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民俗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既包括节日庆典、饮食习俗、服饰传统,也涵盖了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的民俗文化习惯与信仰,揭示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节日庆典中国人民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每逢节庆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誉为“华夏第一节”,人们在这一天会走亲访友,共聚一堂,品尝美食,观赏花灯,燃放烟花爆竹,渡过一个欢快而热闹的节日。
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有各自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人们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二、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色、香、味、形”四位一体,不仅让人口福,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智慧。
中国人多数视食物为天,吃有仪式感,餐桌上往往会有许多讲究,比如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团圆味鲜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过生日吃寿面,象征长寿;喝酒敬酒要有礼等等。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体现了对食物的尊重,更流露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服饰传统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穿着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汉族的传统服饰多以“襟、领、袖、襠、衽”五个单元为基础,有着悠久历史和艺术价值,柔美端庄,被誉为“华夏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
而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让人惊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多样与美丽。
四、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广泛而深刻,包括神祇信仰、风水迷信、先祖崇拜等,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们会祭拜神灵、祖先,参加庙会、祈福活动,祈求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家庭美满等。
即使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仍在不经意间传承着这些古老的信仰与习俗,虔诚而坚定,展现出中国人对神灵与命运的敬畏与探寻。
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信仰和民俗如何相互作用?

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信仰和民俗如何相互作用?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信仰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又有不同的信仰方式和民俗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不同宗教信仰中,信仰和民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一、基督教信仰与民俗的相互作用基督教信仰强调爱与宽容,教徒很少保留世俗的习惯,因此民俗礼仪并不像其他宗教信仰中那么复杂。
不过,在基督教的节庆中,有一些传统上可以视为基督教民俗的习惯。
1.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节是基督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教徒们会举行宗教活动和庆祝仪式。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饮用苦味酒和品尝由水、面团和酵母制成的饼干,以表达对上帝的忏悔和对救世主耶稣基督的敬意。
2.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另一个重大节庆,教徒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互赠礼物,并且饮用特制的圣诞酒。
民俗上,将圣诞树放在家中,赛翁节和圣诞老人也成为了圣诞节的代表元素。
二、佛教信仰与民俗的相互作用佛教信仰是东亚地区常见的信仰之一,与其信仰相关的文化元素也印在民俗中。
1.佛诞佛诞是佛教的主要节日,所以有多种庆祝方式。
虽然在不同的地区,这个节日有不同的命名,但是在整个佛教教学中,它的意义都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辰。
在这个节日中,教徒会拜蒲团,烧香托钵,以表达对佛陀的尊敬。
2.清明节清明节是在佛教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寒食节。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烧纸钱、扫墓和祭祀祖先。
这些民俗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代表了我们对逝者的追思和敬意。
三、伊斯兰教信仰与民俗的相互作用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节日。
1.开斋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标志着斋月结束。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穿新衣、拜访亲友、赠送礼物,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捐款。
这些活动展现了伊斯兰教信仰中的爱与慈悲。
2.色拉季节色拉季节是伊斯兰教中的一个重要节庆,也是重要的宗教朝觐之一。
在这个节日中,伊斯兰教徒会拼命地行走和奔跑,体验一些肉身之外的感受。
中国民俗学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信仰民俗

一、民间信仰的原始形态
(一)迷信与俗信 1.迷信—是民间信仰传承的重要内容,它
是对事象的因果关系进行歪曲认识或施行 歪曲处理的神秘手段,对社会生活产生消 极麻痹作用,弊害极大。
2.俗信—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 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科学的发达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迷信事象在流传中失去了原有的神秘 色彩和神秘力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 活实践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把这些事象 从迷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加以正面的利 用,这便是俗信。比如贴春联、贴门神。
有些地区,家有病者,在其身左臂写“青龙”,右臂写“白 虎”,前胸写“朱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写“玄武”,以为可以驱邪治 病。
(6) 植物信仰
原始信仰认为植物和动物一样,是有灵的。先秦时 期有一种司木之神,叫做“句芒”,是古代的树神。 至今一些少数民族村寨中多有神树或神林,都是植 物信仰原始形式的遗留,后来已经转化成一种村寨 守护神的神格了。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台湾闽南 俗称“天公生”。这一天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 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2、观世音菩萨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 “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 在」、「观世音自在」。
提篮观音(马郎妇观音)
(1)天象信仰
古代,对天象的信仰包括对日、月、星、云、 雾、风、雨、雷、电等的信仰。
a.最早的对天的信仰是以对太阳的崇拜为代表 的,我国古代有迎送太阳的习俗。对月的信仰古来 有之,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后来又 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对星的信仰突出体现在织女、 牵牛二星的神话里。古代信仰中对风、雨、雷、电、 云、雾等都有具体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就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展开探讨,带领读者一窥其中的奥秘。
一、传统民俗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衷的节日。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之一。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驱邪避灾、增加吉祥气氛。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主要纪念屈原。
人们在这天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同时,还会挂艾草和菖蒲等草药以驱邪、祈福。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
在中秋节,人们会品尝月饼、赏月、赋诗等活动。
中秋节还有许多与嫦娥和玉兔相关的传说,给节日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浪漫色彩。
二、民间信仰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教养和修身养性,倡导仁爱和孝道,对社会和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强调道家修行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崇尚无为而治,并融入了许多神仙与神话元素。
3.佛教佛教是另一种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信仰的宗教。
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慈悲与智慧。
在中国,寺庙常常是人们寻找心灵慰藉和宁静的场所。
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使一些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渐渐失去了活力,但它们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重视和保护。
总结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传承民间智慧的载体。
传统节日的民俗信仰与传统宗教

传统节日的民俗信仰与传统宗教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在传统节日中,民俗信仰和传统宗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也是人们传统价值观与精神世界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中的民俗信仰与传统宗教,并分析它们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一、民俗信仰的体现1.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节日源于远古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
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仪式和活动,向神灵表达敬意,祈求丰收与幸福。
比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神灵的习俗。
2.仪式与习俗的传承在传统节日中,各种仪式和习俗得以延续和传承。
例如,中国的清明节,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
这种行为体现了对过去先辈的尊敬和缅怀,同时也加强了家族和亲情的纽带。
3.典故与神话传说民俗信仰中经常融入一些典故和神话传说。
这些故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人们对神秘和奇迹的向往。
例如,在中国的中秋节中,人们会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寄托对团圆和幸福的美好祝愿。
二、传统宗教的影响1.信仰与崇拜传统宗教是人们对神明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在传统节日中,宗教信仰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仪式和活动。
例如,印度的瓦拉纳西节,人们会前往恒河洗礼,以洗净罪孽并获得神恩。
2.宗教仪式与禁忌传统宗教常常具有一些仪式和禁忌,这些仪式和禁忌在传统节日中得以体现。
例如,在日本的正月节,人们会举行“初诣”活动,前往寺庙祈福。
同时,他们还会遵循一些禁忌,比如不洗衣服、不剪指甲,以免带走好运。
3.精神慰藉与社会凝聚力传统宗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慰藉,也对社会团结和凝聚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宗教活动让人们重拾信念,凝聚了人们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例如,美国的感恩节,人们会参加教堂的感恩祷告,共同庆祝并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之情。
结语传统节日的民俗信仰与传统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是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的重要纽带。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 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一套神 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 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民间信仰的核心是“超自然观”。
❖首先信仰可以让人对群体产生皈依 感。
❖其次,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
❖其三,信仰可以给人强有力的安定 感。
第一节 信仰对象
❖ 一、灵魂 ❖ 二、自然神,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来加以崇
拜。可以分为四类: ❖ 天体 ❖ 自然现象 ❖ 无生物 ❖ 生物
❖ 三、图腾“totem”,(印第安语) 原是“他的 亲族”的意思。即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 有某种血缘关系
❖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祖先神
❖ 五、 生育神
❖ 六、 行业神
第二节 信仰媒介
❖ 一、巫的种类 ❖ 1 巫觋 ❖ 2 祭司 ❖ 3 术士
❖ 对预兆的信仰 ❖ 预言 ❖ 占卜
❖ 二、祭祀,民众向民间神灵祈求福佑或驱灾 避害的一种惯制,世代传承,具有相应的仪 式制度。祭祀有几个必备要素:
❖ 1要有明确的祭祀对象, ❖ 2有主祭人和信众。 ❖ 3 有一系列祭祀程序,包括请神、送神、谢
神等。
❖ 4要有供品
❖ 三、 巫术,指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 从性质上看,巫术分为白巫术和黑巫术两种
❖ 从实施巫术的活动内容来看,招魂巫术、放 蛊巫术、神判巫术、禁忌巫术、驱疫巫术等
❖ 从实施巫术的活动方式看,可分为模拟巫术 和接触巫术 。
第四节 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 一、民间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 ❖ 二、 民间信仰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
闭性 ❖ 三、民俗信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 四、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 五、民俗信仰呈现俗信化趋势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它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这些文化和信仰,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瑰宝。
一、宗教信仰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悠久,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民间信仰等。
儒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思想是尊重礼仪和纲常,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并且强调天人合一。
儒教有“一本万利” 的说法,这意味着只要你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就可以对你的全部生命产生良好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强调追求自然和平,注重修身养性。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道教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寻求长生不老的道路,其精华在于追求气、行与形的和谐与统一。
佛教则是一种注重人生出世的信仰,其教导是 "四谛"。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 "四大皆空",即一切皆空、无常、痛苦、无我。
佛教强调 "空" 教义,也强调 "慈悲",鼓励人们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向着自己的内心和谐发展。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近千年来,通过传教士和商贸渠道,传入中国的信仰,它们在中国的适应性不错,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礼仪习俗等,是历经岁月沉淀、独一无二的文化资产。
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包括婚俗、葬俗、节日习俗等各种方面。
婚俗: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婚姻是人生大事之一,因此,婚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婚俗是中国文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婚礼一般包括三个环节:订婚、请喜、拜堂,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
葬俗:中国民间有着独特的葬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葬礼仪式也有一定的变化。
中国古代讲究“生死一线,人间善恶不相忘”,因此葬礼时会按照福德先后、享年大小、亲疏临床截次等等来区分典礼形式和礼仪细节。
近年来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火化方式葬礼。
节日习俗: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个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世音菩萨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 “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 在」、「观世音自在」。
提篮观音(马郎妇观音)
之风气。
(5)堪舆五术业: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亦有称禅),
春秋时代河南琪县人,居云梦山,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 、授徒孙膑,得道后受后人尊崇为祖师。
(6)印刷业:仓颉。仓颉,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 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 人。”他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昔者仓颉作书而 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
明生活。
(7)木匠:鲁班。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鲁国公族之后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般” 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的发 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 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 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8)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 ,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 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乌等,为当时杰 出的发明家。 (9)铁匠、铜匠、银匠与冶铸业均尊太上老君为祖师。《老 子内传》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 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传说老子曾 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四灵”(龙、凤、虎、龟)信仰也是古人的俗信之一,视 青龙、朱雀(凤鸟)、白虎、玄武(龟)为镇四方之神。 有些地区,家有病者,在其身左臂写“青龙”,右臂写“白 虎”,前胸写“朱雀”,后背写“玄武”,以为可以驱邪治 病。
(6) 植物信仰
原始信仰认为植物和动物一样,是有灵的。先秦时 期有一种司木之神,叫做“句芒”,是古代的树神。 至今一些少数民族村寨中多有神树或神林,都是植 物信仰原始形式的遗留,后来已经转化成一种村寨 守护神的神格了。
有的是后人强行安上去的,有的几个行业共用一个祖师爷,
像典当业、算命业、香烛业、蚕业、丝织业、糕点业都是
拿关羽作为祖师爷。有的则是一个行业有好几个祖师爷,
像盐业就有管仲、蚩尤、张飞、炎帝、鲁班等。中国各地 各行业千古流传,均有供奉“祖师爷”的习俗,较常见有:
(1)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
信仰民俗
一、民间信仰的原始形态
(一)迷信与俗信 1.迷信—是民间信仰传承的重要内容,它
是对事象的因果关系进行歪曲认识或施行 歪曲处理的神秘手段,对社会生活产生消 极麻痹作用,弊害极大。
2.俗信—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
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科学的发达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迷信事象在流传中失去了原有的神秘 色彩和神秘力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 活实践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把这些事象 从迷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加以正面的利 用,这便是俗信。比如贴春联、贴门神。
报答土地的恩惠,又有将献祭物品埋于地下的习俗。由于对土 地的信仰,所以从古以来就有不得任意掘土的禁忌,特别是发 展成五行阴阳之说以后,不易动土的风水信仰风行。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对土地的信仰开始与农业丰收、欠收 联系在一起,所以每逢播种、收割,总要祭大地。
(3)山、石信仰
在古代,人们对于山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它是通往上天的 路,因而带有神秘性;另一种认为山是幻想中神灵的住所,因 而值得崇拜。我国古代祖先把昆仑山看做是神话中诸神所在的 地方;沿海地区也有想象中的蓬莱仙山,令人景仰。
5、生育神 是主宰生育诸神的总称。大多起源于史前时代的女神。 中国民间的生育女神很多,如女娲、西王母、妈祖、碧霞 元君、送子娘娘、观音等。
二、我国主要的民间神灵
1、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 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 神之王。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 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
初祖”。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 衣,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3)蚕丝业:尊奉嫘祖(又作累祖)。传说她是黄帝的妻
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4)酿酒业:凡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杜 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说文解字》称其为“古 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传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有 的地方亦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相传夏禹时,帝女为进献品 ,而令仪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赞赏,因而蔚成造酒
对花草果实的信仰是对植物信仰的具体化。
我国几千年来关于各种花神花仙的传说,出 于原始的植物有灵观念。十二月花神
各民族中还有对谷物的信仰。谷物有“谷魂”
的观念,在景颇族、佤族中十分普遍,谷物 扬花结实时,不准惊走“谷魂”的许多禁忌 就是这种信仰的表现。
2、图腾
图腾信仰是和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在古 人的信仰中,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有 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源于一 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 征。
,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 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 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 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纪60
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
(2)裁缝业:尊奉轩辕氏(黄帝)。《史记》称黄帝:“
(13)印染业:染坊店奉东晋葛洪为祖师。葛洪字雅川,自 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着《抱朴子》一书, 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 (14)戏曲业:尊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因唐玄宗曾召集歌 舞艺人与宫女在梨园学艺,并时常亲自执槌击鼓演奏配乐。 因而,后世均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兄弟”。 (15)火腿业:尊宋朝宗泽为祖师。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人,为宋朝名将。相传他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 法,流传甚广。 (16)评书业:尊明末杰出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为祖师。评书 古称评话,又称鼓书、板话。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 苏南通)人,被后人誉称为“柳评书”。
(1)天象信仰
古代,对天象的信仰包括对日、月、星、云、 雾、风、雨、雷、电等的信仰。 a.最早的对天的信仰是以对太阳的崇拜为代表 的,我国古代有迎送太阳的习俗。对月的信仰古来 有之,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后来又 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对星的信仰突出体现在织女、 牵牛二星的神话里。古代信仰中对风、雨、雷、电、 云、雾等都有具体的内容。
与迷信在民俗中的消极往在人 的心理中产生积极作用,成为社会所共同认 可的事象。
(二)民间信仰的原始形态
1、“自然神”信仰 “自然神”信仰中包含了以日月星辰、天地
山川为代表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以及自然界 中的各种动植物,是人类对自然界处于屈服 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充分展现了古 老的“万物有灵”观念。
(10)豆腐业:江淮大地奉淮南王刘安为祖师。其人为刘帮之孙 ,袭封淮南王,治寿春(今寿县),因“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 人”,集编成《淮南子》一书,并在熬制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 、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即水豆腐)。 (11)中医业: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 医术,后世即尊奉他为中医的祖师。“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 病论》“外科鼻祖”华佗、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 (12)制笔业:传说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过毛笔,故被尊奉为制 笔业的祖师。蒙恬是秦朝时代大将,他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 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而被尊奉为制笔始祖。
祖先崇拜行为的特点:首先是将本族的祖先神化并对之祭拜
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 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 认识局限,不再用动植物等图腾象征或生殖象征来作为其氏 族部落的标志,而以其氏族祖先的名字取代。
4、行业神
行业祖师崇拜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过去各行业都很重 视,视其为本行业的保护神。民间有“三百六十行,无祖 不立”的说法。祖师爷们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间 接地开创、扶持过本行业。有些人成为祖师爷纯属偶然,
对石的信仰也古来有之。古代神话中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的故事,已经反映出对石的信仰。在石信仰中,有一种古代巫 术手段的石崇拜,在汉族中十分流行,这就是“石敢当”或 “泰山石敢当”的石信仰。“敢当”是“所当无敌”的意思, 正是指“石”本身的神奇威力而言。
(4)水、火信仰
人类对水的依赖性超过任何其他自然物,因而水 给人的恩惠和加于人的祸患都是引起人们信仰水的客 观依据。水有江、河、湖、海、池、泉、雨等多种形 式,因而也有了多样的水神,受人们供奉。人类对水 的原始信仰发展到农业社会,便与祈求丰收相结合, 形成各种祈雨的信仰形式。
对于火的信仰,源于人类和火的密切关系,火和水一样, 既施恩于人类,又降灾于人类,它的奇异的形象和性能,对原 始人类来说自然形成了崇拜观念。尤其当人类进入原始农业社 会后,火成为刀耕火种的主要生产力,火的神格被确定下来, 各民族开始进行火神供奉。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多有对火塘敬奉 的习俗,火塘为一家的神圣所在,不得跨越、亵渎。
3、祖先神
人类对“祖先有灵”的认识由来已久,这要从古代对“鬼魂” 的信仰谈起。古人认为人死后肉体与灵魂分开了,灵魂不死; 人入睡后做梦,是灵魂暂时离开肉体出走,躺在那里的是肉 体,于是,把梦境完全理解为灵魂的活动。 祖先崇拜,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 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最初始于原始人对同族死 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氏族社会的演进确立了父权制,原始 家庭制度趋于明朗、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 或氏族中前辈长者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福儿孙后代 的观念,并开始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从此才 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