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学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主要围绕牛顿三定律展开讲解,包括定律的内容、物理意义、适用范围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小车受力加速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物理意义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牛顿运动定律基本原理。

2. 例题解题步骤。

3. 重点、难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物体质量m,初速度v0,受力F,求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s。

(2)一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

2. 答案:(1)s = v0t + (1/2)F/m t^2(2)v = sqrt(2gh)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物理学史相关资料,了解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实验演示的有效性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确保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_课程教案

大学物理_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静电场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库仑定律,了解点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3)理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并能绘制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2. 电场强度和电势3. 库仑定律4. 点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5. 电场线与等势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库仑定律的应用。

(3)点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2)点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静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库仑定律、点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等。

2. 实验法:通过静电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加深对静电场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静电场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场强度、电势、库仑定律等。

3. 讲解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 讲解库仑定律的应用,包括点电荷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5. 通过静电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

6. 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静电场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静电场计算方法和点电荷在静电场中运动规律掌握情况。

3. 静电场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方面。

大学物理全部教案

大学物理全部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物理课程学生教学课时:16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绪论1.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 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3.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运动学1. 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 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学公式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动力学1. 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能量守恒定律1.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2.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热力学1. 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等;2.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波动光学1. 介绍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如光的干涉、衍射等;2. 讲解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波动光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电磁学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荷、电场、磁场等;2. 讲解电磁场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电磁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量子力学1. 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2. 讲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量子力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相对论1. 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2. 讲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课时:现代物理1. 介绍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如量子场论、宇宙学等;2. 讲解现代物理的基本原理;3.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课时:物理实验1. 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 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大学物理_教案

大学物理_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分支和重要研究领域。

3. 理解物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的概念与学科范畴2. 物理学的基本分支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4. 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与现代科技发展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大学物理导论》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物理学研究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大学物理的概念与学科范畴(15分钟)1. 介绍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制等。

2. 讲解大学物理的学科范畴: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

3. 讨论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物理学的基本分支(20分钟)1. 力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2. 热学: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热能转换等。

3. 电磁学: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

4.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干涉、衍射等。

5.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结构、能级、光谱等。

6.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7. 凝聚态物理学:晶体结构、半导体、超导体等。

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5分钟)1. 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误差分析等。

2. 理论方法:数学模型、物理定律、计算方法等。

3. 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

五、物理学的应用价值与现代科技发展(15分钟)1. 讨论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电子技术、能源技术、航空航天等。

2. 分析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环境保护、疾病诊断、灾害预测等。

3. 探讨物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认识。

2. 教师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思考题等。

大学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2. 授课班级:XX班3. 授课教师:XX老师4. 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5. 授课地点:XX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物理概念和定律。

-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物理概念和定律。

- 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新课讲解:-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物理概念和定律。

- 结合实例,讲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实验的最新进展。

3. 思考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4.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八、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物理学》2. 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实验仪器等3. 课件:PPT、教学视频等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大学物理全套教案模板

大学物理全套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大学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规律和现象的自然科学,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本物理理论。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本物理理论;2. 熟悉物理实验方法和仪器操作;3. 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1. 力学:质点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2. 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3.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等;4. 电磁学:静电场、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课程介绍、力学基本概念第2周:质点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第3周: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第4周: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第5周: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第6周:热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第7周: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第8周:实验:气体等温膨胀实验第9周:光学基本概念、光的传播第10周:光的折射、光的干涉第11周:光的衍射、全息技术第12周:实验:光的干涉实验第13周:电磁学基本概念、静电场第14周:电流、电路定律第15周:电磁感应、电磁波第16周:实验: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第17周:课程总结、复习第18周:期末考试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物理理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创新思维;4.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 教学视频:录制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3. 教学实验:开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4. 互动平台:建立教学互动平台,方便师生交流。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学习过程:一、重力的功试求下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图7.4-1:重力做功=图7.4-2:重力做功=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

重力做功=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

练习1:如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二、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定义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重力势能的单位: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说一说,并回答上面有关问题。

练习2.质量是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 m/s2)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讨论歌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不知道哪棵更高”这是说高度具有。

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重力势能也有。

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

大学物理教案

大学物理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3. 物理学的研究领域;4. 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 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理学的概念,如力、能量、速度等;2. 提问学生对物理学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20分钟)1. 介绍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如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等;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如国际单位制(SI)等;3. 强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20分钟)1.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2. 通过示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3. 强调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实验、观察、推理等。

四、物理学的研究领域(20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等;2. 讲解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重要发现;3.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和挑战。

五、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0分钟)1.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空调、电动机等;2.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展望物理学的发展前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3. 回答学生的疑问和反馈。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3. 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学生对物理学应用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2. 教材或参考书籍;3.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实例;4. 网络资源和相关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新课:
12-1平衡态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热力学第零定律
一、气体的物态参量
二、平衡态
三、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四、热力学第零定律
12-2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
一、分子热的线度和分子力
二、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及统计规律性
小 结:
主要教法:
类比归纳、联系实际、师生互动、反馈控制。
注意事项:
1.本班有一定数量的文科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没有学习多少物理,就是理科生,由于高考不考热学,他们的热学知识也很欠缺;
课后反思
章节名称
13-5循环过程13-6卡诺定理13-7熵13-8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理解循环过程及其效率;
2.了解熵和熵增加原理;
3.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统计意义。
时间安排
2015.12.9.
教学重点
循环过程及其效率
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教学过程
复 习:
复习巩固
作业要求
阅读:P183~188
作业: 12-9、12-11
课后反思
章节名称
12-6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12-8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理解Maxwell速率分布定律并掌握其应用;
2.了解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时间安排
2015.11.25.
小结:
主要教法: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类比归纳、联系实际、师生互动、反馈控制。
注意事项:
1.补充热机和致冷机的相关知识;
2.补充“熵”字的来历;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4.无论是哪一类的永动机都是不可能造成的。
板书设计
根据教室黑板情况,每节课分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写主要内容,包括大、小标题、主要公式等(上课时不擦),第四个版面写复习和补充讲解的内容(随时可以擦掉)。
时间安排
2015.12.1.
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
难点
热力学理论的实质
教学过程
复 习:
气体动理论的实质、温度的微观本质、能量均分定理和理想气体内能。
引入新课:
13-1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
一、准静态过程
二、功
三、热量
13-2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小结:
主要教法: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以姿势助说话,联系实际、反馈控制。
五、能量与动量的关系
小结:
主要教法: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以姿势助说话,联系实际、反馈控制。
注意事项:
1.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2.光的多普勒效应;
3.补充原子能的开发与利用。
板书设计
根据教室黑板情况,每节课分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写主要内容,包括大、小标题、主要公式等(上课时不擦),第四个版面写复习和补充讲解的内容(随时可以擦掉)。
章节名称
12-1平衡态12-2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研究物质热运动有两种方法:宏观的热力学和微观的统计力学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模型、平衡态的概念;
3.理解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时间安排
2015.11.11.
教学重点
理想气体模型、平衡态
难点
统计思想的建立
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初中物理知识及与力学的类比,引入新课。
复习巩固
作业要求
阅读:P188~193 、P197~199
作业: 12-3、12-4、12-13、12-17、12-21、12-25
课后反思
章节名称
13-1准静态过程13-2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热力学理论的实质;
2.掌握准静态过程、热量、功、内能等概念;
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后反思
章节名称
13-3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13-4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理解各等值过程;
2.了解理想气体摩尔热容;
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的应用。
时间安排
2015.12.2.
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难点
理想气体摩尔热容
教学过程
复 习:
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量和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
引入新课:
13-3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一、等体过程 摩尔定体热容
二、等压过程 摩尔定压热容
﹡三、固体热容
四、比热容
13-4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一、等温过程
二、绝热过程
三、绝热线和等温线
小结:
主要教法: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以姿势助说话,联系实际、师生互动、反馈控制。
注意事项:
1.理想气体摩尔热容的概念与计算;
复习巩固
作业要求
阅读:P178~183
作业:12-1、 12-2
课后反思
章节名称
12-5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能量均分定理;
2.理解理想气体内能。
时间安排
2015.11.18.
教学重点
能量均分定理
难点
能量均分定理
教学过程
复 习: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的微观本质。
二、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 定性解释
2. 定量推导
12-4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一、温度的微观本质
二、方均根速率
小 结:
主要教法: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类比归纳、联系实际、师生互动、反馈控制。
注意事项:
1.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2.温度的微观本质。
板书设计
根据教室黑板情况,每节课分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写主要内容,包括大、小标题、主要公式等(上课时不擦),第四个版面写复习和补充讲解的内容(随时可以擦掉)。
2.绝热线和等温线。
板书设计
根据教室黑板情况,每节课分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写主要内容,包括大、小标题、主要公式等(上课时不擦),第四个版面写复习和补充讲解的内容(随时可以擦掉)。
复习巩固
作业要求
阅读:P215~228
作业: 13-1、13-2、13-11、13-13、13-15、13-18、13-21
引入新课:
12-5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内能
一、自由度
二、能量均分定理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
小 结:
主要教法:
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类比归纳、联系实际、师生互动、反馈控制。
注意事项:
1.分子自由度的概念;
2.分子的振动势能。
板书设计
根据教室黑板情况,每节课分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写主要内容,包括大、小标题、主要公式等(上课时不擦),第四个版面写复习和补充讲解的内容(随时可以擦掉)。
2.补充气体的三条实验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3.补充概率的基本知识;
4.讲清楚热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热运动有两种方法:宏观的热力学和微观的统计力学方法,而气体动理论是研究热运动的微观方法,其实质是从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粒子又不停作热运动的观点出发,运用概率理论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复习巩固
作业要求
阅读:P229~250
作业: 13-4、13-5、13-6、13-24、13-25
课后反思
章节名称
14-1牛顿的时空观14-2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14-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2.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理解洛伦兹变换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和压强公式;
2.理解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时间安排
2015.11.17.
教学重点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难点温度Βιβλιοθήκη 微观本质教学过程复 习: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热力学第零定律等。
引入新课:
12-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一、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量和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
引入新课:
13-5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一、循环过程
二、热机和致冷机
三、卡诺循环
13-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卡诺定理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二、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三、卡诺定理
四、能量品质
13-7熵 熵增加原理
一、熵
二、熵变的计算
三、熵增加原理
13-8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注意事项:
1.功、热量和内能的计算;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板书设计
根据教室黑板情况,每节课分四个版面:前三个版面写主要内容,包括大、小标题、主要公式等(上课时不擦),第四个版面写复习和补充讲解的内容(随时可以擦掉)。
复习巩固
作业要求
阅读:P211~215
作业: 13-3、13-8、13-10
时间安排
2015.12.15.
教学重点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难点
洛伦兹变换式
教学过程
复 习:
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中的两朵乌云的介绍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14-1伽利略变换式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一、伽利略变换式 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二、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14-2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14-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式
一、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