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病检查中尿液电导率与渗透压的相关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尿常规电导率分级

尿常规电导率分级

尿常规电导率分级尿常规电导率分级是指根据尿液中的电导率数值来评估尿液的浓度和稀释程度的一种方法。

尿液的电导率是指尿液中所含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尿液的电导率可以通过电导率仪或电导率计来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将电极放入尿液中,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导率来计算尿液的电导率数值。

一般来说,尿液的电导率数值越高,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越高,尿液越浓。

相反,尿液的电导率数值越低,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越低,尿液越稀。

根据尿液的电导率数值,可以将尿液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常见的尿液电导率分级有以下几种:1. 低电导率(<50μS/cm):这种尿液的电导率非常低,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非常低,尿液非常稀。

这可能是由于大量饮水、排尿频繁、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一般来说,低电导率的尿液不会引起太多注意。

2. 中等电导率(50-500μS/cm):这种尿液的电导率介于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之间,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适中,尿液也适中稀释。

这是正常情况下最常见的尿液电导率范围。

3. 高电导率(>500μS/cm):这种尿液的电导率非常高,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非常高,尿液非常浓。

这可能是由于脱水、尿道感染、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高电导率的尿液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的电导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饮食习惯、体液平衡等。

因此,在评估尿液电导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信息。

此外,尿常规电导率分级只是评估尿液稀释程度和浓度的一种方法,并不能直接反映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异常的尿液电导率数值,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总之,尿常规电导率分级是一种评估尿液稀释程度和浓度的方法,根据尿液中溶质浓度的不同将尿液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通过对尿液电导率数值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和水平衡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尿液的电导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信息。

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张丽君;林宝顺;王德春;林春丽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29)3
【摘要】尿液分析是各种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其结果是不同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目前我院联合干化学分析和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用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检查,但在应用中,尿电导率应用较少,易被忽略。

通过测定不同肾病患者的尿电导率,并与健康成人对比,探讨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26-227)
【作者】张丽君;林宝顺;王德春;林春丽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6医院检验科,新疆,阿勒泰,836500;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检验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2
【相关文献】
1.尿电导率与尿渗透压的相关性及在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杨静梅;钱无瑕;黄强
2.狼疮性肾病24h尿蛋白、尿电导率及血清肌酐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盛礼建;黄芬;王茂峰;万汝根
3.尿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与胱抑素 C 的相关性研究 [J], 曹盛吉;姜凤全;
万丽平;李冰
4.尿NAG测定在儿童常见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张秋枫;刘玉枝
5.尿电导率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的临床意义 [J], 林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电导率测定及应用现状

尿电导率测定及应用现状

症患者 的尿 电导率检查结 果与 10名健 康体检者进 行对 0
比。尿结石可疑患者 尿电导率 为( 8 1± . ) S c 尿 2 . 4 3 m / m,
由此看来 , 无论青 年人 或老 年人 在性 别间 电导 率差 异无 统计学意义( 0 0 ) 但在年龄间电导率差异有 统计学 P> .5 , 意义 ( 0 叭 ) 且老年人电导率偏 低 。韩永新 采用 P< . ,
送 电荷 的能 力。可采 用 导通 电流 和施加 电压 比来 表示 , 也可用 电阻的倒数表示 G( 电导率 单位 为西 门子 S / )=IU
或 =1R[ 。 /
2 .陈莹等 ¨对 12例 1 2 3级 高血 压患 者测定 尿 5 、、
电导率 , 1级 为 ( 1 1 2 . 1±5 7 m / m , .0) S c 2级 为 ( 8 1 1 .6± 49 m / m, 为 (4 1 . ) S c 3级 1 .3±5 3 )m / m , 明 随血压 .0 S c 说 升高 , 电导率 下降 , 尿 电导 率是较 敏感 指标 , 可早期 发现 肾功能变化 , 特别是老年 肾功能减退者早期 。 3 .沈大江 “ 对 老年人 心力 衰竭利 尿治疗 前后 电导 率 、 透压 、 渗 尿钠 进行 了 比较研 究 , 发现 电导率与 尿钠呈
石症患者为 (9 3±3 2 m / m, 健康体 检者 为 ( 9 5 2. . ) Sc 而 1 . ± . ) S c 证明尿结石患 者尿 中含 大量带 电荷粒 子 , 42 m / m,
国产 D S~1 A与 D S1A导 电仪 测定 16名 健康 者 , D 1 D 一2 0
结果 高度 相关 ( = .6 , 0 0 ) 直线回归方程为 ,= r 0 8 5 P< . 1 , ,

尿成份对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影响

尿成份对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影响
2 结果 2.1 渗 透 压 与 电 导 率 的 相 关 性 Y=33.252X+ 52.195,y=0.891,P<0.01。显示较 好 的相关 性 。 2.2 红 细胞 对 渗 透压 和 电导 率 的影 响 红 细胞 数 量 为 UF一100尿 沉渣 分析 仪测 定结 果 。不 同数量 红 细胞 的平均 渗透 压 和 电导率 结果 见 表 1。与 无 细胞 组 比较 ,渗透 压和 电导 率无 统计 学差 异 (P>0.05)。 2.3 葡 萄糖 对 渗透 压 和 电导 率 的影 响 结果 见 表 2。与 无葡 萄糖组 比较 ,电导率 无影 响 (P>0.05)。渗 透 压 随葡 萄糖 糖 浓 度增 高 而增 高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P<0.01)。
1.3_3 因盐 类结 晶而 混浊 的尿 标本 20份,先 测定 电导 率 和渗 透 压 3次 .37℃溶解 后 再 测 定其 电 导率 和渗透 压 3次 。
1.3.4 300mmol/L的尿素 溶液 .加 人不 同量 的 氯化 钠 , 氯 化 钠 的 最 终 浓 度 分 别 为 50、100、150、 200mmol/L。 电解 质 总 浓 度 分 别 是 100、200、300、 400mmol/L,每种 浓 度 配制 3份 .每 份 分别 测 定 电导 率 和渗 透压 各 2次 。取均值 。
作 者 单 位 :312000 浙 江 省 绍 兴 市 第 二 医 院 作 者 简 介 :屠 涌 涛 ,男 ,1966年 出生 于 诸 暨 ,科 副 主 任 ,毕 业 地 浙 江 大 学 临 床 医学 系 ,从 事 生 化 检 验 。
照 ,其余 4管分 别 加人 不 同量 的葡 萄 糖 、尿 素 、红 细 胞 、造 影剂 、甘露 醇 。每种 试验 物 20份 标本 ,分 别用 UF一100尿沉 渣 分析 仪 和 冰 点渗 透 压 仪测 定 电导率 和渗透 压 。

王文君-重视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学检查

王文君-重视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学检查

尿沉渣各有形成份及其临床意义
3.鳞状上皮细胞(SQEP) 该细胞来自尿道前段,正常人尿液中含 量较少,女性前段尿可因白带污染明显 增多 如有明显增多,提示该处患有炎症。
尿沉渣各有形成份及其临床意义
4.非鳞状上皮细胞(NSE)
主要包括:柱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吞噬细胞、肿瘤细胞等。 这些细胞来自于尿道中段、前列腺、精囊、尿 道腺等处, 正常人尿液中含量较少,如有数量上的明显增 多, 则提示有慢性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膀 胱炎的可能。
概述
尿液分析以往称为尿常规检查,即采用理学、化学、显 微镜方法来检查尿液,由于是每个住院病人必须完成的 常规检查,故常简称为尿常规。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 术、新方法、新仪器如流式细胞仪、电镜等检查尿液; 微生物、免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检查项目逐渐 增多,分析手段进展很快,因超过常规分析的范畴,故 改称为尿液分析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以往又称为尿沉 渣检查,即是将新鲜尿离心后,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尿沉 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近年来,由于仪器分 析方法的进步,采用流式分析,激光荧光染色或计算机 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计数及分辨尿中各种颗粒,因此目前 尿液分析已进入尿颗粒分析的时代。尽管分析尿液的方 法、手段很多,但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仍是:(1)理 学-颜色、浊度等;(2)化学-从湿化学法进入干化学 法,对尿中常见化学成分如糖、蛋白、胆汁、血红蛋白 等用干化学试带进行粗筛;(3)显微镜检查尿中各类细 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
尿沉渣各有形成份及其临床意义
2.白细胞(WBC)& 白细胞团(WBCC)
正常参考范围: (未离心尿)0-2/HP,(离心尿)0-5/HP, (定量)男性:0-12/μl;女性:0-26/μl 如果尿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则提示有以下疾病 可能性。 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 道炎等。 如淋巴、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可提示肾移植后排斥反 应。 如浆细胞数量增多,可提示泌尿系统慢性炎症。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7-08-29T15:20:16.2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李昂[导读] 尿液电导率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指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 100191)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各组尿液电导率、尿比重。

结果尿液电导率以正常蛋白尿组最高,大量蛋白尿组最低(P<0.05)。

大量蛋白尿组尿比重低于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P<0.05)。

尿液电导率与24h-UAE呈负相关(r=-0.178,P<0.05),与尿比重呈正相关((r=0.976,P<0.05)。

观察组尿液电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尿液电导率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指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液电导率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持续发展可导致终末期肾病,因此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从而采取积极处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尿液电导率与尿液渗透压有密切相关性,而后者是反应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重要指标[1],且尿液电导率能够反映尿液中粒子的电荷,因此测定尿液电导率对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对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59例,24h-UAE<30mg)、微量蛋白尿组(49例,30mg<24h-UAE<30mg)、大量蛋白尿组(20例,24h-UAE>300mg)。

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

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

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目的评价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4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同期体检健康成人400例,2015年1—8月,建立质控标准,筛查1852例尿液检验患者是否有瞒报饮水行为。

结果51~60岁、>60岁年龄段,女性电导率水平高于男性,男性平均电导率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质控下与大量饮水后健康人、肾脏病患者尿电导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2例患者,检出瞒报61例、漏报11例。

结论尿电导率可用于筛查尿液检验前大量饮水行为。

标签:尿电导率;尿液检验;检验前;质量控制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开展例数最多的检验项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筛查、诊断、疗效评估,还常用于药品不良反应评估[1]。

但需注意的是,因其受测试患者来源广、开展例数多,质控难度较大。

检验前是检验差错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约占所有检测差错的80%~90%[2]。

对于尿液检验而言,患者术前饮水、输液等活动都可能影响尿液检验结果。

检验差错危害较大,可能导致误漏诊、延误疾病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3]。

电导率是反映溶液质点电荷的指标,与质点种类、大小无关,尿液中包含丰富的钠、氯、钾等离子,尿电导率大小可反映尿渗量,进而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但需注意的是尿电导率易受尿液金属离子比重影响,当患者大量饮水后,尿液中的电离子被稀释,可导致尿电导率值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较泌尿系统病变所致变化更甚,故可将尿电导率检测应用于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之中。

该院试建立尿电导率估测值参考标准,以筛查尿液检验前大量饮水,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0~67岁、平均(44.2±10.1)岁。

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临床确诊,无误漏诊。

肾功能检查中如何评估肾小管功能

肾功能检查中如何评估肾小管功能

肾功能检查中如何评估肾小管功能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尿液生成和排泄的关键作用。

肾小管功能评估对于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评估肾小管功能。

一、尿量和尿比重尿量和尿比重是最基本的肾小管功能评估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量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尿比重则反映尿液的浓稠程度。

肾小管功能受到损害时,尿量可能减少且尿比重升高。

二、尿pH值尿液的pH值可以反映肾小管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pH值应该在5.0-7.0的范围内。

酸中毒时,肾小管可通过排酸处理来调节尿液的pH值。

三、尿渗透压尿液的渗透压反映了肾小管对尿液浓度的调节能力。

通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使其浓度增加。

通过测量尿液的渗透压可以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状态。

四、尿电解质浓度肾小管功能评估中,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电解质进行重吸收和排泄,从而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通过测量尿液中钠、钾、氯等离子的浓度可以判断肾小管的功能状态。

五、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正常肾小管功能的重要表现之一。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将尿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到血液中,使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保持低水平。

通过测量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以评估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

六、尿比重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尿比重是肾小管对尿液浓稠程度的调节结果,而血浆渗透压则是体内液体浓度的一个指标。

通过比较尿比重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评估肾小管对尿液浓稠度的调节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评估肾小管功能的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结合多个指标来全面评估肾小管功能,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阻断试验和药物试验等特殊检查方法在必要时也可以用于进一步评估肾小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