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思考3200字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范文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范文一、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绝加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种为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长期护理需求而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缓解家庭照料压力,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为了探究中国适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调研,以期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背景与问题叙述当前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年人护理需求日益增长,而目前的护理资源有限,缺乏统一的保险制度来解决老年人护理需求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思考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模式及其实施细则,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供应参考和支持。
三、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构建1. 规定范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用于年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以及有长期护理需求的特殊群体。
2. 缴费方式长期护理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
社会统筹部分由政府负担,个人缴费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3. 投保与参保登记个人参保登记应供应相关健康情形和经济情形证明料子,经审核后方可参保。
4. 赔付标准与范围赔付标准依据受益人长期护理需求的程度及其财务情形确定。
赔付范围包含为受益人供应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所产生的费用。
5. 护理服务机构管理标准护理服务机构应通过特定申请流程申请成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供应服务。
服务机构应保证供应的护理服务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并依照合同履行服务义务。
四、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考核标准1. 服务质量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应定期接受服务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护理服务人员素养、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方面。
2. 财务管理服务机构应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交财务报告和财务清单,以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理。
3. 机构监督监管机构应定期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机构整改。
4. 受益人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受益人满意度调查,了解受益人对服务机构的评价,以及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为了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等需求,通过社会化方式建立的保险制度。
在此,我们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在之前,我们可以参考国际上一些成熟的做法,如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这些国家普遍采用社会保险模式,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实现老年人护理需求的保障。
其中,德国的护理保险制度最具代表性,其特点是:覆盖面广、缴费方式合理、护理服务种类多样、护理质量较高。
二、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原则1. 公平性与普遍性: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应覆盖所有老年人,确保所有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
2. 社会保障与市场化运作: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营和管理,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和运营模式。
3. 费用共担与多层次保障: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应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共同承担,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护理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保障水平。
4. 长期性与可持续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确保保险基金的稳定来源和合理支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三、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1. 制定政策法规: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目标、原则、覆盖范围、缴费方式、保障水平等,为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2. 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护理需求,设立基础护理保险和补充护理保险两个层次,基础护理保险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基本护理服务,补充护理保险为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3.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设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保险制度的运营和管理,确保保险资金的合理运用和护理服务的质量。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思考-保险制度论文-保险论文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思考-保险制度论文-保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通过对青岛等8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发现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存在若干争议。
对此,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还需从目标定位、基金筹集、服务输送、保险给付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筹资政策;给付政策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急剧攀升;而伴随少子化、空巢化,家庭照护功能逐步弱化,迫切需要社会化的长期护理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社会保险的方式筹集资金,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解决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重要选择。
2016年6月27日,人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选择青岛等15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早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自2012年起,青岛、东营、潍坊、聊城、济南、南通、日照、长春等8地已相继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本文拟通过对8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8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比较本文基于Girblit社会福利分析架构,从保障政策、筹资政策、给付政策、服务输送政策四个维度,对我国8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保障政策1.参保对象《指导意见》指出,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原则上主要覆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
在这一点上,各地与《指导意见》基本符合,少数地区稍有差异。
如表1所示,东营、潍坊、聊城、日照、济南的参保对象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长春和青岛的参保对象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南通(市区)则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
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
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困境及其解困策略探究

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困境及其解困策略探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护理问题日益凸显。
长期护理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方式,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困策略。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状1. 落后的制度建设。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起步较晚,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仅在少数地区开展,覆盖范围有限,而且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财政支持不足。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但我国财政压力较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致使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参保人的实际需求。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展地域局限于部分地区,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长期护理保险资源优势地区与资源贫乏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4. 参保人群较少。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广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足够大的参保群体,从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保险费率偏高,难以吸引更多的参保人群。
以上种种现状表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困策略。
二、解困策略探究1. 完善制度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明确权责义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4. 拓展参保群体。
要积极拓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群体,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费率,并加大对参保人的政策倾斜力度,提高参保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加大财政支持,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拓展参保群体等方面下功夫。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为我国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保障。
对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

对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三、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化设计五、长期护理保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04年试点以来,已经在31个省份开展。
然而,覆盖面仍然相对较窄,在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下,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此外,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和个人缴费,导致基金不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制度设计不完善。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范围、目标群体、保障水平等方面有待完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存在差距。
同时,现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只是基本覆盖,尚未涵盖个人实际需要。
2、基金不足。
由于制度设计缺陷和政策调整不及时,导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金出现短缺,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服务供给不足。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机构服务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4、社会认知不足。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了社会认知不足的限制,民众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保险意识较差,保险购买率也相对较低。
三、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1、制度设计上的借鉴:参考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将目标群体更加细化,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
2、基金管理方面的借鉴:可完善基金收入和支出管理制度、提高基金使用效益,鼓励企业参保等。
3、服务供给方面的借鉴:引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注重居家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建立合理的服务价格体系。
4、社会宣传和知识普及上的借鉴:加强教育宣传,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认知度,增强民众的保险意识。
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化设计1、明确统一的保障目标和标准。
制订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意见,提高制度透明度。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关于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一、中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是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加快社会建设、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的需要。
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护理需求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对养老护理进行制度性安排。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约为2. 95%,身体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比例约为13. 90%,其他为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
以此结合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可以推算出2010年人口普查时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约为523. 4万人。
据预测,由于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影响,不能自理老年人口将在2014年突破600万人,2029年左右突破1000万人,2041年突破1500万人,2050年达到1876万人左右。
二、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福利性、普惠性、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国民提供标准化的基本护理保障。
具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统一性。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制度,即在全国不分城乡、不分地区采取相同的制度框架。
“碎片化”发展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大弊端,多年来饱受垢病。
一直以来,无论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是医疗保险制度,都存在着人群分割和地区分割。
这使得制度的并轨和整合己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避免出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人群有别、先城后乡等情况,就要从制度建立之初就实施统一的制度,避免再走弯路。
(2)福利性。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再分配性质,必须有部分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以承担长期护理保险中的托底功能。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护理保险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护理保险的思考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未富先老”的局面日益凸显在人们面前。
长期护理保险的出台将极大缓解这一局面。
本文在对我国实施护理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护理保险的观点及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内容。
标签:老龄化护理保险构建护理保险,又称长期护理保险(long term care insurance,LTCI)、看护保险以及介护保险,它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原因而需要他人长期照顾时,国家或者保险公司通过为其支付费用或提供护理服务的方式来缓解被保险人生活负担的一种保险。
在分析应对老龄化的措施中,护理保险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1 我国发展护理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 人口老龄化压力。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1]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要缓解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压力,护理保险的建立迫在眉睫。
1.2 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护理保险需求逐步上升。
1.3 “空巢”老人增多。
护理保险的存在不单单是缓解老人及子女负担,更重要的是为老人带来精神慰藉。
1.4 发展老龄产业的契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产业必然成为各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护理服务机构的设立将会吸纳大量就业,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护理保险的建立将是我国发展老龄产业的良好契机。
1.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已建立由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共同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出发,建立中国特色护理保险制度十分必要。
2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护理保险的构想2.1 关于护理保险性质的构想。
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决定我国只能实行低水平护理保险模式;同时我国收入水平和养老观念上差异大,这要求应充分发挥商业护理保险的补充作用。
推进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的5点思考

推进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的5点思考《推进中国式长护险制度建设的5点思考》长护险,也就是长期护理保险,这对咱老百姓来说可是个挺重要的事儿呢。
我为啥这么说呢?这得从我的邻居张大爷说起。
张大爷以前身体可硬朗了,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他去菜市场买菜,还能跟小贩们讨价还价。
可前几年,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可不得了,之后生活就不能自理了。
他的儿女们都忙工作,只能轮流照顾,累得够呛,还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
这时候就特别需要长护险来帮忙。
第一点思考,长护险的覆盖范围得广。
就像张大爷这种情况,不能只是少数特定的病或者少数群体能享受。
咱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哪种病因导致的失能,只要确实需要长期护理的,都应该被纳入进来。
不能让一些真正需要的人被排除在外,感觉就像到了饭馆门口,却被告知没座位不让进一样委屈。
第二点呢,长护险的服务质量得有保障。
我看有些地方,说是有护理服务,但护理员就是简单地给擦擦身、做个饭。
可张大爷有时候心里憋闷,想找人说说话,这些护理员都做不到。
这就不行呀,长护险的服务应该是全面的,包括身体护理、心理关怀等多方面。
护理员得经过专业培训,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瞎忙乎。
第三点,费用的问题。
长护险的费用不能太贵,不然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张大爷的儿女们就嘀咕过,要是长护险太贵,还不如自己咬牙坚持照顾呢。
所以,在费用的制定上,政府、社会和个人得有个合理的分担比例,就像几个人合伙做买卖一样,大家都出点力,都能接受才行。
第四点,长护险的申请和评定流程得简单明了。
张大爷家申请个什么补助的时候,那手续繁琐得哟,跑了好几个部门,盖了一堆章,还得等好久才知道结果。
长护险可不能这样,要让老百姓能轻松地去申请,评定标准也要清晰,别让大家像猜谜语似的。
最后一点,要加强宣传。
我跟周围的人聊天才发现,好多人都不知道长护险是啥。
这就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长得再好看也没用啊。
要让大家都知道长护险的好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思考3200字
[摘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失能人数的增长,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
文章根据我国现状,并借鉴国际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提出??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建议,包括参保对象、责任机构、资金筹集、资格评定以及待遇给付。
毕业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责任机构;资格评定;待遇给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9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失能人口的增多,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长期护理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费用较高,失能者难以享受廉价且专业的护理服务,其家庭承担着严重的心理以及经济负担,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1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探索的现状
我国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于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广州市、上海市、成都市、青岛市、承德市、齐齐哈尔市等15个城市纳入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模式,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与推广提供经验。
2国际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老龄化的压力,根据其国情,建立了不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美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体的商业护理保险,由投保人自愿参保,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根据合同享受护理保险的补偿;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低收入老人提供护理津贴补偿,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符合条件的老人可免费享受护理服务;德国、日本、韩国建立了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由单位、个人、政府三方共担,根据缴费水平确定待遇给付水平,但被护理者需自负部分费用。
3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思考
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国际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我国采用社会保险模式更为合理,资金的筹集不会给财政造成严重负担,相对能保证护理保险的质量和覆盖面,能与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进行衔接。
31参保对象
长期护理保险可将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强制纳入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内,保障护理保险的覆盖面,发挥参保居民互助作用,分担风险,减轻失能者及其家庭的护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提高失能者的生活质量,体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公平性。
32责任机构
政府审定护理保险的制度框架,并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给予护理服务人员的培养、护理设施的改进等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
但其经办可与医疗保险一样,交予人社部负责,可在人社部下专门设立护理保险部门,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管理,负责筹集护理保险的资金、审核与评定护理保险申请人的资格、监督护理保险的给付等,既能保证护理保险的费用专款专用,又方便与社会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进行衔接。
33资金筹集
长期护理保险应遵循“现收现付、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由个人、单位及政府三方共同负担。
[1]我国收入差距大,可同医疗保险一样,按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确定不同的
缴费比例,城镇职工按缴费比例,直接在工资中扣除,同时单位、政府也为其缴纳保险费;城乡居民由个人按一定的比例缴纳保费,同时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此外,离退休人员根据其养老金的金额,按比例缴纳保险费,同时国家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但对于低收入者家庭,其保费应由政府财政负担。
34资格评定与受益对象
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因此,首先将有护理需求的60岁以上老人纳入受益对象的范围,对于未满60岁的失能者在特定疾病下,长期失能也可以纳入收益范围。
但能否成为受益对象,需要经过以下审核流程:首先由需要护理者或其家属向护理保险机构提交申请,然后护理保险机构派专门的评估人员到申请者家中对其进行调查评估,并将调查评估的结果输入电脑,由电脑进行初步判断其需要的护理等级及给付额度,再根据需要护理者及其家庭的需要,拟订护理计划,接着保险护理机构需在一定时间内审核拟订的护理计划,并将结果告知申请者,若申请符合条件,就给予相应的护理保险给付,若不符合条件或者申请者对此有异议,可向护理保险机构申请复核。
评估过程是护理保险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反映需要护理者的真实情况,才能解决需要护理者的实际困难,同时避免护理服务的浪费。
通过我国试点及国外经验,应评估以下内容。
第一,评估需要护理者的能力:①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吃饭、走路、如厕、洗澡、洗衣服、吃药、外出购物等;②沟通能力,包括视力、听力、表达能力等;③情绪及行为状况,包括语言攻击行为、肢体攻击行为、幻觉、恐惧、焦虑、自伤或自杀等行为。
第二,评估需要护理者的居住环境:即对需要护理者的居住条件进行评估,如行动空间是否有障碍,地板是否防滑,轮椅能否通过等。
第三,评估家庭护理资源:即对家庭护理者的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其时间分配状况、睡眠时间、体能、个人文化及健康素养、护理能力、情绪压力的调查等。
根据需要护理者能力的评估结果,对其失能程度进行分级,可参考上海模式将护理等级分为六个等级,其中2~6级可享受护理保险,2级为轻度,3~4级为中度,5~6级为重度。
护理等级不同,享受的待遇给付则不同,从而既能满足不同需要护理者的基本需求,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根据需要护理者生活环境进行评估,可给予适当的居家环境修缮的护理服务。
根据家庭护理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家庭护理的可行性。
35补偿给付与护理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可将实物给付和现金给付相结合,在护理保险补偿给付额度内,可以自行选择护理服务的方式,如居家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服务以及机构护理服务。
我国居民在“养儿防老”、“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居家护理具有一定的优势,既可以符合传统观念,又充分利用家庭护理资源,有效解决专业护理资源不足的问题。
家庭中的非专业护理者,可以获得护理保险提供的现金给付、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情绪和压力的疏解等,并且若非专业护理者需要度假或紧急外出时,可将需要护理者暂时送到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给非专业护理人员喘息的时间。
对于非专业护理人员无法提供的服务,可以由护理保险提供一定的实物给付,如居家环境无障碍空间的规划、租赁辅助工具并学习其使用方法、康复训练以及较复杂的护理服务等。
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重度失能者,也可选择护理机构接受专业的护理服务,但需要自负伙食费和住宿费。
对于特殊状况的中度护理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选择护理机构的护理服务,但需要自负差额。
具体护理服务类型与服务内容,如下表所示。
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类型
服务类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
日常生活协助服务需要护理者吃饭、洗澡、如厕、翻身、穿衣、吃药、更换床单、陪同就医等
安全看视服务需要护理者在家陪伴、注意需要护理者安全
专业护理服务需要护理者处理预防卧床综合症、被动式关节活动、处理褥疮、换药、尿管的清洗和消毒等
自我照顾及康复训练服务需要护理者评估其肌力、平衡力等,并教授其日常生活自我照顾的技能以及康复训练
辅助工具服务需要护理者租赁气垫床、轮椅等,并教授其使用方法
居家环境规划服务需要护理者安装扶手、安装护滑地板、改造门口,方便轮椅通过交通接送服务需要护理者就医时,车辆接送
现金给付服务护理者按一定的比例给予非专业护理者相应的现金补偿
咨询培训服务护理者定期向非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并可以24小时免费咨询
心理辅导服务护理者定期为护理者进行心理辅导,疏解压力
喘息服务护理者非专业护理人员需要外出时,可在此期间将需要护理者送往社区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高春兰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以日本和韩国经验为例[J]. 学习与实践,2012(8):103-109
[2]杨翠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N]. 中国人口报,2016-11-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