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促进高警示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二、参考文件《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T/CMEAS 012-202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三、名词定义高警示药品:一旦使用不当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及其生命的药品。

四、内容(一)高警示药品目录的制定参照《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规范》中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推荐目录,修订医院高警示药品目录。

(二)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高警示药品实行 A、B、C 三级管理模式,其中:1.A 级风险最高,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可导致患者死亡,应重点监护和管理;2.B 级风险中等,一旦发生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较 A 级低;3.C 级风险最低,一旦发生用药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较 B 级低。

(三)警示与存放标识高警示药品使用统一的警示标识;A 级高警示药品警示到最小包装,警示标识见图1。

A、B、C 三级分别使用红、橙、蓝色作为底色的标识进行储存标识管理,见图2。

图1 高警示药品警示标识图2 高警示药品存放标识(四)高警示药品管理1.A级高警示药品专区存放、专人管理,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应有警示标识;并对相似药品进行物理隔离和标注。

2.高警示药品调配、发放、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3.病区备用药品、操作用药品中的高警示药品储存管理遵循专区存放、专用标识、专人管理原则,严格做到基数管理和交接班管理。

4.高警示药品使用时,应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含量。

在核对药物名称时,如发现印字模糊不清,不能确定药品名称时,应拒绝使用。

5.应严格执行高警示药品说明书要求、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注意事项。

6.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7.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90004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90004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结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二、标识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标识用于管理。

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警示药品储存处,有条件时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警示药品。

三、分级管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分为A, B, C三级。

一)A级高警示药品(红色标志)1, A级高警示药品的分类A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有如下几类: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蔡洛尔);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5硫酸镁注射液;6浓氯化钾注射液;7100m1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8硝普钠注射液;9磷酸钾注射液;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等);11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龙);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13浓氯化钠注射液;14阿片配等.2、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①应有专用药柜或区域贮存,药品贮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并用黑底白字的品名标签与普通药品相区别.②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需须加强核对,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③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并在输液卡及输液瓶用红色“G”作标识.④A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⑥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⑥护士在巡视时对高警示药品要加强关注,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或用药的起初30分内,做到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或并报主管医生.二)B级高警示药品(黄色标志)1、B级高警示药品的分类B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二层级,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液;3心脏停博液、4注射用化疗药;5放射性静脉造影剂;6全胃肠外营养液((TON);7静脉用异丙嗦;8依前列醇注射液;9秋水仙碱注射液;10静脉用催产素;11静脉用中度镇静剂(如咪达哇仑);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剂(如水合氯醛);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14凝血酶冻干粉等。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制定的。

其中,高警示药品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使用不当易造成对患者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必须严格落实高警示药品存放、使用、限额规定,并定期检查。

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最高,使用频率高,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属医院重点管理和监护品种。

B级次之,使用频率较高,用药错误会造成患者严重伤害,伤害等级较A级低。

C级最低,使用频率亦较高,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伤害风险等级又较B级低。

高警示药品采购需要经过医院药事委员会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引进。

药学部门应加强高警示药品信息及安全使用宣教,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同时,应加强高警示药品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高警示药品存放应设置专用的存放区域、药架或药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需要冷藏的高警示药品应在冷库或冰箱的专用区域存放。

此外,高警示药品存放应标识醒目,应有“高警示药品”的标识牌,并设置黑色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医务人员注意。

药房发放高警示药品时应单独发放,并用专用药盒存放,药盒醒目位置标注“高警示药品”。

病区通常不存放高警示药品,如必须存放应按照高警示药品存放要求管理。

A级高警示药品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存放,并设置明显标识;B级高警示药品可在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处存放,应有明显专用标识。

严格控制高警示药品的备用种类,临床确需立即要用的药品才列入备用目录。

药库、各药房及病区应对高警示药品每周盘点,目与实物数量一致。

对特殊高警示药品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做到每日清点账物相符。

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高警示药品使用须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高警示药品处方/医嘱实行授权管理。

只有在患者有确切适应证,充分进行安全性论证后方可开具处方/医嘱。

药房应凭处方/医嘱按要求调剂、发放高警示药品。

在使用高警示药品时需要加强监督,确保用药安全。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结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定义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二、标识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标识用于管理。

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警示药品储存处,有条件时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警示药品.三、分级管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分为A, B, C三级.一)A级高警示药品(红色标志)1, A级高警示药品的分类A级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有如下几类: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蔡洛尔);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或以上);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5硫酸镁注射液;6浓氯化钾注射液;7100m1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8硝普钠注射液;9磷酸钾注射液;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等);11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龙);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13浓氯化钠注射液;14阿片配等。

2、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①应有专用药柜或区域贮存,药品贮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并用黑底白字的品名标签与普通药品相区别。

②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需须加强核对,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③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并在输液卡及输液瓶用红色“G"作标识。

④A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⑥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⑥护士在巡视时对高警示药品要加强关注,特别是在静脉输液或用药的起初30分内,做到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或并报主管医生。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2篇】目录(篇1)一、高危药品的定义与特点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与意义正文(篇1)一、高危药品的定义与特点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这些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用药错误或使用不当,很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高危药品通常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各类胰岛素、肌肉松弛剂等。

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为了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国制定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的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降低用药错误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1.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类,根据药品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实行分级管理。

2.制定高危药品目录,明确哪些药品属于高危药品,以便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和监控。

3.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监测等环节,都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

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使用技能,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

5.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与意义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降低用药错误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为了切实加强高警示药品管理,减少发生不良反应及造成人身危害的事件,制定本制度。

一、分级标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1图1高警示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C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附件1)二、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须使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五)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一)库房、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四、C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一)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二)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警示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医疗机构的高警示药品管理。

本制度所称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三、高警示药品分类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分类标准如下:(一)A级: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药品。

(二)B级: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 级低的药品。

(三)C级: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的药品。

四、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一)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临床使用时,应有专门用药指导,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医生开具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须经上级医生审核签字。

5. 药师核发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进行双人核对,确保用药正确。

(二)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临床使用时,由具有相应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

3. 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进行核对,确保用药正确。

4. 医生开具B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须经上级医生审核签字。

5. 药师核发B级高警示药品时,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三)C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1. 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提醒医、护人员注意,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 临床使用时,由具有相应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

3. 护理人员执行C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进行核对,确保用药正确。

4. 医生开具C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须经上级医生审核签字。

5. 药师核发C级高警示药品时,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2023年修订版)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2023年修订版)

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修订版) 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按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三级管理相关要求,按A,B,C等级分类法,现修订如下:一、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警示药品标示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C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高警示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警示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警示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警示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修订日期:2023.6.14 附:高警示药品目录卫生中心A级高警示药品目录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B级高警示药品目录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C级高警示药品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高警示药品得管理,根据高警示药品得安全级别,采用“金字塔式”得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A级高警示药品就是高警示药品管理得最高级别,就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得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与监护。

B级与C级高警示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一、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

A级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粘贴专用标识,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核查备用情况。

2、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得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与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以外,其她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3。

病区调剂室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须使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药单上签字。

4。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与使用静脉用A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5. 临床科室应在药学部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级高警示药品使用标准浓度与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与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得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6、医生、护士与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得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警示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
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得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
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调剂室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药库、调剂室与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与使用静脉用B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3。

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与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高警示药品得管理,根据高警示药品得安全级别,采用“金字塔式"得分级管理模式,将高警示药品分为A、B、C三级、
A级高警示药品就是高警示药品管理得最高级别,就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得高警示药品,必须重点管理与监护、B 级与C级高警示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一、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A级高警示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粘贴专用标识,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核查备用情况。

2、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得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与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以外,其她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3、病区调剂室发放A级高警示药品须使用高警示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药单上签字、
4。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与使用静脉用A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5。

临床科室应在药学部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级高警示药品使用标准浓度与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与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得医嘱医生须加签字、6。

医生、护士与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得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警示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得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
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调剂室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调剂室与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与使用静脉用B级高警示药品时必须注明“高警示”,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3。

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与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得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与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得警示信息。

三、C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1。

医生、护士与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得警示信息。

医生开具C级高警示药品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得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
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调剂室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2。

门诊调剂室药师在核发高警示药品时应向患者提供及时、准确与可靠得用药信息,必要时需粘贴警示标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治疗班
护士核发C级高警示药品应进行专门得用药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