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规划
工可(含初设)修

目录1 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简介 (2)2 编制依据与规范标准 (5)2.1编制依据 (5)2.1编制规范标准 (5)3 气象和水文 (7)3.1气象 (7)3.2水文 (7)4 工程地貌和地质 (9)4.1地形地貌 (9)4.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9)4.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1)4.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2)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7)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5.2可行性 (19)6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1)6.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21)6.2工程总体布置 (22)6.3河道工程设计 (23)6.4护岸工程 (24)6.5亲水平台 (36)6.6工程计算 (37)7 施工組织设计 (40)7.1施工条件 (40)7.2主体工程施工 (40)7.3土方平衡 (42)7.4施工进度计划 (42)8 工程管理 (43)8.1管理机构 (43)8.2运行管理与维护 (43)9 环境影响评价 (44)9.1工程对环境的效益 (44)9.2工程实施时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44)10 水土保持 (45)10.1设计依据 (45)10.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45)10.3水土流失预测 (46)10.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6)11 工程投资概算 (48)11.1编制依据 (48)11.2其他费用计费标准 (48)11.3工程投资概算 (49)12 效益分析 (51)12.1经济效益 (51)12.2社会效益 (51)12.3环境效益 (51)附件 (52)1 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上海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侧,是为实现上海“四个率先”、“四个中心”而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亦是贯彻国家战略,促进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商务中心。
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融合低碳理念,将建成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成为上海西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

第10页/共125页
三 总体技术路线和供能技术指标
第11页/共125页
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原则
➢ 满足业主对本项目的相关要求,遵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等 ➢ 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实现业主要求的总体目标 ➢ 采用电力、燃气、燃油等多种能源,保障供能安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 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能源政策和能源价格,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优惠政策 ➢ 以分布式供能系统为核心,以其他冷、热源形式为补充 ➢ 在满足业主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系统配置,控制投资规模 ➢ 合理选择能源中心站址,减少区域供冷半径 ➢ 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考虑采用水蓄冷技术,可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缓解电力
➢ 酒店人均使用面积指标:高 档 酒 店 30m2/p , 普 通 酒 店 15m2/p
➢ 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与建筑 面积之比取0.5
➢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480L/(p·d) ; 日 变 化 系 数 1.5 , 时变化系数2.58
➢ 酒店考虑全年365 天、每天 24h供热水
➢ 北区最大时耗量10.85MW; 南站最大时耗量11.23MW
第2页/共125页
核心区(一期)简介
➢ 地铁2号、10号线东西向从地下穿过, 管线穿越轨交空间的难度大
➢ 以轨交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
➢ 轨交线以南为南区,总建筑面积约为 91.648万m2,其中办公+商业+会展+公 共设施约占80.6%,酒店+服务型酒店 +文化娱乐约占19.4%
➢ 轨交线以北为北区,总建筑面积约为 95.8801万m2,其中办公+商业+会展+ 公共设施约占78.9%,酒店+服务型酒 店+文化娱乐约占21.1%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8.22•【字号】闵府发〔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闵府发〔2024〕1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有关单位:现将《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4年8月22日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提升闵行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引领力、显示度,根据上海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特制定闵行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深化创新协同联动,打造价值创造的前沿阵地(一)壮大战略科技力量1.加强基础创新策源平台建设,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碳能源等领域,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牵头单位:区科委。
配合单位:区经委)2.加快打造长三角技术市场开放平台,强化与江苏、浙江、安徽技术市场联通,深化对接长三角技术项目,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牵头单位:区科委。
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局)3.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功能,探索形成点对点对接的成熟机制,引导和鼓励跨境技术交易转化落地。
(牵头单位:区科委。
配合单位:南虹桥集团)4.持续深化“大零号湾”总体规划研究,形成科创策源功能区专项规划成果,发布“大零号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发展高地。
虹桥商务区规划

虹桥商务区规划
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的一项重点规划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
该项目计划占地约3.6平方公里,总建
筑面积将超过250万平方米,其中约70%将用于商务办公楼,其他区域将用于商业、酒店、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
虹桥商务区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国际化商务办公为核心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形成以金融、科技、文化为主要产业的产业集聚区。
该区将与虹桥枢纽站、虹桥国际机场形成协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南区和北区三个主要功能区。
中央商务区是核心区域,将集中发展高级商务办公楼、商业综合体、文化娱乐设施等。
南区将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科技创新业和总部经济,形成以金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区。
北区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以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虹桥商务区的设计理念是注重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该区将采用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建设智能、绿色、节能的建筑和城市环境。
同时,该区将配备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上海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上海在国际商务中心的地位。
该区的规划和建设将吸引大量的企业和人才进驻,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区将提供丰富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总之,虹桥商务区的规划旨在打造一个以商务办公为核心的国际化综合功能区,通过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上海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这将给上海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上海大虹桥板块发展规划参考

虹桥商务区
虹桥商务区四至范围:北起北翟路,南到沪青平公路,西至铁路外环线, 东至环西一大道,总用地面积约26.3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规模,约 1100万平方米,其中对外交通规划设施约30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等公 共设施约490万平方米。区域内的业态将包括总部经济、会议产业、办公 楼、酒店、商业、娱乐及生活等。
谢谢观赏…
更多细节欢迎垂询:8621-63602128
新虹桥商圈简介
功能定位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批发与零售业共同繁荣、商品集散 能力强大的虹桥国际贸易集聚区”。 具体分三个层次完成: • 将逐步形成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影响力; • 聚集国际品牌,并引进目录店、集成店、折扣店等新型商业业态; • 以高端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导的虹桥国际化高端商圈。 商圈将通过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依托国际贸易,发展具有虹桥 特色高端商贸服务业。
大虹桥商务区
随着虹桥国际枢纽、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10号线等重点工程的顺利推 进,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的“大虹桥商务区”正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重 要区域的形成涉及到上海长宁、闵行、青浦、普陀、嘉定、松江六个区。 虹桥商务区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一个功能区域,根据规划和功能定 位,虹桥商务区建设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面向全国的总部经济 和高端商务活动的集聚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之一。
大虹桥带动性
虹桥
新虹桥商圈简介
新虹桥商圈的功能定位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批发与零售业共同繁荣、 商品集散能力强大的虹桥国际贸易集聚区,它将被打造成以高端购物、 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导的国际化高端商圈。 凭借现有虹桥CBD及天山路商业区的基础,数年内将被打造成集高端 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导的国际化高端商圈,极具潜力成为上海 西区真正核心区域,并依托虹桥国际交通枢纽优势,闪耀长三角...
江桥到虹桥地铁规划

江桥到虹桥地铁规划上海虹桥商务区一直是上海的一个重点发展的区域,因此虹桥商务区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也是很受关注的一个点。
从上海轨道交通规划的新方案来看,虹桥商务区早期的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完全被推翻,几条新线路的走向与之前的流传的方案完全不同。
在上海虹桥商务区中,前期”传说“的几条线路均为成真。
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下面就是上海虹桥商务区轨道交通规划的老方案。
上海虹桥商务区轨道交通规划的老方案根据上海虹桥商务区轨道交通规划的老方案,有四个需要注意地方: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东延伸到华漕北部就是终点站规划20号线走虹桥商务区内部,也就是上海虹桥站的西侧规划23号线在华漕北部有一个车站规划23号线在徐泾南部有一个车站在新的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当中,这四点的概念完全不同,可以说前期虹桥商务区的轨道交通已经完全被推翻。
新的上海轨道交通规划中的虹桥商务区第一个大的区别在于,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是转弯的,并不会以华漕地区作为终点站,同时也就说明了这条线路不太可能继续向西延伸。
同时也将江桥北虹桥地区核心区域的13号线金运路站的流通和到达能级再次提升。
也为江桥地区居民出行到南虹桥地区和虹桥核心区增添了一个选择。
上海虹桥站的西侧商业中心第二个区别在于,上海虹桥站的西侧并没有轨道交通,新的上海轨道交通嘉闵线走的上海虹桥站的东部,并且也将联通江桥北虹桥、和虹桥核心区等几个虹桥的重要核心节点区域。
上海虹桥站的西侧并没有轨道交通按照发展的布局,上海虹桥商务区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就在上海虹桥站的西侧,这个地方没有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还是比较遗憾的。
但是未来发展或将有嘉闵线贯通,同时经过北虹桥江桥的核心区域节点如金运路站北虹桥核心区域。
第三个区别在于,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并不在这里,位于青浦区境内的上海虹桥商务区的西区,并没有完整南北走向的轨道交通。
上海虹桥商务区的西区对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西区来说,至少在上海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当中,上海虹桥商务区(西区)的轨道交通只有13号线,虽然轨道交通规划中出现了25号线的说法,但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走向。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交专项规划概况介绍(一)-规划编制介绍稿件教材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共交通规划概况介绍(一)1.规划背景根据《虹桥商务区规划》(2011年),虹桥商务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发展成为服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商务集聚区;成为贯彻国家战略,促进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载体。
根据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结构规划,虹桥商务区将整体区域(86.6km2)划分成主功能区和主功能拓展区,其中,主功能区(27.7km2)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城市中央商务区之一,将成为上海西部地区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主功能区拓展区(58.9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配套功能,是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的基本功能配套区、延伸产业辐射区、交通功能保障区和环境品质支撑区。
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功能定位为“面向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务中心”,并规划形成“一轴、两核、五区”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其中,两核即为由东西向枢纽发展轴串联的两个重要功能核心——交通功能核心(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本体)、商务功能核心(即现在的商务核心区一期)。
随着2010年虹桥枢纽的建成投用和2011年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的引入建设,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建设背景面临新的变化,虹桥枢纽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推进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此基础之上,虹桥商务区在原虹桥枢纽地区、中国博览会会展项目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为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并在原商务功能核心的基础上,依托东侧建成的虹桥枢纽向西、南、北三个方向拓展核心区规划范围,总体形成包含核心区一期、核心区南北片区及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在内的新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规划面积约4.76km2。
根据《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2010年)和《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南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2011年),作为虹桥商务区中部商务功能集聚区域和主功能区核心区域,核心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为现代商务和会展,是上海“多中心”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上海虹桥商务区二层步行系统设计方法

Overall Design Method of Second Floor Pedestrian Network in Shanghai Hongqiao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SHAO Jing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125,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floor pedestrian network in the urban business district is more and more common, however, in the actual use proces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inconvenient use. Taking the second floor pedestrian system of hongqiao business district as an example, firstly, it embarks from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formats to determine overall line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then combines with the passenger flow forecast, demand to determine facility layout plan of the second floor pedestrian system,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landscape appeal form engineering design scheme,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 overall design phase of humanization factors, such as reasonable cohesion, passenger flow organization, the guide knowledge, barrier-free facilities to improving the rationa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second floor pedestrian network in the urban business district. Key Words: Second floor pedestrian network; Overall design; Shanghai hongqiao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Humanization factors; Passenger flow organization; Pedestrian guidance;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区一期,暨城市设计
一、背景及主要内容
汇 报
二、规划创新
●
设计理念创新 规划控制创新结构 Nhomakorabea●
三、实施效果
一、背景及主要内容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
江苏省
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 展轴线的交汇处。 面向全国,服务东部沿海
上海市
及长三角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商业及配套设施分布
设备
功能布局(三维):
办公 办公
商务功能—— 3层以上
商业功能——地下1层至3层 休闲及其它——融合其中
公 共 设 施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娱乐 休闲 公共设施 停车 设备 停车 公共设施 办公
商业
商业 商业 商业
典型酒店商业功能组合
步行网络
(2)公共空间追求多样性与人性化 规划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 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强调空间的 可选择性与可步行化。
2、规划控制创新 为适应城市建设由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需求,规划对传
统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进行大胆创新,强调空间形态、功能业态及低碳
指标的结合,最终形成“导则+图则+三维模型”三位一体的全新的规划 控制体系。
低碳指标体系表 城市规划布局
(1)强调低碳理念与规 划的结合,提出详尽的低碳建 设指标体系,与导则及图则相 结合,确保低碳理念落于实处。
(2)强化对功能业态的控制
规划除了对地块主要用地性质进行控制外,还对分层功能业态提出
明确要求。
(3)突出对公共空间的控制
控制体系
GIS技术
三 维 规 划 理 念
公共空间立体复合式的控制
传统控制要素 用地性质、容积 率、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绿地 率等
新增控制要素
建筑贴线率、公共开放 界面率、建筑分层密度、 建筑重点处理位置、街 坊通道宽度、二层步廊 宽度及位置等
(1)功能突出多元混合
功能配比
商办 5% 1% 18% 8% 12% 商业 会议展览 酒店 文化娱乐 其他
功能构成:
主体:商务办公 辅助:零售商业、文化娱乐、 体育休闲、高端会议、精品展 示、餐饮、酒店等。
56%
功能业态布局图
功能布局(平面):主
体商务功能均质布局,各辅
助功能及配套设施按服务需 求与商务功能综合设置。
促进城乡统筹、加快长三角
安徽省
虹桥商务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浙江省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长三角空间结构示意
商务区核心区一 期,面积约1.4平方 公里,其东侧紧邻虹 桥综合交通枢纽,西 侧、北侧与城市快速 路相连,交通便利。
核心区一期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虹 桥 商 务 区
功能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
出让面积
(平方米)
建筑总量
(平方米)
府批复。到目前为止,规划范 围内90%的土地已出让,市政及 道路设施全部实施完成,30%以 上的街坊已完成建筑方案报批 并开工,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 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62299.40 89805.60 45282.10 27893.80 15052.60 32176.60 78751.70 8203.20 51294.70 92133.00 502893
公交
绿色交通模式
静态交通:
低碳理念
适度供给 差别配置
●外围设置公共停车场
●内部停车控制上限
(5)能源利用体现高效环保
规划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体现在区域能源的综合配置及雨水
收集技术的应用。
热电联产技术
太阳能光伏板
地源热泵技术
雨水收集
总体原则: 优化能源结构,综合配置区域能 源系统,实现低碳排放。
建设低碳城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谢
谢 !
布局朝向
提高外部空间高度
风与区域微气候
冬季风 夏季风 风速缓冲带
绿色建筑示范区: 一星级标准——100%, 两星级标准——50%以上, 三星级标准——不少于6幢
备注:至2010年底全国三星级绿色建筑仅8幢。
(4)交通组织强调绿色出行
目标:绿色交通系统
地铁 公共自 行车
自行车租赁点布局示意图
规划目标:
贯彻科学发展观
生态高效、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 的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落实国家低碳发展策略
延续上海世博会理念
总平面图
土地使用规划图 总体布局结构图
总体结构布局:
两轴、一带、三组团
总开发规模:
商务贸易组团
170万平方米
商业商务组团
功能配比
18%
8% 12%
5% 1% 56%
商办 商业 会议展览 酒店 文化娱乐 其他
商务贸易组团
“低高度、小尺度、高密度”
鸟瞰图
二、规划创新
1、设计理念创新
设计理念创新是
本规划最重要的创新
之一,规划借鉴国内
外先进经验和实践案
例提出了低碳节能和 商务社区的设计理念。
低碳节能是人类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节能理念落
实于城市建设,则主要表现在:
城市空间形态与功 能布局 交通政策与 组织 新能源及生 态技术利用
233139 284490 119107 102657 33530 110462 251376 21758 200555 256322 1613396
本项目创新思路,全新的设计理念及规划控制体系,为控制性详细 规划规范的修订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是顺应了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的创新性的工作。同时该项目积极推进低碳生态理念的创新与应用,为
能源中心规划图
能源中心
能源系统
太阳能系统 为辅
燃气冷热电 三联供分布
夜间低谷电 蓄能作补充
能源中心
式供能系统
为主
能源中心
雨水收集系统突出整体性、规模化。通过对屋面及地面的雨水进行收
集处理,可用于土地入渗补充地下水以及市政、生活用水。利用该系统每年
可收集利用雨水总计约29万立方米。
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4)强调地下空间的开发控制
分层控制要点
各层可建造范围 地下功能性开发总量
各层、街坊及主轴线的衔接
本规划全新的控制体系是城市设 计要求纳入规划管理的尝试,是城市 设计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的研究与 探索。
三、实施效果
核心区一期已出让地块情况汇总表
2010年5月,本规划获市政
序号 地块名称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6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8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1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4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9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3南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5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7-1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3北地块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2地块 合计
•通过功能混合布局减少长距离出行;人性化的尺度、 适宜节能的建筑群体;重视开放空间的社会性。
•鼓励绿色出行,包括公共 交通、慢行交通
•采用适合的低碳生态技术, 并纳入规划建设与管理
建筑设计
•控制建筑形态、减少建筑 能耗
商务社区理念借鉴居住社区的社会和空间组织形式,以增强地区认同 感和归属感为目标—— ◆强化功能混合 ◆突出宜人尺度 ◆加强服务配套 ◆增加人性化交往空间
街坊功能混合配置达到 100% 街坊平均绿地率大于30% 到达最近绿化空间步行距离不超过200米 能源与资源资源管理 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筑所占比例 不低于50% 设置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所占比例 达到100% 雨水利用率 不小于30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20 % 绿色交通 绿色出行所占比例不小于90% 公交主干线发车间隔时间不大于5分钟 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道的比例不小于20% 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的林荫率不小于80% 到达最近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大于400米(约5分钟) 到达最近可购买日常用品商店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米(10分钟) 建筑设计 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100%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不小于50% 室内自然采光满足国家标准的主要功能空间比例不小于75%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 比例不小于50% 主要光照面选择与建筑的一体化的可调节外遮阳的建筑所占比例达到100% 避免幕墙、室外景观照明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的建筑所占比例达到 100%
普通商务区
商务社区
功能单一
功能完善
建筑体量过大
尺度亲切宜人
缺少人性化公共空间
人性化公共空间增进交流
德国Infineon园区
策略一:功能突出多元混合
策略二:公共空间追求多样性与人性化
◆ 低碳节能理念 ◆ 商务社区理念
策略三:交通组织强调绿色出行
策略四:建筑形态注重地域特色与低碳节 能融合
策略五:能源利用体现高效环保
广场体系
绿地系统
地下公共空间
二层步廊效果图
中轴线及枢纽平台效果图
公共空间系统要素: ●绿地 ●步行道 ●广场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绿地
广场
公共空间分层服务范围
(3)建筑形态注重地域特色与低碳节能融合
◆细腻丰富的城市肌理 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归属感与认同感 街巷布局、建筑形态 ◆特征鲜明的地域形象
建筑高度控制图
建筑密度控制图
建筑肌理图
H<20m (1-5层) 20m≤H≤30m(5-7层)
30m≤H≤38m(7-9层) 38m≤H≤45m(9-10层)
巴黎
柏林
同时充分考虑被动节能设 计原则,对建筑间距、高度、 尺度及整体街巷布局加以控制, 注重微气候的调节,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