Βιβλιοθήκη 故事流传的成语典故
齐国 魏国
焚券市义 信陵君窃符救赵
狡兔三窟 鸡鸣狗盗
窃符救赵
赵国 楚国
赵胜杀妾 家人抗税
移花接木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命丧棘门
孟尝君田文,又称文子,战国时齐国人,靖郭君田婴之 子,齐威王的孙子
相传他的食客有几千人
信陵君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 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曾有窃符救赵的壮举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 赵武灵王子,赵惠文王弟。
在赵国长平之战后,在赵国快要灭亡 时,挺身而出,解了邯郸之围
春申君黄歇,楚国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战国四公 子中唯一不是王族的人
“战国四公子”得失谈

战国 四公子” 是指 , 齐 国的孟尝君 ( 田文 ) , 赵 国的平原君 ( 赵胜 ) , 魏 国的信 陵君( 魏无忌 ) , 楚
申君 ( 黄歇 ) 。把一些有着共 同志趣和嗜好 的人归类 , 冠 以“ 四公子 ” “ 七 贤” “ 八 老” 什么 的,
国品藻人物 的一个特 点 。这 四位 中, 除平原君娶 了信 陵君的姐姐为妻之外 , 其他人并无亲 ; , 把他们放在一起 , 主要是 因为他们 的共 同志趣 和嗜好 。 他们 的志趣和 嗜好是什么 呢 , 或者
什 么好办法 吗?
明人 唐顺 之在 《 信 陵君 救赵 论》 中则分析得 较 为透辟 : “ 故救 赵者 , 亦 以救
,
●
l
魏; 救一 国者 , 亦 以救六 国也 。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 , 借一 国之师 以分六 国之 灾 ,
夫奚不可 者?” 唐顺 之认为信陵君 的错误不在 于偷符 , 而在于“ 名高震 主” , 使 赵
弟, 竟然毫 发无 损 。
在 四公 子 中, 交友最没有功利打算 的当数信 陵君 。 用 司马迁 的话说是不 耻 下交 。从看 门的七十老人侯赢到杀猪 的朱亥 , 博徒卖 浆者毛公 、 薛公 , 都是他 的 朋友 。 而且他不像孟尝君 、 平原君那样 , 鸡鸣狗盗之徒也好 , 杀美人 以求士也 罢 ,
斯高 语文
乃 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 , 不亦甚 乎 ! ” 终不杀 。 居 岁余 , 宾客门下舍人 稍稍引去 者 过半。 平原君怪之 , 日: “ 胜所 以待诸 君者未尝敢失礼 , 而去者何多也 ? ” 门下一 人 前对 日: “ 以君之不杀笑: 建者 , 以君 为爱 色而贱士 , 士 即去耳 。” 于是平原君 乃
不是 国家元 首发布作战命令 , 也是不对 的。 这一做法虽然与赵 国有功 , 但对 于他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_战国四公子信陵君有何厉害之处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_战国四公子信陵君有何厉害之处当时,以养“士”著称的: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时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这四个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因为苏秦在六国奔走合纵抗秦时崭露头角的,这里面除了信陵君魏无忌可以算得上文武全才外,其它三人大部分徒有虚名。
赵胜为赵武灵王赵雍的弟弟,其才能与赵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领军方面才能平平,为政方面也一般,只是因为是赵国王室,代表赵国与各国联盟而出名,而且这里面还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大后才名声显于东方六国。
黄歇为楚国大家族黄氏的年轻一代领军人物,代表楚国与各国联盟抗秦,不过其在政治眼光上比赵胜强一点,其是赞成变法强国的人,代表的是变法派,但在军事方面也是才能平平。
孟尝君流传的文武才能方面的事迹比较少,其出名完全是因为其乐善好施,号称拥有三千门客,什么样的人都有,说的好听是礼贤下士,说的难听就是傻。
魏无忌是魏惠文王的儿子,可惜不是长子,虽然文武全才,但却没能成为魏王,其兄成为魏王后,也一直限制其发展。
李白的《侠客行》里描述的就是有关信陵君盗取兵符营救赵国的事迹,其也是魏国王室唯一有将佐之才的人,可惜魏王不敢用,不然魏国也不会到那个地步,可以说完全是个悲剧式的人物,空有其才。
魏无忌是个贤能才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做事深谋远虑,有自己的见解。
不以自己的地位高上而瞧不起人,可以在市井内与屠夫谈笑风生;礼贤下士,有耐心和诚心;胜不骄败不馁。
魏无忌求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
魏无忌为人宽厚,待人有礼,经常礼贤下士,很多门客都归附在他麾下。
让魏无忌赢得声誉的是,礼让侯赢。
魏国有个看门的老头侯赢,魏无忌知道他这个人之后就携礼物前去拜访。
侯赢是个有骨气之人的智者,拒不收礼。
魏无忌在家中设宴,款待众人,待大家到齐之后就亲自去接侯赢。
侯赢为了考验魏无忌,三番两次为难他。
但魏无忌面对侯赢的为难考验,仍彬彬有礼、恭敬如故,侯赢十分赞赏。
礼贤下侯赢,这让魏无忌的好名声开始有了保障。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谁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谁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平原君赵胜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
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
因贤能而闻名。
封于东武,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
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平原君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
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
此即“毛遂自荐〞。
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
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春申君黄歇春申君,名黄歇(前320~前238)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
黄歇游学博闻,善辩。
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
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
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任他为相。
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
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战国四公子,是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以下是与他们相关的一些成语故事及典故:
- 鸡鸣狗盗: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被囚,他的食客们用“鸡鸣”、“狗盗”的方式解救了他。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鸡鸣狗盗”成了微不足道的技能或行为的代名词。
- 毛遂自荐:平原君赵胜的食客毛遂,自告奋勇请求跟着去楚国游说。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使得楚王心悦诚服地同意出兵救赵。
后来“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
- 窃符救赵: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救援赵国,通过如姬窃取了兵符,从而调动魏军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后来“窃符救赵”成了采取某种手段以解救危难的代名词。
- 移花接木:春申君黄歇将怀有自己孩子的李园之妹献给楚王,后来这个孩子被立为太子,李园得以掌权。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后来“移花接木”用来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这些成语故事及典故展现了战国四公子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_战国四公子是哪四
个
战国四君子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下面是为你搜集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信陵君魏无忌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
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
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平原君赵胜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君子之一,赵国贵族。
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
因贤能而闻名。
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
不久魏国、楚国的救兵赶到,邯郸围解。
春申君黄歇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前314-前238年),战国四君子之一,以辩才扬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
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到秦国,被扣留了下来,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救回楚国。
楚国顷
襄王死后,太子完登位,就拜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
从此黄歇辅国持权二十五年,说一不二,荣宠不衰。
孟尝君田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子之一。
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
被任为魏国宰相,后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
从此,中立于诸侯国之间。
四公子平原君赵胜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
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亲贵族。
他在历史上既有谋略过人的一面,也有顽固浪荡的另一面。
平原剧的雄才大略可以从著名的“邯郸解围”看出来。
公元前262年,势力逐渐强大的秦国的率军攻打韩国的野王地区,结果子然是秦军大获全胜,而且还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国的道路。
当时的上党太守冯亭在危急下派使者到赵国说愿意归降赵国。
赵王在经过商议之后,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令人去接收土地。
同时也派大将廉颇率军静茹长平于秦军对峙。
每想到,赵王因轻信秦国使者的谗言而另立赵括为将废了廉颇,导致秦军长驱直入,攻占了长平,接着向赵国的的都城邯郸进军。
危急时刻,平原君临危受命,最终在门客毛遂的协助下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国,然后又拿出所有的家财招募了一批舍生忘死的士兵同秦军抵抗,最终解救了赵国的危机。
平原君此人虽然他有过拯救赵国的功绩,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同样
逃不开贵族子弟的劣习。
比如说他游手好闲,又利令智昏,赵国在长平的惨败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罪于他的骄傲自满,虽然他后来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失,但是最多只能算是功过相抵,赵王不治他的罪也算是宽宏大量了。
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要看一个人的本质就要先看他的行为言语,首先,信陵君好客,招揽天下贤士,而且礼贤下士,为人谦逊,即使是一个看门的小吏,信陵君得知此人非同一般之后便卑躬谦虚的相迎,以礼相待,即便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也不管自己的身份地位,一心只为求贤,如此品德深得百姓赞赏。
也正是因为他如此谦逊的品德,才集结天下贤士,因此当时信陵君家中门客已经多到上千人。
能召集如此多贤人的人必定不是一般人,由此可见,信陵君是个谦逊、惜才且好客的贤明仁德之人。
另外,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不惜背负着欺君罔上、善用兵符、求到窃取的罪名来偷取兵符救赵,他这样的行为为的就是一个字,义。
因为信陵君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姐姐,魏赵联姻为的就是和睦相处,相互依靠,现在赵国有难,魏国如果不顾联姻之谊而置赵国为难而不救,那不就是不义吗?所以为了义,信陵君便冒险做了偷盗之事。
有仁又有义,信陵君不愧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就连赵孝成王就评价他:“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如此评价足以看出赵王对信陵君魏无忌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乃魏国顶梁柱,是魏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