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核心区 一期 城市设计 草案
上海虹桥万科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

上海虹桥万科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摘要介绍了项目概况、设计思路和设计特点,主要探讨了在现今多维度设计审查、复杂的规划及法规制约条件下,作为设计师如何以技术思辨的方式,从法规中寻求解决方案和策略,并充分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实现设计的原始理念,最大限度还原设计构想,同时满足业主对项目产品定位及运营的要求,从而最终实现政府对项目宏观定位,业主对项目运营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建筑地标形象的诉求,以及设计单位对设计产品的完善性、绿色环保等诸多方面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手法1战略定位2000年,上海成立虹桥商务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西共同形成上海经济圈三足鼎立、多极发展之势。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展轴线的交汇处,结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置,规划用地面积约86.6km2。
虹桥商务区是实现上海“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载体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商务集聚区,是加快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贯彻国家战略,促进上海服务全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载体。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主体是现代商务功能,是上海“多中心”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2011年底,万科拍得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3#地块;2012年2月,签订了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合同,开始借此全力打造由住宅产业向商业转型的开山试水之作。
2项目概述项目地块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申虹路以西申长路以东,锡虹路以南苏虹路以北地段,基地面积为32 170m2。
地块东侧隔申虹路即是包含了高铁站、城市轨道交通和虹桥二号航站楼的虹桥交通枢纽。
该项目由地上七栋单体建筑构成了集办公、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与办公综合建筑群,建成后将成为区域内又一标志性建筑。
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地下面积共计8.5万m2,总面积约19.5万m2,各单体地上7~8层,建筑高度38m,地下满铺3层地下室。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

第10页/共125页
三 总体技术路线和供能技术指标
第11页/共125页
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原则
➢ 满足业主对本项目的相关要求,遵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等 ➢ 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实现业主要求的总体目标 ➢ 采用电力、燃气、燃油等多种能源,保障供能安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 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能源政策和能源价格,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优惠政策 ➢ 以分布式供能系统为核心,以其他冷、热源形式为补充 ➢ 在满足业主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系统配置,控制投资规模 ➢ 合理选择能源中心站址,减少区域供冷半径 ➢ 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考虑采用水蓄冷技术,可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缓解电力
➢ 酒店人均使用面积指标:高 档 酒 店 30m2/p , 普 通 酒 店 15m2/p
➢ 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与建筑 面积之比取0.5
➢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480L/(p·d) ; 日 变 化 系 数 1.5 , 时变化系数2.58
➢ 酒店考虑全年365 天、每天 24h供热水
➢ 北区最大时耗量10.85MW; 南站最大时耗量11.23MW
第2页/共125页
核心区(一期)简介
➢ 地铁2号、10号线东西向从地下穿过, 管线穿越轨交空间的难度大
➢ 以轨交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
➢ 轨交线以南为南区,总建筑面积约为 91.648万m2,其中办公+商业+会展+公 共设施约占80.6%,酒店+服务型酒店 +文化娱乐约占19.4%
➢ 轨交线以北为北区,总建筑面积约为 95.8801万m2,其中办公+商业+会展+ 公共设施约占78.9%,酒店+服务型酒 店+文化娱乐约占21.1%
中央活动区(CAZ)的理论构建与上海实践——以虹桥商务区为例

济圈辐射人口提供优质商务、休闲的新平台
集总部经济办公楼、商业、休闲、娱乐、会
08地块虹桥绿谷广场53展物业、豪华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现代城市
综合体
具备商务、娱乐混合性综合功能,建成后将
09地块虹桥三湘广场6.7成为一个配套齐全、设施先进、具备商务、
密歇根湖西面的北密歇根街的“壮丽一英里”地段集中了高档的百货店,例如著名的Bloomingdale,还有各种著名品牌的专卖店,例如Tiffany珠宝店和Barberry服装店。这三个重点地段各具特点,反映了不同产业类型和用地功能的混合方式。
7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虹桥商务区cAz的功能拓展探索表5.2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相关主要地块项目情况表
公楼、综合性会议中心、休闲
农业、渔业以及林业19072±2214O.31
建设,维修及维护业519218±lll368.43
制造,交通以及物流业90725l±1619114.74
资料来源:2006美国社区调查
6.3.1CAz重点地段产业分析
芝加哥中央活动区三个重点地段分别在中心区和两个全球及区域型的CAZ内,这个三个重点地块包括拉塞尔大街、国家大街和北密歇根大街的核心区地段j位于城市高架和地铁环线内的拉塞尔大街重点地段是美国著名的金融街;国家大街是传统的零售商业街,有追赶潮流的服装店,也有著名的老字号百货公司,以及新建的零售娱乐综合体;位于芝加哥河北面、
第六章虹桥商务区cAz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2006年美国社区调查,芝加哥的就业结构已经完全反映出这个新的经济结构(见表6—3)。
表6.3芝加哥市就业结构(2006)
劳动力人口偏差值占就业人口百分比(%)总雇佣劳动力(16岁以上)6155858±18784100
虹桥商务区规划

——核心区一期,暨城市设计
一、背景及主要内容
汇 报
二、规划创新
●
设计理念创新 规划控制创新结构 Nhomakorabea●
三、实施效果
一、背景及主要内容
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
江苏省
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 展轴线的交汇处。 面向全国,服务东部沿海
上海市
及长三角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商业及配套设施分布
设备
功能布局(三维):
办公 办公
商务功能—— 3层以上
商业功能——地下1层至3层 休闲及其它——融合其中
公 共 设 施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办公 娱乐 休闲 公共设施 停车 设备 停车 公共设施 办公
商业
商业 商业 商业
典型酒店商业功能组合
步行网络
(2)公共空间追求多样性与人性化 规划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 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强调空间的 可选择性与可步行化。
2、规划控制创新 为适应城市建设由规模化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需求,规划对传
统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进行大胆创新,强调空间形态、功能业态及低碳
指标的结合,最终形成“导则+图则+三维模型”三位一体的全新的规划 控制体系。
低碳指标体系表 城市规划布局
(1)强调低碳理念与规 划的结合,提出详尽的低碳建 设指标体系,与导则及图则相 结合,确保低碳理念落于实处。
(2)强化对功能业态的控制
规划除了对地块主要用地性质进行控制外,还对分层功能业态提出
明确要求。
(3)突出对公共空间的控制
控制体系
GIS技术
三 维 规 划 理 念
公共空间立体复合式的控制
虹桥商务区概况及发展分析

虹桥商务区一期地块详情——瑞安天地
核心区一期06号地块 Shui On Land Limited(瑞安)
06地块用地62200平方,拟廸廸筑物 单体约25幢,地上总面积233140平方, 地下室廸面139911平方(其中商业 52995)。廸筑单体的地上为2~11层。 地下3层,地下二层不虹桥枢纽交通中 心西延伸工程地下一层公共空间相连通。
容积 率
3.7 351 3.1 7 2.6 303 3.6 8 2.2 275 3.4 33 3.1 919 2.6 524 3.8 452
受让人
成交日期
中标总 地价 ( 万元)
318800 321700
每亩地 价 (万)
3411.7 2388.2
楼面地 价(元)
13700 11300
地上可 建面积( 米2)
Shui On Land Limited(瑞安) 上海虹桥商务区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EASY GAIN INTERNATIONAL L.L.C, 丽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万通英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 昌雅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聚湘投 资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虹桥商务区依托虹综合交通枢纽,廸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 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廸设的新平台,面吐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 易机极的汇集地,是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 高端商务中心。 上海虹桥商务区未来将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 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 发展的产业格局。
虹桥商务区市场分析报告
上海中原资源中心研展部
2013.06
本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在获得中原地产书面许可之前,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被擅自引用、复制和传播。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张江将建城市副中心)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
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交专项规划概况介绍(一)-规划编制介绍稿件教材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共交通规划概况介绍(一)1.规划背景根据《虹桥商务区规划》(2011年),虹桥商务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发展成为服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成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商务集聚区;成为贯彻国家战略,促进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载体。
根据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结构规划,虹桥商务区将整体区域(86.6km2)划分成主功能区和主功能拓展区,其中,主功能区(27.7km2)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城市中央商务区之一,将成为上海西部地区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主功能区拓展区(58.9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配套功能,是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的基本功能配套区、延伸产业辐射区、交通功能保障区和环境品质支撑区。
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功能定位为“面向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务中心”,并规划形成“一轴、两核、五区”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其中,两核即为由东西向枢纽发展轴串联的两个重要功能核心——交通功能核心(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本体)、商务功能核心(即现在的商务核心区一期)。
随着2010年虹桥枢纽的建成投用和2011年国家会展中心项目的引入建设,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建设背景面临新的变化,虹桥枢纽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推进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此基础之上,虹桥商务区在原虹桥枢纽地区、中国博览会会展项目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为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并在原商务功能核心的基础上,依托东侧建成的虹桥枢纽向西、南、北三个方向拓展核心区规划范围,总体形成包含核心区一期、核心区南北片区及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在内的新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规划面积约4.76km2。
根据《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2010年)和《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南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2011年),作为虹桥商务区中部商务功能集聚区域和主功能区核心区域,核心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为现代商务和会展,是上海“多中心”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上海虹桥枢纽核心区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

上海虹桥枢 纽核心 区可持续城市设计研 究
St d h s a n b e Ur a sg o h r e f u y on t e Su t i a l b n De i n f r e Co eAr a o t
关键词 :上海虹桥枢纽;城市设计;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 U 2 T 0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7 — 4 2 1 )0 . - 6 4 1 X(0 1 4 7 2 8 20
1 规划背景
虹桥枢纽规划用地 2 _ k .主要功 ̄ ; 商务办公 、综 63 m E- - b 合交通 、居住及 配套等 .总开发 量 11 0万 m 0 。本次城市 设 计范 围 为虹 桥商务 区核心 区 由扬虹路 、申贵路 、申虹
端 商业 和商务办 公区 、滨水 生态休 闲带 。紧凑 发展 ,建筑 集 中布局 ,预 留集 中绿化 与未来 发展 用地 。避免 巨型化 和 单一型 的功能分 区,尽量做到 无污染 、低能耗 、出行短 。 ①竖 向混合 、分层开 发+平面混合开发模式 :竖 向混合
图 1 虹桥枢纽商务 区核心 区效果图
租 赁 ;平 面 混 合 即 用 地 西 南 侧 总 部 区 经 济 临 近 滨 水 区 .景
观较好 。适合分 栋开发 。 为公司提供总部办公 环境 及高档居
住功能 。 ② 用 地 规 模 与 建 筑 规 模 : 为 了应 对 各 种 开 发 规 模 与 模
式的需要 .将地块划分在平均面积在 40 0 00 0m 0 ~8 0 ,用
及 控制 。根据调研 现代商务建 筑适宜 的组 团面积为 1 万 ~2 m ,我们设计的建筑体可 以自由组合应对这样的需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范围
虹桥商务区,位于本市中心城西侧,沪宁、沪杭发展轴线的交汇处,结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置,规划用地面积约86.6平方公里。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规划范围为3.7平方公里。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为商务区一期启动区域,东侧紧邻枢纽本体,西至嘉闵高架,南至义虹路,北至扬虹路,面积约1.4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虹桥商务区是服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商务集聚区;是贯彻国家战略,促进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载体。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主体是现代商务功能,是上海“多中心”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规划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商务功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草案)
虹桥商务区是实现上海“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载体,是加快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完成《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草案),经过2009年1月8日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
能的集聚整合作用,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突出低碳设计和商务社区的规划理念,将商务区建设成为:功能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生态高效、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的上海市第一个低碳商务社区。
虹桥商务区规划范围示意图(草案)
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实现节能减排。
本次规划将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予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能源利用及建筑设计4个方面。
◇城市空间布局方面主要包括:通过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的空间形态创造步行化的环境、适宜节能的建筑群体;通过功能混合布局减少长距离出行;通过多样性的公共空间增强可行走性。
◇交通组织方面主要包括:鼓励步行交通及自行车交通,促进公共交通,减少私车交通。
◇能源利用方面主要包括: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并尽可能利用近距离输送,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建筑设计方面主要包括:控制建筑材料、建筑物的遮阳及外保温、屋顶绿化、建筑自然通风等。
商务社区设计理念
商务社区理念的核心是强调空间的整体性和人性化。
商务社区是指借鉴社区的社会和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内部联系紧密、服务功能完善、综合性、高效率的商务区。
规划布局上,针对传统商务区功能单一、尺度过大、公共空间少、配套服务缺乏等问题,突出宜人尺度,强化功能混合,增加交往空间,加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布局结构
根据功能业态及交通条件,规划形成“两轴一带三组团”的布局结构:
两轴是东西向的商业休闲景观轴和南北贯通的申长路商务功能发展轴,其中商业休闲景观轴是中心轴线,主要的公共活动功能均沿此轴线布置。
一带是指西侧的滨水休闲带。
三组团是指与枢纽本体衔接的中心商业商务组团以及南侧和北侧的商务贸易组团。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规划总用地1.4平方公里,包括商业用地、商办综合用地、商业娱乐用地、绿地、道路等用地。
规划总开发规模约170万平方米,包括商务办公、会议展览、酒店、公寓式酒店、文化娱乐、商业等功能。
与原控制性详细规划相比较,用地规模基本不变,布局略有调整,局部道路红线有所优化。
规划设计 ——
多元混合的功能业态
多元混合是低碳商务社区在功能业态方面最为重要的特征。
在功能构成上,核心区主体功能为商务办公,配套功能包括零售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高端会议、精品展示、餐饮、酒店等。
在规划布局上,摒弃传统的功能分区模式,采取了混合渗透、有机结合的高效模式。
商务办公相对均匀布置,酒店结合商务办公分散布置,以高端商务酒店及公寓式酒店为主,精品会展结合景观轴线布置。
商业功能以零售商业为主,主要包括高档、中档和日常购物区,其中高、中档购物区沿主轴线布置,日常购物区结合商务办公,布置于街坊内部公共空间或十字路口。
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功能主要包括餐饮、咖啡酒吧、健身房、影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结合办公和酒店混合布置。
亲切宜人的街坊尺度
规划在空间尺度方面突出了路网高密度、街坊小尺度、建筑低高度的特点,在保证适宜的开发强度、利于实施的同时,创造亲切宜人的环境品质。
增加支路及步行道,提高道路网密度:
◇ 街坊尺度150×200米左右;◇ 步行道间隔在90~150米之间。
对于较宽的路面通过建筑贴线、增加绿化隔离带等措施减小空间尺度,优化道路景观,形成亲切宜人的街道空间。
—— 规划设计
均质统一的空间形态
规划在空间形态方面突出了整体均质的特点,通过对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街巷布局、建筑形态等方面的控制,强调核心区细腻丰富的城市肌理,连续统一的界面,树立起虹桥商务区特征鲜明的地域形象。
特定的限高控制形成了特殊的建筑风貌。
虹桥机场周边限高43米左右(吴淞高程+48米),区域内建筑普遍为6~8层,标志性建筑最高为10层,局部以3至4层裙房联系。
规划街坊建筑密度大多在50%左右,街巷布局收放有序,
并通过街坊内部的围合空间形成人性化交流场所。
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
规划在塑造统一均质空间序列的基础上,强调空间构成的丰富多样和人性化。
结合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以地面步行道系统为主,串联二层步廊和地下空间,构建立体分层步行网络。
地下一层结合地铁站及商业休闲公共功能布置。
二层步廊结合周边地块建筑设置。
由绿地、广场、公共设施和步行道形成公共空间系统。
按照分层分级布局的原则,设置尺度、规模不等的绿地、广场和人行活动空间,配置相应服务设施,形成亲切宜人、功能复合的活动场所,增强了区域空间的可行走性和吸引力。
西侧滨水区,结合水景布置休闲、餐饮及文化娱乐功能,空间开敞、自由、通透,贴近自然。
规划设计 ——
公共空间示意图(草案)
高效便捷的交通组织
统筹协调地区内外交通组织,外部交通体现快速集散,内部交通组织突出便捷人性化。
优化地区交通组织,采用禁止左转、单向交通等方式,缓解内外交通转换节点在高峰时段的拥堵。
完善地区公共交通,整体考虑商务区公共交通网络,设置内部环形公交线路,使用新型节能环保车辆,与枢纽及过境公交线路形成接驳。
结合步行网络、商业中心及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构建“地铁+公共自行车”的绿色交通模式。
加强静态交通规划,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以地下二层空间为主,合理安排地下停车库。
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
规划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体现在区域能源的综合配置及雨水收集技术的应用。
其中能源结构以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为主,太阳能系统为辅,夜间低谷电蓄能系统作补充。
区域能源中心统一规划,分级布置,分步实施,各级能源中心通过能源公共输送管网连接,构成商务区节能、安全、多源的供能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突出整体性、规模化。
通过对屋面及地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可用于土地入渗补充地下水以及市政、生活用水。
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
规划商务区核心区范围内所有建筑均应满足节能要求,并建造若干个高等级低碳示范建筑。
全面推行建筑节能措施,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外遮阳系统、屋顶绿化以及节水设备(如中水系统)、自然采光调控设施、智能能源管理设备,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将严格遵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规划设计
轴线向西效果图规划设计 ——
二层廊道效果图
—— 规划设计
规划组织编制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虹桥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公司SBA 、华东建筑设计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