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信仰民俗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既包括节日庆典、饮食习俗、服饰传统,也涵盖了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揭示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节日庆典中国人民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每逢节庆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誉为“华夏第一节”,人们在这一天会走亲访友,共聚一堂,品尝美食,观赏花灯,燃放烟花爆竹,渡过一个欢快而热闹的节日。
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有各自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人们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二、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色、香、味、形”四位一体,不仅让人口福,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智慧。
中国人多数视食物为天,吃有仪式感,餐桌上往往会有许多讲究,比如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团圆味鲜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过生日吃寿面,象征长寿;喝酒敬酒要有礼等等。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体现了对食物的尊重,更流露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服饰传统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穿着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汉族的传统服饰多以“襟、领、袖、襠、衽”五个单元为基础,有着悠久历史和艺术价值,柔美端庄,被誉为“华夏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
而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让人惊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多样与美丽。
四、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广泛而深刻,包括神祇信仰、风水迷信、先祖崇拜等,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们会祭拜神灵、祖先,参加庙会、祈福活动,祈求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家庭美满等。
即使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仍在不经意间传承着这些古老的信仰与习俗,虔诚而坚定,展现出中国人对神灵与命运的敬畏与探寻。
中国民俗学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信仰民俗

一、民间信仰的原始形态
(一)迷信与俗信 1.迷信—是民间信仰传承的重要内容,它
是对事象的因果关系进行歪曲认识或施行 歪曲处理的神秘手段,对社会生活产生消 极麻痹作用,弊害极大。
2.俗信—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 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科学的发达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迷信事象在流传中失去了原有的神秘 色彩和神秘力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 活实践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把这些事象 从迷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加以正面的利 用,这便是俗信。比如贴春联、贴门神。
有些地区,家有病者,在其身左臂写“青龙”,右臂写“白 虎”,前胸写“朱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写“玄武”,以为可以驱邪治 病。
(6) 植物信仰
原始信仰认为植物和动物一样,是有灵的。先秦时 期有一种司木之神,叫做“句芒”,是古代的树神。 至今一些少数民族村寨中多有神树或神林,都是植 物信仰原始形式的遗留,后来已经转化成一种村寨 守护神的神格了。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台湾闽南 俗称“天公生”。这一天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 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2、观世音菩萨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 “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 在」、「观世音自在」。
提篮观音(马郎妇观音)
(1)天象信仰
古代,对天象的信仰包括对日、月、星、云、 雾、风、雨、雷、电等的信仰。
a.最早的对天的信仰是以对太阳的崇拜为代表 的,我国古代有迎送太阳的习俗。对月的信仰古来 有之,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后来又 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对星的信仰突出体现在织女、 牵牛二星的神话里。古代信仰中对风、雨、雷、电、 云、雾等都有具体的内容。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民俗信仰)【圣才出品】

第7章民俗信仰7.1 复习笔记一、信仰对象(一)灵魂1.人类最初的信仰是从自身开始的,如对梦境和死亡的不解,导致人们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
2.在人们的意识中,最初的灵魂是有血缘、远近和亲疏之别的。
3.灵魂信仰不限于人,也涉及自然神、图腾,包括人类自身役使的牛马和使用的器物。
(二)自然神1.自然神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
2.自然神的种类(1)天体,包括天神、日神、月神、星神。
(2)自然现象,包括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火神。
(3)无生物,包括山神、土地神、水神、石神、海神、潮神,土地神,又称社神。
(4)生物,其中有两种,一种是动物神;一种是植物神。
(三)图腾1.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
2.在同一图腾内禁止通婚。
图腾还有一定的祭祀和禁忌。
(四)祖先神1.祖先神是人类把已故祖先加以神化的结果。
由于相信灵魂不死,所以人们认为,祖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者,也是人死后的管理者。
2.祖先神包括不同层次:有远古祖先或始祖、氏族祖先、部落祖先、民族祖先、家族祖先。
(五)生育神生育神是主宰生育诸神的总称。
它们大都起源于史前时代的女神。
(六)行业神1.含义:行业神是指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
2.起源:它起源于生产的发展。
最初的行业神就是生产神。
二、信仰媒介人类为了取得与鬼神的密切联系,就必须有沟通人与鬼神的桥梁,于是出现一种媒介—巫觋或萨满。
(一)灵媒由于人、鬼、神的分野,人类要经常求助于鬼神,因此曾有一个时期,人人为巫。
后来由于宗教事务频繁,产生了一些专事通神的人,出现了人、鬼、神之间的媒介:这种人物,中原称巫觋,南方称灵子,北方称萨满。
(二)巫的种类1.巫觋巫觋通鬼神的两种方式:(1)请神附体。
请神附体有请神、探源、抓鬼和谢神四个步骤。
(2)过阴,即“灵魂出走”。
2.祭司祭司是由巫觋发展来的,是一种高级的巫,即大巫,皆由男性担任。
3.术士术士,即专门巫师,主要包括山、医、命、卜。
第六章 民俗信仰

财神。 大型祭祀由巫师、祭司主持。
(三)祭祀程序 请神、降临、叙述、祈求、送神、谢神。
(四)奉献 1.初为神提供衣着、食品、歌舞 “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 (郑玄《诗谱》)
2.后出现血祭,杀牲祭神 有牛、羊、猪“三牲”: 太牢:牛羊豕俱全,后专指一牛; 少牢:有羊豕无牛,后专指一羊; 特牲:一牛或一豕,后专指一豕。 雁、鹜、雉“三牺”,以及人祭等。
(2)医: 巫医 职能:将巫术与医药疗法结合,为人治病。
(3)命 相命师、算命先生 职能:根据人的面相、手纹等测算人的命运,
或根据生辰八字测定命运,或依据姓名推算人生 前途。 (4)卜
指占卜师 职能:用各种占卜工具和方法,占卜吉凶祸福。
第四节 信仰表现方式
信仰表现方式基本分三大类 预知、祭祀、巫术。
彝 族 毕 摩
东北满族女萨满迎火神仪式
(一)巫觋源流
1.巫觋信仰的特点: 原生形态的巫觋信仰,具有自发、朴实、神秘 的特点,且源远流长。
2.巫觋的传授: 分神授、人授两种,须经训练,严格考核,合 格方能成为巫师。
3.使用的法器: 面具、服装、巫具、乐器及经典。
掌坛师
傩坛法器
彝 族 苏 尼
(二)巫的种类 1. 巫觋(一般的巫) (1)职能:
(五)祭祀的评价 1.趋吉避祸,加强家族、氏族、部落团结, 提高战斗力。 2.祭祀时的神话、传说、歌舞等活动,起 到了传播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作用。 3.现代社会祭祀,宗教成分淡薄,在祭祀 中心形成庙会,将祈神、贸易、娱乐融 于一体,成为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三、巫术 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
火笑客至,灯花兆喜…… 5.人体兆
民俗学复习资料

民俗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2.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3.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本身的结构和社会过程,如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对于社会现状的关切;民俗学则主要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只对具有传承性的,反复出现的生活模式及相关的精神现象进行探究。
换句话说,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侧重于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民俗学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是一门“现在的”学问。
4.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本质特征);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
5.四大著名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6.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民俗是一种软控制,但却是最有力的深沉控制);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婚礼上的“闹房”)。
7.中国民俗分为史前,古代(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和近现代(整个中国民俗的体系,正在经历急剧地引进,斗争,分化,改组,融合等过程,向新的现代化的,既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又兼有国际性的民俗体系蜕变)。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1.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特征表现在:地域性,季节性,功能型,科学性。
2.农业民俗:是伴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主要体现在: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风习(“九曲莲灯”)。
3.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主要体现在狩猎,游牧业生产的时序,节令条件,是产生同类民俗的自然因素;狩猎,游牧的禁忌,祭祀习俗;狩猎,畜牧生产过程的民俗;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特征;渔业海上占验习俗;渔业生产操作习俗;渔业禁忌及祭祀习俗。
信仰民俗

2、观世音菩萨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 “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 在」、「观世音自在」。
提篮观音(马郎妇观音)
之风气。
(5)堪舆五术业: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亦有称禅),
春秋时代河南琪县人,居云梦山,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 、授徒孙膑,得道后受后人尊崇为祖师。
(6)印刷业:仓颉。仓颉,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 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 人。”他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昔者仓颉作书而 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
明生活。
(7)木匠:鲁班。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鲁国公族之后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般” 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的发 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 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 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8)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 ,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 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乌等,为当时杰 出的发明家。 (9)铁匠、铜匠、银匠与冶铸业均尊太上老君为祖师。《老 子内传》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 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传说老子曾 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四灵”(龙、凤、虎、龟)信仰也是古人的俗信之一,视 青龙、朱雀(凤鸟)、白虎、玄武(龟)为镇四方之神。 有些地区,家有病者,在其身左臂写“青龙”,右臂写“白 虎”,前胸写“朱雀”,后背写“玄武”,以为可以驱邪治 病。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第7章 民俗信仰——第10章 民间

第7章民俗信仰一、填空题巫术的种类主要有两种,一是模仿或相似巫术,二是____。
【答案】接触或感染巫术【解析】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巫术的种类主要有两种:①模仿或相似巫术,即以相似的事物代替当事人或事,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②接触或感染巫术,认为两种事物接触时,彼此会产生一种长期的感应关系。
二、名词解释1.灵媒(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灵媒是专事神通的人,也是人、鬼、神之间的媒介。
从信仰空间上说,鬼、神、人三者有不同的居住环境,但是有一个演变过程。
最初,人们认为,人与鬼神是混杂的。
后来才将人与鬼神分开,出现两界说。
随着阶级关系的发展,皇帝天子的出现,除人间、阴间外,又出现了天堂。
由于人、鬼、神的分野,人类要经常求助于鬼神,因此曾有一个时期,人人为巫。
后来由于宗教事务频繁,产生了一些专事通神的人,出现了人、鬼、神之间的媒介:这种人物,中原称巫觋,南方称灵子,北方称萨满。
从民俗学看,最初的巫是女性,直到汉代还盛行女巫。
《汉书·地理志》:“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
嫁者不利其家。
民至今以为俗。
”后来才有男巫。
2.巫术(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术。
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巫术本来是准宗教现象,与鬼神无关。
但是随着鬼神观念的发展和巫术形式的变化,巫术多掺入了鬼神观念。
巫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仿或相似巫术,即以相似的事物代替当事人或事,作为施行巫术的对象;另一类是行为巫术,言行结合,如求偶巫术、生产巫术。
三、简答题1.简述祭祀。
答:(1)含义祭祀是民众向神祗乞求福佑或驱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它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
它是通神的主要手段,是祈神、谢神的基本形式。
(2)祭祀对象各种神灵大都是人们的祭祀对象。
最初起源于图腾和祖先祭祀,后来才发展为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日期的禁忌
日本六辉历法:根据农历把月份分为六天 一周,循环使用的记日方法。
1 先胜:上午吉,下午凶。当天内做事赶早 不赶晚。 2 友引:早晚吉,白天凶。因会连累友人忍 办丧事。 3 先负:上午凶,下午吉。当天不宜有所举 动。 4 佛灭:万事化凶。 5 大安:万事化吉,宜办喜事。 6 赤口:大凶之日,但中午吉。
法国人不吃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细 刺的鱼,不吃味精,也不爱吃辣味的菜肴。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有的不吃羊肉、 鸭子、狗肉、兔子肉、驴肉。为日本客人盛饭时, 忌讳盛得过满过多,也不可一碗就盛一勺,不要 把整份饭或菜一下分成一份一份的。
法国人
每逢除夕之夜,家中所有的酒瓶里不能有 剩酒。否则来年必交厄运。
民间还有男子不戴绿巾、绿帽子的习俗。元、明、 清时只有妓、优伶等“贱业”中人才以绿色为服 色。
西北地区的汉民在穿衣方面禁忌短小,上衣一般 都要过膝,裤脚达到脚面。这可能是生活地区风 沙大、气候冷而形成的穿衣禁忌习俗。
大部分汉民在服饰款式方面有“男不露脐、女不 露皮”的禁忌原则,主要是出于“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观念。
山东一带禁忌衣服的下摆有毛边,说那是丧服的 样式,恐不吉利;又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俗 说“四六不成材”,以为扣子双数会影响到穿衣 人的事业成功。
民间做寿衣时,款式方面也有禁忌,如衣服的袖 子要长,须将手完全遮住;忌讳袖短露手,否则, 据说将来儿孙会衣不遮体,要讨饭的。
在穿戴上,旧时汉族忌反穿衣,因为丧礼中接舅 家时的桌布反结,同时,寿衣给死者穿之前由孝 男反穿,之后才脱下正穿在死者身上。河南沁阳 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孀妇改 嫁时才反穿罗裙,若平时女人反穿罗裙,自然是 不吉祥的,所以忌讳。旧时,有人死后反戴帽子 的习俗。
③多样性
民间信仰从远古的原始信仰传承而来,信 仰对象涉及万事万物。
④渗透性
民间信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 生产、起居、饮食、文化、艺术、娱乐等。
⑤包容性
凡为我所用者,都被加以供奉,形成多种 宗教互相包容的民俗现象。
⑥俗信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某些原始信仰,逐渐摒 弃迷信成分,形成一种较健康的传统习惯。
祭司由巫觋发展而来,是一种较高级的巫 觋,均由男性担任。主要从事较大的祭祀 活动,如祭天祭祖掌握天文历法以及重大 事件的预测,社会地位较高。
3、方术士
一种专门的巫师,包括利用地理知识和古 代阴阳五行理论为民间选择住宅、寺院、 墓地地址的阴阳风水先生;还有巫医、算 命先生、占卜师等。
三)巫的职能 1、预测人的命运的好坏 2、主持祭祀活动 3、驱疫求吉 4、主持人生礼仪 5、主持神判,处理纠纷
与迷信在民俗中的消极麻痹作用不同,俗信 对社会生活没有弊害,有的俗信还往往在人 的心理中产生积极作用,成为社会所共同认 可的事象。
俗信从迷信中的解放,是民俗发展变异的结 果,但归根结蒂是由于社会的变革和科学技 术的进步,人们对某些信仰习俗采取了自发 的分辨和取舍,于是使一部分俗信脱掉了迷 信的外衣,以崭新的面目
3、转生魂
指灵魂脱离死者可以重新依附于人或动 物躯体再生,即投胎转世,通常又称为转 世魂。
二)自然神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 崇拜。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信仰,与人们 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信仰对象极为广泛,充分展示了古老的 “万物有灵”的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类:一是天象,二是自然现象,三是无生 物,四是动植物
四)巫蛊 1、巫术 2、蛊 3、符咒
五、中外信仰习俗举例
一)原始宗教习俗 1、拜物教与萨满教 2、日本的神道教 3、鬼神附体的教徒病
二)禁忌习俗
1、家庭的禁忌
印尼的巴达克人忌讳公公和媳妇直接对话, 必须由中介传达.
大洋洲的埃德特岛上,女婿不得目视岳母,见 到岳母必须逃之夭夭;不得与岳父身体接触。
4、图案的禁忌
意大利忌讳用菊花作商标。
法国人认为核桃花是不祥之物。
英国人忌讳用人像作为商品的装璜。 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讳用猪作为商标图案。 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用狗作为商标。 国际上把三角形作为警告性标记。 在土耳其绿三角表示为“免费样品”。 瑞士忌猫头鹰图案,认为那是死人的象征。 在有些国家,鹤和龟的图案不受欢迎。
五)行业神
指各行各业信奉的行业祖神和保护神,起 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不断出现。
我国古代就有工匠神鲁班,酒神?纺织神? 茶神?
六)生育神
是主宰生育诸神的总称。大多起源于史前 时代的女神。中国民间的生育女神很多, 如女娲、西王母、妈祖、碧霞元君、送子 娘娘、观音等。
七)附会以超自然力的人物 关羽、妈祖、钟馗等
5、服饰的禁忌
西班牙女人上街必戴耳环,认为如果没有 耳环,简直就跟没穿衣服一样。
即将做新娘的欧洲姑娘,在婚礼之前往往 拒绝裁缝要她试穿结婚礼服的请求,原因 是怕婚姻遭到破裂。
汉族民间关于服饰的禁忌主要表现于服饰的颜色、 款式、穿戴及放置等几方面。
汉族对颜色的区分好恶从来就不着重于审美角度, 而是赋予其以明确的象征意义。汉族以黄、紫色 为贵色,而以白、黑色等为凶色。
忌在竹竿尾晾挂衣服,因这与丧事所举旗幡相似。 放衣服时忌男衣放在女衣之下,恐坏男人福气。
结婚时忌新娘鞋子放在男鞋之上,恐日后女压男。
6、植物的禁忌
西方人对于年代久远的树木非常小心谨慎, 也不会随便折断随风飘拂的柳条。南美洲 的安第斯人,平时决不会采集红色美丽的 康治达花,是为幼儿夭折专用。
第七节 信仰民俗
一、定义与特征
1、定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社会物
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对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或歪曲反映, 在民间大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有关神灵崇 拜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及其相应仪式的 习俗惯制。
思考:
信仰民俗与宗教信 仰的区别?
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没有固定的信仰组织 没有一定的至高无上的信仰对象 没有支配信仰的权威 没有形成任何信仰宗派 没有其伦理的哲学的完整体系 没有可遵守的一定规约 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和固定活动场所 没有自觉的信仰意识
汉族民间认为植物同动物一样是有灵魂的。西南 汉族一些地区仍有“祭龙树”、“标龙林”的习 俗,人们不仅不能砍伐龙树,而且平时也不能走 近龙林;不能在龙林里放牧;龙林里的树、花草、 土石都不能随便乱动,否则,便认为是冒犯了树 神,会遭到不幸。这类禁忌皆为原始植物崇拜的 残存。
植物的禁忌主要依赖于它们生长的环境。被禁忌 的植物,更多的为古老的,或庙宇、村后、玫莹 的树木,以及被人们崇拜的或视作有某种象征意 义的植物。
三、民间信仰的媒介
一)神灵媒介的演变 人鬼神混杂 人鬼神分界 与此相应,就出现了在人与鬼神之间传递
信息的人,称为巫或萨满
二)巫的种类
1、巫觋xi
巫觋就是能通鬼神的人,亦人亦神,双 重身份。《说文》觋,能斋肃事神明也, 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方式有请神附体和灵魂出窍两种。
2、祭司
基督徒忌讳星期五
《圣经》记载,夏娃偷吃苹果,该隐(亚 当的儿子)杀死亲兄弟,耶稣被钉十字架, 都是星期五。
犹太教周六为安息日,或称主日
按犹太教教规,教徒在安息日里,严禁接 触金属线、火柴、机器等物。
3、饮食的禁忌
吉普赛人
禁食马肉,严禁捕猎:不许猎取任何像我 们吉普赛人一样自由的野居的动物。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或钉扣子,否则被误认为 是小偷。浙江南方农村,男人忌穿女人的鞋,穿 了女人的鞋会被鬼戏笑,走路伤脚趾头;忌用拾 到的帽子,戴了有歹运。
汉族民间不仅在服饰的颜色、款式、穿戴上有许 多禁忌,就连衣服的置放也有禁忌。
旧时民间忌讳将妇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间凉置在 室外,恐冲犯到夜游神煞。小孩的衣服还忌搭在 高处,俗称三尺以上有神鬼,恐伤害着小儿。
3、特征
① 功利性
民间信仰的所有活动都从民众的现实生活 需要出发,与每个俗民的切身利益或群体 的局部利益密切相关。它既是民众的一种 世界观,用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 民众的人生观,可解释人的生老病死以及 人与人的关系。
② 神秘性
这既表现在民间信仰传承活动和施行迷信 手段的人或集团中,又表现在其浓厚的巫 术色彩的活动方式上。
日月星辰水火山川动物植物等的崇拜。 三是对幻想物的崇拜,如祖先崇拜 四是对附会以超自然力的人物的崇拜
一)灵魂
灵魂被认为是居于人的躯体以及各种物体 内,起着主宰和支配作用的一种超自然体。
灵魂观念的产生,最初起源于人类对梦境 和死亡的不解,以及灵魂离开身体而去的 直接和间接体验。
三魂观念最为普遍:生魂、游魂和转生魂
四、民间信仰的方式
一)预知 1、预兆 2、预言 3、占卜
二)祭祀 几个条件: 1、必有明确的祭祀对象 2、有主祭人和参与祭祀的人群 3、有一系列的祭祀程序 4、要进行奉献
三)禁忌
禁忌是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 束限制观念和做法的总称。主要有鬼神和 趋吉避凶的迷信禁忌。
英国人只吃动物的肉,而不吃动物的内脏、 头、蹄、血等部分。在口味方面,他们喜清淡、 酥香,不爱辣味,较少吃海鲜。
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是香肠,但他们不吃猪蹄 等。他们讲究食物的新鲜营养,不吃有化学成分 的食物。德国人很节俭,多数时候会把食物吃得 很干净,不吃咀嚼后需要再吐出来的东西,比如 螃蟹、河鱼等。
4、民间信仰的意义
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民间信仰是为 了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特别是求得 内心的安全而创造和传承的文化。在一个 地方具有强大影响的神明,甚至还能够起 到整合地方社会、凝聚不同社会群体情感 认同的作用。
二、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
大致四类: 一是对幻想的超自然力的崇拜:如灵魂 二是对自然物自然力的崇拜,如各种天象,
应当指出的是: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习 俗已经融为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民俗学则有 兼顾研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