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三、人类的灾难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11.11德国宣布投降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4、德国投降——大战结束
三、人类的灾难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提示: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去分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 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这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 的掠夺战争。
4、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新时代曙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退出大战 ——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不公 平的待遇,引发五四运动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美 发
德展 迅
日速
英 发
展俄 缓 慢法
过程(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6月)
2、战争爆发:1914年7月,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东线 马恩河战役
3、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西线:凡尔登战役(转折)
2、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
比利时、法国 北部和德法边 境——西线
英法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东线 俄 德、奥匈
巴尔干——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日德兰海时战间时:间时1:19间9116:6年年1792月1月4-年1-112月9月月 兵力兵:力兵1:一5力3百个:三师一十百个五师十万人 伤结亡果伤结::亡果伤一 西::七 虽亡百 线十 未:三 再余 决三十 度万 出十余 转人 胜四万 入负万人 阵,人地但战此
索姆河战役 南线
4、扩大:1917年美、中等国对德宣战。
5、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_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_第一次世界大战

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奥匈帝国皇帝事后 说:塞尔维亚作为 一个政治因素,必 须从巴尔干抹掉。 德国皇帝乘机挑动 :这是千载难逢的 机会。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必 然 性 偶 然 性
1、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并要 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以 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扩军备战. ——具体原因 3、萨拉热窝事件 ——直接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过程 1、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同盟国(4个国家): 德国、奥匈、保、土 协约国(29个国家): 英、法、俄、美 意 日 中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军事同盟以及军备竞赛激化了矛盾,加快一战爆发;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 洲形势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巴尔干半岛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 药桶”? 萨拉热窝事件
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 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 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 强争夺的焦点。 2、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历史上阿拉伯 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过那里,形成 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族杂居的现象,矛盾 重重。 3、大国争夺: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 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战争不 断,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1、垄断资本家更多的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2、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 (美、德、英、法、日、俄等)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 国 同 盟
突尼斯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俄
三 国 协 约

争夺巴尔干
“一战”
让别的国家分割 大陆和海洋,而 我们德国满足于 蓝色天空的时代 已经过去,我们 也要求阳光下的 地盘。 ------德国外交 大臣皮洛夫
美 国 参 战 借 口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 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出售军火和其他物资,大 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 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贷款, 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美国的中立是 一种伪装的和平 。在协约国的劝诱下,1917年 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 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 劳工。中国参战给人民带来的是新灾难。战争 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但战争也唤醒了各国人 民,引发了人民革命(“五四”)。
A欧洲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非洲战场
D亚洲战场
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 史后写了一篇习作,其中共有四处错误,请指出 并加以改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 模的战争,来克星顿枪声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1914年德 国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挑起战争,大战以非洲战场的争夺 最为激烈,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这场战争,意大利为 了自身利益转入了同盟国一方作战------ ” 错误-----------------德国 错误-----------------非洲 来克星顿枪声 萨拉热窝事件 改正-------------------奥匈帝国 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6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26张PPT)

2008,我们走向世界;2008,我们走向和平。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这场战争“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 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 全德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的民用工 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一战爆发后的90周年举办了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
“来自全球二百零二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告诉我们,运动超越 了 国家、政治、宗教和语言的界线,将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需要 和平,我们需要容忍,我们需要友爱。”
双方转入阵地战。
1916年2月-12月法德展 开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 兵力100万伤亡70万.被称 为“凡尔登绞肉机”或 “屠宰场”和“地狱”。
4、1917年美国参战
5、1917年中国参战
相关链接1: 中新社巴黎(2002年)三月二十九日电(记者蔚中):
正当法国华侨华人准备在清明节前举行盛大公祭仪式, 凭吊客死异乡的一战华工先烈时,法国拉罗舍尔市传来 消息:法国最后一位“一战华工”朱桂生,仙逝于拉罗 舍尔市的家中,享年一百零六岁。
他们承担了大量困苦之劳役,例如清除道路、修筑工 事营房、装卸船只、制造枪弹、在野战医院救护伤员、甚 至掩埋阵亡士兵和扫雷等。为英法在一战中取胜,立下汗 马功劳。
1917年8月14日,段琪瑞政府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正式对德奥宣战后,在法华工的一部分便持枪上阵, 作为士兵直接在前线参加战斗。

九年级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课件

九年级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课件
北欧〔5〕:冰岛、丹麦、挪威、瑞 典、芬兰
南欧〔18〕:葡萄牙、西班牙、安 道尔、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 耳他、〔以下又称巴尔干半岛国家〕塞 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 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黑山、马 其顿、科索沃、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希腊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1.爆发〔开始的标志〕: 2.交战双方: 3.主要战场: 4.几条战线: 5.转折: 6.扩大〔加千载难逢 的好时机!
在德国的支持怂
恿下,1914年7月 28日,奥匈帝国向
塞尔维亚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主要战场: 欧洲
东线 俄 德、匈
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尸体遍布的凡尔登战场一角
6.扩大〔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①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7.结束:1918年同盟国失败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各主要参战国的参战目的
德 国:争夺世界霸权,建“中欧帝国〞,摧毁英国海上霸权, 夺取英法殖民地。
英 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肢解 土耳其帝国。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战的启示?
1、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反对恐怖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阵亡者的墓地遍布欧洲大陆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 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 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 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 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

九年级历史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第一次世界大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初三世界史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似乎远离他们时空,难于感受,更谈不上兴趣。

特别历史课本中的战争史实,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要求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如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从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战争话题的讨论。

教学片段:老师: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

(播放几则新闻报道)同学们能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学生1:我看常常看晚上世界新闻报道,对有关伊拉克战争了解一些,今天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很脆弱。

学生2:我看电视画面上的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情景心里感觉很难受,我不喜欢战争!学生3: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会快乐地成长,生活是美好的。

一战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学生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的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等……老师: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你怎样看待“萨拉热窝事件”?学生: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

不要使用恐怖行动,如刺杀、袭击。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次突发事件,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将人类带入战争的深渊。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人教新课标)
1917年,美国加入战争,对德国宣战, 并派遣大量军队前往欧洲战场。
战争的结果
01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 停战协议,标志着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结束。
02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欧洲主要国家
均受到严重削弱。
03
战争加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独立
意识的觉醒。ຫໍສະໝຸດ 0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1
国际合作的意义
一战后,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
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2
国际组织的兴起
一战后,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兴起,旨在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
安全。
03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
一战暴露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难民援助、传染病防控等,需要国际社会
共同应对,提出了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高潮。
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01
02
03
严重经济衰退
一战造成了巨大的物资消 耗和经济损失,许多国家 经济陷入困境。
美国崛起
一战期间,美国由债务国 变成债权国,其工业生产 和出口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战结束后,各国面临通 货膨胀、货币贬值和失业 率上升等问题,经济恢复 困难。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01
欧洲霸权衰落
一战后,欧洲列强实力受到严 重削弱,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地 位上升,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02
国际联盟成立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一战后成 立了国际联盟,这是第一个全
球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03
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一战期间,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逐渐觉醒 ,战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_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_PPT课件
⑴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⑵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 展开了激烈争夺。
材料研读:
项目
英 法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表格说明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
两大军事集图的建立及其影响;
(2)1917年,美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力量。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⑴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1)1916年,德法两国的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不成比例。 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材料一: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 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 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问题:1、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
原因: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
3、以上材料说明德国的矛头主要指向谁?
矛头指向:英国。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3、一战前夕法德矛盾实质是
A A欧洲大陆霸权之争 B世界霸权之争
C重新瓜分世界之争 D法国的复仇主义情绪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斗争
练一练
5、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 而与法、俄结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13、一战爆发前,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 峙局面的标志是
A 三国同盟的建立 B 法俄协定的签订 C 英法协约的签订 D 英俄协约的签订
14.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参加国都是西欧国家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③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军事集团 ④围绕争夺殖民地而形成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核心德
三国同盟的形成
(1882年)

俄国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有人说,一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 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 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1897年12月6日)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1)法德矛盾-----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 (2)英德矛盾-----世界范围的主要矛盾 (3)俄奥矛盾---主要争夺巴尔干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大增强了武器 杀伤力的科技成果是
A.无烟火药的发明
B新交通手段的出现
C.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 D.蒸汽机的发明
16.极端民族主义的内容有
①主张暴力对外扩张
②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③本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 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C、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缔结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 来的后果是:(1)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 的杀伤力(2)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 到海底和空中(3)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 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4)战争更加残酷,充满了更 大的危险性
俄国
1904年 英法协约
1907年 英俄协约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 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核心德 (2)三国协约:核心英国
一、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 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二、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三、直接原因:(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四、客观条件)
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问题探究
通过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原因: 1、地理位置重要; 2、奥斯曼的衰落; 3、民族关系复杂; 4、列强争夺和插手---主要原因
巴尔干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军事领域会 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
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 C新的交通手段 D新的通讯工具
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 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
危害:预示战争更残酷,危险,规模可能更大。
“一二三四五”
一次大战两大集团三对主要矛盾四 大新式武器五点原因
本课小结
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含根 本原因、具体和直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

问世的新式武器有:
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 炮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应用于军事 领域里
新式武器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 制,扩大到海底和空中。新的交通手段和新的 通讯工具的出现,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思考: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
A、(1)(2)(3)(4) B、 (1)(2)(3)
C、 (3)(4)
D、(2)(3)
8、下列关于科技进步应用于军事领域的评述,错误的是
A、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是主要原因 C、为世界规模战争创造了条件 D、使战争更为残酷,破坏性更大
10、一战前夕法德矛世界霸权之争
C、重新瓜分世界之争 D、法国的复仇主义情绪
11、一战前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 根本原因是
A、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和民族传统
B、德国民众受到了舆论的欺骗
C、德国统治者对外扩张的强烈要求
D、两大军事集团的敌对和竞争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斗争
一、原因 二、爆发:1914、7
问题探究2:
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 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一、原因
二、爆发:1914、7
三、为什么演变为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 2、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思考: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
军事领域会 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
(1)法德矛盾-----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 (2)英德矛盾-----世界范围的主要矛盾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站在一边, 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 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 阳光下的地盘!——皮洛夫在帝国议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一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 德 法美 1 4 23 3 2 41 1 5 24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
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 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核心德
(2)三国协约:核心英国
三国协约的形成
(1907年) 欧洲最终形成两大
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879年签定 同盟条约
奥匈
1882年加入
一、原因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根 本原因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相互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核心德
①德奥(1879)---对俄; ②意(1882)-----对法
3、萨拉热窝事件(1914、6)----直接原因(导 火线)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 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 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 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 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 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 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 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①法俄(1892)--对德奥意---开始形成两大集团 ②英法(1904)--决定性步骤 ③英俄(1907)- --最终形成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