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伞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湖南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湖南省94%的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在大湘西地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永州市,也就是我们湖南的西部和南部。
()参考答案:对2.湖南只有6个少数民族。
()参考答案:错3.湖南少数民族舞蹈深受楚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对4.铜、锣是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主要伴奏音乐。
()参考答案:对5.湖南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内容主要以动物模仿、生产劳动、氏族迁徙和战斗过程、宗教仪式为主。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跳摆手舞徒手而舞,不执道具。
()参考答案:错2.土家族是哪个民族?()参考答案:农耕3.跳毛古斯舞时身披稻草,头带草帽,脚穿草鞋,动作粗犷质朴,形象原始古拙。
()参考答案:错4.铜铃舞的文化内涵包括()参考答案:铜铃舞是神灵相通的载体;铜铃舞是诉说祖先功德的载体;铜铃舞是土家族历史记录的载体5.跳摆手舞时重心向下沉。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苗族花鼓舞是湖南湘西独有的一种鼓舞。
()参考答案:错2.苗族花鼓舞“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会进行表演()参考答案:对3.受采集、狩猎、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文化与山地文化影响,湖南苗族舞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对4.2008年,湘西苗族接龙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参考答案:对5.在苗巫文化中,鼓舞、踩舞、跳香舞、芦笙舞、接龙舞、傩愿舞等都成为了苗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长鼓舞的表演只有4人的表演形式。
()参考答案:错2.伞舞与白族族大迁徙历史有关。
参考答案:错3.瑶族伞舞的“大道场”仪式中,以超度亡灵为目的。
参考答案:对4.瑶族舞蹈风格特征中的腿部动作居多是因为瑶族多居住山区,形成了长期依靠人力背扛的习惯,所以腿部灵活、变化较多。
参考答案:对5.瑶族舞蹈中道具“鼓”是祭祀瑶族始祖盘瓠(盘王)的工具。
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舞蹈长鼓舞(富川瑶族男儿喜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资格)

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舞蹈长鼓舞(富川瑶族男儿喜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资格)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政府信息公开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据了解,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1082人中,80岁以上的107人,70—79岁的237人,60—69岁的287人,40—59岁的444人,40岁以下的7人;平均年龄63.29岁。
其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有339人,占比31%。
男性820人,女性262人。
在这份名单中广西有23人入选。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黄道胜,以传承瑶族长鼓舞入选广西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瑶族长鼓舞属于喜庆舞蹈。
瑶家逢"过新年"、农历十月十六"耍歌堂"等传统节日,或是喜庆丰收,恭贺新婚等喜庆场合,青年歌贵们即兴而跳,一呼百应,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实在壮观。
据传,这种具有独特民族风韵的舞蹈,包含着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瑶山上住着父子3人,老人临终前把家产平分给两个儿子。
哥哥贪图钱财,把家产全部占为已有,弟弟冬比只好流浪在外,给人做工为生。
盘古王的女儿房莎十三妹看见冬比人品好,下凡与他结为夫妻。
冬比的哥哥想用野法害死冬比,霸占房莎十三妹。
盘古王知道此事,帮助冬比击败了哥哥,并把房莎十三妹召回了天庭。
监别前,十三妹告诉冬比:南山上有棵树,砍来做个长鼓,打上360个套环,等到十月十六日那天(盘古王婆诞),踏环击鼓,跳上360个圈,就可以象鹰一样飞上天去与她团圆了。
冬比按照十三妹的嘱咐,不畏艰危,来到了南山,找到了琴树,做成了长鼓,果然在约定的时间跳了起来,终于飞上天与十三妹团圆了。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恩爱的夫妻,以后每逢盘古王婆诞耍歌堂时,都要跳长鼓舞,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现在芦笙长鼓舞作为瑶族为祭奠盘王而演跳的一种宗教性民族舞蹈,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它已经成为富川瑶族世代相传并引以自豪的民族艺术瑰宝。
瑶族传统的民间趣味体育项目都有啥

瑶族传统的民间趣味体育项目都有啥导语:瑶族漂泊游耕的生活炼就了瑶胞的不屈不挠、果敢刚毅的团体习性。
他们创造着物质,探索着文明。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村寨周围竹木叠翠,瑶族漂泊游耕的生活炼就了瑶胞的不屈不挠、果敢刚毅的团体习性。
他们创造着物质,探索着文明。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村寨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形成了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对顶木杠、毛莱球(木头球)、打陀螺、人龙、打猎操、播公(打长鼓)、芦笙长鼓舞、串春珠、伞舞、刀舞、盾牌舞和瑶拳等活动形式,就是瑶族人民经常开展传统的体育活动。
代表性体育项目对顶木杠,是广西龙胜红瑶民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为一种较力型活动形式。
瑶族的对顶木杠比赛,须先准备一根碗口粗,长约3米的木杠。
场地无特别要求。
比赛时,对垒两人各以红布缠腹,分别顶住木杠两端进行对抗较力。
期间,双方用手扶住木杠,奋力向前推顶,直至一方不支败下,再换一人与胜者较量。
这一比赛形式规定,凡能连胜五人以上者,将被誉为大力士。
流行在瑶族民间的人龙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和10月16日的“盘王节”举行。
共有“人柱、宝塔、串牌坊、雄鹰展翅”等18套技巧动作。
一般由17人组成,构成八节。
每两人一组为一节,一人站立,一人跨于其肩,向后仰头搭在后一组跨者的腿上,并双手扶住其双脚。
后一组站立者双手扣住前一组仰卧者的胸部,这样各组前后互相连接是为“龙”身;最前边一组的站立者由另一人紧贴胸前,双腿反夹其腰下部,是为“龙”头,有时站立者肩上还坐一小孩;最后一组的骑跨者身向后仰,悬空摆动,是为“龙”尾。
人龙运动时,由“龙”头领先,作“之”字形、圆形、弧形的路线走动,速度或快或慢。
每个人靠脖、肩、脚的横贯力和腰、腿的伸缩力互相配合,运动量很大,可以培养人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刀舞,是瑶族民间流行的一类民间武舞,带有武术套路的技击特点。
刀舞流传于过山瑶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湖南民俗风情

湖南民俗风情的主要特征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往往以最初始、最广泛的形态,具体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精神心理状况。
世界如此,中国如此,湖南亦如此。
湖南民俗的产生、演变和传承乃至消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三湘四水各个角落,有其不同特点,它们与湖南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始终。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北与湖北省毗连,东邻江西省,南接广东、广西两省区,西界贵州省和重庆市,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
历史上为荆蛮、扬越、南蛮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远古传说时期,湖南境内有蛋尤、九黎、三苗、灌兜等部族;先楚时期有荆蛮、淮人、虎方、扬越,、象氏、风夷等;春秋战国时期,楚人进入湖南,境内有大量的蛮族和巴人;汉唐时期,蛮族势力遍布境内各地,此消彼长,与中原王朝时常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两宋时期,出现了瑶、苗、僚、僮、纥佬等族系复杂的少数民族,逐渐演变成明清以来的苗、侗、瑶、土家等族,加之白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的相继迁入,湖南成为除汉族之外,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大量的少数民族习俗成为湖南民俗中最主要的特征。
这些与汉族地区特别是和北方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往往被封建统治阶级和大汉族正统主义攻击和镇压少数民族的口实和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愤,保护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少数民族享受和汉族人民一样的平等权利。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上少数民族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事象,不难发现,民风民俗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南蛮的“自相夫妻”,实质是血缘族内婚的体现。
亲属称谓中父系和母系区分不明显以及“兄纳弟妇、弟收兄嫂”的收继婚,是原始对佣婚的残存,决不是什么“秽淫蒸报”的禽兽行为。
不落夫家和抢婚习俗,是母系氏族婚向父系氏族婚制过渡的遗留。
而曾经在湘西地区盛行的姑舅表婚和舅权制,反映了这一地区经历过的以女权为中心的母系氏族阶段。
伞类非遗项目

伞类非遗项目伞作为一种常见的遮阳工具,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伞类非遗项目。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一、苏州刺绣伞苏州刺绣伞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刺绣伞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刺绣而闻名于世。
制作苏州刺绣伞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挑选材料、绣花、缝制等。
刺绣伞的花纹通常以传统的民间故事、自然景观、梅兰竹菊等为主题,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苏州刺绣伞不仅实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行走的画屏”。
二、巴蜀蜀锦伞巴蜀蜀锦伞是四川非遗项目中的代表之一,以其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巴蜀蜀锦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纺织、织锦、刺绣等多个工序。
蜀锦伞的图案通常以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花鸟等为题材,图案繁复,色彩鲜艳。
蜀锦伞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绣花一样的伞”。
三、傩戏伞傩戏伞是湖南非遗项目中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傩戏伞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挑选材料、绘制图案、上色等。
傩戏伞的图案通常以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为题材,图案精美,色彩鲜艳。
傩戏伞不仅在表演中起到装饰作用,还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之意。
四、福建民间伞福建民间伞是福建非遗项目中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丰富多样的图案而闻名。
福建民间伞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挑选材料、染色、刺绣等。
福建民间伞的图案通常以传统的民间故事、花鸟、人物等为题材,图案精美,色彩鲜艳。
福建民间伞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之意。
伞类非遗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各地区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承和保护这些伞类非遗项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非遗项目的魅力。
浅析梧州市瑶族民间舞蹈分类

浅析梧州市瑶族民间舞蹈分类作者:秦伟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4期摘要: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瑶族有自己的传统生活习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创编的瑶族民间舞蹈,反映瑶族特有的文化特色。
通过对瑶族民间舞蹈的分类进行总结探讨,对瑶族舞蹈的挖掘和传承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梧州;瑶族;舞蹈;分类1 研究背景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辖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
2015年末,全市瑶族共3.9万人。
其中瑶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蒙山长坪、夏宜两个瑶族乡,还有蒙山县六桂村,西河镇瓦冲村和福垌村,苍梧县狮寨镇岛朝村、六堡镇山平村、梨埠镇蒌底村等瑶族聚集村。
其中蒙山县长坪、夏宜两个瑶族乡是广西瑶族的聚居地之一,包含了盘瑶、坳瑶、山子瑶、茶山瑶、花篮瑶等五大瑶系,其中夏宜瑶族乡是梧州最大的瑶族乡,长坪瑶族乡则为梧州市瑶族文化研究基地。
两地瑶族民间舞蹈艺术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在一些当地的节庆或祭祀中也经常出现。
体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是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因为两地的典型性,所以此次研究以两个瑶族乡为研究重点。
2 梧州市瑶族舞蹈种类瑶族民间舞蹈在瑶民劳作生活和民风习俗中有重要的意义,每到逢年过节、各种瑶族民间的节庆活动、祈福消灾等,瑶族人民都要载歌载舞,舞蹈动作变化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
本次调研发现瑶族民间舞蹈可分为模拟性、祭祀性两种类型。
2.1 模拟性舞蹈模拟性舞蹈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瑶族人民由于对神物的心理崇拜,产生的拟兽类舞蹈;一种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保留的具有瑶族特色的“刀耕火种”等生产生活行为,逐渐渗透到舞蹈艺术领域,产生的拟劳动类舞蹈。
(1)拟兽类舞蹈多在节日表演,尤其以每年正月初一春节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间较为集中。
有龙舞,包括舞香火龙、舞稻草龙、舞板凳龙等;狮舞,包括舞瑞狮、舞醒狮、舞猫狮等。
[1]例如,蒙山县长坪瑶族乡三妹村的舞“稻草龙”,据传最早起源于祀龙求雨,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活动。
民俗表演庆佳节11月26日上午

民俗表演庆佳节
——瑶族奏镗文化活动第三场群众文艺汇演举行来源:江华新闻网日期:2019年11月27日作者:唐世日
江华新闻网讯(通讯员唐世日)11月26日9点,县城图腾园广场热闹非凡,60周年县庆暨盘王节瑶族奏镗文化活动第三场群众文艺汇演拉开序幕,上万观众欣赏了瑶舞和瑶族民俗表演。
演出一开始,天真活泼的瑶城幼儿园的师生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舞动着优美的舞姿,敲着鼓把《欢庆县庆》带入到了一个欢乐氛围中。
接着,贝江乡的5只金猴或跳,或翻,或腾来到舞台,用《金猴迎县庆》表达了瑶胞们喜乐与欢乐。
紧接着,蔚竹口的《竹杆舞》、贝江乡村贝江村的《瑶族伞舞》、清塘乡浮海村《斗笠扁担舞》等18个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劳动、生活改编的舞蹈和民俗表演登上舞台,为上万观众送上了瑶族“文化大餐”。
水口镇大车洞村的《芦笙长鼓伞舞》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瑶族民俗表演世界,将演出推向高潮。
最后在湘江乡桐冲口村的民俗表演《跳九州》中落下帷幕。
据了解,此次展演活动主要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和传承优秀瑶族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瑶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60周年县庆暨中国瑶族第十三届盘王节送上了一份文化大礼。
最后,还进行了群众文艺汇演的颁奖仪式。
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2、3批)

苗族团圆鼓舞 瑶族伞舞
20 21 四、 1
2 3
桑植跳丧舞 醴陵市星子灯
传统戏剧 湘剧
(长沙湘剧) (衡阳湘剧)
(湘剧) (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
(茶陵湘剧) 祁剧
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临湘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
侗款 盘王大歌 盘瓠与辛女传说 桩巴龙传说 宋玉传说 二酉藏书洞传说 梅王传说 炎帝传说 柳毅传书传说 屈原传说 杨幺的民间故事 善卷传说 苗族傩歌 苗族杨家将故事 舜帝与娥皇女英的传说(九嶷山)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 蚩尤传说 传统音乐 湘西苗族民歌 土家族咚咚喹 酉水船工号子 澧州夯歌 安乡硪歌 华容夹叶点子 洞庭渔歌 嘉禾伴嫁歌 花瑶呜哇山歌 青山唢呐 茶山号子 侗族芦笙 沅陵山歌 麻山锣鼓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一 1
麻香糕传统手工技艺 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
武冈卤菜制作技艺 雕花蜜饯制作技艺 酒鬼酒酿制技艺 永丰辣酱制作技艺 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 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 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 杨裕兴面条制作技艺 长沙玉和醋传统酿醋技艺 玲珑茶制作技艺
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非遗保护中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 郴州市资兴市 邵阳市新宁县
郴州市宜章县非遗保护中心 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永州市宁远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邵阳市绥宁县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 长沙市 郴州市安仁县 衡阳市耒阳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族伞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初的《瑶族伞舞》只是瑶师的个人独舞,其舞蹈内容就是高擎五彩凉伞,恭请盘王下界,护佑瑶王后裔吉祥平安。
后来,这种舞蹈有了更多的形式,其中有双人舞、长鼓伞舞、伞龙舞。
在中国舞蹈史上,伞几乎成了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道具,它几乎就是中国舞台艺术的一种附丽意象。
然而,同样是伞,同样是舞,同样是由伞这种最普遍的舞蹈语言来叙述和抒发其艺术表证的《瑶族伞舞》,却并不是在舞台上舒展的,而是在恶浪滔天的大海上完成了它的第一个酸楚苦难的造型。
这就牵出了一个跟瑶族“奏铛”如出一辙的传说。
这个传说,说的还是瑶族同胞因为无法忍受封建统治者残酷的欺压而被迫举族迁徙的经历。
在“漂洋过海”时,瑶胞们突然遭遇一场大风大浪,无法靠岸的船只眼看就要被海浪打翻。
无奈中,船上的瑶王子孙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先祖,于是全部跪拜船中,祈求始祖盘王赐伞挡御,并许愿到达彼岸立即还愿。
在叩拜中,海面上渐渐风平浪止,瑶胞们终于平安靠岸,并立即还愿感恩盘王。
在举行还愿的仪式中,瑶胞们将伞看作是盘王施予他们的护身符,于是便跳起了“瑶师”伞舞,以此来感恩盘王。
从《奏铛》和《瑶族伞舞》这两个基本类似的传说中,我们不难颖悟到瑶族曾经历过的一场举族大迁徙的历史事实。
由一段苦难的命运,演绎和派生出《瑶族伞舞》这么一个绝妙的舞蹈艺术,这也是瑶族大迁徙留给我们的一种遥远而又真实的文化影像。
其实,最初的《瑶族伞舞》只是瑶师的个人独舞,其舞蹈内容就是高擎五彩凉伞,恭请盘王下界,护佑瑶王后裔吉祥平安。
后来,这种舞蹈有了更多的形式,其中有双人舞、长鼓伞舞、伞龙舞。
内容也由原来反映民族大迁徙中瑶人持先祖盘王恩赐的宝伞与风雨狂浪搏击的情景,逐步演绎成反映太平盛世,国富民强,文明和谐,瑶族人民愉悦、欢乐的乐神舞。
这样的舞蹈语言,更彰显和接近了当代舞蹈艺术的清新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