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宋代道教与城隍信仰习俗的关系_王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 8 期 169
ZHONGHUA WENHUA LUNTANFra Baidu bibliotek
法的宋代 道 经有邓 有 功《上清 骨 髓 灵 文 鬼律》、 元妙宗《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等。
上 述做 法,充分 体 现了宋代 道教 对神权的 控制,通过这种控制,既壮大了自身声威,又将民 间的城 隍 信众自然而然 地引入 道 教,成 功 走向民 间。
进 入 北 宋,城 隍神 被 增入 国 家 祀 典。据《宋 史·礼志》记载,“自开宝、皇佑以来,凡天下名在 地 志,功及 生 民,宫 观 陵 庙,名山 大 川能 兴 云雨 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其他州县岳渎、城 隍、仙佛、山神、龙神、水泉江河之神及诸小祠,皆 由祷祈感应,而封赐之多,不能尽录云。”〔13〕如此 一 来,宋 代 城 隍 信仰呈现 出风 靡 天下之势。欧 阳 修 曾言:“阳冰 所 记云‘城 隍神,祀 典 无 之,吴 越 有尔’。然今非止吴越,天下皆有,而县则少也。”〔 14〕 赵与时在《宾退录》卷八中记述了其时城隍奉 祀的盛况:
168 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SANXUE TANSUO “三学”探索
的地方保 护 神。成书于 宋代的《太 上说玄天大 圣 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称,玄帝“威分四部”,“社令 城隍,悉处指挥之下”。南宋陈伀注疏《太上说玄 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时称,玄武“专三界大 督之柄,按月遍纠四大部洲鬼神公事。……应城隍 镇 戍 械甲兵 马 等 神,并 听 节制”;“ 社令 城 隍,系 在 所 国 土 州府 军 县 镇 监 乡村 疃 里,各 有 斯 职,分 领阴景卒吏,机察本界中事,皆听太玄指挥制度使 令 也”。又有“ 太玄元 帅 统 摄 英 雄、雨师风 伯、电 母雷公、甲庚两将、八煞天罡、六甲大神、社令城 隍”的说法。因各地自有其城隍,道教专有功曹掌 管 着 这 些城 隍神的 姓名等。约出于北 宋 末南宋 初 的《高上神 霄玉清真 王 紫书大 法》卷 十 一 载 有一 道召神道功曹符(图1),就称“此功曹,掌天地神 祇、五岳鬼神、九州社令、天下城隍、一切正神姓 名高下数目。欲问摄召,皆得知之”。更有其负责 管 理 天下城 隍的 专门机 构 — — 城 隍司。该司上可 向上帝奏闻各地城隍的情况,下能使役、调拨各地 城隍及其兵吏。
【关键词】 道教;城隍;宋代 【中图分类号】 B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139(2014)08-0167-9
一、民间城隍信仰的源起及其至宋的发展
“城”、“隍”二字,始见于《周易》,其 泰 卦 的上六爻辞称:“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 吝。”〔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注解是:城,“曰 盛民也。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2〕。隍,“城 池也。……有水曰池,无 水曰隍 矣”〔3〕。此 二字连 用,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序》中:“京 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①。据此, 学界认为,城、隍分别指的是城墙和护城河,后来 二字连用,成为城市的代名词。
阔二寸二分,方正,厚八分,印文分六字,作二行 迭篆。 〔24〕
图2 治都总摄之印
而 受 理 城 隍 之 职 者,则 会 被 授 予城 隍印(图 3)。约成书于南宋时期的《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 正法》卷上载有这枚法印的功能和制式:
提举城隍司印:夫提举城隍司印者,受提举 城隍之职,代天行化。……印阔二寸二分,方正, 厚八分,印文分六字,作二行迭天文篆。〔25〕
图3 提举城隍司印
此外,还有具有统领城隍法力的手诀——“都 监诀”,南宋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卷六描述其 法为:“大指掐轧,并压二指三指,却以四指五指压 大指,惟指挥城隍及都统兵马用此妙诀”。〔26〕
除上述机构和法器外,道教还为城隍制定了 一系列道法,要求城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遵 守,如有违背,就会遭到相应的处罚。记载这些道
三、宋代道教与民间城隍信仰习俗的互动
作为地方保护神,城隍所司之职极为广泛, 宋 代 道 教 渗入 其中,与民间 城 隍 信 仰习俗 在 多 个 维度进行着互动。
(一)在农业生产中的互动 在宋代农业生产中,当某地遭遇旱涝和虫蝗 灾情时,人们会求助于当地城隍。为此,宋代道教 也赋予了城隍这方面的神性。 北宋末神霄派道书《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 玄都雷霆玉经》假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之 口称,“久雨淋淫,宜于所在城隍社稷里域之司, 称是篱落崩坼,沟渠淫溢,上告太阳九龙皇君,祈 遣 九 斗阳 芒流 金 火铃 大 将 军,封 潭锁 海,止 雨 禁 龙,卷雾收云,开天耀日”〔27〕。 据说,宋代有一个 名叫宋元白(《云笈七签》作“宋玄白”)的道士擅 长祈雨之术,时有信州遭遇旱灾,宋元白向城隍祈 雨。此事在南宋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的《三洞群 仙录》卷六和《云笈七签》卷一一三下都有记载, 只是两处记载的祈雨之法有异,《三洞群仙录》称 宋元白“作术以告城隍之像”〔28〕,而《云笈七签》 则记为其“作术飞钉钉城隍神双目”〔29〕。《太上三 洞 神咒》卷 十 一亦 有:“ 城 隍 社令,速 起 方 隅,急 来救旱,万物焦枯”〔30〕。似出于宋元以后的《太上 济度章赦》卷上《谢罪祈雨章》,也祈请包括城隍 在内的众多神灵“各体慈仁,啸命风伯雨师,指麾 雷公电母,普注膏雨,苏解焦枯”〔31〕。在宋人笔记 中,也有向城隍神祈祷放晴、降雨的故事。如郭彖 在《睽 车志》卷三 载 有:“米 元 章 知 无 为军,喜 神 怪,每雨旸致祷,则设宴席于城隍祠,东向坐神像 之侧,举酒若相献酬,往往获应。”〔32〕 在 对 农作物 病虫害缺 乏 正 确 认识 和 有 效 治
今其祀几 遍 天下,朝家 或锡庙额,或 颁封 爵,未命者,或袭邻郡之称,或承流俗所传,郡 异而县不同。〔15〕 城隍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人格化,人们
多 将 去世 后的 英 雄 或 名臣奉为 城 隍,各地 所 奉的 城 隍神 往 往各不 相同。城 隍 庙及 其 庙额 封爵、城 隍神姓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宋代社会也延续了 前朝区别这些城隍的基本方式,仿效地方政权分 级,把城隍分为都、府、州、县四个等级,都大城 隍、府城隍、州城隍、县城隍,这样的称谓在宋代 文 献 中随 处可见。南宋 金 允中 在 其 所 编的《上清 灵宝大法》卷二十七曾对此提出过异议:
但近世多牒天下都城隍司。及遍考典故,并 无所出。……夫城者,州军之城郭是也。隍者, 城外之池是也。盖此神乃主城隍之事,是一郡 之所属者也。……近者亦有人指冥中之他神, 以其意义相似者,谓便是都城隍。殊不知城隍 二字,难以言天下,都作一城,尽绕一池也。傥 自欲随俗行牒,亦可。但冥中无此神,世间无此 庙。〔16〕 终宋一朝,确如金允中所言,有府、州、县城 隍庙,而无都城隍庙。直到元至元七年(1270), 元 世 祖 采 纳大 臣建 议,下令在大 都 建 造佑圣 王灵 应 庙,后改名才 有 都 城 隍 庙。这 些 遍布各地 的 城 隍庙,成为民众奉祀城隍的中心,将当地百姓聚集 到 一起,向城 隍 祭 拜、祈祷。此 外,这一 时期,一 些与城隍神相关的角色如城隍门客、城隍判官、 城 隍 夫 人等 也 被 创 造 出 来 。《睽 车志》卷二 就 有 这 样 一段 记 载:“华 亭 陈 之方,为泉司属官,未 赴 任间,故人有任维扬倅者,陈往谒之,留馆厅事之 侧。一夕就寝,似梦非梦,见一妇人来言曰:‘我城 隍 夫 人也。今城 隍当代去,次 及公,故 来 相报。’ 陈还家而卒。”
城隍是怎样由最初的建筑设施演变为一种神 灵信仰,学 界对这一问题 的看 法 仍 莫 衷一 是〔4〕。 从 文 献 记 载 来 看,魏晋南北 朝时期 就已经有了对 城隍神的奉祀。宋人赵与时《宾退录》卷八有“芜 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5〕之语, 赤乌二年,
即239年。按此,东吴时已祠祀城隍,这个芜湖城 隍 祠,是目前 见 载 的、最早 的 城 隍 祠。题 为 李 淳 风注的《金锁流珠引》卷二十四称,“此神(指城 隍——本文注)晋朝有之”〔6〕。而为正史所载的最 早的城隍祭祀,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南史》卷 五十三有:“大宝元年(550),纶至郢州,……而数 有变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绕牛口出”〔7〕。 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已有用动物祭祀城隍的习俗。 《北齐书·慕容俨传》又有: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道教对宋代民俗的影响研究”(12SZYTD20)成果。
〔作者简介〕 王 玲,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讲师,四川 成都 610041。
2014年第 8 期 167
ZHONGHUA WENHUA LUNTAN
路,形势危急,众 人心生畏惧,守城将领 慕 容 俨 向城中城 隍神 祈祷 而 得 到 护 佑。到 唐 代,奉 祀 城 隍已蔚然成风,尤其是江南地区。《太平广记》卷 三百三《宣 州司户》称:“吴 俗 畏 鬼,每 州县 必 有 城隍神。”〔9〕不少地方守宰都曾撰写过祭城隍文, 如开元五年(717),张说 就撰写了一篇《祭城隍 文》,其后撰写过祭城隍文的还有张九龄、许远、 韩 愈、杜 牧、李 商 隐 等人 。李 阳 冰、段 全 纬、吕述 等 曾为 城 隍 庙 题 记,其中,唐 缙 云县 令 李阳冰 篆 《缙 云县 城 隍 庙记 碑》碑文云:“城 隍神,祀 典 无 之,吴 越 有之,风 俗水 旱 疾 疫 必 祷 焉。”〔10〕其 时 为乾元二年(759)。此外,杜甫、羊士谔等人还写 过“赛城隍诗”。由此可见,唐朝江南民间奉祀城 隍 的 热 情 很高,奉 祀的目的主 要 是 祈祷 城 隍 为人 们 驱 鬼以 及禳 除 水 旱 、疾 疫 等灾 害,但城 隍 神 在 当时 还 没有 被 列 入 国 家 祀 典。五代 十国时期,城 隍神已经有了封 号。如《册府 元 龟·帝王部·崇 祭 祀》记有:后唐清泰元年(934)诏令“城隍神改封 顺 义保宁王,……湖 州 城 隍 神 封阜俗 安 成 王,越 州城 隍神 封兴 德 保 闉王”〔11〕,“ 汉 隐帝 乾佑三年 (9 5 0)八 月,以蒙 州城 隍神为灵 感 王”〔1 2〕。蒙 州 在楚地,位于今广西境内,这表明,唐末五代,城 隍信仰已经突破吴越之地,向其它地区传播。
始入,便为梁大都督侯瑱、任约率水陆军 奄至城下。……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 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 请,冀获冥佑。须臾,冲风欻起,惊涛涌激,漂 断荻洪。〔8〕 这段 史 料记 述的是 北齐文 宣帝 天保 六年 (5 5 5),南 朝梁军包围郢 城,并以荻洪 截 断 水
① 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有源于水庸之祭说、以祝融为原型说、由城隍保城卫民的自然属性与南北朝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相契合而 生发说等。
二、宋代道经对城隍神的演衍
至迟在唐代,城隍信仰已经被道教所吸收。 两宋 时期,城 隍神大 量出现 在 道 教 经 文中。这 些 经 文 对 城 隍在 道教 神系中的地位和职 掌、管 理 城 隍的机构和所要用到的法器以及用于监管城隍的 具体道法等给出了颇为全面、详细的说明。
从神灵谱系上看,宋代道教将城隍安置在玄 帝真 武 治下,以其为 负责一地 阴阳 两 界 各 种 事 务
图1 召神道功曹符
道教仿效世俗政治授予官员以官印的做法, 为管理城隍以及受理城隍之职者制作了印章。治 都总 摄 之印(图2)具 有管 理 城 隍的 法力。《上清 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记其为:
治都总摄之印:夫治都总摄之印者,为之兵 印。有此印者,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分野、 城隍、社庙、吏兵,皆得差使,不论高下。……故 兵随印转,将逐令行,违命之罪皆,须重焉。印
SANXUE TANSUO “三学”探索
试析宋代道教与城隍信仰习俗的关系※
◎ 王 玲
【摘 要】 两宋是城隍信仰滋盛的重要阶段。宋代道教对民间城隍神大加演衍,使其成为道教神系中的地 方保护神,在农业生产、民众生活、地方政务等领域与民间城隍信仰开展互动,对宋代城隍信 仰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互动既升华了民间城隍信仰,为后世道教进一步提升这一信仰打 下了基础,又使道教成功走向民间,吸引信徒,扩大了其在民间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