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君子”的生平事迹
战国四公子详细资料

战国四公子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相关人物简介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
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
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有兼并六国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真正抗御秦国,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广招门客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於信陵(今河南宁陵),因而称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
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
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
魏无忌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嬴。
侯嬴为考验一下魏无忌,径直坐上魏无忌空出的上座,还让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
魏无忌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嬴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
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嬴,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回去赴宴。
春秋战国四大君子分别是谁

春秋战国四大君子分别是谁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指谁?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
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四大君子”有哪些生平事迹?【齐国孟尝君】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战国四君子之一。
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幼子。
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门下有食客数千。
秦昭王时曾入为秦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
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
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
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亲。
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魏国信陵君】信陵君,姓魏名无忌。
是魏昭王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因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
战国四公子典故

战国四公子典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混乱而动荡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其中,四位公子被誉为当时的佼佼者,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燕国的春申君韩非、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贤明的君主。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谋略,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杰出的成就。
他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约,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使齐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还重视教育,注重文化建设,为齐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勇猛善战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多次出征,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他善于运筹帷幄,善于用兵,赢得了士兵和将领的尊重和爱戴。
他还重视治国之道,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赵国不断壮大,成为当时的强国。
春申君韩非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政治理论。
他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为后世的法律制定和法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注重军事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军事理论,为燕国的军事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注重法治和廉政建设,使魏国的政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多次领兵征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重视军事训练,推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这四位公子各自有着独特的才能和贡献,他们的典故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和追随的楷模。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物,需要具备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君主的多重才能。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韩非、信陵君魏无忌,这四位战国时期的公子,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才智和贡献,成为了当时的佼佼者。
他们的典故至今流传,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成为了我们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生平事迹都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生平事迹都有哪些拔擢赵奢赵奢为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赵奢便依法杀了平原君门下9人,引起平原君的忿怒。
平原君原本要杀赵奢,但在听了赵奢的劝讽之后,认为他很贤能,于是向赵王推荐,赵王便以赵奢治理赋税。
庇护魏齐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当时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相,范睢在魏国时曾受当时宰相魏齐之辱,于是威胁魏国要杀了魏齐。
魏齐于是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之处。
秦昭襄王得知后,修书邀平原君宴饮,平原君不敢不从。
到了秦国之后,昭让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平原君却回答:“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
”拒绝了秦王的请求。
秦王于是扣留了平原君,威胁赵孝成王交出魏齐,赵王于是紧急发兵包围平原君的宅第。
魏齐趁夜逃出,拜访虞卿,虞卿认为赵王无法说服,带着魏齐逃奔魏国向信陵君求助。
信陵君一开始不愿意见他们,魏齐得知此事后,自刭身亡;赵王于是取魏齐头送到秦国,平原君才得以回国。
著名食客毛遂秦国进逼赵国邯郸时,平原君准备找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
找了十九个人,余下一个名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毛遂便上前自荐。
平原君说:“如果锥子放在袋子中,尖头一定会露出来,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呢?”毛遂则说:“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在袋子中,整个锥子一早就整出来了。
”于是平原君带毛遂同到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还未有结果,于是毛遂带剑上前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完了,怎样说到现在。
”楚王说:“我和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于是拿着剑上前说:“大王喝叱我,不过仗着楚国人多,但在十步之内,大王的性命在我手里。
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对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烧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国祖先,这是楚国的大仇,赵国也感到羞辱,但大王倒不觉得可恶。
合纵的目的是为了楚国,不是赵国。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为什么要喝叱我呢?”于是赵国成功和楚国结盟。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个_战国四公子简介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个_战国四公子简介历史上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战国四公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平原君赵胜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
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亲贵族。
他在历史上既有谋略过人的一面,也有顽固浪荡的另一面。
平原剧的雄才大略可以从著名的“邯郸解围”看出来。
公元前262年,势力逐渐强大的秦国的率军攻打韩国的野王地区,结果子然是秦军大获全胜,而且还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国的道路。
当时的上党太守冯亭在危急下派使者到赵国说愿意归降赵国。
赵王在经过商议之后,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令人去接收土地。
同时也派大将廉颇率军静茹长平于秦军对峙。
每想到,赵王因轻信秦国使者的谗言而另立赵括为将废了廉颇,导致秦军长驱直入,攻占了长平,接着向赵国的的都城邯郸进军。
危急时刻,平原君临危受命,最终在门客毛遂的协助下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国,然后又拿出所有的家财招募了一批舍生忘死的士兵同秦军抵抗,最终解救了赵国的危机。
春申君黄歇在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电视剧《芈月传》中,女主角芈月的一生中有三段爱情,其中她的初恋情人便是古代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抵御日益强大的秦国,避免本国被秦国吞并的命运而招募天下的贤能之人为自己所用。
而在这四个人之中,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有些特别。
其他的三人他们的身份地位从一出生便是决定好了的,唯有他不是国君的宗室,他的地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一步步奋斗得来的。
春申君原名黄歇,出生在楚国的江夏,青年时期曾游历各国,因此见识广博。
他因出色的辩论才能而被当时的楚顷襄王所重用。
后来强大的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出君连连败退,出王落荒而逃。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黄歇先是上书秦王建议秦楚结盟攻打其他国家,又在楚王病危的时候让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打扮成车夫回到楚国继位。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战国四公子,是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以下是与他们相关的一些成语故事及典故:
- 鸡鸣狗盗: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被囚,他的食客们用“鸡鸣”、“狗盗”的方式解救了他。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鸡鸣狗盗”成了微不足道的技能或行为的代名词。
- 毛遂自荐:平原君赵胜的食客毛遂,自告奋勇请求跟着去楚国游说。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使得楚王心悦诚服地同意出兵救赵。
后来“毛遂自荐”用来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
- 窃符救赵: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救援赵国,通过如姬窃取了兵符,从而调动魏军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后来“窃符救赵”成了采取某种手段以解救危难的代名词。
- 移花接木:春申君黄歇将怀有自己孩子的李园之妹献给楚王,后来这个孩子被立为太子,李园得以掌权。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后来“移花接木”用来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这些成语故事及典故展现了战国四公子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战国四公子是怎样的人_战国四公子为人如何

战国四公子是怎样的人_战国四公子为人如何“战国四君子”是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战国四公子是怎样的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战国四公子为人孟尝君是个知错能改、貌似宽厚的大叔,所以手下海纳百川,冯弹剑也有,鸡鸣狗盗也有;但他手下的人大多是才巧之辈,可见他是生活型的,收集一批士来保证自己生活得比较有趣——事实也是如此。
当然,他被人嘲笑了就灭一县,说明本性有点儿偏狭。
平原君是常存好心但手腕子软那种。
毛遂自荐得靠毛遂。
薛公事件被信陵君比下去了。
魏齐事件处理得也不好。
有许多细节,与其说他是伪君子吧,不如说他真不太知道该怎么办了那种。
春申君很有才智,私认为心眼儿之多,是四君子之首,居然试图跟吕不韦一样让国君戴绿帽。
这种招式太妖孽,但临了玩脱了。
魏无忌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但说实话,性格上有血气,但欠考虑。
魏齐事件就没处理好。
但手下收的人比如朱亥、侯公,那都是壮士侠客型,就比孟尝家那些五彩缤纷的要更血气些。
当然,他的圆滑度比其他三位差很多。
大体上,搁到现代,孟尝就是个很有品位、收藏丰富、偶尔急眼的大叔;平原就是个人缘挺好,但急起来得跟人到处要主意的青年;春申就是个鬼主意一肚子的花花大少;魏无忌就是跟平民一起坐着喝酒的急脾气阔少爷。
四公子的评价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之首。
为了结交隐士侯嬴,信陵君能够不顾自己尊为魏国公子的身份,更不因侯嬴仅为大梁夷门的守门人,而亲自往请。
也许从某种角度看,他的“置酒大会宾客”而得侯嬴比不上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但在我看来,他的“执愈恭”、“颜色愈和”都足以体现他交结贤士的诚意和谦逊。
正是如此,他才得以致食客三千,且不乏侯嬴、朱亥这样一些能够为他以后的事业出谋划策、生死相报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诸侯皆不敢加兵谋魏数十余年”。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因贤能而闻名。
“营救魏齐”、“毛遂自荐”、“邯郸解围”、“从谏如流”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都可以看出平原君赵胜除了爱才、惜才之外,他还有一颗一心要拯救赵国于危难之中的责任之心,虽然很多时候他做得不够好,虽然有时候也很虚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战国四公子-声名显赫、命运无奈

战国四公子-声名显赫、命运无奈战国四公子个个名声显赫,且都拥有大批门客,身边人才济济;唯正当其时,秦国实力一再强大,而拥有四公子的国家反而衰落了下来。
不得不承认,四公子在成就自己威名之时,反而损害了国家的实力。
尤其是孟尝君,竟联合别国讨伐自己的祖国齐国。
战国时代虽然讲究权谋,但不少人的权谋真是昏招迭出,战国四公子也不例外。
一、孟尝君田文二、信陵君魏无忌三、平原君赵胜四、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田文是齐相田婴的儿子,生卒年不详。
他曾任齐、秦、魏的相国,是战国时的风云人物。
但他在关键大事的决策上常有失误,比如决定去秦国任相,差点死在秦国;好不容易带领合纵盟军攻打秦国,却听信错误的决策,事倍功半;联络其他国家攻击齐国,也是意气用事,忘了齐国的强大与自己紧密相连。
命犯诅咒五月五孟尝君的老爸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为小妾所生,偏偏生日还是五月五日,当时的习俗认为这天生的孩子,长到门一样高时会对父母不利。
孟尝君的老爸很迷信,马上抛弃了孟尝君。
孟尝君的母亲不忍心,偷偷养育着他。
孟尝君长大后去见他的父亲,质问道:"人的命运,到底是老天决定的,还是大门决定的?"他老爸说:"当然是天决定的。
"他就问他老爸为什么不养育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说如果人的命运与大门的高度有关系,大可以把门做得更高点。
孟尝君还批评父亲只知搜刮钱财,不招揽有用的人才。
他的父亲当了齐相,齐国日渐积弱,而自己家的财富却不断增加。
孟尝君的老爸也很有度量,觉得这个儿子是个人才,就让孟尝君管理家务。
于是,孟尝君开始大力招揽门客,渐渐在诸侯中闯出了名号。
鸡鸣狗盗都能用孟尝君懂得如何招揽人才,他和客人谈话的时候,屏风后有人专门记录客人的背景底细,客人前脚刚走,他就派人送礼给客人的亲属和家人。
有次孟尝君和客人吃饭,有人遮挡了客人身边的火光,客人看自己的饭碗里一片漆黑,还以为孟尝君和自己吃得不一样,十分生气,孟尝君亲自端着碗给客人看,结果两个饭碗里的食物完全一样,客人惭愧之下自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四君子”的生平事迹
导读: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
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齐国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战国四君子之一。
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幼子。
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门下有食客数千。
秦昭王时曾入为秦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
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
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
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亲。
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魏国信陵君】
信陵君,姓魏名无忌。
是魏昭王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因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
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
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赵国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
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
因贤能而闻名。
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
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
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
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
此即“毛遂自荐”。
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
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
【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名黄歇,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
黄歇游学博闻,善辩。
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
秦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
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任他为相。
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
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
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
李园之妹有身孕后,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之妹被立为王后。
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
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又据《越绝书》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时为幽王所杀。
战国末期中原诸国为了抵制强秦的侵越以形成了很多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为自己君王尽力的贵族团体。
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出了许多的军事家、思想家。
当时的社会环境类似于希腊,是一个注重思想、注重人才的时代。
所以才会有像孔子、老子这样的伟人,以及战国四公子等有贤德的人士。
【关于“战国四君子”的生平事迹】
1.关于战国四君子的故事
2.关于“战国四君子”的写作素材
3.关于战国四君子的成语故事
4.关于“战国四君子”的历史典故
5.关于“战国四君子”的高考写作素材
6.关于战国四君子的历史典故
7.关于战国四君子的作文素材
8.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上文是关于“战国四君子”的生平事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