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段落作用题 (2)
考点七理解段落作用答题模板

课内得法
•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乐,可是没 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鲁迅《孔乙己》
(结构上),这句话在小说的情节中起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说明他是一 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反应出当时社 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描写(句)段。交代故事产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从……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渲 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 性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句)段。交代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 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 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议论抒情(句)段。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 点明……主旨。
答题模板
过渡(句)段。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结构 上,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课内得法
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 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 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 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 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 莲们!… ---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⑳“查玛呢?”我问道。 (21)“去苏木(镇)里了,她让你不要再找她了……”那家 的女主人便不再言语,给我盛了一碗酸奶。 (22)我准备回家时,公牛犊横在了门口,它腿上的血已凝固。 (23)“哞,哞……” 为什么要伤害这小东西呢?至今我都觉得在那次决斗中,两头公 牛犊都受了伤。我从我的衣带上撕下一条布,为公牛犊包扎。 走出她的家门,我心痛至极。 (24)哦,我公牛犊般鲁莽单纯的17岁哟!
现代文段落作用

《彩色的荒漠》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 彩色的荒漠》 哪些特点?联系全文, 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 意。 第一问: 戈壁滩环绕的恶劣; 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 彩的单调; 彩的单调; 第二问: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 大贡献埋下伏笔; 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 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岳桦》14.第二段中 第二段中, 《岳桦》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 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 岳桦进行铺垫。 岳桦进行铺垫。
在中国看水, 看中国的水, 最好到黄河。 在中国看水 , 看中国的水 , 最好到黄河 。 九寨沟的水显 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 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 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 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 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 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 成了真正的黄河! 成了真正的黄河!
三、末段的作用
三末段的作用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 应开头,结构严谨;拓展内容;画龙点睛; 应开头,结构严谨;拓展内容;画龙点睛; 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题思路探寻
一.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07全国卷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 17题 07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第17题:文 全国卷 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 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 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 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 化主旨。 化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之语段作用分析题(学案及答案)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学习目标】1.掌握特殊句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
2.了解句段作用分析题的答题方法,及规范答题注意事项。
一、题型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
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例题回放1.高考真题(1)(2020年山东卷)《建水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2)(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情趣,丰富了主题。
2.模拟题中同类型题举例:(1)(五岳联盟一模)《黄昏时分》结尾写安拉的《黄昏》和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写安拉的《黄昏》是为了交代自己想到几个难忘的黄昏的原因,并通过对比,突出自己拥有的黄昏的美好。
②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以营造黄昏美好的诗意氛围,突出黄昏的美好和值得期待,强化情感。
(2)(山东潍坊2021-2022高考模拟题)《向往黄河》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与常大爷的偶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答案】示例一:①照应上文作者参加的红色活动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②赋予了黄河红色文化精神,丰富了黄河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答题方法总结:1. 总结句段作用分析题常见提问方式:2.分析角度:3.解题步骤:4.答案组织注意要点:四、针对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七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中间段落)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二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二)中间段落的作用(一)【出题形式】(1)xx段落有何作用?(2)xx段落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3)xx段落可否删掉?(二)【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指段落本身,段落对其他情节,段落对人物,段落对主旨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段落对前后两个段落、段落对其他段落的作用。
具体来说:【内容上】(1)段落本身:写了……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补充交代(2)对人物:突出了人物某方面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
(3)对主旨:突出了……的主题。
【结构上】(1)对前后两个段落:承上启下(2)对其他段落:①呼应前文;②总结上文;③引出下文;(三)【例题】(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胡记面馆马苏玥(1)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
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
”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
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
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
现代文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模式

现代文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模式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
下面就语文中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一加以解析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

[2014高考备考]“作用”题和“含义”题的答题方法一、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找准位置1、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1)开篇点题,统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位于文章中间段(或句)的作用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前后照应。
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⑷为下文作辅垫。
⑤衬托作用。
⑥渲染,烘托气氛。
⑦推动情节的发展。
3、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2)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3)卒章显志,点明题旨;(4)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5)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6)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答题三个避免点:一是避免空对空。
例如要点出具体强化了什么样的主题,而不能笼统地说强化了主题;二是避免实对实。
作用试题一般是需要提炼和体会的,不能把文本呈现出来的东西直白地摆出来,要分析和升华;三是避免想当然。
作用试题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不是想当然的东西,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到切实的依据在下笔。
[典例分析]例一:2009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张炜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例二: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回答下面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解析】考查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即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故有承上启下之说,启下文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专题- 中间段落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中间段落作用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
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处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3、对比反衬;4、伏笔铺垫。
1.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
①承接(或照应)上文......内容,(或者)总结上文,②开启(或呼应)下文.....内容,(或者)为下文......做铺垫;2.内容上:①(若段落较长)该段表达了.....内容(有手法要结合手法)②(或者)刻画了人物...形象;③(或者)揭示了(突出)....主旨:丰富了...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绢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
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
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③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璨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
“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
”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⑤“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
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
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段落作用阅读理解题目

1、文章开头提到“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句话的主要作用是:A. 引出文章要讨论的主题B. 强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C.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D. 说明解决气候变化的紧迫性(答案)2、第二段中详细描述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 展示技术进步的快速性B. 论证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C. 铺垫下文对新能源应用的讨论D. 说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艰难(答案)3、第三段通过列举“多个国家的环保政策”,旨在:A. 对比不同国家的政策差异B. 强调环保政策的普遍性C. 证明环保政策的有效性D. 呼吁更多国家制定环保政策(答案)4、文中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关键”,这一表述的主要作用是:A. 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B.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C. 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关系D. 指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答案)5、第五段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主要意图是:A. 展示某个成功案例的细节B. 论证前文提出的观点C. 引入一个新的讨论话题D. 批评某些不当做法(答案)6、文章结尾处强调“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句话的主要功能是:A.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B. 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环保C. 分析公众参与的重要性D. 对比公众参与与其他措施的效果(答案)7、第六段中提及“科技创新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A. 展示科技创新的成果B. 说明科技创新对环保的推动作用C. 预测科技创新的未来趋势D. 强调科技创新的复杂性(答案)8、文章中间部分详细描述了“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过程”,这一描述的主要作用是:A. 介绍生态修复的技术细节B. 强调生态修复的必要性C. 为后文评估修复效果做铺垫D. 分析生态破坏的原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段作用补充一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 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例如:
《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 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 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 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一、首段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学案》中第一题《我爱 水》,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 时,失分的最大原因是 答题不全面。——蔡明 请大家看参考答案,比一比,你们的答案少
了什么?
【参考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 点明题旨,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 “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 行文自然巧妙;
看学案第三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 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 观点。
再次提:思考要全面!
三、中间段的作用 1、过渡段的作用 说一说,过渡段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请看学案第四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 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所写泰山的 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 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 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提醒注意: 简要分析时,就应该把上文(尤其是上一段) 的大意,和下文(尤其是下一段)的大意概述 出来。即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仅仅说 术语“承上启下”。
2、中间其它段落的作用 请看学案第五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 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 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 化。
请思考:
通过历次做卷,对首段在文中的作用, 你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首段常见的作用是: 统摄全篇,总领下文; 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引出下文,行文巧妙; 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或者表达与 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请大家看学案第二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 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 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 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 设了空间。(2分)
五、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材料的作用
六、以某一物象作标题或线索的作用
提问方式: 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2)删去XX段可以吗?
应如何回答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答 案由哪些部分构成?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 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17、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2004江苏
20、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 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根据所提问的内容的种类不同,作用题的 考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 三、文中作者写某句话的作用 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 四、写人叙事类散文中写景的作用 二、使用某种人称的作用
首段作用补充二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 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例如:
《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 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 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 赞美之情。
二、尾段的作用
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积累,说说尾段 的作用有哪些?
结尾段常见的作用是: 呼应前文,照应开头(题目);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点明题旨,卒章显志;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现代文08高考回顾: “作用题”是2008年高考现代文 阅读中的一大亮点,19套试卷中有11 套对其进行了考查!
2008江苏
12、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 具体说明。(4分)
2007江苏
16、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6江苏
15、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2005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