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3

合集下载

孟子教育第三讲心得体会(3篇)

孟子教育第三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本次孟子教育第三讲中,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孟子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主张“仁政”、“礼治”,强调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有以下几点:1. 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在于挖掘和培养人的善良本性。

这种观点强调了教育的积极意义,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仁政:孟子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认为教育是实施仁政的重要手段。

在仁政的指导下,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3. 礼治:孟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教育要遵循礼的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4. 教育与政治:孟子强调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是政治的基础。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感的公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孟子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1. 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善良本性为目标。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重视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倡导仁爱教育。

仁爱是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品质,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

5. 强化教育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将教育事业视为终身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结合实际,践行孟子教育思想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孟子的德育方法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孟子的德育方法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孟子的德育方法及其对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唐 明贵 田红 玉
摘 要 :孟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中探索出了一整套德育方法,比如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反 求诸 己法等等。这些方
法 不仅 对 后世 产 生 了极 其深 远 的 影响 , 而且 对 于今 天做 好 青少 年 的政 治思 想教 育 工 作也 有 极 强 的借 鉴 意 义 。认 真 总 结和 梳 理
的人 抛 弃 品德 修 养 不 好 的 人 ,有 才 能 的 人 抛 弃 没 有 才 能 的
聪明才智和 良好的道德 修养 ,是 由于他经 常处 于艰苦 的环
45
境 中 的 缘故 。也 就 是 说 , 灾 患 逆 境 能 锻 炼 人 、培 养 人 。 他 还 说 :“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 饿 其 体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曾 益其所不能 。 - W ] 意 思 是 说 ,天 要 让 某 人 去 担 当 重 大 责 任 ,
麦 :播 种 而 梗 之 ,其 地 同 ,树 之 时 又 同 ,淳 然 而 生 , 至 于
日至 之 时 , 皆 熟 矣 。 虽 有 不 同 ,则 地 有 肥 硗 ,雨 露 之 养 、
人事 之不 齐 也 。 ” [ 4 ] 丰 收 之 年 老 百 姓 的 子 女 大 多 都 好 利 ,灾 害之 年老 百 姓 的子 女 大 多 都 凶 暴 ,这 不 是 上 天 赋 予 他 们 的
孟 子 的 这 些德 育 方 法 ,对 于促进 我 国社会 主 义 思 想道 德 建 设 与 中华 民族 传 统 美德 相 承接 。推 进人 类 的文 明进 步 ,都 具 有 一定

论孟子的理想人格及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论孟子的理想人格及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论孟子的理想人格及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
的启示
孟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理想人格和他的思想教育,深深影响着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人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孟子认为,要做一个完美的人,首先要学会涵养,涵养是最重要的品质,它可以使我们对社会有更好的贡献,从而改善社会的环境。

他认为,涵养是自我约束的艺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冲动,抑制自我的愤怒,从而使我们的行为得到控制。

孟子还认为,当我们学会涵养之后,我们就可以培养智慧,智慧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待社会的各种问题。

孟子还认为,要做一个完美的人,还要学会崇敬,崇敬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它可以让我们对他人有更好的尊重,并且可以消除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

此外,孟子还认为,要做一个完美的人,还要学会宽厚,宽厚不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和蔼可亲,而且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智慧,从而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因此,孟子的理想人格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研究孟子的理想人格,在研究中培养涵养、智慧、崇敬和宽厚的品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做出贡献。

研究孟子的理想人格,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研究中更好地发展,以
及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孟子人格教育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的启发意义

孟子人格教育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的启发意义

文化视野409孟子人格教育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的启发意义王 舒 长春理工大学摘要:儒家思想的根本立意在于对君子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当代高校的人格与道德教育目标是相通的。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其以“君子”、“尧舜”为理想人格的追求目标,“反求诸己”的心性修炼途径,注重“养气”的培养方法,都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在方法上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大学生教育;教育方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409-01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要求,当前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还需要更多的改进。

孟子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在人格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对当下学生的道德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儒家“至善”的道德追求与“君子”“尧舜”的榜样力量《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的“善”就是指人培养德行的最高境界。

儒家的教育理论中,道德的培育一定是在学习中完成的。

儒家一直提倡随时随地学习,向周围高尚的、正向的人物学习,学习完善的道德和善良的行为。

在学习对象的选择上,儒家在孔子时期就树立了以“圣人”、“君子”为核心的道德榜样。

而在孟子的教育理论中在“君子”的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认为“圣人之余民亦同类也。

”认为君子与圣人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在孟子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示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认为尧舜就是身边“成人”的典型代表,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能以圣人、尧舜为榜样,从外在模仿其言行,学习其所作所为,内在体会其心性,就能达到理想人格,成为表率。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孟子树立人格典范、由常人到榜样的修身目标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模式可以将传统的以强调理论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发扬身边道德模范形象为主的道德教育。

孟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孟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孟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孟子》的君子人格思想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深远启示如下:
首先,让学生明确君子的理想,把道德和修养的概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调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拥护、坚定、大义!贼有礼义之道,有公正之天理,有大义之原则,有至理之道德,体恤天下之心,宽恕寡比之态,坚决反对阶级歧视、种族歧视和一切不公平的恶行。

另外,通过孟子的思想深刻的理解,明确清楚的学习方向,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实践,强调书和记,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勤思化行。

这就是君子教育实践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启发学生遵守正义,行善积德,弘扬正义。

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学习者应该站得明确,因为是君子,不仅要拥有正确的理想和追求,而且要了解历史和现代社会,发掘思想政治知识的智慧,以学习的力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总之,孟子的君子人格思想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示。

首先,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理想,重视学习内容,把道德和修养引入学习之中;其次,鼓励学生牢记历史,发掘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最后,宣传正义,以君子的精神示范育人,全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孟子是古代儒家思想家,他在论说“仁、义、礼、智”立场,强调“仁、爱、信、忠”四要素之和。

他的教育思想,着力于“根本知识”,以礼为基础,以智慧和真诚为方法,教导儒家仁爱家庭文化,以及社会孝道文化,让人们心存慈爱、道德贞烈,以尊敬仁爱、行德活跃的内在素质为指导原则,持续追求比较高的理想,此乃孟子强调教育的本质。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一项理论性课程,它蕴含有多重层次的文化和思想。

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孟子教育思想强调以礼为基础、以智慧和真诚为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首要的方法是“礼为先”,即要尊重和敬畏知识,情愿向知识学习;而教学的“美智政”之核心原则是引导学习者以真诚的态度探索社会、历史的真理,以智慧和真诚的态度研究实际问题。

第二,孟子教育思想力推学习者以追求比较高的理想为指导思想。

学习者在思想政治课中应学会坚定理想,以更高的价值为比较,以更大勇气实践理想,学会坚持正确的观点和做事,为志存高远,追求真理而努力奋斗。

第三,孟子教育思想强调重视人的真诚。

学习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学会真诚,要培养起重视人的真诚,不计较得失,以真诚的面貌面对生活,把人的真诚都集
中在实现理想的信念上。

因此,孟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以礼为基础,以智慧和真诚为方法;追求比较高的理想;重视人的真诚。

孟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

孟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

文教论坛孟子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李岩金陵科技学院摘要:儒家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重要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又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主,孟子的教育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地位非常高。

孟子的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孟子的德育思想已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道德精神和社会行为的无形依据。

社会发展变化很快,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道德方面的问题,所以当今社会需要大力弘扬孟子的德育思想,提高我国公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基本哲学思维。

关键词:孟子;德育思想;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启示一、孟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孟子优秀的德育思想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陈旧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淘汰,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形成,所以经济方面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方面的变革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革新,此时诸子百家的文化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大繁荣,学术的大发展,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在这个时期产生和传播,所以此时孟子的德育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对孟子生活的影响,所以孟子希望当政者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理想环境。

孟子的主要德育思想包括三个方面:性善论,明人伦和仁义理智。

孟子的德育思想在受孔子德育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人自从出生降临,在这个社会上就是善的,作为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不善的情况,这是由于人心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不知道该如何发扬善的精神。

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善心被恶俗的事物所蒙蔽,被外界事物所奴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善心。

孟子强调在人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顺应本性,积极向善。

明人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孟子主张人伦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倡文明道德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以孟子认为,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老百姓都应该强调明人伦的重要性,认识到人际关系和谐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原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修养有着重大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教育团体都把它当作一种指南,供传统中国人遵循的修养准则。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首先论述了“仁”在人的道德修养中的地位,他说:“仁者,可与之信,可与之亲,及其异族,一化育之。

”他的道德修养的原则以“仁”为中心,他坚信,“仁”是所有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是否高、礼仪是否合格的标准。

孟子把“仁”作为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并认为“仁”是根据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而定的,超越这些规范和准则也就是“不义”。

根据孟子的教义,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在遵守当时社会礼仪、政治制度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对其他人表现出爱心和真诚,才有可能获得道德修养的提升。

同时,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养原则,比如崇尚谦卑,提倡节俭,反对虚荣,反对自傲,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奉献精神,以礼相待,坚持善行,勤俭持家,崇敬有礼,宽恕他人,认真思考,学习知识等。

总之,“道德修养论”提出的具体的德育原则不仅体现了当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当前的思想理论,而且从中又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可以为后世的德育参考和借鉴。

一方面,“道德修养论”以其鲜明的仁义哲学思想作为引导,对于当今的教育者来说,能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仁”,追求仁义,做到仁德兼备。

另一方面,就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良好习惯而言,“道德修养论”提出的具体修养原则和规范也为现代教育者提供了参考:一方面,应该在学生身上进行实践性的教育,留意学生的不良习惯,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学生礼仪知识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促使他们在言谈行为中的克制,从而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

总之,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学术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值得当代教育者参考的道德风骨和礼仪知识学习指南。

只有在遵守“仁”原则的前提下,恪守传统礼仪,坚持节俭、勤俭持家,宽恕仁爱,谦虚乐群,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胡丽萍摘要: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是儒家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科学思想、丰富内容和多样化的方法,不断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理念的科学化、内容的丰富化以及方法的创新。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演绎归纳法,全面归纳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科学内涵,探讨自我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就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①这句重要论述深刻表明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作用。

在中国,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特别重视人的自我教育和道德教育。

尤其是孟子的自我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科学内涵1.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孟子道德修养理论的观点梳理经查相关论文,发现大部分学者都从理论基础、目标、内容和方法四方面探讨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

现将其代表性的观点作如下梳理:渠长根,贺艳秋从作用、目的、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孟子的自我教育思想。

指出孟子自我教育的作用是求放心,目的和内容是明人伦,原则和途径是反求诸己、自求自得,方法有持志养气、专心有恒、循序渐进等。

②任颖卮从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道德修养的人格目标四方面进行了论述。

他指出“性善说”是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存心养性是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寡欲养气、反求诸己是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③沈道海指出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包括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以“善教得民”为目的的道德作用论,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为主体的道德范畴论,以“反省内求”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

④马晓颖从道德修养的人性基础、道德修养的必要性、道德修养的目标、道德修养方法四个方面论述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

其中人性基础是性善论,必要性指其重要性和可能性,目标是养成理想人格,修养方法主要指以内在之维的存心、尽心、求放心、养气等。

⑤2.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科学内涵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目前理论界并没有形成关于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明确界定。

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却为我们探讨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认为,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是孟子提出的以对人性的思考为理论前提,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道德修养的目的,以应该具备哪些道德素质为内容,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些目标为方法的理论体系。

1)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理论前提。

所谓的理论前提,就是孟子提出的这个理论能成立的前提条件,也就是对人性的探讨。

孟子关于人性的思想总称为“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指的是: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这四端,既人天生就有善性。

既然人性本善,为何有后天的善恶之别和不善呢?这不是因为“性不善”,而是人“自贼”、“舍之”,也就是人的自甘堕落、自暴自弃使人天生的善性没有得到保持,从而有了不善和恶。

2)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

也就是孟子对“人为什么要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人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为了什么?”等问题的回答。

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离娄上)孟子认为弟子们为学修身,其目的就是要成为像尧舜那样具备完美道德人格的“君子”或“圣人”。

3)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的内容。

内容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既为了成为成为君子、圣人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识人之为人之人性,明人禽之辨。

在孟子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在于食色等方面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仁义礼智之方面的社会德性。

明白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最低要求。

(2)存仁义礼智之心,守四端之德。

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这四端,犹如人的四肢,是天赋的,不可或缺。

君子要修身养德,保持纯洁的仁义礼智的赤子之心,不要自暴自弃而丢掉这些天赋的善性。

(3)有笃行信道之志,胸怀崇高理想信念。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告子下)“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立身行事应当坚守理想信念。

如果没有理想信仰,言行就失去遵循的准则,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4)心中有祖国,爱父母之国。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很赞同孔子的这种对待父母之国和他国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一个国民对自己祖国应有的情感。

(5)不怕困难,意志坚强。

孟子认为,忧患是人成长的重要条件。

上天如果将要把重大的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会先使他的意志在艰苦中得到磨炼。

4)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

既个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对应于自我道德修养的内容,孟子在自我学习和道德修养这方面有以下要求:(1)深造以道,自求自得。

君子为学修身,不仅要依照道的标准,遵循正确的方法,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获得的知识和修养才能深入内心,牢固而不动摇。

(2)以尧舜为楷模,反求诸己,胸怀坦荡。

君子应该经常反躬自问,查看自己的内心是否诚实无欺。

君子只有一个担忧,就是害怕是自己的修为不如尧舜。

所以,君子当以尧舜为楷模。

(3)善与人同,知耻改过。

孟子曰:“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

”(公孙丑上)君子要像大舜那样,乐意采纳他人之善以指导我之善,变他人的优点为自己的优点。

孟子还指出,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因为羞耻之心会让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人弃旧图新,不断完善自己。

(4)知本识末,浚源固本。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离娄下)君子之所以和一般人不同,就在于他的居心。

君子的心中存着仁义礼智。

修养的根本找回被放弃的本心,求其放心。

二、自我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自我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关系的,其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目标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是养成仁义礼智兼备、内外兼修的君子或圣人,使个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

而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正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

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目标。

2.自我道德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的第一步是对个体内在素质的修,注重向内求的修养方法;第二步是在身修基础上的“天下平”,注重“强恕而行”的实践方法。

孟子不仅要求为学者要严格要求自身,完善自身;更要求个人去实践,把自己的美德发扬光大。

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因为人的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所以关注自我道德修养的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当今中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三方面谈它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1)深入对学生的了解,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理论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思考和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方式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领悟和接受,各方面都离不开对人和人性的思考。

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教学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主体是人自己,所主张的方法也充分调动了个人的主观能力性。

一个人如果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必须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所以,教育者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时,必须重视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重视道德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的修养目标是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或圣人,修养内容是对其目标的具体化。

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加强人性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人之为人的根本。

孟子特点重视对人性的思考和教育。

在他看来,人与动物都具体食色等方面的自然属性,但是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是人具体“仁义礼智”这四端。

人因为认识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才区别于动物。

要重视人性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加强人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帮助大学生认识人之为人的根本。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孟子特点重视理想信念在个人立身行事中的作用。

他认为理想信念是个人活着的依据和准则,如果个人没有理想信念,那就失去了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在孟子看来,父母之国是生养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父母之国有一种特别的热爱之情。

并且,孔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愿意向孔子学习,也教育后世向孔子学习。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该懂得祖国对自己的重要性,心中更应该懂得对祖国要有深深的热爱之情,懂得忠于祖国,报效祖国。

3.重视自我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目的的育人活动,如果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孟子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视自求自得的教育方法,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个人的为学修身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练习并认真领悟。

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牢固而不动摇,取之而左右逢源。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给受教育者以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机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进行。

2)重视反求诸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自省自悟。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一个人如果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要多思多悟,经常反省自己,多作自我批评。

反求诸己的教育方法注意到了内因的作用,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反求诸己、自省自悟教育方法的作用。

3)重视榜样的作用,引导受教育者善与人同,见贤思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