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的兼并、收购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置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进展战略经常选择的一种途径,也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其内容,形式、过程都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这其中,结构设计是并购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结构设计是指买方或卖方为完成一个企业的最终交割而对该企业在资产、财务、税务、人员、法律等方面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更易为市场所同意的“商品”的过程。企业的收购兼并什么原因需要结构设计?这是由并购交易的特性决定的。企业并购与商品买卖或资金拆放不同,后者一样具有标准化的属性。即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只需对一些要点如规格、数量、价格或金额、利率、期限等进行谈判即可。而企业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尽管近百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人们已积存了许多体会,例如在财务评判,资产评估,税务评判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体会性方法、但在交易的可量化度和准确性方面仍旧留下专门大的一块相当模糊的空间,结构设计确实是将这块模糊的空间尽可能的澄清, 使买卖双方比较容易地找到利益的平稳点。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判、结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所谓制定目标,确实是勾画出拟并购企业的轮廓,如所属行业、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等。

按照确定的目标进行市场搜寻,捕捉并购对象,并对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初步的比较。当选定一个“适当”对象后,开始深入调查了解,并就企业的资产、财务、税

务、技术、治理、人员、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评判。按照评判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收购成本、支付方式等)及卖方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一种购买结构,包括收购范畴(资产、债项、契约、网络等)、价格、支付方式、附加条件等。然后,以此为核心制成收购建议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基础,若结构设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专门近,则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时期,反之,若结构设计远离对方要求,则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又重新回到起点。因此,如果把企业并购作为一个系统,那么结构设计确实是核心环节,是关键程序,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不论代表买方依旧卖方,都要为客户进行结构设计以促成交易的成功,并最大限度地爱护客户的利益。

一、结构设计的综合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并购活动,尽管直截了当动因各不相同,但差不多目的却是一致的,即通过资本结合,实现业务整合,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包括规模经济、财务税收、获得技术、品牌、开发能力、治理体会、营销网络等等。因此,并购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交易的实现,更在于企业的整体实力、盈利能力是否提升了。因此,在为企业设计并购结构时,不单要考虑资本的接收,更要顾及资本结合后业务的整合目标能否实现。

业务整合常见有三种方式:1、垂直整合,即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形成从初级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体系:2、水平坦合则是通过收购同类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能力,以取得某种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3、混合整合,又称多角

化经营策略,即通过收购不同行业的企业,幸免资产过分集中于某一产业

的风险,以取得稳固的利润。此外还有市场整合、技术整合、网络整合、人才整合等。例如北京东安集团兼并北京手表二厂,改建为双安商场,实现了零售网点的市场整合;上海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新新汽车服务公司等19 家公交公司的车辆和

线路则属业务的水平坦合;日本松下电器收购美国米高梅娱乐公司(MCA )既有借米高梅之视听软件进展其高清晰度电视(HDTV )的技术整合意图,又包含业务空间整合及多角化经营的战略,因而属于高水平的并购行为。与上述例子相反,法国经营中、低档化妆品的闻名公司雅芳(Avon)收购经营高价位化妆品的黛芬妮(Tiffany),希图扩大市场行销网络。但两企业的营销网属不同的消费层次,无法整合,最终以Tiffany 连续亏损,被迫出售而告终。

二、系统化原则

结构设计通常要涉及六个大的方面:第一,法律:包括购并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环境(商法、公司法、会计法、税法、反垄断法等)、不同购并方式的法律条件、企业内部法律(如公司章程等)。第二,财务:包括企业财务

(资产、负债、税项、现金流量等)和购并活动本身的财务(价格、支付方式,融资方式、规模、成本等)。第三,人员:包括企业的高级治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熟练职员等。第四,市场网络(营销网、信息网、客户群等)。第五,专门资源:包括专有技术(Know 一How ),专门的自然资源、政府支持等。第六,环境:即企业所处的“关系网” (股东、债权人、关联企业、银行、行业工会等)。

这六大方面中,法律和财务通常是结构设计的核心。事实上,在有些收购活动中,人员、市场或专有技术亦可能成为结构设计的最关键内容。例如 1 989 年底,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收购美国西雅图MAMCO 公司旗下一家生产商用飞机配件的企业,因财务设计较好,双方专门快签约,但不久,该交易被美国政府所属的外国人投资调查委员会以涉及尖端技术为由,引入“危及国家安全”的法案,予以否决,并强迫中航技出售已购得的股票。又如一家日本公司收购一家有政府订货的美国公司,但因对此专门“资源” 未做深入调查、买后方知,该公司必须为SCORP (小型

企业)才能承接政府合约,但外国企业任股东的公司不符合“小型企业”的资格。因此,并购后该公司不但使专门资源(政府订货)消逝,且还可能要赔偿对政府的违约金。

三、创新原则

企业购并如同定做异型服装,千差万别,由此决定结构设计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参与并购的目的各不相同,目标企业的状况各异,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的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亦存在专门大差异,加之许多企业对并购具有高度防范,因此,结构设计中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创新确实是在复杂的条件约束下,找出买卖双方的契合点,或在现有的法律结构的缝隙中查找出实现并购的最佳(最经济、最易实现)途径或构建反并购的屏障。事实上,目前存在的多数并购模式或反并购模式差不多上既往投资银行专业人员在结构设计中创新的结果,如间接收购、杠杆收购、表决权信托以及反收购中的“毒丸” (Poison Pill )打算、死亡换股( Dead Swap)、财产锁定( Assets Lock-up )等等。

四、稳健原则

并购活动通常是企业经营进展中的战略性行为,其成败得失对交易双方均有重大阻碍,甚至决定公司的存亡。因此,投资银行作为企业的经纪人或财务顾咨询,在关心企业设计购并结构方案时,一定要把握稳健原则,把风险操纵到最低水平。一样而言,战略性并购活动属于处心积虑之行为,往往处置慎重,考虑周详,务求圆满成功。而机会性购并活动,常常会因为某一方面的利益诱因(财务、技术等某一方面有利可图)而忽略了潜在风险。例如台湾宏基电脑以2亿台币收购美国康点(Counter Point)以取得该公司的群用电脑技术和国际行销网络。但因事前对康点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及市场行销能力了解不够,加之业务整合中因缺少共识,导致技术开发人员流失,康点公司在收购后经营状况一路下滑,终至关闭。宏基电脑因此而遭受重大缺失。与此例相反,日本富士通公司欲收购美国安代尔(Am danI)

公司,但对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把握不准,鉴于此,同意财务顾咨询建议,先购买该公司30%股份,但不参与经营只学习技术,待摸清情形后才买下了全部股权。通常购并活动中,在未完全搞清目标企业真实情形(有些方面专门难在短期了解清晰)或交易双方对以后经营策略可能难以达成共识情形下,结构设计一样考虑分段购买或购买选择权(option )的方案,以有效操纵交易风险。

企业并购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结构设计方法的复杂性、多样性。例如,购并目标的选择最早是借用经济学、商品学的一些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体会曲线法、PIMS (市场战略的盈利成效)方法。后来进展到指导性政策矩阵等。在资产评估环节则有原值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市价法,比较法等多种体会方法。并购的财务评判环节有内部收益率法,亦有净现值法。与这些环节相比,结构设计过程所使用的方法通常不能用某一种或某几种已知的方法概括,尽管运筹学和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如优选法,线性及非线性规划,概率论等是结构设计人员在方法论方面的必备知识,但远远不够。例如某企业的产品热销,需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现在可考虑的途径有托付加工、合资建厂、收购同类厂、收购同类厂的数条生产线、租用同类厂的生产线等等。现在即可用优选法或统筹法在各种途径中选择最佳方式。经分析,托付加工可能导致专有技术( Know —How)泄密,产品质量亦难把握;合资建厂,建设周期太长,可能丧失市场机会;收购同类厂和收购生产线都可达到迅速扩张生产能力的目的,但两种购买结构到底选择哪种,还将取决于目标企业状况和收购企业的支付能力。若目标企业规模不大,且经营状况尚可、负债率不高,可考虑一次买断;若企业规模较大或负债率专门高,在考虑购买生产线或企业时可设计渐进的购买结构,如若购买生产线,可考虑先租后买或先买生产线后买企业,或先剥离一部分资产再购买,在支付方式上,若企业资金流量专门大,可考虑现金收购,否则能够考虑换股,利润补偿等方式减少现金支付。

上述例子属单目标收购行为,因而在结构设计方法上并不复杂,现实中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或欲出售企业的“包装”是采纳单目标结构设计,马上企业对市场或对投资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技术、厂房、设备、市场网络) 凸出,同时将不良资产要素剥离。若收购目的是多元化的战略性行为,则通常要借用计量经济模型、多元非线

性规划,博弈论去解决购并结构的差不多框架设计咨询题。然而,不论结构设计的约束条件多与少,通常都不能单纯凭借一样的数学工具或模型完成,它更多地依靠的是人的智力和体会,而不是既定的规范和流程。

五、几种要紧形式

1、购买企业与购买企业财产

尽管企业购并通常被懂得为企业的买卖,但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情

形,一种最终交割的是企业,一种最终交割的是企业资产,收购企业和购买资产不仅在法律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财务、税务,操作程序中亦有专门大区别。

从法律角度看,所谓购买企业确实是将企业或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购买。作为法人,企业或公司不仅拥有一定法人财产,同时也是多种契约的承担者,购买企业不仅是法人财产产权的转让,也是有关契约之权益、责任的转让。购买资产一样只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经营许可、营销网点等。购买财产时,契约的转让要通过认真选择。若收购过程中,法律评判认为该企业在某些合同或契约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或涉及诉讼,买方就应该选择购买财产而不是购买企业。购买财产后重新注册一家公司即可有效规避与原公司有关的法律诉讼。

从税务角度来看,购买企业与购买资产的要紧差别在印花税和所得税上。若购买企业,原则上可享受原先的累计亏损,以之冲减利润,减少现期所得税支出。在我国,所购买企业若保留法人地位,则其累计亏损要用以后多年经营利润抵补,而不能用收购企业的利润抵补,因此,所得税方面的好处不能在现期实现。购买企业和

购买资产的印花税在国外按不同税率执行,前者专门低,一样为价格的0. 5%,后者则高达5%?6%。在我国, 两者均为万分之零点五。今后企业或资产的再出售需缴纳增值税,国内外两者之间区别不大。在我国,企业资产评估的增值部分在产权转让中形成的净收益或净缺失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所得税。此外,折旧计提基数的变化会阻碍税务,因为购买企业是按原企业账面净资产核定计提基数;而购买资产则按成交价格重新核定折旧基数。

从流淌资产的处置角度看,购买企业通常要包括流淌资产,如应收账款、

应对账款、库存、产成品、原料等。购买资产则不包括流淌资产,由于此

【资本】并购技术帖—并购重组交易结构设计

总论 写在前面 鉴于疫情,窝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某同事无意间聊了几句,说到总得想点什么,想着趁这段时间整理下已经学习过的案例,然后就并购重组方案设计做一个系列普及型读物,供各位同行探讨,供上市公司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 正文 并购业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买卖关系,虽然整个过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越在菜市场买菜。在业务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客户会问,标的公司为什么想要卖,他想卖是不是意味着他并不看好未来的发展。谈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交易各利益方各自的诉求是否能满足的问题,如果买方刚好买了他想要的且是必须的或者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即使是贵的他也会去买,就像现在的口罩;如果卖方刚好卖在了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交易对方给了一个超越心理预期的价格,同时未来在上市公司体内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卖方肯定会卖。所以关于买卖不能过于简单地看待,应该更多地去分析买卖双方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当然,咱们这个技术帖只是协助大家更好地去寻找利益平衡点,更好地能够达成协议,促成交易,暂时不谈论如何来辨别标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合规性等问题。后续会考虑开辟专题探讨如何辨别标的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合规性等问题。 并购业务的利益博弈主要包括买卖双方相关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买方利益主体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中小股东、上市公司管理层等,卖方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标的公司、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创始股东、财务投资者、标的公司核心管理层、标的公司核心员工等。 就卖方来讲,标的公司控股股东方终极目的在于获得高对价并实现套现、承担较少义务。当标的公司业绩较好,上市公司业绩较差的时候,标的公司的股东肯定不愿去填坑,且不希望因上市公司本身业绩的问题,拉低上市公司的股价,直接影响到其获得的对价的实际价值,因此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要求,但是一般来讲交易过程中,上市公司是优势一方。对财务投资者来讲,一般不参与标的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也不参与对赌,在退出的时候希望获得较高的收益且尽可能不承担义务。但是对于借壳类案子,如无其他特殊安排,可能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作者张国栋律师: 业的兼并、收购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置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经常选择的一种途径,也是投资银行 的核心业务,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其内容,形式、过程都 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这其中,结构设计是并购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结构设计是指买方或卖方为完成一个企业的最终交割而对该企 业在资产、财务、税务、人员、法律等方面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更易 为市场所接受的商品的过程。企业的收购兼并为什么需要结构设计?”

这是由并购交易的特性决定的。企业并购与商品买卖或资金拆放不同, 后者一般具有标准化的属性。即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只需对一些要 点如规格、数量、价格或金额、利率、期限等进行谈判即可。而企业不 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尽管近百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人们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在财务评价,资产评估,税务评价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经验性方法、但在交易的可量化度和准确性方面仍然留下很大的一块相当模糊的空间,结构设计就是将这块模糊的空间尽可能的澄清,使买卖双方比较容易地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价、

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所谓制定目标,就是勾画出拟并购企业 占有率等、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业行廓,如所属轮的. 等。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市场搜寻,捕捉并购对象,并对可供选择的 企业进行初步的比较。当选定一个适当对象后,开始深入调查了解,”“ 并就企业的资产、财务、税务、技术、管理、人员、法律等方方面面进 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收购成本、支付方式等)及卖 方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一种购买结构, 包括收购范围(资产、债项、契约、网络等)、价格、支付方式、附加条

交易结构设计是并购项目成功的关键

交易结构设计是并购项目成功的关键 2016年4月份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328起并购交易,其中披露金额的有228起,交易总金额为亿美元,平均每起案例资金规模万美元。短短一个月就发生了几百起并购的原因包括:1、长期以来,国内VC/PE机构主要通过IPO形式退出,但由于监管部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持续,以及IPO堰塞湖的持续,VC/PE退出渠道的正在发生改变,并购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退出渠道。而这种退出方式,早已在国外成熟的VC/PE市场成为主流。2全球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等等。 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模式。洽谈的项目每天不计其数,但成功的毕竟只是少数,成功与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易结构的设计。本文将全面给大家讲解如何设计交易结构。 一、交易结构的概念 交易结构(Deal Structure)是买卖双方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所确定的、协调与实现交易双方最终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安排。 二、交易结构包括 1、收购方式(资产还是股权)、 2、支付方式(现金/股权互换)与时间、 3、交易组织结构(离岸与境内、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内部控制方式、股权结构) 4、融资结构 5、风险分配与控制 6、退出机制 条款清单中包括了交易结构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是全部。达成交易结构的共识是买卖双方谈判协商中最重要、最费时的阶段之一。 三、交易结构设计的原则 1、风险、成本与复杂程度之间的平衡。安排复杂的交易结构是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但过于复杂的交易结构本身却可能带来新的交易风险并提高交易成本,因而需要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交易风险与交易成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2、各方权利、义务与风险的平衡 交易各方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对一方便利对另一方却是不便利的,这种不便利常常集中体现在税收和风险承担方面。因而各方的权利、义务和风险应当平衡。 3、政府的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外汇管制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对跨国并购的行政审批政策、国有资产转让的特殊政策等及其变动,对跨国并购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很重要。 4、设计交易结构的首要出发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一种法律安排,以便尽可能满足交易双方的意愿,在交易双方之间平衡并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并最终实现并购交易。 5、设计交易结构的目的:在某种法律框架确定未来交易双方在被收购企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进而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权的归属。再则,降低交易风险。 6、一个好的交易结构包括: a、满足交易各方的目的 b、平衡交易各方的风险与收益关系 c、简单透明。以尽可能少的条款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适用于交易各方。 d、适应投资东道国(被并购公司所在国)的法律与税收环境 e、提供灵活的退出方式。 四、交易结构设计应当关注的问题 1、交易各方的需求及关注点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完美word打印版)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的兼并、收购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臵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经常选择的一种途径,也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其内容,形式、过程都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这其中,结构设计是并购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结构设计是指买方或卖方为完成一个企业的最终交割而对该企业在资产、财务、税务、人员、法律等方面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更易为市场所接受的“商品”的过程。企业的收购兼并为什么需要结构设计?这是由并购交易的特性决定的。企业并购与商品买卖或资金拆放不同,后者一般具有标准化的属性。即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只需对一些要点如规格、数量、价格或金额、利率、期限等进行谈判即可。而企业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尽管近百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人们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在财务评价,资产评估,税务评价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经验性方法、但在交易的可量化度和准确性方面仍然留下很大的一块相当模糊的空间,结构设计就是将这块模糊的空间尽可能的澄清,使买卖双方比较容易地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价、结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所谓制定目标,就是勾画出拟并购企业的轮廓,如所属行业、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等。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市场搜寻,捕捉并购对象,并对可供选择的

企业进行初步的比较。当选定一个“适当”对象后,开始深入调查了解,并就企业的资产、财务、税务、技术、管理、人员、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收购成本、支付方式等)及卖方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一种购买结构,包括收购范围(资产、债项、契约、网络等)、价格、支付方式、附加条件等。然后,以此为核心制成收购建议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基础,若结构设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很近,则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阶段,反之,若结构设计远离对方要求,则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又重新回到起点。所以,如果把企业并购作为一个系统,那么结构设计就是核心环节,是关键程序,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不论代表买方还是卖方,都要为客户进行结构设计以促成交易的成功,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的利益。一、结构设计的综合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并购活动,虽然直接动因各不相同,但基本目的却是一致的,即通过资本结合,实现业务整合,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包括规模经济、财务税收、获得技术、品牌、开发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等。所以,并购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交易的实现,更在于企业的整体实力、盈利能力是否提高了。因此,在为企业设计并购结构时,不单要考虑资本的接收,更要顾及资本结合后业务的整合目标能否实现。 业务整合常见有三种方式:1、垂直整合,即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形成从初级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体系:2、水平整合则是通过收购同类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能力,以取得某种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3、混合整合,又称多角化经营策略,即通过收购不同行业的企业,避免资产过分集中

并购交易结构设计中交易路径实操要点

并购交易结构设计中交易路径实操要点 各位群友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在周四分享活动中为大家做这个分享。 群里不乏有很多的专业人士,我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并购交易结构设计”中关于“交易路径选择”的一些要点。 企业并购重组是搞活企业、盘活国企资产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多采用现金收购或股权收购支付方式。 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另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分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①股权并购指并购方通过协议购买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认购目标企业增资方式,成为目标企业股东,进而达到参与、控制目标企业的目的。②资产并购系指并购方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资产方式,运营该资产,并不以成为目标企业股东为目的。 2015年毋庸置疑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大年,我跟我们去吧看看市值的同事也做了一下统计:“证监会全年共召开了113次并购重组委会议,共审核339单重组,其中:194单无条件通过,占比57.23%;123单有条件通过,占比36.28%;22单未通过,占比6.49%。和2014年相比,2014年证监会78次会议审核了194单重组,2015年数量猛增70%”。2015年上市公司公告了1444次并购重组事项,有数据披露的并购事件共涉及交易金额15766.4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单交易金额20.14亿元人民币;而2014年全年公告了475项重组事件,披露交易金额2306.29亿,平均每单10.63亿元人民币。从数据来看,2015年无论并购重组事件的绝对数量、绝对金额,还是平均单个事件涉及的交易金额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分别是2014年的3倍、6.8倍和近2倍,可谓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并购重组的战略目的定位在于:

如何设计并购的交易结构【精选】

关景欣:在当前法律框架内如何设计并购的交易结构(一)2005-12-27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经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几乎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并购发展起来的。 并购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并购是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首选方式;并购是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 在并购的过程中,法律问题贯穿始终。从并购决策前的法律尽职调查,到并购程序中的法律审查、并购后的法律问题的处理,都需要紧密联系当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思维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并购重组中如何设计交易结构的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交易结构不恰当,可能导致很多问题,如法律纠纷、税收过高、溢价过多等。好的交易结构能使许多大并购节约时间、资金、获得税收减免、价格公允等。 第一部分:交易结构——主要的挑战 一、国内外企业的并购形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猛然掀起一股企业跨国并购浪潮。跨国并购额从1991年的1866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1万亿美元,跨国并购额占全球直接投资的比重从1995年的57%上升到2000年的85%.尽管2001年跨国并购总额仅为5940亿美元,比2000年有相当大的下

降,但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 我国的企业并购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不过十几年的历史。1993年9月政府宣布法人股东可以进入二级市场,此后不久发生的“宝延事件”第一次揭开了并购的面纱。随后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国的并购就此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并购真正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从1997年开始的。这一阶段的并购呈现出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企业并购的规模扩大、金额多、产权交易市场普遍兴起、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重要形式、中国并购开始与国际接轨。仅1997年,全国企业并购就有3000多起。 近年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盛大收购新浪,美国银行积极入股建行,这些重大并购事件折射出中国企业新一轮资源整合与重新配置的力度在急剧加速。在这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中,规模经济优势效应引导着怀有高速扩张需求的企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积极扩张市场。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中国的海外并购开始初露锋芒.上海电气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株式会社,中国网通(控股)收购亚洲环球电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购入印尼的油田和天然气田资产,TCL集团收购德国施奈德集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一系列收购动作,似乎向人们预示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代已经来临.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第一是自然资源导向问题,在相当部分制造领域的并购。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的兼并、收购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置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进展战略经常选择的一种途径,也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其内容,形式、过程都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这其中,结构设计是并购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结构设计是指买方或卖方为完成一个企业的最终交割而对该企业在资产、财务、税务、人员、法律等方面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更易为市场所同意的“商品”的过程。企业的收购兼并什么原因需要结构设计?这是由并购交易的特性决定的。企业并购与商品买卖或资金拆放不同,后者一样具有标准化的属性。即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只需对一些要点如规格、数量、价格或金额、利率、期限等进行谈判即可。而企业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尽管近百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人们已积存了许多体会,例如在财务评判,资产评估,税务评判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体会性方法、但在交易的可量化度和准确性方面仍旧留下专门大的一块相当模糊的空间,结构设计确实是将这块模糊的空间尽可能的澄清, 使买卖双方比较容易地找到利益的平稳点。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判、结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所谓制定目标,确实是勾画出拟并购企业的轮廓,如所属行业、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等。 按照确定的目标进行市场搜寻,捕捉并购对象,并对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初步的比较。当选定一个“适当”对象后,开始深入调查了解,并就企业的资产、财务、税

务、技术、治理、人员、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评判。按照评判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收购成本、支付方式等)及卖方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一种购买结构,包括收购范畴(资产、债项、契约、网络等)、价格、支付方式、附加条件等。然后,以此为核心制成收购建议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基础,若结构设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专门近,则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时期,反之,若结构设计远离对方要求,则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又重新回到起点。因此,如果把企业并购作为一个系统,那么结构设计确实是核心环节,是关键程序,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不论代表买方依旧卖方,都要为客户进行结构设计以促成交易的成功,并最大限度地爱护客户的利益。 一、结构设计的综合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并购活动,尽管直截了当动因各不相同,但差不多目的却是一致的,即通过资本结合,实现业务整合,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包括规模经济、财务税收、获得技术、品牌、开发能力、治理体会、营销网络等等。因此,并购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交易的实现,更在于企业的整体实力、盈利能力是否提升了。因此,在为企业设计并购结构时,不单要考虑资本的接收,更要顾及资本结合后业务的整合目标能否实现。 业务整合常见有三种方式:1、垂直整合,即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形成从初级原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体系:2、水平坦合则是通过收购同类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能力,以取得某种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3、混合整合,又称多角 化经营策略,即通过收购不同行业的企业,幸免资产过分集中于某一产业 的风险,以取得稳固的利润。此外还有市场整合、技术整合、网络整合、人才整合等。例如北京东安集团兼并北京手表二厂,改建为双安商场,实现了零售网点的市场整合;上海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新新汽车服务公司等19 家公交公司的车辆和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企业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 作者: 张国栋律师 业的兼并、收购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臵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经常选择的一种途径,也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其内容,形式、过程都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这其中,结构设计是并 购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结构设计是指买方或卖方为完成一个企业的最终交割而对该企业在资产、财务、税务、人员、法律等方面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更易为市场所接受的“商品”的过程。企业的收购兼并为什么需要结构设计?这是由并购交易的特性决定的。企业并购与商品买卖或资金拆放不同,后者一般具有标准化的属性。即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只需对一些要点如规格、数量、价格或金额、利率、期限等进行谈判即可。而企业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尽管近百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人们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在财务评价,资产评估,税务评价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经验性方法、但在交易的可量化度和准确性方面仍然留下很大的一块相当模糊的空间,结构设计就是将这块模糊的空间尽可能的澄清,使买卖双方比较容易地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价、结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所谓制定目标,就是勾画出拟并购企业的轮廓,如所属行业、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

有率等等。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市场搜寻,捕捉并购对象,并对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初步的比较。当选定一个“适当”对象后,开始深入调查了解,并就企业的资产、财务、税务、技术、管理、人员、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收购成本、支付方式等)及卖方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一种购买结构,包括收购范围(资产、债项、契约、网络等)、价格、支付方式、附加条件等。然后,以此为核心制成收购建议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基础,若结构设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很近,则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阶段,反之,若结构设计远离对方要求,则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又重新回到起点。所以,如果把企业并购作为一个系统,那么结构设计就是核心环节,是关键程序,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不论代表买方还是卖方,都要为客户进行结构设计以促成交易的成功,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的利益。 一、结构设计的综合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并购活动,虽然直接动因各不相同,但基本目的却是一致的,即通过资本结合,实现业务整合,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包括规模经济、财务税收、获得技术、品牌、开发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等。所以,并购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交易的实现,更在于企业的整体实力、盈利能力是否提高了。因此,在为企业设计并购结构时,不单要考虑资本的接收,更要顾及资本结合后业务的整合目标能否实现。业务整合常见有三种方式:1、垂直整合,即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

并购:如何在并购项目中设计交易结构(附案例)

精选文档 并购:如何在并购项目中设计交易结构(附案例) 2016 年 4 月份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 328 起并购交易,其 中披露金额的有 228 起,交易总金额为 194.01 亿美元,平均每起案例资金规模 8509.23 万美元。短短一个月就发生了几百起并购的原因包括: 1.长期以来,国内 VC/PE 机构主要通过 IPO 形式退出,但由于监管部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持续,以及 IPO 堰塞湖的持续, VC/PE 退出渠道的正在发生改变,并购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退出渠道。而这种退出方式,早已在国外成熟的 VC/PE 市场成为主流。 2. 全球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等等。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模式。洽谈的项目每天不计其数,但成功的毕竟只是少数,成功与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易结构的设计。本文将全面给大家讲解如何设计交易结构。一、交易结构的概念交易结构( Deal Structure )是买卖双方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所确定的、协调与实现交易双方最终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安排。二、交易结构包括 1. 收购方式(资产还是股权) 2.支付方式(现金 / 股权互换)与时间 3.交易组织结构(离岸与境内、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内部控制方式、股权结构) 4. 融资结构 5.风险分配与控制 6.退出机制条款清单中包括了交易结构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是全部。达成交易结构的共识是买卖双方谈判协商中最重要、最费时的阶段之一。三、交易结 精选文档

构设计的原则 1.风险、成本与复杂程度之间的平衡。安排复杂的交易结构是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但过于复杂的交易结构本身却可能带来新的交易风险并提高交易成本,因而需要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交易风险与交易成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2.各方权利、义务与风险的平衡交易各方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对一方便利对另一方却是不便利的,这种不便利常常集中体现在税收和风险承担方面。因而各方的权利、义务和风险应当平衡。 3. 政府的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外汇管制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对跨国并购的行政审批政策、国有资产转让的特殊政策等及其变动,对跨国并购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都很重要。 4. 设计交易结构的首要出发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一种法律安排,以便尽可能满足交易双方的意愿,在交易双方之间平衡并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并最终实现并购交易。 5.设计交易结构的目的:在某种法律框架确定未来交易双方在被收购企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进而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权的归属。再则,降低交易风险。6.一个好的交易结构包括:a.满足交易各方的目的 b.平衡交易各方的风险与收益关系 c .简单透明 :以尽可能少的条款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适用于交易各方 d. 适应投资东道国(被并购公司所在国)的法律与税收环境 e.提供灵活的退出方式四、交易结构设计应当关注的问题 1.交易各方的

公司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及几种主要形式

公司并购中的交易结构设计及几种主要形式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价、结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 企业的兼并、收购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置的最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经常选择的一种途径,也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其内容,形式、过程都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这其中,结构设计是并购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谓结构设计是指买方或卖方为完成一个企业的最终交割 而对该企业在资产、财务、税务、人员、法律等方面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更易为市场所接受的“商品”的过程。企业的收购兼并为什么需要结构设计?这是由并购交易的特性决定的。企业并购与商品买卖或资金拆放不同,后者一般具有标准化的属性。即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只需对一些要点如规格、数量、价格或金额、利率、期限等进行谈判即可。而企业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尽管近百年来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中人们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在财务评价,资产评估,税务评价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经验性方法、但在交易的可量化度和准确性方面仍然留下很大的一块相当模糊的空间,结构设计就是将这块模糊的空间尽可能的澄清,使买卖双方比较容易地找到利益的平衡点。

企业并购过程通常包括六大环节:制定目标、市场搜寻、调查评价、结构设计、谈判签约、交割接管。所谓制定目标,就是勾画出拟并购企业的轮廓,如所属行业、资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等。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市场搜寻,捕捉并购对象,并对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初步的比较。当选定一个“适当”对象后,开始深入调查了解,并就企业的资产、财务、税务、技术、管理、人员、法律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限定条件(最高收购成本、支付方式等)及卖方意图,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统筹考虑,设计出一种购买结构,包括收购范围(资产、债项、契约、网络等)、价格、支付方式、附加条件等。然后,以此为核心制成收购建议书,作为与对方谈判的基础,若结构设计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很近,则双方可能进入谈判签约阶段,反之,若结构设计远离对方要求,则会被拒绝,并购活动又重新回到起点。所以,如果把企业并购作为一个系统,那么结构设计就是核心环节,是关键程序,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不论代表买方还是卖方,都要为客户进行结构设计以促成交易的成功,并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的利益。 一、结构设计的综合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并购活动,虽然直接动因各不相同,但基本目的却是一致的,即通过资本结合,实现业务整合,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包括规模经济、财务税收、获得技术、品牌、开发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等。所以,并购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交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