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 2、下呼吸道标本
(1)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用清水反复漱口,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容 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 的标本,室温保存≤2h。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 不要唾液。
• (2)诱导痰: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3 NaCL诱导咳 出痰液,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检测。
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 痰液、尿液、粪便、伤口的脓液、胸水、腹水、 脑脊液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等,下面分别 介绍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一、呼吸道标本采集规范
病原体种类繁多而复杂 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成为难题
➢细菌 ➢真菌(包括肺孢子菌) ➢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与立克次体 ➢原虫 ➢寄生虫
(二)采集方法
1、咽拭子及鼻拭子 采集前患者应用冷开水反复漱口, 拭子的选择:要求无菌、不含抑制剂; 预先沾湿拭子(非常重要); 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将棉拭子 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以取得标本。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直取病灶部位,拭 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及舌粘膜。减少污染。 立即送检。室温保存。 接种同痰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 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外 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 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 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集痰 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 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 安全防护。
2.耻骨弓上膀胱穿刺采集尿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 接从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 估 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患者不 易接 受,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 婴儿尿 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1. 范围和目的本规范适用于临床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旨在保证样本采集的质量和规范性,确保临床微生物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术语和定义(1)微生物: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在内的微小生物体。
(2)临床样本:指从患者体内采集的各种生物标本,如血液、口腔、鼻咽部、骨髓、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3)采集容器:指用于采集临床样本的容器,如血液采集管、尿样瓶、培养皿等。
(4)采集套装:指一次完整的样本采集过程中所需的所有采集工具和材料。
3. 采集前准备(1)确定采集部位、时间和采集方式,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套装和采集容器,在样本采集前做好标签,并核对患者信息。
(3)认真阅读所有相关规范和实验室要求,确保样本采集符合要求。
4. 采集操作步骤(1)根据采集部位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套装。
(2)采集前应让患者了解采集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3)采集前要检查采集部位,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生命体征,确保采集过程安全和无痛苦。
(4)采血时应注意采血量、采血速率、采血部位、采血方式等。
(5)尿样采集时应注意尿样的采集量、采集时间、采集方式、保护好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
(6)痰液采集时应注意痰液的颜色、黏度、量和纯度,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和采集方式。
(7)脑脊液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部位、采集方式、采集量、采血顺序和样本处理标准等。
(8)其他临床样本采集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器具。
5. 样本运输和储存(1)在采集后,立即将样本放入相应的采集容器中,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若无法立即处理样本,应按要求在采集容器中注明采集时间和采集者信息,并存储在规定温度下,以便后续处理。
(3)运输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确保样本不泄漏、不污染,并尽快送至目的地。
(4)储存过程中应保持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控制储存温度,在保质期内使用。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
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
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
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3。
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4 7
血培养 淋球菌培养
立即 30分钟
1小时 30分钟
阳性结果3天以上,阴性结果7天 2天
8
真菌培养
1小时
2小时
3天后
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
9 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衣原体培 养 1小时 2小时 2天后
11
一般涂片革兰氏染色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12
涂片找抗酸杆菌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查询申请医师,补足标本信息。
仅有申请单而无标本或无菌容器内无标本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标本外漏及明显受污染(如开塞) 标本收集不符合采集要求 样本混入消毒液 或防腐剂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建议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告知正确收集方法,要求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建议重送标本。
13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
1小时
1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 注: 1. 细菌室正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全天、周日上午;其他时间(包括中午、 夜班、周日下午、)常规培养请送急诊化 验室。 • 2.各类血清学检测周一至周五做;支原体、 衣原体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做,其余时间 标本一律不接收。 • 3. 空气培养、物表监测周六、周日不做, 于周一至周五打电话给细菌室告之数量。
【标准操作程序】
• 3. 粪便样本
养:
• 5.1采集指征: •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
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 体温>38.5℃ 重症腹泻 血便或便中有脓液 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病人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养 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 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 (4) 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 ~ 2 h 内 采集3 份血标本,如果24 h 后阴性,再采 集3 份以上的血标本。
采集部位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 不推荐动脉血,因其诊断价值没有比静
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运送的规范
4.采血间隔:如第一次采集2套(4瓶)血培养 标本,在以后的2-5天不必采血,但除外心内膜 炎和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5.儿童:采血量是总血量的1%。 6.延迟培养瓶处理: 延迟培养瓶不要放冰箱或孵 箱,放常温,尽早送往临床细菌室。 7.皮肤消毒液推荐:建议先用70-80%异丙醇去 脂,再用葡萄糖酸氯乙定消毒。
您知道吗?
正常人尿液是无菌的,而尿液细菌培养 最大的问题是杂菌污染。正常人外尿道有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存在。而这些细菌 又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病源菌。因此要作 好尿液细菌学检查,首先应注意标本收集 问题。
您知道吗?
尿液经尿道排出时会受到尿道内正常
菌群的污染,但定量培养时计数不会超 过103 CFU /m l, 泌尿系感染时定量 培养在104 ~ 105 CFU /m l 。 另外,由于绝大多数的泌尿系感染是由 肠杆菌科细菌引起,而此类细菌的硝酸 盐还原实验为阳性,故可参考尿十项检 查中的硝酸盐还原实验来推断是否有 细菌感染。
我们可能每天都面临以下问题的挑战
同时做需氧血培养和厌氧血培养时血液先注入 需氧瓶或厌氧瓶? 脓标本有时涂片见到细菌为什么培养阴性? 非上班时间需要做厌氧培养怎么办? 明显细菌性脑膜炎为什么培养阴性? 痰标本分离出4种细菌做哪一种细菌的药敏试 验? 数量很多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痰里分离出 来是否要做药敏?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① 皮肤与皮下组织,包括手术切口、褥疮溃疡、新生儿
脐炎、婴儿脓疮病。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的酒精擦去病灶表面渗液;
③用无菌棉拭子抹去及较深部的脓液分泌物或组织送检;
④采集褥疮溃疡标本时应采集褥疮边缘的脓性分泌物,拭 子放在运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注意事项:不要采集创口表面 的渗液。
2. 伤口、脓肿、窦道、坏疽组织采集方法及注意事
项 ①闭锁性脓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后,用灭菌注射
器穿刺抽取全部脓液送检。
②伤口处若有脓及渗出物要用无菌棉签深入各种窦道 中擦拭,用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术切除获得深处伤口 标本; ③当创伤出血时,敷有药物在 2h以内及烧伤在 12h内 均不应采集标本,此时获得阳性结果机会甚少。
3.烧伤创面 ①烧伤创面需要脓性分泌物,焦痂迅速分离变棕
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脑脊液培养。
3 、采血时机:尽量在使用抗菌素之
前采血、尽量在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
下次用药之前采血。
4、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a、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30s以上。 b、待皮肤干后,再用1%-2.%碘酊作用30s或 10%碘伏作用90s以上,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向外画 圈消毒,范围不应小于 5 ㎝(直径),且不能用 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肛门4-5cm(幼儿2-3cm)处,轻轻旋转擦取直
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注意事项
①标本要采集新鲜的,陈旧标本影响阳 性检出率; ②切忌粪尿混合; ③标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疗前采集; ④一般认为用抗菌药三天后,标本培 养病原菌阴性。 ⑤采集标本时忌用吸水性物品采集或 送检。(如棉签、或尿不湿、卫生纸、等。)
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
细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细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速准确的病原诊断与监测,不但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率,而且对预测或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杜绝感染蔓延,以及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严格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与检验方法是做好医院感染病原体监测的关键。
为此,我们应按照规范的要求,正确采集,及时运送医院感染标本。
一、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一)基本原则⑴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
⑵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⑶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杂菌污染。
⑷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⑸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宜采用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⑹混有正常菌群污染的标本如痰液、尿液、伤口拭子,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⑺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⑻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的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二)常见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1.血液与骨髓(1)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2)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取的血液以无菌方法注入血培养基内。
(3)每次采血量成人5~10毫升,婴幼儿1~5毫升,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
(4)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小时,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2.尿液(1)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要求★

24小时尿
记录尿量,将尿液混匀后取适量用于 检验。
粪便标本采集
自然排便
排便后用干净竹签取粪便 表面部分。
直肠拭子
在特殊情况下,如肠道感 染,可用直肠拭子采集粪 便。
粪便量
一般需采集足够量的粪便 用于检验。
呼吸道标本采集
痰液
患者自行咳出痰液,避免唾液和 鼻咽部分泌物。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特殊情况下,如重症肺炎,可通 过支气管肺泡灌洗采集呼吸道标本 。
确定采集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验目的,选择最 佳的采集时间,如空腹采集、餐后采 集等。
注意采集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避 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采集人员防护措施
采集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确保自 身安全。
采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
02
标本采集方法
足或采集方法不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03
标准化采集时间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可以提高检验准确性。
例如,对于急性感染患者,应在发热期采集标本;对于慢性感染患者,
应选择在疾病活动期采集。
保障患者安全
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安全。
避免患者不适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非检 验部位,确保标本不受污染。
采集后应及时送检,避免长时 间存放导致污染。
防止标本变质
采集的标本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 存放导致变质。
保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确保标本质 量。
对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标本,应采取 适当的保存措施,如低温、干燥等。
其他注意事项
采集前应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 况,避免干扰检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
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
(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3.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
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
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采血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4.采血量:采血量与血培养的检出率相关,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
成人一般为8~10ml/瓶,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5 ml/瓶,骨髓采血量为1~2ml/瓶。
5.标本运送与保存: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因为某些苛养菌可在低温环境中死亡,而使培养阳性率下降。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和处理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细菌学检查对病原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但痰标本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造成病原学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脱节,直接影响抗菌药物的应用、甚至耐药菌的出现或流行。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地带网检查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标本的采集:痰液标本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以深咳晨痰最好,主要有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法、胃内采痰法、小儿采痰法和气管穿刺法等。
(1)自然咳痰法:为最常用的采集痰液方法。
留取标本前,嘱咐患者用清水漱口数次,然后将痰吐入无菌带盖的痰杯中。
对无痰或少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咳痰少的幼儿,可轻压胸骨上部的气管,促进痰液的排出。
(2)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操作,主要用于厌氧培养。
(3)支气管镜采集法:用气管镜在肺部病灶附近用导管吸引或者用支气管刷直接取材,患者不易接受,故不常用。
(4)胃内采痰法: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尤其婴幼儿)不会咳嗽,有时将痰误咽入胃中,可采集胃内容物做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清晨空腹时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抽取胃液送检。
(5)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收到刺激咳嗽时,可咳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
2.标本的运送与保存:痰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止某些细菌在外环境中死亡。
做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的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可放4℃保存,以免杂菌生长。
三、尿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尿液的细菌培养检查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
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1.标本收集时间: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5 d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h以上,使细菌有足够时间繁殖。
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标本。
2.标本收集方法:(1)清洁排尿法:女患者首先用肥皂水或碘伏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再用清水冲洗,擦干并排出前段尿液后,用无菌容器接取中段尿10~20ml;男患者应翻转包皮冲洗,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婴儿消毒其阴部后,将无菌小瓶直接对准尿道口接取尿液;均加盖立即送检。
(2)膀胱穿刺法:为避免尿道正常菌群的污染,收集尿液最好的方法是膀胱穿刺。
尤其做厌氧菌检查时必须采用膀胱穿刺法。
穿刺时膀胱应充盈,皮肤严格消毒后用装有19或20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耻检验地带网骨联合距脐1/3处穿刺。
膀胱穿刺的适应症有:①有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但中段尿培养细菌数很低,而又难以确定感染源者。
②婴幼儿、新生儿、不能用导管者。
③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
(3)肾盂尿采集法:若取左右两侧肾盂尿,应请泌尿科医生采取,左右侧的标本要标记明确,以免出现错误。
(4)对用封闭式引流装置的留置导尿患者留取尿液标本培养时,用适当的消毒剂严格消毒引流管和导尿管连接处的管壁,用装有21号针头的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壁吸取尿液。
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收集标本,培养用的尿液标本也不能从引流袋中留取。
(5)膀胱镜检查、输尿管插管或逆行肾盂造影时,收集的尿液可用来做细菌培养。
(6)做病毒学检测时用容器收集清洁的标本即可,不需特殊方法收集。
标本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过度生长,且标本需冷藏。
3.标本的运送和保存:尿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及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4℃冷藏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否则尿液细菌迅速繁殖,使尿中细菌计数不准确。
但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不能冷藏保存。
四、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查的质量要求1.采集方法:粪便标本多采用自认排便法,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直肠拭子法。
(1)自然排便法:患者用药前自然排便后,采集有脓血、黏液部分粪便2~3克;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粪便不同部位取材;液体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容器或保存液中送检。
(2)直肠拭子法:对于不易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可采用直肠拭子法采集。
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或盐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5cm(幼儿2~3cm)处,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擦去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盛入无菌试管或保存液中送检。
2.标本保存和运送:粪便标本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0.033mol/L PBS与等体积的甘油混合)中运送和保存。
标本置密封好的小瓶中,记录姓名、日期、标本号、及时送检,一般不长于2小时。
五、生殖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男性标本:(1)如疑为急性淋病奈瑟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感染应在清洗龟头部后,以碘伏或其他非粘膜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挤出分泌物立即以无菌棉拭子采取放入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或以专用的细拭子插入尿道口2~3cm,旋转采取。
(2)如疑为前列腺炎、精囊炎或慢性淋病奈瑟菌感染应由医师按摩前列腺,以无菌手续自尿道口采取前列腺液送检。
2.女性标本:(1)成年妇女自宫颈采取标本,应在扩阴器的支持下,选取有炎症或分泌物部位,先以无菌棉拭子拭去表浅层分泌物,再用另一拭子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如做厌氧或真菌培养应另外采取标本。
(2)如未成年幼女疑患性传播疾病时,不应使用扩阴器,应以无菌拭子在阴道口处采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六、胸腹水、脑脊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脑脊液多由临床医生采集,通过腰穿法无菌操作采集脑脊液3~5ml,盛于无菌试管或培养瓶中。
(2)胸腹水均由医师以无菌手续穿刺取3~5ml,必须应用带盖的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2.标本运送与保存:收集到的脑脊液标本应立即送检,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同时注意保温,不可置于冰箱保存,否则会使一些细菌死亡(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七、对不合格标本的处理微生物室对于下列标本收集不符合规定的标本将予拒收,并通知临床,按标本要求复送:1.申请单项目与标本不符。
2.申请单姓名、科别、床号与标本的标签不符。
3.标本已有明显的污染迹象(如开塞)。
4.标本量过少或已明显干燥。
5. 尿培养应留样于无菌试管或带盖无菌杯中。
(不合格标本大部分是因为留在尿常规杯中)。
尿培养标本不合格者,多以污染而致三种以上杂菌生长居多。
特别需杜绝的是一些患者见无菌容器太小直接留取中段尿有难度,于是把小便拉在痰盂等大容器中,再把小便倒在无菌容器中送检。
6. 痰培养应留样于带盖无菌痰杯中。
(不合格标本大部分是因为留在尿常规杯中)。
痰培养标本不合格者,多以口水居多或口腔污染严重。
挑取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WBC<10/LP,上皮细胞>25/LP不适合做细菌培养。
7. 大便培养标本不合格者,多以送检时间过长导致标本干燥无法培养,故大便标本须及时送检(1小时内,最好在上班时间直接送细菌室检验)。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