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分离技术设计参数及说明

合集下载

用于磁分离的220mm 5T NbTi超导磁体的研制及实验

用于磁分离的220mm 5T NbTi超导磁体的研制及实验
关键词 : 超导磁 体 ; 真空压力浸渍 ; 失超锻炼
T e d sg c n t u t n a d p e i i a y ts fa Nb u e c n u t g ma n t h e i n. o sr c i n r l n r e to Ti p r o d c n g e o m s i
wih t r r o o t he wa m o m f 20 m n t e c nt r fe d o T o g ei e r io m a d e e l f5 f r ma h i n tc s pa at n
S i , uYu, i h oe , h nJn l h W Yi L a liC e ig n S i
施毅, 武玉 , 李少磊 ,陈敬林
( 中国科学 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合肥 20 3 ) 30 1
摘要 : 介绍一个用于磁分离研究用 的 NT 超导磁体的研制和初 步实验。超导磁体 的 内径 为 20 m, 磁场为 5 。初 bi 2m 中心 T 步实验结果表明在 42 .K下 , 磁体经过多次失超锻炼后 , 中心磁场已达到 46T 基本满足磁分离研 究的需要 。 .6 ,
Kew r sS pr n ut gm ge, aum rs r p g ao , unh y od :u c d c n ant V cu pes ei r t n Q e c e o i u me n i
1 引言
超导技术被认为是 2 世纪最具有 战略意义的高 l 新技术 ,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梯度磁分离是 从悬浮液体 中分出微米级弱磁性颗粒 的一种有效方
(ntueo l m hs s, hns cdm f cecs , e i 30 , hn ) Istt f a aP yi C i eA ae yo i e H f 0 3 C ia i Ps c e S n e2 1

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探讨

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探讨

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探讨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探讨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体中的污染物日益增多,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污染问题,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效果。

二、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1. 超磁分离系统设计超磁分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它利用强磁场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与微生物分离出来。

该系统由超磁分离装置、定向运动装置和悬浮液分离装置组成。

其设计原理是根据目标污染物的磁性差异,通过超磁效应实现污染物的分离。

2. 曝气生物滤池设计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设备,通过将水体通过滤料床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目的。

设计时需要考虑滤料的选择、水体的进出方式、曝气系统的设计等因素。

三、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运行效果探讨1. 有机物去除效果通过对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

在实际的运行中,水体中的COD、BOD等有机物浓度明显降低,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2. 微生物去除效果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不仅可以去除有机物,还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微生物。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细菌、病毒等指标,发现这些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下降。

这表明该工程对于改善水体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

3. 运维成本和可持续性分析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的运维成本相对较低。

超磁分离装置只需定期清洗和更换磁性材料,曝气生物滤池只需定期清洗滤料床。

而且该工程利用了自然生物降解的原理,无需添加化学药剂,更加环保可持续。

四、总结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运维,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超导磁分离技术综述报告

超导磁分离技术综述报告

超导磁分离技术综述报告超导磁分离技术(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Separation,SMS)是一种基于超导磁体产生高强度磁场的磁选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高温超导体所具有的零电阻和高场强等特征,在低温下容易产生超高强度磁场,用来实现对杂质或杂物的快速分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物材料的提纯、离子注入、医学分离、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1、SMS系统的原理系统包括超导磁体系统、样品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

磁场由超导磁体系统产生,样品从进料斗中进入分选设备,通过在磁场中旋转、下沉、上升等方式的磁场作用,将目标物质与非目标物质分离开。

超导磁体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分选精度和分选效率。

超导磁体由超导体材料和冷却介质组成,并通过氦制冷机保持超导体在低温状态下运行,一般工作温度低于4K,以保证磁体所具有的零电阻和高场强。

磁体系统的表面温度应高于样本温度,以避免样品黏附在磁体表面。

实际中还需要注意样品的喷洒和跳动对磁选效果的影响。

对于含大量杂质的样品,需要执行多次分离。

2、SMS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在矿山中,SMS技术广泛应用于矿物的提选和废料的回收等方面。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矿物和杂质进行快速分离,并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SMS技术的应用,矿山可以减少浪费和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运营。

3、SMS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SMS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和医学分离等领域。

此类应用中,SMS分选仪将被用来分离肝癌细胞、乳腺癌细胞、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等目标物质,实现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

SMS技术完全能够适应医学中对纯度和规模的极高要求,成为一种高精度和高效的物质分选手段。

4、SMS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SMS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治理,例如磁分离铅酸蓄电池、清理电子废弃物中的有毒材料等。

采用SM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清理效率,降低环境风险。

总之,SMS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分选技术中的前沿技术之一。

超导磁分离技术综述

超导磁分离技术综述


2・
矿产综合利用
冷却 水来 防止 绕 组 熔 化 , 运 行 成 本 极 高 。而 超 导 磁 分离 技 术是使 用 超 导 磁 体作 为 磁 分 离 磁 场来 源 , 无 论超 导磁 体是 使 用 超 导 块 材还 是 超 导 线作 , 本 身 几
乎不 消耗 电能 , 只需 很 小 的维 持 低 温条 件 的 电能 就 能 获得 强磁 场 , 不需铁 芯 , 也 没 有 水 冷 问题 , 有 很 大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6 5 3 2 . 2 0 1 4 . 0 1 . 0 0 1
中图分类 号 : T D 9 2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6 5 3 2 ( 2 0 1 4 ) O 1 - 0 0 0 1 - 0 4
1 超 导磁 分 离概 述
1 . 1 磁 分 离原 理
的, 流 体通 过分 选 区时 , 其 中 的磁 性 物质 被 吸附 到磁 性 介质 ( 一般 为金 属 丝状 物 ) 上, 从 而达 到分 离 的 目 的 。它 的优 点 是磁 场梯 度 大 , 磁力密度可达 1 0 挖 N /
的发展 前途 。
磁场 强度 达 6 T的超 导 高 梯度 磁 分 离 装 置 并 进 行 试
1 . 3 超导磁 分 离技 术
按 取 得较 高磁 场 梯 度 的 方法 , 磁 分 离技 术 分 为 两类 : 一类 是 高梯 度 磁分 离 , 形成 相对 均匀 的高磁 场 区, 在 此 区域 中填 充一 定 量 的磁性 介质 , 使 得磁 性 介 质 周 围 的磁场 发 生 畸 变 , 形 成 磁 分 离 需 要 的 高梯 度 磁场 ; 另一 类就 是 开梯 度 磁分 离 , 其可 直接 形成 场 强 较高 、 磁场 梯 度也 较 高 的 区域 , 在 此 区域实 现对 磁 性

超导磁分离技术

超导磁分离技术

超导磁分离技术(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Separation)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产生强磁场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超导体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强磁性的特性。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导磁体产生一个极强的磁场,将被处理的物质暴露在此磁场中。

当物质中存在磁性成分(例如磁性颗粒或磁性杂质)时,它们会在磁场作用下受到力的影响,发生移动和分离。

通过调控超导磁体的磁场强度和梯度,可以实现对物质的高效分离。

在超导磁分离系统中,常使用带有超导体材料的磁体,通过通过外部电流通入超导体中产生一个极高的磁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广泛,常见的领域包括矿石提取、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

例如,可以利用超导磁分离技术从矿石中分离出有用的矿物,或者从废弃物中去除有害的磁性杂质。

超导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处理速度快、操作灵活等优点。

然而,该技术的实施对于超导体的低温要求较高,通常需要使用液氮或液氦等极低温材料进行冷却,增加了设备和运行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超导磁分离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综合考虑超导磁体设计与制备、低温制冷技术、磁场控制和工艺参数等多方面的因素。

超磁分离技术

超磁分离技术

超磁分离技术引言超磁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和磁场来分离和提取目标物质的高效方法。

它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等。

本文将介绍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原理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和磁场的作用。

首先,选择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矫顽力的磁性材料,如铁磁材料、永磁材料或磁性纳米粒子。

然后,将这些磁性材料加工成合适的形状,如微球、纳米粒子或磁性珠子。

最后,利用外加磁场的作用,使目标物质与磁性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超磁分离技术的核心是控制磁性材料的磁场梯度和磁力大小。

通过调节外加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吸附和释放。

当目标物质在磁性材料的作用下被吸附时,可以通过改变磁场或磁性材料的形状来实现目标物质的释放。

这种基于磁性材料和磁场的相互作用的分离和提取方法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二、应用超磁分离技术在医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医学领域超磁分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分子分离和靶向药物输送。

通过将磁性纳米粒子与特定的抗体、蛋白质或药物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超磁分离技术可以用于体液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有快速、灵敏和可靠的优点。

2. 环境工程领域超磁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废物处理方面。

通过利用磁性材料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分离,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方法。

此外,超磁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如固体废物中有价值金属的提取和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等。

3. 化学工程领域超磁分离技术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催化剂的分离和固定、分子分离和晶体纯化等。

通过利用磁性材料对催化剂进行吸附和分离,可以简化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过程,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和反应效率。

此外,超磁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和分离固体混合物等。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

精品整理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
一、技术概述
普通水体中悬浮物一般不带磁性。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将不带磁性的水体悬浮物赋予磁性,然后通过超磁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水体得到净化;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泥渣经磁种回收系统分散、脱磁后实现磁种与泥渣的分离,磁种循环使用。

二、适用范围
河道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市政污水的一级强化及应急处理、煤炭行业矿井水处理、油田采出水处理、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以及其它工业水处理等。

三、基本原理
普通水体中悬浮物一般不带磁性。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将不带磁性的水体悬浮物赋予磁性,然后通过超磁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水体得到净化;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泥渣经磁种回收系统分散、脱磁后实现磁种与泥渣的分离,磁种循环使用。

四、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待处理水体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混凝反应器,与一定浓度磁性物质均匀混合,在混凝剂和助凝剂作用下,磁性物质与非磁性悬浮物结合,形成微磁絮团;经过混凝反应后,出水流入超磁分离设备,在高磁场强度下,形成的磁性微絮团由磁盘打捞出水,实现微磁絮团与水体的分离,出水直接排放或回用;由磁盘分离出来的微磁絮团经磁回收系统实现磁性物质和非磁性污泥的分离,分离所得磁性物质回收再利用(回收率99%),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待处理水体从流入混凝反应器至超磁分离设备净化处理总的停留时间大约为3min左右。

超导磁分离技术课程设计

超导磁分离技术课程设计

超导磁分离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应用领域;2. 学生能够掌握超导磁体、制冷技术和磁场调控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超导磁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超导磁分离实验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 学生能够运用超导磁分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超导磁分离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自豪感;2. 学生能够关注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以超导磁分离技术为主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超导磁分离技术基本原理:讲解超导现象、超导材料特性以及超导磁体的工作原理,涉及课本第3章第2节相关内容。

- 超导现象及其微观机制- 超导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备2.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分析制冷技术、磁场调控等关键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参考课本第4章第1节内容。

- 制冷技术原理及其在超导磁分离中的应用- 磁场调控方法与设备- 超导磁分离系统的集成与优化3.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结合课本第6章第3节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说明
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
一、超磁分离技术的特点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针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油田采出水、河道水、景观水等不同种类的废水,长期的净化试验和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640 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大约3 min,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
2、占地少,出水稳定,占地面积约为传统絮凝沉淀的1 /8,混凝时间1min,絮凝时间2min,过水平均流速320m/h。

(占地面积:600m3/d,2.4×4.0;3000 m3/d,9.6×6.0;10000 m3/d,磁盘机外形尺寸6.0×3.0×1.9,磁分离磁鼓外形尺寸,3.3×2.0×1.45)
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系统得到高浓度污泥;
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且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
5、日常维护方便,设备无需反洗,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二、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
直接磁选技术在分离污水(如钢厂废水)中的铁磁性杂质方面效果明显,但对于造纸、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等工业废水,由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
物质大多为酸碱离子、有机物、油等,主要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因此采用直接磁分离方法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有效分离,必须通过预先加入磁种的方法,使本身无磁性的有害物质带上磁性,然后在高梯度磁场中实现磁分离。

磁种—絮凝分选法主要包括磁种絮凝、磁分离和磁种回收三大主要步骤。

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向污水中添加专用磁种和絮凝剂,或铁磁性絮凝剂(如表面处理过的三价铁盐),水中有害物质通过氢键、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与经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磁种絮接,从而使非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或使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增强,与污染物结合的磁絮凝剂可以被高梯度磁滤网或磁盘捕获,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磁分离设备分离出的废渣(磁种和悬浮物的混合体)经输送装置进入高速搅拌剪切环节,实现磁种和悬浮物的分离,再经由磁鼓回收装置,就可将其中的磁种分选出来,磁种回收率可达99.4 %以上。

回收的磁种可循环利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负荷。

图: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工艺流程
三、设计要点
1、混凝反应设计
(1)停留时间:磁分离设备的分离方式不同于沉淀池,无需形成大颗粒的密实絮体,属于微絮凝技术,其混凝反应停留时间约3min,同时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前段投加混凝剂,通常为聚合氯化铝(PAC)或硫酸铝,反应时间1min,后段投加助凝剂,通常为聚丙烯酰胺(PAM),反应时间2min。

在SS=200mg/L~450mg/L,磁种200目(44μm)投加量为200 mg/L~300mg/L,PAC:40 mg/L,PAM:1 mg/L.
(2)药剂投加设计:混凝剂和助凝剂采用隔膜或柱塞计量泵以溶液的形式定比自动投加,不同水体药剂投加量需要根据混凝试验确定,在缺乏混凝试验资料时,混凝剂的投加量一般采用10mg/L~15mg/L,助凝剂投加量为1mg/L~2mg/L。

混凝剂配置浓度一般为5%~10%,助凝剂配制浓度一般为0.5‰~1‰。

混凝剂需要定期配置,溶药池容积保证每天溶药次数不多于两次,储药箱容积至少保证每天24 小时连续运行所需的药剂量;助凝剂溶解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但不易吸潮,目前大型水处理或污泥处理均采用自动溶解投加一体机,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3)混凝工艺设计
在分析超磁分离设备工艺的基础上,选择机械混合,用电动机驱动搅拌器,使水和药剂混合。

机械搅拌机一般采用立式安装,搅拌机轴中心适当偏离混合池的中心,可减少共同旋流。

机械混合搅拌器有:桨板式、螺旋式和透平式。

桨板式搅拌器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适用于容积较小的混合池,其他两种适用于容积较大的混合池。

桨板式搅拌器的直径D0=(1/3~2/3)D (D为混合池直径),搅拌器宽度B=(0.1~0.25)D,搅拌器离池底(0.5~
0.75)D。

当H︰D≤1.2~1.3 时(H为池深),搅拌器设计成1 层,当H ︰D≥1.3 时,搅拌器可以设成两层或多层。

2、强磁分离机系统:磁盘表面场强大于4000Gs,流道中心磁场场强大于800Gs;过水流速一般取0.08m/s~0.1m/s,在设计范围内过水流速越低,处理效果越好,但是过水流速过低,单位面积磁盘上将吸附过多的絮团,导致磁盘磁场强度衰减,影响处理效果;目前采用的磁盘直径一般为1200mm 和1500mm,水体与磁盘的最大有效接触时间为12s~18.75s,磁场强度随离开磁盘表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超过30mm,磁场强度将大幅降低,所以一般磁盘间距控制在10mm~30mm;磁盘转速0.1r/min ~1.0r/min,磁盘转速过低单位面积磁盘接触絮团的量将增加,造成吸附不充分;磁盘转速过高将会导致吸附絮体中的水份来不及脱出,造成污泥含水率升高。

根据处理水体污染物浓度和出水水质要求不同,设备参数会有所变化。

超磁分离设备多为非标准设备,设计单位提处理水质水量和要求,设备厂家根据相应要求进行加工,目前市场上超磁分离设备的磁盘强度、磁盘直径和间距一般都是固定的,设备加工中根据水质水量不同改变磁盘的数量来增加或减少吸附面积来适应处理水量和水质的变化。

3、磁种回收投加系统:磁种回收投加系统中的回收用磁分离磁鼓的表面场强大于6000Gs,吨水处理磁种耗损率小于3g /m3;磁回收及投加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磁粉的回收并将其二次投加到混凝反应工艺单元,同时将产生的污泥排出系统。

从超磁分离设备分离出的絮团是磁粉和污泥的混合物,首先需要对磁粉进行消磁,使絮团之间得以分散,然后自流排入磁分散装置,内部设置高速搅拌机和退磁装置,通过高速搅拌,将单个絮团打散,使磁粉和污泥分离,在装置的溢流口设置磁回收磁鼓,磁粉和污泥的混合物在溢流到磁鼓
表面时,磁粉被磁鼓吸附回收,污泥无法被磁鼓吸附,通过在磁鼓底部设置的污泥管排出系统。

被回收的磁粉通过刮板将其从磁鼓上刮离,再次退磁后返回磁粉投加装置,然后通过计量泵再次加入到混凝反应单元。

由于磁粉重力比水大得多,且不溶于水,在水体中极易沉淀,向混凝反应单元投加的是磁粉和水的混合悬浊液,要通过不断搅拌保证磁粉始终处于悬浮状态,磁粉浓度相对均匀,才能保证相对准确的磁粉投加量,磁粉投加量需要根据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数据的情况下,一般景观水体磁粉的投加量是悬浮物
的1.5 倍。

随着磁粉悬浊液的投加,磁粉投加装置的液位将逐步降低,需要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补充自来水,保持磁粉浓度基本不变。

磁铁粉的回收再应用问题。

国外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用大离心力的旋流分离器可回收7 5 ~9 8 % 的磁铁粉,二是利用超声装置,用强剪力使磁铁粉与絮凝体分离,但运转费用高,三是用泵使反洗水高速送入另一套高磁分离装置,磁铁粉即被捕捉与反洗水分离,使磁铁粉能循环使用。

该系统包括絮凝、磁分离、反洗、浓缩、磁种回收等,可全部自动化。

4、磁种微絮凝系统:Fe3O4含量大于95%,粒径小于44 μm 的占80% 以上,剩磁小于8Gs,易于分散药剂投加量: PAC 投加15mg /L,PAM 投加0. 5mg /L;
麦秸秆磁种材料制备
麦秸秆磁种是通过在无磁性的麦秸杆中植入Fe3O4磁性颗粒来实现的过程如下,将物质的量比2:1 的FeCl3·6H2O和FeSO4·7H2O 溶于纯水,将机械粉碎得到的麦秸杆粉末分散在该溶液中在氮气保护和磁力搅拌下将25%的氨水缓慢滴入上述混合溶液中,然后70 度反应4h 所得反应产物洗涤
后磁性分离、烘干。

创新点:增加悬浮物测定仪,根据悬浮物多少控制磁盘转速;采用推流、折流板、管道混合器方式,提高混合率,防止磁种和絮凝体沉淀;采用齿轮抓手,用于磁鼓分离含磁种污泥;磁种和絮凝剂的开发。

四、机械加工要点
1、混凝剂投加系统加工要点
投加系统分为:螺杆式固体絮凝剂投加装置,搅拌溶解池,计量泵投加及管路系统。

2、磁盘机械加工要点
圆盘磁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在非磁性的圆板上嵌进永久磁铁,将数块同样的圆板以一定间隔装在同一轴上。

当废水进入装置时,废水中的磁性颗粒被圆盘板边上的磁铁所吸附而被捕。

随着圆盘的旋转,被捕集的磁性颗粒从水中进入空间,再由刮板刮下来。

磁盘是磁分离装置的核心,也是该装置的设计关键所在。

根据磁分离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