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美术鉴赏

第一章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图1-5 钱松癌《山水》
图1-6《拍卖奴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术鉴赏
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三、美术的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s Of Arts) 1、美术的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 你会觉得人的愤怒形象有美的因素吗? 当你了解到这是在50、60年代中,非 洲人民为了摆脱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 治,为自己国家的独立与自由而渴求 挣脱铁锁链,不断进行正义的斗争的 背景,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任何具有独 立自由意识的人们不会屈从的高大而 完美的人格形象。正是这种震撼力加 深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而这种 认识恰恰是通过“审美”的过程中实 现的。
美术鉴赏

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的概念和范畴,使同学 们从传统概念上的美术概念,扩展到建立现 代大美术的概念,为通识教育的美术教育奠 定基础.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美术的概念和范畴,了 解美术的一般特点、美术的主要功能和美 术鉴赏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对美术鉴 赏课程的兴趣。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能锻炼你“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公共艺术 类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之一,是一门专业 限选课。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美术形式、 美术种类、中外美术特点、美术鉴赏方法 的分析与讲解,从而扩大在校学生的知识 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式感受能力 和艺术素养,它也是促进财经类大学生感 性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章 美术的分类及特点 第三章 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教师信息姓名:周颖职称:讲师办公室: 1312 电话:电子信箱:答疑时间:每周二下午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美术鉴赏课程名称(英文):Art Appreci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 2 总学时: 32 学分:2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工作)三、课程简介美术鉴赏是任意选修课程。

运用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本课程以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为主线来欣赏评析美术发展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以及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

研究和展示外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甚至摄影、表演、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现代美术发展的多样性的展示开始,提升同学对艺术发展的兴趣,然后回到美术发展的源头开始,西方美术以时间为线索,分艺术风格步骤的学习经典的作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风格特点,中国美术主要绘画等发展的大的种类和主题阐述各时代的艺术的差异,最后着眼点回到现代回到当下,全球视野下的艺术发展和中国艺术现状。

四、课程目标同时通过对中国和外国美术赏析中若干对比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大美术概念的认知,以及对当下艺术发展的关注,从而注意发现周遭的“美”并进行独立自主的评议,对美术发展探讨,掌握基本的对中外美术艺术评价和认知。

通过课程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

运用现场观摩参观、录像解析、投影图像分析、亲自体验实践等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思维力,鉴赏判断力。

了解美术一般概念、美术的本质,美术在艺术大家庭中的位置,美术鉴赏的对象等内容。

97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97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4
学习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目的和意义
1、体验视觉情感,提高艺术感受力 美术鉴赏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系统, 诱发情感、经验、知识,进行审美的感受、体验、想象、 理解和判断的精神活动,以获取美术知识和审美享受的过 程。它具有开拓人们视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人 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是传承人类艺术文 化的有效途径。
2、 学习前人经验,认识艺术规律 人类是按照自然规律改造着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按照美的 规律来打造自身。美术作为人类追求、创造美的活动的产 物,展示着人类对美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审美标准。
5
一、从凡·高的《一双木底鞋》说起:
运用形式分析法分析 图像学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分析法分析 记号语言分析法分析 传记和自传学分析法分析 精神分析法分析
30
31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平时考核:课堂讨论和发言,占30% 2、期末考试:指定作品、限定时间写一篇赏析作品的文章,占70%
评价标准:
1、选题质量(30%): 论题是否合理。 题目是否新颖,有独创性。 2、 撰写质量(70%):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论证,知识广度如何。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点、论证、资料是否正确可靠。 文章结构、条理性、逻辑推理能力如何。 文字表达是否流畅清楚。 文章摘要、关键词是否准确、精炼。 参考文献资料的运用
6
鞋子
7
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留下的《法老纳美尔的石板》
8
9
·
凡 高 的 《 一 双 木 底 鞋 》 18 88 年
10
10
0《
年握
古 希 腊
便 鞋 的 女


美术欣赏(绪论篇)

美术欣赏(绪论篇)
• 基于接受者的情况,对艺术作品的虚空与不确定性 的填补具有多样性,这就形成了艺术欣赏的主观差 异。
• 主观差异:1000个人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0 个人就有1000个林黛玉和贾宝玉。 • 美术作品也是这样,每个欣赏的人都有主观差异
2020/2/26
《美术欣赏》绪论
24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美术欣赏》绪论
21
• 2.美术欣赏具有不可言传性。 •
• 美术作品之所以具有不可言传性,根本原因是美 • 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具有不可言传性。因为语言 • 与情感的不对称性:情感是细腻的、丰富的、复 • 杂的,而语言是粗燥的、简单的、贫乏的,谁能 • 用语言把人们的情感说清楚呢?
2020/2/26
26
三、美术欣赏的过程
• 1.审美经验期待视界
• 审美经验期待视界是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之前所具有的 确定的视觉范围。
• 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之前的审美期待表现为相互矛盾的 两种倾向,即: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
• A. 所谓定向期待:即接受者的审美经验与艺术作品的 同化趋势。
• 例如:
2020/2/26
2020/2/26
《美术欣赏》绪论
30
• 2.美术欣赏的环节
A. 对美术作品内容的正确理解,是欣赏美术作品的 第一步。例如:达·芬奇的《最后 的晚餐》是一个圣经故事。 B. 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欣赏,形式是表达内容的。 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第一,对称。耶稣在核心位置,两边对称 第二,耶稣和四组门徒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美术欣赏》绪论
27
• 假如我有传统艺术的审美经验,我就希望去欣赏传统的 艺术作品;
• 假如我有音乐作品的审美经验,我就希望去欣赏音乐作 品;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美术鉴赏第一章 美术鉴赏概述

美术鉴赏第一章 美术鉴赏概述
• 二、大学生应该主动成为审美的主体 • 三、大学生应该成为美的创造者
第四节 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作用和目的
一、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作用
1、提高审美认知作用: 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受到美的感化
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 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 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 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 3、得到审美娱乐作用
按目的:纯美术 工艺美术(欣赏功能)
按表现方法: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 漫画)
按时间:原始、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现 代和后现代美术等等
第二节 美的形式法则与审美现象
• 一、美的本质与审美现象
美的本质是人类将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将外界作为审美 客体,在审美过程中自身意识和情感的丰富性体现。 简言之,美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丰富性在人的心灵和情 感上的丰富性反映。
艺 术 鉴 赏
美 术 鉴 赏
第一章 概 论
• 一、高校美术教育是重要的人文学科教育 • 二、高校美术教育具有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完
善学生的心理结构的重大意义。 • 三、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
美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实践,不仅需要学习和 理解基本美学概念和美学知识,还应该了解社会 历史和美术现象,用科学发展和人本主义的观点 来看待社会生活和美学实践。
3、培养创新能力:艺术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创新性最强 的学科,通过对美术的鉴赏活动学习美术家们的创造 性思维。
4、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观摩和学习美术种类,进行部分 美术实践,能够提高动手能力。
美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 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 到放松和休息。

美术鉴赏 第一章 绪论

美术鉴赏  第一章  绪论

艺 术 的 层 次
O 以上六个层次,既说明了艺术的不同作用,
也反映了人们对待艺术的一些不同看法。他 们都是与人们对艺术的理解程度相联系的, 而且成正比。
总 结
O 艺术的层层递进的关系使艺术成为两个文
明建设的重要一方面。一方面艺术鉴赏对 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 用,同时还能在物质文明建设上美化我们 的生活。
西方的美育发展
O 柏拉图认为,人们对 O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
艺术作品耳濡目染, 便会“浸润心灵”培 养起对美的爱好,使 心灵“美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 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 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 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 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 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 的伟大作家。他在《审美教育书 简》一书,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 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 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美育的必要 性和美育的意义,被后人称之为 “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 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 系的标志。
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O 艺术史告诉我们,从最早意义上讲艺术是属于
全民的他是每个民族成员的一种基本素质。 O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习美术鉴 赏不仅可以更为深层次的欣赏美术作品,提高 我们的审美能力。通过鉴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 艺术修养和艺术气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味和 生活质量(比如说我们想要重建一间房子,那 么我们首先会去参考一下别人家的房间布局, 看看相关的我所喜爱的一些建筑啊室内的设计 这些书籍,通过鉴赏分析,综各家之所长融入 到我们的设计当中,这实际上也就提高了我们 的生活质量。)
使维特容看考思 六 的定情 五 欣 四 中心 三 用通 二 生艺 一 从的有,到。维 、 情的操 、 赏 、 受态 、 。过 、 的术 、 事特的达和美是 思 感行是 情 的 鉴 益正 欣 对 娱 作的 物 自点结到谐术理 维 倾为人 操 更 赏 。常 赏 艺 乐 用表 质 然,构赏的鉴性 的 向方的 的 高 的 的 的 术 的 也现 基 科进和心形赏的 层 。式一 层 层 层 人 层 作 层 是的 础 学而艺悦与的认 次 ,种 次 次 次 所 次 品 次 物载 的 审高 , 的 质体 层 的认术目色意识 具 美级 通 欣 性, 次 人识处的和义, 备 是情 过 赏 的对 士他理效由,理 的 一感 鉴 达 。人 中们手果此既性 能 种, 赏 到 或 得的法;所能认 力 复表 增 娱 其 到规揭又表通识 , 杂现 长 目 他 启律示能现过的 可 的为 见 醒 生 发,出通出作过 以 有人 识 心 物 。甚形过来品程 从 至象他的表是 组的 。 的 所 艺 能思那内面思 织坚 作 产 术

美术鉴赏与批评 (绪论)

美术鉴赏与批评 (绪论)

读;二是那读书人有情趣。此时,希望我正在撰写的
这本名为《美术鉴赏与批评》的书,能在人们手上停 留的时间长上一些。面对图0-1这样的情景,建议读者 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欣赏人生、欣赏生活、欣赏
美术,是人人都应学习的功课。
5


一、“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的任务目标
中国的艺术学科自2011年2月开始,拥有了从来没有过的宏大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在2011年2 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将原作为文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升格为了独立学科 门类——在中国学科划分中成为第13个门类:“艺术学” 。此后,“美术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 “一级学科”。这就意味着,美术学科将有内在深化和外在拓展的完善建设重任。 作为课程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虽然在艺术学独立为门类之前即是美术学科深化教育教学改 革所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基于本课程的 固有价值和作用,在当下和未来的进一步构建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之各个专业方向时,“美术鉴赏与 批评”仍有学习和开设的必要。其一,从事美术文化创造工作的人需要具备较强的美术鉴赏和评价 知识与能力,这是由历史和经验已经证明了的。其二,从事美术文化教育传播的人需要拥有扎实的 鉴赏和评价美术的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都规定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板块——“欣赏·述
7
绪论Biblioteka 培养帮助学习者形成能主动、深入欣赏和评价美术的能力,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这从如图0-2所示作品《无题》(Untitled)直观揭示的内容 可知。《无题》是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MOMA)展出的从1980年代至2012年时段的一件作品,是由1966年出 生于美国的蕾切尔· 哈利森(Rachel Harrison)于2001年创作的。尽管这 件作品的展览标签上只提供了这些信息:“Wood,enamel,Nativ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挪威当代著名画家表现派美术的先驱者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呐喊>>, 利用惊悸颤动的线条在人物周围形成一个个湍急的漩涡,人似乎被漩涡吞没了. 令人不安而扭曲的线条,似乎发出了绝望的嘶喊.加上其强烈,凄厉的色彩红绿搭配, 产生非常恐怖的印象.作品表现了自然给予人的强烈不安和恐惧感. 蒙克的内心世界即是人的内心世界,再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斗争,矛盾,痛苦和孤独.如图 蒙克自述:”我要描绘的是那种触动我的心灵和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 而是画我所经历过的东西.”---------表现性美术的共同特征.
二、绘画的再现性特点 可以使绘画精确的描绘和再 现客观事物,而表现性特点又能表现复杂的、具有多 面性的、富于变化的主观世界。 例1:”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大于画“存形即指对 真实物象的真实描绘和再现。达、芬奇说:绘画如同 是镜中之像的真实再现。 例2: 三国画家曹不兴有一次为孙权画屏风,溅一墨 点画上,将其画成一苍蝇,孙权用手弹之。 例3:唐画家韦无忝画狮子吓跑园中百兽。
3、从美术的审美特征来看, 又分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 • 再现性美术:通过透视等 方法和技巧,真实的再现客 观世界的人或事物.如:西 方传统美术中大都为再现 性创作.写实性绘画.雕塑. 摄影等.又如:俄国著名风 景画家希仕金的作品.为达 到真实性砍掉一棵树. • 表现性美术:指不单独再现 客观事物,而强调艺术家思 想,情感及对人性和社会文 化的关注.其创作手法根据 需要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甚至完全抽象,以达到表达 情感的需要.
美术鉴赏
主讲:舒凌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 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1.1什么是美术 1.2美术的一般特点 1.3美术的主要功能 1.4美术欣赏课程的目的任务

第三章 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3.1理解立意和主题 3.2感受情趣和意境 3.3分析表现形式和手段 3.4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5思考对作品的自我联想和感受
第四章 中国现代美术名家名作 第五章 中国古代美术名家名作
第二章 美术作品的分类
2.1绘画作品的类型 2.2工艺美术作品 2.3雕塑作品 2.4建筑艺术 2.5民间美术 2.6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服装设计作品) 2.7电脑美术作品
第六章 世界美术名家名作
第七章 美术作品欣赏实践
一、 美术鉴赏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美术鉴赏》这门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美术教育面向二十一 世纪系列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美术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一门必 修课程;同时这门课也是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理工科专业不可 缺少的选修课程之一。 因为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 美术鉴 赏能力, 培养艺术审美兴趣,而这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十分巨大的作 用。 这门课内容极为丰富、综合性强、实务性强。 故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重。
例:法国浪漫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德拉克洛瓦主张:情感 的表达应该放在第一位。他把热烈的情感视为艺术的生命, 认为艺术家应当把感情从一切理性法则中解放出来,应当 去认识和洞察理性之外的秘密。他相信灵感的作用,具有 丰富的想象力。代表作品《自由领导人民》。
现代主义艺术更是强调主观情感,自我表现和个人审美理想的表达, 甚至不受任何传统的约束,主观、随意。例: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塞尚主张: 把客观物象条理化、秩序化、抽象化、用圆锥体,球体、圆柱体来处理形象, 追求平面感,以色彩表现空间,追求造型的本质。(如图)《静物》 三、不同画种有不同的艺术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 如:笔法美、墨法美、刀法美、色彩美、造型美,构图美等。
绘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 利用物象的形体结构以及明暗变化来表现其真实感, 创造出有空间感的幻觉形象。 这种空间的表现往往运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大小视觉形象的刻画,就可以产生远近感和距 离感。 2、物体前后关系的处理。 3、用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创造空间。 4、色彩的变化。 5、物象形体近实远虚。 如此种种现象和规律,一经绘画运用,就会产生变化 万千的空间和艺术效果,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什么是美术? • 一般地,美术是以物质为媒介,占据一定的平面和立体的空间,反映社 会生活和艺术家精神和思想的艺术. • 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是一种流动的文化形态. •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我们可以从其四个方面: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 静态性(存在的方式和状态)来了解和欣赏. • 造型艺术一词,最初为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使用,后来由苏联传入我 国,并与美术互用.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 • 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形体,与中国古代画论中的”象形”是同一个 意 思. • 美术的特点:它不需依赖人的想象而客观的存在于观者面前,形象直观 可视.可以触摸;它的创作和欣赏是通过人的 视觉感官来完成的,观者 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体悟蕴涵其中的精神.思想和情感.
罗丹《思想者》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 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 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 受罗丹的影。但罗丹作为先生 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 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 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 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 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 代派的门坎儿。 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 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 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 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 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 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 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 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 有较大影响。
雕塑《思想者》的由来一个坐着的男人,一支手 托着下巴,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之一。它的 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 博物馆而做的大门。这尊雕像原来被一些浅浮雕 围绕着,这些浮雕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
四、工艺美术
• 概念:一般指的是以实用为目的,运用美术技巧,通过物质生产手段 进行制作和审美加工,用来美化生活用品和装饰生活环境的艺术。 • 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一般分类情况如下: • 1、以功能目的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工艺,主要以实用为 目的,能体现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如:染织工艺、家具工艺、服饰 工艺等。二是陈设工艺,指专门用来欣赏的陈列品,与绘画相似,突 出其审美价值,如:象牙雕、玉石雕、根雕等。 • 2、按工艺材料不同,工艺美术又有染织、陶瓷、木器、玉器、塑料、 化学纤维等。 • 3、根据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状分为三类: • 传统工艺-----漆器、玉器、织绣、编织、戏曲工艺的等。 •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染织艺术、陶瓷艺术设 计等。 • 民间美术------指民间制作的生活日用品、装饰品、首饰、服饰、日用 器具及传统节日用的剪纸、花灯、花船、荷包、祭祀品等。 • 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工艺美术就有13个行业625个种类,它涉及范围 之广阔,衣食住行用无所不包。
蒙娜丽莎
画面上,蒙娜丽沙优雅的侧坐在阳台饿椅子上,背 景是起伏的远山,蜿蜒的小路和潺潺的流水.她有明 亮的眼睛,纤细的睫毛,垂落在肩上的柔软而微微曲 的头发,达.芬奇没有给她画上眉毛,因为按照当 时的审美观念,女性的眉毛有损眼睛的明净。她 的衣着大方朴素,富有音乐感的衣褶取代了一般 妇女肖像上常见的珠光宝气,在额头上轻轻撩起 的一丝薄纱更增添了她的妩媚。 “薄雾法”的运 用在这一幅肖像画中发挥了充分的效果,人的笑 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达.芬奇把这些部位画 得若隐若现,令人捉摸不定。不同的观者和在不 同时间的相同观者,感受似乎都不一样。有时觉 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有点严肃,有时像隐 含忧伤,有时又似乎在揶揄和讥讽。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肖像画多采用侧 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 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这样, 蒙娜丽莎显得更加端庄和稳重。在背景处理上, 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这样就把肖像 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和潺潺流水都推 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 以此来加强并突出人物形象。而且人物两边的远 景并不在同一视平线上,右边视平线显得较高, 左边的视平线则比较低。这样的处理有了非常奇 特的效果: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我们会觉得远 景下降而人物上升;当我们集中看右边时,我们 会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人物五官的位置, 似乎也在随之变动。 值得注意的还有蒙娜丽莎的一双手,这双手柔 嫩的手被画得那么精确,丰满,完全符合解剖结 构,我们可以看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 然的敏锐性。 它表达了画家对人的歌颂和赞美,又体现了文艺 复兴盛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是一幅永 恒的艺术杰作。
二、雕塑艺术
• 概念:雕塑艺术是雕、刻、塑的总称。 • 一般地说,雕塑的产生早于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制造的石 气工具。 • 分类:1、按空间和形制的不同,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和 镂空雕。举例 • 2按材料不同,雕塑又可分为:石雕、木雕、砖雕、陶雕、根雕、竹 雕、骨雕、泥雕金属雕塑、玻璃钢雕塑、石膏像等,各自以材料命名。 • 3按功用和置放的地点,雕塑又可分为:室内、室外、案头雕塑、城 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等。
• • • • • 雕塑的艺术特点: 1、形象具有三度实体性。 2、强调象征性和寓意性。 3、注重发挥材质的审美作用。 大理石:质地细蜜、光洁-----给人纯洁优雅、宁静的感觉,易于表现 细腻,柔和、高雅的形象;花岗石:厚重、坚实、粗放、浑厚-----适 于表现简洁、粗旷的造型。木材质:硬度适中,质朴,富于肌理,金 属材质:现代、富丽、简洁明快。图例
第一章 美术的概念与范畴
• 美术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既有艺术的含义,又有美术的含义)欧洲 在十七世纪已使用这一名词. • 泛指含有美学情味和美的价值的活动极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艺 术.文学.音乐.舞蹈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并被普遍使用.数十年来,欧美等西 方国家已很少使用美术一词,往往用艺术统摄之.我国也有这样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