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论文: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

合集下载

城隍论文: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

城隍论文: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

城隍论文: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城隍论文: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中文摘要】城隍信仰就是对于主管城池的神灵的信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

城隍神并不是自古就是有的,它是古人以沟渠神为雏形,结合佛、道二教的鬼神理论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灵。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城隍信仰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论述城隍信仰的起源。

城隍的原型是古代田间用于灌溉的沟渠。

城隍信仰是随着古代城市发展而形成的习俗,它起源于自然崇拜,是古代人们受趋利心理影响的结果。

第二部分,论述城隍信仰的内容。

城隍信仰的内容丰富, 本文从城隍神、城隍的神性、城隍庙、城隍祭祀、城隍庙会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概述城隍信仰的演变,包括城隍信仰的地位和职能的转变两个方面。

城隍信仰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每个时期都很有特点。

第四部分,总结城隍信仰的性质、作用和地位。

城隍信仰是自然崇拜而非鬼神崇拜。

城隍信仰曾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权威、警醒、调节等作用。

城隍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从民俗史的角度研究城隍信仰, 对城隍信仰的起源、内容、性质、作用、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城隍信仰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认识。

【英文摘要】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is an important folk belief in China which refers to people’s worship towards the City Gods. The City God didn’t exis t in ancient china. Based on the form of Ditch God, and combined the ghosts’theories fro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City Go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created by Chinese ancient peopl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major parts to probe into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The first part illustrates the origin of it. It originates from nature worship, and is the results of ancient people’s benefits psychology.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its contents.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is abundant in content which is made up of theCity God, the divinity of the City God, the City temple, sacrifice to the City God, and the City temple fair. The third part discuses the evolutions of the worship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status of the worship and its function conversion. These evolutions have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property,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worship towards the City God. It is worship towards nature not ghosts. And with its functions of authority, alerting and regulating, it has impacted social life significantly. It is an important folk worship custom, and a Chinese nation’s superior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 history, this study intends to probe into the origin, contents, property,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and expects a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it.【关键词】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英文关键词】City God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nature worship【目录】城隍信仰初探摘要4-5Abstract5第1章绪论8-11 1.1 选题缘由8 1.2 研究现状8-10 1.3 研究方法10 1.4 研究意义10-11第2章城隍信仰的起源11-14 2.1城隍的原型11-12 2.2 城隍信仰的产生12-14第3章城隍信仰的内容14-28 3.1 汉族的城隍信仰14-26 3.1.1 城隍神14-18 3.1.2 城隍的神性18-23 3.1.3 城隍庙23-24 3.1.4城隍祭祀24-25 3.1.5 城隍庙会25-26 3.2 少数民族的城隍习俗26-28第4章城隍信仰的演变28-34 4.1 城隍信仰地位的演变28-32 4.1.1 唐代以前的城隍信仰28-29 4.1.2 唐宋时期29-30 4.1.3 元明清时期30-31 4.1.4 民国时期31-32 4.2城隍信仰职能的转变32-34第5章城隍信仰的性质、作用和地位34-39 5.1 城隍信仰的性质34-35 5.2 城隍信仰的作用35-36 5.2.1 权威作用35 5.2.2 警醒作用35-36 5.2.3 调节作用36 5.3 城隍信仰的地位36-39 5.3.1 城隍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37-38 5.3.2 城隍信仰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38-39结语39-40附录一参考文献目录40-42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2-43致谢43【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城隍[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守护城池之神]

城隍[守护城池之神]职能守护神:守护城池、国家。

城隍庙司法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在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

都城隍为省级行政区所奉祀,相当于阳间的巡抚。

府城隍相当于阳间的知府,县城隍相当于阳间的县令。

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

古代教人做官的黄六鸿《福惠全书》写道,新县官莅境:“于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庙斋宿”以便在梦中请教境内是否有悬而未决的冤案。

有些神明虽不称城隍,但却有城隍的性质与职能,如福建泉州惠安县的青山王,其庙就配奉有判官、诸司、范谢将军等。

城隍来历城隍[1]”这个名词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复于隍城隍神,勿用师”;《易经》中又言:“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在这里所说的“城”是指“城廓”、“城壁”、“城墙”,“隍”则是“城堑”,指城外护城的壕沟,也就是指“护城河”,“城隍”的意义就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

其意是指如果城墙倾覆时,是为乱兆,为政者应应息武止戈,不可穷兵牍武。

《梁书.陆襄传》中也曾记载陆襄曾率领城中百姓官史一起修城隍的事情。

《说文解字》曰:“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

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周易》亦有“城复于隍,勿用师”之语。

“城隍”一词连用,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始于汉,始于三国诸说,然所据不足,无可凭信。

有史可征者,约在南北朝《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南朝梁军包围,梁军以荻洪截断水路供应,形势危急。

城隍[守护城池之神]“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

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

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这是关于城隍神显灵护城的最早记载。

城隍是神话中守卫城池的保护神。

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

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

本科生课程论文*名:**学号:***********专业:国际政治成绩:2012 年 6 月文化与主义的洗礼——上海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城隍庙、豫园地段是上海城市中少有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江南园林特色的部分,这在上海“西化”的城市空间中着实显得比较特别。

然而,纵观古代城隍庙的建立到如今城隍庙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城隍庙无论是在历史功能上还是社会意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城隍庙在岁月的磨砺中走向了新的历史使命;纵观整部上海的历史,由于其在不同阶段所受到的如租界时期的影响和当今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浸染,这座城市也在不断接受着文化与主义的洗礼。

本文试图探讨上海老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也是作为老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一、上海城隍庙的“前世”:老上海庙园和市井生活娱乐场所1、古代城隍庙——老上海的庙园上海建县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城隍庙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

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

上海城隍庙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着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是为“一庙二城隍”,属国内罕见。

近代时,为纪念壮烈牺牲在吴淞口炮台的民族英雄、抗英将领陈化成,沪上百姓为其塑像建祠祭祀,后又曾奉于城隍庙前殿朝拜,因而更有过“一庙三城隍”的奇观。

明朝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在原霍光神祠的基址上,改建了上海的城隍庙,经过历次重修和扩建,在清中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历经数次火灾和战争,城隍庙经过多次毁损和重建,1926年在火灾废墟上重建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大殿一直保存至今。

如今我们看到的城隍庙,四周建筑的外观都是庙宇的形状,飞檐的翘角随处可见。

城隍庙老街上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汇集着仿古的各色建筑。

上海县城是上海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处于县城中心地带的城隍庙、豫园地段则可以说是县城内重要的庙园地带,是各种类型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守护者:城隍

城市的守护者:城隍

城市的守护者:城隍“宗教信仰,不无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和依恋,1700多年中国人对城隍神的信仰、祭祀,折射出了这个民族对乡土的眷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隍信仰支撑着中国人闯荡世界,带着故乡的眷恋,带着故乡的祝福,拼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图片来自网络转载)(此文曾公开发表过,写得我涕泪交加:一样的血脉,共同的神袛。

)福州又称“三山”,其中“冶山”是三山中历史文化背景最为深厚的;不论是无诸的闽越故城,还是唐代的马球场都与之密切相关,甚至福州的古名“冶”亦因此山而来。

沧海桑田,冶山上如今林立的厅局机关建筑呈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而在这些建筑之下,却曾是全国最早的省城隍庙的旧址。

穿过熙熙攘攘的八一七路,找到“城隍庙官地碑”,顺着路标,走过云步山巷,在现代建筑的夹缝中找到那座两层楼高的“福建都城隍庙”。

01—古老的城市守护神城隍神信仰是古代中国汉族地区最为普及的信仰之一,有城便有城隍神,而神仙就住在城隍庙里。

曾经,在古老的中国,城隍庙遍布大大小小的城镇,供奉着守护知府、州、县等城池的大小城隍神。

同样,福州这座古城也有着自己的守护神。

“闽之有城,自冶城始。

”福州建城始于公元前202年,是为闽越国首都冶城,福州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由此开始。

福州位于冶山的这座都城隍庙的历史久远,距今已逾1700多年。

宋淳熙年间,梁克家的《三山志》中这样记载:“城隍庙,府治之东,古有之。

晋太康迁城,即建今所。

绍兴二十七年,沈待制调增创厅宇,寻置兴福庵其东。

淳熙五年,前作更衣亭、肃仪亭。

今十二邑皆旧附县治置。

”为此可见,福州城隍庙应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它的历史仅晚于迄今发现文字记载最早的建于三国时期东吴赤乌二年(239年)的芜湖城隍神祠,但“省垣坛庙,此为最早”,完全可以说福州的城隍庙是最早的省城隍庙。

城隍庙与关帝庙一样,宣扬的都是忠君爱国思想,自唐以来历代供奉的是“正人直臣”,那么福州的城市守护神又是谁?宋元祐戊辰,长乐人林通作本县《图经》,内《县东北城隍庙》曰:“庙之神,西汉御史大夫周苛也。

邯郸地方城隍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探究

邯郸地方城隍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探究

•5•邯郸地方城隍信仰及其民俗文化探究王倩倩(云南大学 文学院,昆明 650091)一、城隍的由来及渊源邯郸自古人杰地灵,在这片沃土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间关于“城隍”的说法有很多,邯郸人信仰城隍,并因此建立城隍庙。

“城隍”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班彪传》,“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

”这里的“城隍”即为城池的本义。

清人姚福均提到“易城复于隍。

礼天子大腊八,水庸居第七。

水即隍也,庸即城也。

”[1]在这里,城隍属于腊八神中的第七神,即水庸神,有“护城河神”之意,是一个地方的自然神,即为防范外来侵略,保卫一方城市人民安宁的神祇。

范军《城隍信仰的形成与流变》认为,“水庸(城隍)在周代已经作为保护城市的土地神而接受人们的祭祀了。

”[2]郑土有、王贤淼的《中国城隍信仰》认为“城隍的信仰实质是对人鬼的信仰。

”[3]“水庸”是城隍的原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它其实是人们对神灵显灵的期待。

“城隍”作为民间崇尚的一个地方神灵,也是原始人类“神灵崇拜”的展现。

“严格说来,城隍信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宗教信仰,而只是一个神格化了的名人信仰。

因为城隍信仰不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并没有一个原始的神祖,更没有一套完整的宗教理摘 要:“城隍”是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民俗信仰。

邯郸人信仰城隍,认为城隍是保护一方安宁的神祇。

城隍文化渊源流长,在邯郸至今还流传着关于城隍爷的各种祭祀仪式和环城巡游活动。

每逢正月在邯郸的磁县、涉县、武安等地都会举行关于城隍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出巡仪式,这种古老的节日传统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福保平安的愿望,传播了地方民俗文化。

近些年来,城隍信仰及城隍爷出巡仪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人们更新改造,除了民间优秀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外,还需增添新时代元素。

关键词:邯郸;城隍;仪式;民俗文化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19)03-0005-03收稿日期:2019-08-15作者简介:王倩倩,女,河北邯郸人,云南大学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田禾《信仰的抗争——关于唐代城隍信仰的思想史考察》

田禾《信仰的抗争——关于唐代城隍信仰的思想史考察》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______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信仰的抗争——关于唐代城隍信仰的思想史考察院(系)名称:历史学院专业名称:人文科学试验班学生姓名:田禾指导教师:冻国栋教授二○○八年六月BACHELOR'S DEGREE THESISOF WUHAN UNIVERSITYResistive spirit in the City-God cult of TangDynastyCollege:HistorySubject:Humanity ScienceJune2008摘要唐代是城隍神信仰发展的早期阶段。

其信仰由吴越一带扩展至南北广大地域,并形成了城隍神作为冥间地方官的特质。

人们把他们认同的地域人物立为城隍神,求其福佑,祈盼公平,同时约束现实中的统治者。

这样的观念在地方官祈晴雨的活动中渐为他们接受。

此外,城隍信仰在唐代基本上是自发自为的民间信仰状态,民众以此表达了他们对官吏的抗争心理,这种信仰的抗争幽微不显,但却持续地发挥了作用。

唐代城隍信仰这种特征在六朝巫风精神下形成,其发展兴盛或许与唐代的政体建设和地方吏治的状况有关。

关键词:唐代;城隍信仰;思想史ABSTRACTThe worship of City-God remained primitive evolvement in Tang Dynast,during which this folk belief spread from Wu-Yue region to the whole reigning area.The City God was gradually be regarded as a magistrate ruling the lower world and masses always choose one of the dead celebrity in their country to endow him the deity title. They courted the deity’s bliss,hoped he can give a fair judge to evils in the world and officers,it seems,had been restricted by this thinking as well.They presented their dread towards this deity in the rain(or sunny)-praying activities.This influence that City-God worship exerted on magistrates was subtle but had a continual effect. City-God belief could be stemmed from the wizard ethos in six-dynasty period and its thriving in Tang dynasty maybe as result of government-building and local reigning situation of that time.Key words:Tang dynasty;City-God cult;thought history一绪论1.1研究背景 (1)1.2唐代城隍信仰的研究现状 (2)1.3本文的写作角度 (3)二唐代城隍信仰的发展状况2.1吴越风俗和信仰的传播 (4)2.2城隍祠庙的建立 (6)2.3六朝巫风和城隍信仰特质的由来 (9)三唐代城隍信仰的内容3.1民众的信仰心理及其影响 (11)3.2官员的信仰心理和祭祀活动 (14)四结语 (15)参考文献 (18)致谢 (20)附录 (21)1.1研究背景城隍信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由来已久,传播广泛。

城隍

城隍

城隍城隍两字原意为护城河,「城」指城郭,「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所以城隍原指城郭河沟而言。

由于「城隍」对地方的安全意义重大,故「城隍」逐渐神格化,成为「保卫城池之神」、「护城之神」,其任务是在天灾、兵乱时保护城池和居民的,是城市的守护神,后来又随时代俗流所影响,渐渐加重他的职事,如:祈雨、求晴、招福、穰灾等等,无形中兼管地方冥籍,赏善罚恶,为冥府派驻阳间之地方冥吏。

在民众心目中,城隍爷是阴间的司法官,可以弥补人间司法的漏洞,因此备受百姓崇祀。

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有神在。

城池在过去担负起人们的身家性命及财产的安全,有大功于民,当然受到百姓的崇拜。

由此可见,「城隍爷」是城市居民的膜拜对象,而土地公及神农氏则是农民的膜拜对象。

由此可知,「城隍爷」是城市出现以后才产生的神祇,故他的年纪及辈份要比「土地公」、「神农大帝」小的多。

但「土地公」管理范围小,「城隍爷」管理范围大,因而责权方面则比「土地公」大(城管乡)。

正式专祀「城隍爷」,应始于北齐。

当时战乱频繁,「城池」极易得失,地方守护神的权力、威望、神通等等自然极其重要,「城隍」的地位因而大大提高了。

到唐朝愍帝时,全国各城市普遍有了城隍庙之建筑,并予以敕封。

到明太祖朱元璋执政后,依人间之行政区域划分而分等级敕封:掌管全国者封为「天下都城隍」,其职爵级为王;掌管一省封为「都城隍」,爵级亦为王(京师城隍为明灵王);掌管一府封为「府城隍」,爵级为公;掌管一州者封为「州城隍」,爵级为侯,称「灵应侯」、或「绥靖公」;掌管一县者封为「县城隍」,爵级为伯,称「显佑伯」。

从此,民间对城隍爷之崇拜就普及到全国每个角落。

传统上,每个地方的县城中心座南朝北,都建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爷端坐其中,掌管一县的大小事情。

到清朝时,有些较大的市镇也建了城隍庙。

城隍爷既为幽冥界的地方官,自然设有许多部门及属僚,以掌司法及警察。

一般城隍爷下设六部司:延寿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增禄司,通常称为「六官」,或称「六神爷」,他们的职司和官名相同。

中国人对城隍神的崇拜

中国人对城隍神的崇拜

中国人对城隍神的崇拜城隍神最早的雏形,大约是出于《周礼》的记载。

据说,《周礼》曾记道,蜡祭八神之一,就有水庸神。

水,指隍;庸,指城。

水庸,即城隍。

对此,《陔余从考》卷十五分析:“水则隍,庸则城也。

”这就证实了水庸神是最早的城隍神的说法。

古代的国家,一般的都是城市国家。

城墙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十分重要。

仅有城墙,还是不够的。

城墙之外,必须有护城壕。

护城壕里,还必须贮满池水。

因此,城隍神就具有了保家卫国的特殊意义。

有了城隍神的保佑,城池就可以固若金汤。

城隍神的崇拜,也就顺理成章了。

见于记载的最旱的城隍神,是三国吴国赤乌二年(239年)所建的芜湖城的城隍。

《北齐书-慕容俨传》也有郢城城隍的记载。

唐朝以后,经济发达,城市林立,郡县城市都拥有各自的城隍,建立各自的城隍庙。

唐朝的文豪,如张说、韩愈、杜牧,都曾虔诚地撰写过祭城隍文,以祈祷城隍的保佑。

到了宋朝,城隍的信仰,已经遍布全国。

各地都把有功于当地的名人,作为自己的城隍。

如苏州的城隍是春申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

名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了。

后唐时期,城隍的地位又升高了。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城隍被封为王,级别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明朝,城隍得到了殊遇。

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有着特别的感情。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今安徽风阳县东)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

16岁就出家于皇寺当了一个小和尚。

但是,寺庙也养活不了他,他只得出外去化缘,讨口饭吃。

这样的云游生活,他过了三年。

三年的漂泊生活,各地城隍庙成了他的栖息地。

因此,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对城隍庙情有独钟。

朱元璋下令,晋封京师的城隍为帝,同人间的皇帝同等对待。

晋封开封、东和等几个大城市的城隍为王,职同正一品,同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

又封府、县的城隍为公、侯。

并旨命各地重建城隍庙,其规格要同当地的官府衙门一样。

这样,各地就有了阳、阴两套衙门。

现在西安的城隍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修建的,雄伟壮丽,蔚为大观,呈一时之盛。

大殿正中是城隍神,两旁分列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鬼卒,面目狰狞,阴森恐怖,展现了阴间的一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隍论文: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
【中文摘要】城隍信仰就是对于主管城池的神灵的信仰,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

城隍神并不是自古就是有的,它是古人以沟渠神为雏形,结合佛、道二教的鬼神理论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灵。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城隍信仰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论述城隍信仰的起源。

城隍的原型是古代田间用于灌溉的沟渠。

城隍信仰是随着古代城市发展而形成的习俗,它起源于自然崇拜,是古代人们受趋利心理影
响的结果。

第二部分,论述城隍信仰的内容。

城隍信仰的内容丰富,
本文从城隍神、城隍的神性、城隍庙、城隍祭祀、城隍庙会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概述城隍信仰的演变,包括城隍信仰的地位和职能的转变两个方面。

城隍信仰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每个时期都很有特点。

第四部分,总结城隍信仰的性质、作用和地位。

城隍信仰是自然崇拜而非鬼神崇拜。

城隍信仰曾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权威、警醒、调节等作用。

城隍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从民俗史的角度研究城隍信仰,
对城隍信仰的起源、内容、性质、作用、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城隍信仰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认识。

【英文摘要】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is an important folk belief in China which refers to people’s worship towards the City Gods. The City God didn’t exist in ancient china. Based on the form of Ditch God, and combined the ghosts’theories fro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City Go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created by Chinese ancient peopl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major parts to probe into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The first part illustrates the origin of it. It originates from nature worship, and is the results of ancient people’s benefits psychology.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its contents.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is abundant in content which is made up of the City God, the divinity of the City God, the City temple, sacrifice to the City God, and the City temple fair. The third part discuses the evolutions of the worship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status of the worship and its function conversion. These evolutions have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property,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worship towards the City God. It is worship towards nature not ghosts. And with its functions of authority, alerting and regulating, it has impacted social life significantly. It is an important folk worship custom, and a Chinese nation’s superior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 history, this study intends to probe into the origin, contents, property,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and expects a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it.
【关键词】城隍城隍信仰自然崇拜
【英文关键词】City God the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nature worship
【目录】城隍信仰初探摘要4-5Abstract5第1章绪论
8-11 1.1 选题缘由8 1.2 研究现状8-10 1.3 研究方法
10 1.4 研究意义10-11第2章城隍信仰的起源11-14 2.1
城隍的原型11-12 2.2 城隍信仰的产生12-14第3章城隍信
仰的内容14-28 3.1 汉族的城隍信仰14-26 3.1.1 城隍神
14-18 3.1.2 城隍的神性18-23 3.1.3 城隍庙23-24 3.1.4
城隍祭祀24-25 3.1.5 城隍庙会25-26 3.2 少数民族的城隍习
俗26-28第4章城隍信仰的演变28-34 4.1 城隍信仰地位的
演变28-32 4.1.1 唐代以前的城隍信仰28-29 4.1.2 唐宋时期
29-30 4.1.3 元明清时期30-31 4.1.4 民国时期31-32 4.2
城隍信仰职能的转变32-34第5章城隍信仰的性质、作用和地位
34-39 5.1 城隍信仰的性质34-35 5.2 城隍信仰的作用
35-36 5.2.1 权威作用35 5.2.2 警醒作用35-36 5.2.3 调
节作用36 5.3 城隍信仰的地位36-39 5.3.1 城隍信仰是一种
重要的民间信仰37-38 5.3.2 城隍信仰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
38-39结语39-40附录一参考文献目录40-42附录二攻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2-43致谢43
【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