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验(精)

合集下载

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

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

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旨在探讨机械工程中的精度设计及其相关内容。

本次实训涵盖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两个方面,通过对机械精度设计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文章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首先,本文将在引言中对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进行总体概述和结构介绍。

接下来,理论基础部分将对机械精度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机械精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精度评定方法等。

在实训内容一节中,将介绍实际操作中所涉及的具体实训项目和实践技巧,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精密加工工艺流程的掌握等。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次实训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机械精度设计的一些思考进行探讨。

通过实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对机械精度设计的理论认识,还磨练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加深了对机械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们也对机械精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

通过本次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的撰写和分享,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机械精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机械工程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期待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机械精度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以下是一个示例:本文主题是机械精度设计实训报告。

为了更好地组织文章,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概述机械精度设计实训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在实训中所涉及的机械精度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安排,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次实训的目的,即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对机械精度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是正文,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训内容。

在理论基础部分,我们将介绍机械精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测量方法、误差分析、精度控制等内容,为实训的进行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组装;3. 进行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和性能测试;4. 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步骤。

1. 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实验要求和给定条件,确定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案,包括零部件的形状、尺寸、材料等;2. 绘制零部件图纸,根据设计方案,利用CAD软件绘制各个零部件的图纸,并进行合理布局和标注;3. 制造零部件,根据图纸,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对零部件进行加工和制造;4. 组装机械结构,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确保结构的稳固和合理;5. 进行强度分析,利用相关测试设备对机械结构的强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6. 进行性能测试,对机械结构的运动性能、精度等进行测试,评估结构的设计合理性;7.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具有较好性能的机械结构。

在强度分析和性能测试中,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运动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机械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致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七、参考文献。

[1] 《机械设计基础》,XXX,XXX出版社,200X年。

[2] 《机械原理与设计》,XXX,XXX出版社,200X年。

以上是本次机械设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山、八和扭矩T1、T2o2、计算输入功率H、输出功率P2、滑动率€、效率η03、绘制滑动率曲线£一P2和效率曲线n—P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IT所示。

1直流电机2主动带轮3、7力传感器4轨道5祛码6灯泡8从动轮9直流发电机10皮带图1-1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祛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 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H、成。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7;(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4(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Z、,相等。

机械设计实验(轴系)

机械设计实验(轴系)

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 学号:********** 专业班级: *********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12年11月14日小组组员:***、****、*****、******* 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指导教师根据实验箱中的说明书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或学生自主拟定实现轴系结构功能及其设计方案.(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类型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再按拟定方案进行轴系结构的装配,并分析及特点。

实验设备:(1)实验仪器设备: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钢皮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实验步骤:(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①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②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③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④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⑤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⑥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试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结构轴系草图。

(6)测量轴系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做好记录。

(7)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指定位臵,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机械精度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精度设计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精度设计实验(七)实验名称:丝杠传动机构定位误差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测量原理。

2、了解丝杠传动机构定位误差的种类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测量丝杠传动机构的定位误差。

三、实验数据和分析1、计算丝杆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由上述数据可知:丝杆螺距误差△P={ |△Pi|max }=0.020mm 丝杆螺距累计误差为:△P∑(L)= (∑△Pi)max -(∑Pi)min=0.024-(-0.063)=0.087mm2、回程误差的计算牙侧序号正向(mm)反向(mm)正向回程误差(mm)0 3.769-3.815-0.046 17.78-7.820-0.040 211.785-11.828-0.043 315.791-15.830-0.039 419.801-19.835-0.034 523.81-23.839-0.029 627.815-27.838-0.023 731.825-31.827-0.002 835.821-35.8190.002 939.825-39.8000.025 1043.824-43.7990.025 1147.82-47.7790.041 1251.829-51.7750.054 1355.827-55.7720.055 1459.828-59.7700.058回程误差H=(hmax/A)*100%=(0.169/160)*100%=0.106%四、实验报告要求1、计算丝杠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

答:由数据分析可知:丝杠螺距误差为:0.020mm丝杆螺距累积误差为:0.087mm 2、计算丝杠的回程误差,并分析回程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回程误差:0.106%产生原因:同一个尺寸进行正向和反向测量时,由于结构上的原因例如结构间隙、运动部件的摩擦、弹性元件滞后等,致使刚刚回程时就产生了误差。

3、说明螺纹测量与丝杆定位精度测量方法的各自用途。

答:螺纹测量的用途:主要是对螺纹的静态测量,一般用于紧固用螺纹和紧密螺纹的测量。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的构造简图及各部分的作用三、实验记录及计算数据表系统刚度为δ∆=FC 试验证 21C C C += )(2121δδδ∆+∆=∆, 11δF C '=, 22δF C '=四、绘制受力——变形曲线力——变形曲线用坐标纸绘制,建议纵坐标(力)比例:40N/mm ,横坐标(变形)比例:0.0004mm/mm 。

五、实验误差1.螺栓总拉力误差0016116110010)(10⨯⋅⨯⨯+''-⋅⨯⨯--A E F F A E μεμε2.预紧力误差00161262161100101010⨯⋅⨯⨯⋅⨯⨯-⋅⨯⨯---A E A E A E μεμεμε3.协调变形误差00121100⨯∆∆-∆μεμεμε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二)一、原始数据及实验记录传动带型号规格 初拉力=0F1201=D mm 1202=D mm表中1M ——主动电机上的转矩 2M ——被动电机上的转矩η——效率 ε——滑动率 F ——皮带传动的圆周力二、效率和滑动率曲线允许传递的有效圆周力〔ec F 〕= N允许传递功率 10000VF P ec ⋅= KW机械设计实验报告(三)一、实验目的二、试验机结构简图及工作原理三、实验结果1.叙述滑动轴承产生液体摩擦现象2.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a.数据表表2n 曲线b.摩擦系数与特性系数pc.油膜压力分布曲线d.承载能力曲线四、实验结果分析。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与过程:
基本内容
1.熟悉减速箱的基本结构,了解常用减速箱的用途及特点。
2.了解减速箱各组成零件的结构及功用,并分析其结构工艺性。
3.了解减速箱中零件的装配关系及安装、调整过程。
4.测定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减速器的外形,用手来回推动减速器的输入输出轴,体会轴向窜动;打开观察孔盖,转动高速轴,观察齿轮的啮合情况。注意观察孔开设的位置及尺寸大小;通气器的结构及特点;螺栓凸台位置(并注意扳手空间是否合理);轴承座加强筋的位置及结构;吊耳及吊钩的型式;减速器箱体的铸造工艺特点以及加工方法。特别要注意观察箱体与轴承盖接合面的凸台结构。
4、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用1:1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轴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三、实验总结:
(2)了解轴、轴承、联轴器与离合器等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装配型式、常用材料、失效形式及应用场合等。
2.机械传动
(1)了解各种带传动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张紧方法及失效形式等。
(2)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常用材料、加工原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及失效形式等。
(3)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常用材料、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受力分析、自锁现象及失效形式等。
通过本次实验,让我脱离课本实践了解轴的作用,通过课本学到的知识,会考虑轴的选择及其作用。通过描绘轴的结构,深刻意识到轴的固定方式,及其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现场的观察和老师的解答让我印象深刻。加深了对轴结构的理解。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机械设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机械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是研究机械系统性能、结构优化和制造工艺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以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为基础,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金属棒、螺丝、垫圈、销轴等。

(2)设备:万能试验机、卡尺、测力计、剪刀等。

2. 实验步骤(1)测量零件尺寸:使用卡尺测量金属棒、螺丝、垫圈等零件的尺寸。

(2)组装实验装置:按照设计要求,将金属棒、螺丝、垫圈等零件组装成实验装置。

(3)施加载荷:使用万能试验机对实验装置施加预定的载荷。

(4)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装置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情况。

(5)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金属棒长度:L = 100mm。

(2)金属棒直径:d = 10mm。

(3)螺丝直径:D = 12mm。

(4)垫圈厚度:t = 5mm。

(5)载荷:F = 1000N。

2. 实验结果(1)金属棒最大变形量:δ = 0.5mm。

(2)螺丝最大变形量:δ = 0.3mm。

(3)垫圈最大变形量:δ = 0.2mm。

3. 数据分析(1)根据理论计算,金属棒、螺丝、垫圈的强度分别为:σ = 235MPa、σ = 220MPa、σ = 160MPa。

(2)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说明本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方法可行。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3. 本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图,其基本结构有三大部分: 1)齿轮、 轴及轴承组合;2)箱体; 3)减速器附件
• 减速器的基本结构 1-箱座2-箱盖3-上下箱联接螺栓 4-通气器5-检查孔盖板6-吊环螺钉 7-定位销8-油标尺9-放油螺塞 10-平键11-油封12-齿轮轴13-挡油盘 14-轴承15-轴承端盖16-轴17-齿轮18-轴套
2、实验系统的组成
实验台外观如图1所示。
图1
如图2所示,实验系统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带传动机构;(2)主、从动轮转矩传感器;
(3)主、从动轮转速传感器;(4)控制盒(数 据采集箱 );(5)个人电脑;(6)打印机。

主、从动轮转矩传感器




主、从动轮转速传感器
微机接口
单 片
主、从动轮转矩显示
实验一
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 1. 了解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分析 有关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等重要物理现象;
• 2. 了解转速、以及扭矩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 3. 绘制带的滑动曲线及传动效率曲线。
二、实验系统
• 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有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 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2.拆开箱盖,观察齿轮、轴的结构特点及齿轮在轴上如何定位。 3.确定齿轮副的润滑形式。 4.通过对轴承结构的分析,了解其结构特点,明确如下问题。 ①轴承的受力情况如何?为什么采用该形式轴承?为什么这样布置? ②是否要调整轴承的间隙?如何调整? ③轴承盖的形式,结构。 ④如何保证轴承的润滑?采用哪种润滑剂? ⑤采用了何种密封装置? 5.分析减速器其它部分(螺栓凸台,吊耳或吊环,加强筋,箱体结合面,
2.分析并测绘轴系部件,画出轴 系部件。
3.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
已知条件
题号 齿轮类型 载荷 转速
示意图
轻低 小直齿轮
中高
中低 大直齿轮
重中
轻中 小斜齿轮
中高
中中 大斜齿轮
重低
轻低 小锥齿轮
中高
轻低 蜗杆
重中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复习轴的结构设计及轴承组合设 计等内容。 2.观察与分析轴承的结构特点。 3.绘制轴系装配示意图或结构草图。 4.测量轴系主要装配尺寸(如支承跨距)和零件主要结构尺寸
1、熟悉并掌握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3、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了解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实验箱 2、测量及绘图工具(绘图工具学生自备)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给每组 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 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分析)。
(支座不用测量)。 5.拆卸轴系部件,恢复原状,整理工具,实验结束。 6.根据装配草图和测量数据,绘制轴系部件装配简图。
(这一步可简略,酌情) 7.编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中应注意观察与思考的几个问题
1、观察不同类型轴承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轴承代号的标识; 注意轴承的固定、装拆、间隙调整等问题;
2、注意轴的支承方式(如:两端单向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 3、轴上零件的定位结构或定位零件(如:定位台阶、弹性挡
力的作用,带两边出现拉力差异,绕进主动轮和绕出主 动轮的一边的拉力从F0增大到F1,绕出主动轮和绕进被动 轮的一边的拉力由F0减小到F2,F1作用的边称为紧边,F2 作用的边称为松边
设环形带的总长度不变,则紧边的拉力的增量F1-F0 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小量F0-F2。
即F1Βιβλιοθήκη F0=F0-F2则 紧边与松边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即圆周 力等于F=F1-F2。
底座面及螺栓分布,通气螺栓,放油螺栓,油标,观察孔等)的结构 特点、用途及优缺点。 6.分析如何调整齿轮啮合。 7.分析轴上零件的装配顺序。
四、实验要求
1.给出总传动图并在图上标明各齿轮的齿数、旋向 及各级传动比。
2.给出分析结果 如轴承类型,轴承润滑方法,轴 承轴向间隙的调整方法,上下箱体结合的联接螺 栓数,箱盖和箱座吊耳(环)及加强筋的数量, 上下箱体之间的定位销的布置,观察孔、启盖螺 钉、通气螺栓、放油螺栓及油标的布置和作用等。
三、注意事项
• 1.打开程序界面,在菜单栏下的一排按钮中,“加速”、“减速”以及 “停机”按钮与控制盒前面的相应的薄膜开关功能一致。
• 2.若显示数据失常且无法消除,可正常关闭机器后重新开启试验台重做 实验即可。
• 3.启动电机之前,应关闭负载(即将试验台前面的9个按钮全部弹出)。 • 4.实验数据可保存为电子档。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 齿轮、轴及轴承组合 小齿轮与轴制成一体,称齿轮轴,这种结构用于齿轮直径与轴的直径 相关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轴的直径为d,齿轮齿根圆的直径为df,则 当df-d≤6~7mn时,应采用这种结构。而当df-d>6~7mn时,采用齿 轮与轴分开为两个零件的结构,如低速轴与大齿轮。此时齿轮与轴的 周向固定平键联接,轴上零件利用轴肩、轴套和轴承盖作轴向固定。 两轴均采用了深沟球轴承。这种组合,用于承受径向载荷和不大的轴 向载荷的情况。当轴向载荷较大时,应采用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 轴承或深沟球轴承与推力轴承的组合结构。图中,轴承是利用齿轮旋 转时溅起的稀油,进行润滑。箱座中油池的润滑油,被旋转的齿轮溅 起飞溅到箱盖的内壁上,沿内壁流到分箱面坡口后,通过导油槽流入 轴承。当浸油齿轮圆周速度υ≤2m/s时,应采用润滑脂润滑轴承,为 避免可能溅起的稀油冲掉润滑脂,可采用挡油环将其分开。为防止润 滑油流失和外界灰尘进入箱内,在轴承端盖和外伸轴之间装有密封元 件。
带传动实验台加载原理
本实验台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左边一台是直流电动机,产生 主动转矩,通过皮带,带动右边的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的输出 电压通过面板的“加载”按键控制电子开关,逐级接通并联的负载 电阻。
计算公式为:
1.

P2 P1
T2n2 T1n1
η(%)
ε (%)
式中T1,T2分别为主动轮和被动轮上的转矩 n1,n2分别为主动轮和被动轮的转速
•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滑动结构,用扳手拧紧螺纹拉杆即可改变带传动 中心距,从而改变张紧力。
•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由此可获得必须的转速 信号。
1、皮带传动原理
1.1 带传动的分析
预拉力促使带与轮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轮
子转动时带动皮带传动。两皮带轮静止时,带各处的拉 力 都等于预紧力F0。传动时,由于带与轮子表面间摩擦
2.


n2 'n2 n2 '

n1 n2 n1
T2
式中 n2 为从动轮实际转速
n2 ' 为从动轮理论转速即假定带传动没有滑动时的转速,由于本试验中两轮直径相等
n2 ' n1d1 / d2 n1
3.求所曲线
T2 和 T2
测试软件界面
实验二
轴系结构分析与拼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参考图
实验三
减速机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 通过对拆装用减速器的拆装和分析,达到了解其 中各零件的结构、用途及减速器的装配、调整、 润滑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拆装用减速器 2.扳手两把,游标卡尺一把,长直尺一把 3.铅笔,橡皮,三角尺(自备)
三、实验步骤
1.拆卸减速器前,观察其外形,外露零件的相互位置,判断减速器属于 哪种类型。
• 4.界面有4个区域,最下面的区域为数据显示及曲线生成区域,点击菜单 栏下的“采集”按钮,待数据稳定后点击界面最下面的区域中的“采点” 按钮,这时采集到第一组空载数据同时相应的数据点出现在这个区域中。
• 5.按下试验台前面的9个按钮中的任意一个,这时加载一次,用第4步中相 同的方法采集相应的数据。
三、实验操作步骤
• 1.关闭负载(即将试验台前面的9个按钮全部弹出),打开控制盒后面的 电源开关。
• 2.按控制盒前面的“加速”薄膜开关,每按一下电机转速提升一级,将电 机转速调到400~500rpm之间(450rpm左右),如转速过高可按控制盒前 面的“减速”薄膜开关调低转速。
• 3.打开相应程序,点击“工具”菜单,再点击“选项”子菜单,将滤波系 数改为恰当值如“12”或其他,在以后采集数据过程中可随时调整滤波系 数。
六、实验报告
• 内容包括 1.总传动图: 2.减速器分析:(重点是减速器结构特征的分析)
注:可以比较一下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展开式、 分流式及同轴式的各自特点及应用(选做) 3.所选轴系的测绘及分析结果:(选做)
二级齿轮减速器
单级齿轮减速器
蜗杆减速器
减速器
减速器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 。 • 减速器主要由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轴、轴承、箱体及其附件所组成。
• 6.不断加载(按试验台前面的按钮),不断采集相应的数据,数据与生成 的曲线同步产生,当采集到足够多的点时最终曲线生成。
• 7.数据采集过程中,如有采点时机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异常点则可点击“除 异”按钮(在“采点”按钮下方),将刚才异常点抹去后可重新采点。
• 8.采点结束后,点击 “停止采集”按钮(在“采集”按钮旁边),将载 荷全部卸掉(即将试验台前面的按钮全部弹出),按控制盒前面的“停止” 薄膜开关,最后将控制盒后面的电源开关关闭。
机械设计实验
淮阴工学院机械系
前言
机械设计实验是理论学习基础上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使 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实验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内容等。
实验项目
带传动实验 轴系结构分析与拼装实验 减速机拆装实验 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