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标准化、信息化落实情况

(完整版)标准化、信息化落实情况
(完整版)标准化、信息化落实情况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又促进了标准化的固化。

标准化:2014年度XX公司严抓标准化工作,将《项目管理册》的管理理念融入生产中,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项目全寿命过程为线索,串联项目管理的各环节,行成一条清晰的管理脉络,突出体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目标:

1、公司坚持法人管项目、系统化管理、持续改进、相关方满意的项目管理方针,建立与完善标准化的职能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科技开发部、商务管理部、物资机电设备管理部、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及财务部等部门负责质量、工期、技术、安全、CI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公司所有职能部门通过项目管理达标检查对项目标准化进行考核,项目部针对实际情况,运用项目管理达标考核细则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

2、根据公司实际,针对“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二层管理”、“三个基本文件”和“三个基本报告”的基本要求,梳理出相对科学的执行工作流程七个;

3、在局统筹管理下,XX公司以《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为契机,对项目管理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与完善,涵盖了物资、科技、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模块,自系统上线以后,在该系统中建立了50多个项目机构,进行标准化

管理;本年度已建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表”项目24个;通过公司总部的文件服务器构建数据库形式,提供统一入口供各部门填录更新本部门的资料内容,建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表台账”链接至主表及各项内容附件资料等,利于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标准化管理;

4、从项目中标起,公司建立了项目启动、项目授权、项目策划、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创优方案、项目实施计划等一系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施的科学简易的标注化流程,目前公司与项目部均在有条不紊地执行,效果良好;

5、本年度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局标准化要求,在安全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①获得省级安全文明工地2个(局指标2个)、获得市级安全文明工地5个(局指标5个);②获得2014年度广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五羊杯”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全国QC二等奖等多项质量奖;同时公司严抓样板标准化,根据局样板管理要求,2014年度样板工程项目立项5个,均严格有序地执行样板管理制度,尤其是XX项目和XX项目在绿色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市级等有关政府部门的通报表扬;

6、以总公司编发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为标准,制定了《中建四局XX分公司项目CI实施管理办法》、《中建四局XX分公司项目CI实施指导书》和《中建四局XX

分公司工装管理规定》,形成了更加贴合实际、操作性更强的CI规范要求;二是紧跟局达标管理手册CI相关要求,做好项目CI专员培训,协助项目做好CI前期策划、审核CI制作安装申请,定期进行CI检查;三是以CI供应合同为依据,加强项目CI挂账支付的审核;四是坚持CI重复利用的原则,提高完工项目CI物品的回收利用率,使项目CI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降低CI成本。

信息化:过往的一年时光里,在局领导及总部信息化管理部的正确指引下,我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快速的进步——积极快速地开展企业信息化普及,完善各类信息化基础建设,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提升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广应用到实际,顺利地完成了局总部下达的本年度各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

1、中建四局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根据局总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统建设要求,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已覆盖公司所有项目部,现阶段系统内立项项目共有54个,上线率达到100%,满足总公司对信息系统上线率的考核要求。截止2015年1月30日,系统内共有用户715人,完成267个基础业务模块,规范134个业务替代点。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率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市场部投标管理模块、合约部合同管理模块、科技部技术管理模

块均已在局总部范围内实现业务替代,从根本上保障了系统持续运行的必然性。物资部的物资管理模块,基础数据来源于表单,汇总形成出库单、入库单直接打印,取代了以往的手工填单,除了填写更为规范、单据更为美观外,也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信息的可追溯性,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了变革,从实用上保障了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性。

2、OA协同办公平台:

OA办公系统在四局总部的框架下进行深度定制,系统业务本年度已持续有效运行——所有内部文件的收发均经由OA系统进行,授权委托业务的办理也通过OA系统流转传递至局法务部。OA系统已完成业务普及工作,截止2015年1月30日,系统已完成公司下属所有项目全覆盖,共有用户280余人,处理收、发文650余件。

3、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2014年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完成江门项目经理部下属两个项目部的布控,其余项目按当地政府要求建设或采用普通防盗监控布防。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局总部“以信息化手段透射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前提下,以项目实际需求为主,有选择地进行布防,不造成浪费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

4、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完成基础会议室环境的搭设,公司新

装修办公室的大、小会议室均已满足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基础条件,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已报局总部申请启动,系统建设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5、办公室硬件环境的搭设:

公司机关新装修办公室完成智能化环境的搭建,对大、小会议室进行多媒体环境的改造,进行现代化普通IDC机房的建设。新机房投入使用深信服AC上网行为管理器,在合理化分配网络使用策略的基础上,严格管控上网行为,防止泄密、中毒、发布及访问敏感信息,支持国家对于互联网舆情管控的政策,同时保障了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新机房另购入IBM服务器一台,用于企业内部数据的交互及信息资源的共享,新设备大大提高了内部数据的交互能力,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服务器的配备更使得各种企业级系统应用得以实现,可以逐步深度化开展服务器应用,企业门户、企业信息系统、视频会议录播等依托于服务器的应用将逐步尝试建设并使用。

6、正版软件普及工作:

按照总公司连续两年出台的关于集中购买正版软件的通知要求,我司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结合公司需求,采购了合适数量及种类的正版软件。2014年度通过局总部向总公司集中采购正版软件137套,完成总公司及局总部的既定指标,企业正版软件覆盖率已达75%,余下25%数量的终端仅为共

享机或普通存储使用,正版软件普及工作逐年向前推进。

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6.1.管理制度标准化 6.1.1 质量控制 6.1.1.1.控制目标 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一级公路标准,经得起考验和历史的检验。 全部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道路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80%,开通速度达到80km/h设计速度。 6.1.1.2.责任体系 6.1.1.2.1.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项目质量管理组织领导,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各驻地经理 组员:项目部副经理、专业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工区 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部。 6.1.1.2.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部:严格执行国家道路、隧道质量管理法规、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以及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标段施工质量负责。 工区:在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领导下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指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工区施工质量负责。 6.1.1.3.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 落实质量监督制度。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全过程接受道路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及政府部门质量安全监督,同时公布质量社会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 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优化。 (3) 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审查。 (4) 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 (5) 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 (6) 过程检验和专项检验相结合。试验室须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见证试验的项目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 (7) 坚持样板引路。 (8) 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强化每道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6.1.1.4.考核评价 由项目建管办依据《施工单位质量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对本标段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企业产品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企业产品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第1条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情报工作是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关键、产品更新换代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我厂的标准化及信息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条例的精神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仅对研究所下设的标准信息组所分管的技术标准而言。 第2条 标准化工作管理: (一)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1、宣传贯彻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及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指示与规定并检查、总结各级标准化的贯彻执行情况。

2、起草工厂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统一管理各类技术标准, 提出收集和采购标准资料计划, 并进行标准编号归口管理。 3、负责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文件。积极参加上级所组织的有关标准的编制, 审查、验证等工作, 及时掌握上级标准化动态, 并提出对策建议。 4、组织制(修)订与贯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程序。 5、参与新产品开发工作, 提出产品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设计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必要的标准件出图, 并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工作, 协助产品设计人员掌握标准化要求。 (二) 企业标准化的制订、修订、审批、发布 1、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2、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 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方法标准、标准工作的微机管理等。

3、企业标准由总工程师批准上报作为商品交货条件的产品标准。 4、本厂贯彻的有关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 企业标准的重要措施, 上级的规划、计划, 由总工程师批准。 5、参加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起草的草案中所需的验证报告, 由总工程师审核后, 报上级批准。 6、凡是没有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的重复生产产品, 都必须制订企业标准, 有条件的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凡符合下列情况的也应制订企业标准, 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发布。 ①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对厂自制或外购选用的元器件。 ②根据生产技术使用特点, 对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某些要求加以规定。 ③对本厂使用的零部件, 材料等品种、规格按国家标准或专业(部)标准进行选择和压缩。 7、企业标准应根据使用和生产技术发展要求, 凡与新发

以信息化促进规范标准化

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一个引领我国今后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近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也审查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各部门、各行业均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十一五”甚至更加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面对如此好的发展形势,作为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支撑性和超前性的标准化工作,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T),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跨学科的方法,讨论如何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来加快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服务质量提高、安全卫生加强等的速度明显加快,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的生产过程,会涉及到众多行业、企业和技术。同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遵循WTO规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这些,都对我们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为抓住和利用好未来十五年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其他标准相配套,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实施机制;十年后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过五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科学的、具有创新思想的纲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以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积极的、务实的方法来实施。 同期,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也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1. 标准化管理目标 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水保、科技创新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2. 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本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总体上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围绕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教育培训对象、要求、内容、时间安排及实施方式等,将采取会议动员、组织研讨、集中培训及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确保实效。培训内容应包括:开展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标准化管理知识,以及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 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各部门对照标准,梳理管理流程,彻底理顺管理程序。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接口,明晰各自职责。制订各项工作的工程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标准等,保证各项工作环节之间无缝链接,提高工作效率。围绕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清理标准化管理所需的各项制度、办法、标准等,查缺补漏,对标准化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推进标准化管理阶段。选择个别架子队作为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试点示范单位。试点示范的重点放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试验检测、自主创新、 “架子队”管理、物资设备、内业资料和培训教育等方面。项目经理部对试点示范中成熟的办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本项目标准化管理。 3. 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顺利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我方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从思想、组织、工作原则、工作要求、经济等方面建立符合本项目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保证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见下页《标准化管理体系框图》。 4. 保证标准化管理目标的思想措施 推行标准化管理,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教育,正确认识推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营造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

以信息化管理为推动促进精细化管理

以信息化管理为推动 促进施工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其核心是“精细”,即精确决策,精心安排,精细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做到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精细化管理应该贯穿一个企业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而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特殊行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经验很难直接引用过来,可以共享的管理经验和资源较少;并且建设项目大部分位于通讯还不发达的国家或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条件较差,上级机构和项目经理部沟通困难;而且单个项目规模较大,项目之间规律性差,标准化程度低,施工过程中变更数量多且处理困难,项目工期较长,参加建设的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产生管理上的脱节。鉴于水利水电行业存在以上特点,就相应带来项目利润率低、项目运行困难,项目管理方式粗放,缺乏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足、工作质量下降等不足。 为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项目的赢利能力,除了加强项目的组织与监管外,最重要的途径是进一步转变项目的管理方式,把各项工作标准化,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复杂的管理程序化、标准化,缩短信息管理链条,加快信息获取速度,提高管理效能。 一、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施工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项目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

数据标准化与企业信息化

数据标准化与企业信息化 执笔人:郑玉堂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相关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无疑,企业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高效生产、管理创新及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提升的重要突破口。信息化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谓的信息资源,归根结底就是各类相关的“信息”——本质上就是数据,即有一定格式的、代表某些特殊意义的数据或数据集合。因此,企业信息化就是对企业数据集合进行数字化设计、实施、应用及管理,如何保证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数据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是信息化系统整体化和数据共享的基本保证。 计算机系统是一套数据处理系统,要应用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被处理的数据必须标准化、规范化,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再大的投资也将付诸东流,业界流行的企业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实现数据的标准和统一,业务流程才能通畅流转;只有实现数据的有效积累,决策才有据可循;只有数据准确,才能保证系统的完善。特别是以(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是其重要的特点,更是强调数据的标准和统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没有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就无从谈起,而数据标准化离不开业务模型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和文档的标准化,只有解决了这些方面的标准化,并实现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以往许多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失误造成的,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有效地进行数据标准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最大效益来自信息的最广泛共享、最快捷的流通和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如何将分散、孤立的各类信息变成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将众多“孤岛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快捷流通和共享,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高质量的数据标准化体系,是开发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全面支持企业信息化运行的资源平台的基本工作。数据标准化体系的设计目标是规范、标准、可控、支持高效数据处理和深层数据分析的数据结构以及稳定、统一的数据应用体系及管理架构。 一、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策略 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中需要综合运用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等分析方法,一方面使用战略目标集转换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自上而下分析企业数据类别;另一方面借助系统规划和业务流程优化思想,梳理部分业务流程,自下而上提取基础数据;进而,提取并识别概念数据库、逻辑数据库、数据类、数据元素,建立数据模型,遵循关系数据库规范设计数据库结构,最终实现信息的全面性和数据的规范性。

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情报工作是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关键、产品更新换代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我厂的标准化及信息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条例的精神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仅对研究所下设的标准信息组所分管的技术标准而言。 第二条 标准化工作管理: (一)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1、宣传贯彻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及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指示与规定并检查、总结各级标准化的贯彻执行情况。 2、起草工厂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统一管理各类技术标准, 提出收集和采购标准资料计划, 并进行标准编号归口管理。 3、负责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文件。积极参加上级所组织的有关标准的编制, 审查、验证等工作, 及时掌握上级标准化动态, 并提出对策建议。 4、组织制(修)订与贯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程序。 5、参与新产品开发工作, 提出产品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设计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必要的标准件出图, 并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工作, 协助产品设计人员掌握标准化要求。 (二) 企业标准化的制订、修订、审批、发布 1、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2、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 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方法标准、标准工作的微机管理等。 3、企业标准由总工程师批准上报作为商品交货条件的产品标准。 4、本厂贯彻的有关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 企业标准的重要措施, 上级的规划、计划, 由总工程师批准。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 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 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

规模.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 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1所示。

浅谈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

浅谈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 随着信息系统在行业推广实施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系统之间需要上传下达、信息共享、集成整合、协同工作,信息数据就越来越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现就如何做好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做如下探讨。 整合规范业务流程,在各工作岗位制定工作标准,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企业的运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来完成,这种协调应该有标准,这就是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流程的严格执行,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化软件中,这个软件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体化协同办公软件。软件必须把企业的一整套管理思想与管理标准融入其中,能够确保工作不会偏离标准化轨道。任何人在实际工作中,都不能脱离这个软件进行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按设定的流程与标准实施。所以,标准化与信息化是管理思想与实际操作的关系。只有在信息化的平台基础上,标准化才能得到充分与完全的落实。 业务流程的整合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各个岗位制定并贯彻工作标准,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都有可对照的工作标准,确保工作质量。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岗位职责指定与管理过程中,应清晰描述岗位和岗位之间的关系、业务和业务之间的协作关系、流程和流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展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提供全面准确的业务支持。 数据编码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应不断完善数据标准化体系 数据编码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关系到信息系统整体效果和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中,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分析企业数据类别,另一方面要借助系统规划和业务流程优化思想,梳理各部分的业务流程,自下而上提取基础数据。一般情况下,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应采取渐进式的策略,数据标准化进程与信息化项目建设进程同步,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坚持标准化原则,以支持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各子系统的整合,实现速度与标准并重,同时确保数据标准的实用性,防止数据标准化流于形式。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标准化工作 信息系统集成是一项具有知识密集、资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点的系统工程,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需求调研、立项、招标、实施、验收、维护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烟草行业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此外,企业应在推进信息系统项目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信息指标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信息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在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众多的情况下,只有统一和规范指标体系,才能使各系统和各个层次开发和实施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兼容与共享。 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主要指在系统开发中遵守统一的系统设计规范、程序开发规范和项目管理规范。系统设计规范规定字段、数据库、程序和文档的命名规则及编制方法,以及应用程序界面的标准和风格等。程序开发规范要对应用程序的模块划分、标准程序流程的编写、对象或变量命名、数据校验及出错处理等作出规定。项目管理规范规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

53、正确描述平行检验特点是( )。 A. 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平行检验须是与施工同步 54、下列情况,试件失去代表性、试件缺少、试验报告有缺陷或对试验报告有怀疑等时,仲裁试验应由有资质的( )进行。 B. 法定检测单位 55、《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的附件是( )。 B. 数量清单、质量证明文件和自检结果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 )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C. 执业资格证书许可 57、描述工程监理的作用,下列存在错误的是( )。D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最大化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作出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A. 1997年 59、监理工程师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发出了停止施工指示,承包人修复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该工程合格,向监理工程师发出了请求复工的书面要求,经48小时后未收到监理工程师的任何指示,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承包人此时的应对措施是()。 C\自行复工 60、工程建设监理要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合同开展。 D其他工程建设 61、监理规划的作用是()B\指导监理机构如何做和做什么监理工作 62、从事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应当遵守()的准则。 D. 守法、诚信、公正、科学 63、工程建设监理的()是监理单位。 A. 行为主体 多选题:、 1、我国对量值溯源性的要求( )。 A. 确保量值溯源到SI国际单位制基准 D\确保量值溯源到国家计量标准 2、溯源对象通常为( )。 A. 有检定规程的设备. B. 有校准方法的设备 C. 其他计量仪器设备

(完整版)标准化、信息化落实情况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又促进了标准化的固化。 标准化:2014年度XX公司严抓标准化工作,将《项目管理册》的管理理念融入生产中,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项目全寿命过程为线索,串联项目管理的各环节,行成一条清晰的管理脉络,突出体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目标: 1、公司坚持法人管项目、系统化管理、持续改进、相关方满意的项目管理方针,建立与完善标准化的职能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科技开发部、商务管理部、物资机电设备管理部、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及财务部等部门负责质量、工期、技术、安全、CI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公司所有职能部门通过项目管理达标检查对项目标准化进行考核,项目部针对实际情况,运用项目管理达标考核细则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 2、根据公司实际,针对“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二层管理”、“三个基本文件”和“三个基本报告”的基本要求,梳理出相对科学的执行工作流程七个; 3、在局统筹管理下,XX公司以《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为契机,对项目管理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与完善,涵盖了物资、科技、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模块,自系统上线以后,在该系统中建立了50多个项目机构,进行标准化

管理;本年度已建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表”项目24个;通过公司总部的文件服务器构建数据库形式,提供统一入口供各部门填录更新本部门的资料内容,建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表台账”链接至主表及各项内容附件资料等,利于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标准化管理; 4、从项目中标起,公司建立了项目启动、项目授权、项目策划、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创优方案、项目实施计划等一系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施的科学简易的标注化流程,目前公司与项目部均在有条不紊地执行,效果良好; 5、本年度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局标准化要求,在安全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①获得省级安全文明工地2个(局指标2个)、获得市级安全文明工地5个(局指标5个);②获得2014年度广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五羊杯”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全国QC二等奖等多项质量奖;同时公司严抓样板标准化,根据局样板管理要求,2014年度样板工程项目立项5个,均严格有序地执行样板管理制度,尤其是XX项目和XX项目在绿色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市级等有关政府部门的通报表扬; 6、以总公司编发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为标准,制定了《中建四局XX分公司项目CI实施管理办法》、《中建四局XX分公司项目CI实施指导书》和《中建四局XX

信息化机房建设标准化文件

信息化机房建设标准化文件

内容CONTENTS 1标准定义目的3 2 标准范围3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标准定义5 3.1基础环境要求5 3.1.1 机房面积及布局要求5 3.1.2 机房设备布置要求6 3.1.3 机房内环境条件6 3.2 机房设备的要求7 3.2.1 市电及UPS的要求7 3.2.2 机房空调的要求8 3.2.3 机房新风设备的要求 (可选) 9 3.2.4 环境监控设备的要求 (可选) 9 3.2.5 地板的要求9 3.2.6 机柜的要求10 3.3 弱电系统要求10 3.3.1 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10 3.3.2 机房安防系统的要求10 3.4 消防系统要求10 3.5网络标准11 3.5.1 广域网标准11 3.5.2 局域网标准13 3.5.3无线局域网标准18 3.6服务器及备份设备标准19 3.6.1设备标准19 3.6.2文件服务器容量规划21

1标准定义目的 本文件将定义信息化基础设实施中将采用的关键数据标准、各子系统特殊定义及和所需的相关资源要求。 *本标准中所有表格及内容为相关系统数据标准,如: 该表格定义了机柜数量1~4台情况下,新建机房面积应在10~15 m2; 2 标准范围 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机房基础架构标准 机房基础建设 市电 空调 UPS

消防 综合布线(包括机房内外) 安防 网络标准 广域网标准 局域网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标准 服务器硬件标准 文件服务器规划

3标准定义 3.1基础环境要求 3.1.1 机房面积及布局要求 小型机房: 中型机房: 大型机房: 如机柜内设备密度较高或采用刀片式服务器时,机房的承重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重点考虑。 其中的机柜数量应包括现有机柜标准化时新增的2~3个机柜,如机房内机柜数量在10个以上,则应该上报进行机房面积设计。

物业管理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doc

物业管理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诸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继出现,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新兴理念得到实践推广,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物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建设和发展智慧物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国内少数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标准化物业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平台,进而达到快捷、高效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模式,推进物业管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并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新产业迈进,这也是物业管理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智慧物业也可以成为智能物业,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科技,通过网络设备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和服务[2,3]。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智慧物业技术的应用需要智能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各个业主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各方的共同协作,促使智慧物业朝更灵活、更便利的方向发展。 1智慧物业管理中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

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推进实施计划方案

页眉 页脚 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xx铁路局有关推进标准 化管理的精神,科学有序推进新建福xx铁路工程建设,促进公司及各参建单位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遵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建设〔2013〕193号)部署,根据《xx铁路局2014年度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xx建设函〔2014〕x号)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全路、全局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公司建设管理实际,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艺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建立健全标准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标准化项目管理机构、现场指挥部、监理站、设计现场配合机构和标准化工地建设,全面实现公司xx年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 二、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 组员:公司各部门、现场指挥部负责人,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现场管理机构负责人。 公司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公司标准化推进工作负总责,安全质量部归口负责公司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其他各部门、现场指挥部各司其职。各参建单位根据建设分工,各负其责。全面实现参建各方管理体系融合、信息系统共享、工作步调一致,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深入有效的推进。 三、实施内容 1. 健全管理体系 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核心,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责任人”,为全面科学有序推进标准化管理和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1管理制度标准化。依照国家及行业有关建设要求,组织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做到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一是修订和完善《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文件汇编》,分类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要求。(责任部门:《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文件汇编》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 —2—

以“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为抓手全面提升人社领域公共服务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0716366.html, 以“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为抓手全面提升人社领域公共服务能力 作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社系统以推进“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为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坚持标准化先行,打造规范服务的新模式 一是做好“减法”,从源头上便民利民。精简审批事项12项,比2013年减少2/3,降低了群众干事创业“门槛”。主动取消14项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再造服务流程,压缩办事环节30%以上,有效消除“中梗阻”现象。开展申请人承诺制试点,实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告知承诺制,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是做好“加法”,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作为我省优化公共服务试点单位,公布了91项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对233项行政职责编印《行政职责事项及办理程序手册》,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在济南市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制定标准1512项,顺利通过人社部和国家标准委验收,今年拟在全省推进以“济南标准”为蓝本的“山东标准”。 三是做好“乘法”,发挥公共服务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人社系统率先建成5500 多平方米的省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将112项对外行使的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共设64 个窗口,制定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等33项制度,打造了国内人社系统公共服务硬件最好、服务最优的新标杆。目前每月办理业务2万余件,服务人数30多万人次,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坚持信息化引领,打造“互联网+人社服务”的新模式 一是创新服务平台。搭建起以微信、微博、“12333”服务热线、“山东人社服务”APP、门户网站办事大厅和自助服务一体机为载体的“六位一体”网上公共服务系统,60多项业务实现网上经办,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查询政策、了解办事进度。 二是拓展社保卡应用范围。推广社会保障“一卡通”,持卡人数达6729万,在医保诊间结算、异地就医、待遇领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社保卡功能,附加功能65项,社保卡已成为人社部门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的一张亮丽名片。

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摘要标准是企业技术手段、管理思想的体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规范、稳定、正常运营的最基础保障。标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是标准化从业者的共识,然而如何让标准更好落地,执行力更强,如何管控标准的执行力?传统的标准执行力检查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依靠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各层次的自查、抽查、审核等,有其天然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提升,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逐渐完善,让标准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实现标准执行力的智能管控成为可能。 关键词标准化;信息化;融合;智能管控 珠海电厂基于提升标准执行力,进一步规范、提升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在标准执行力智能管控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基层班组标准执行力智能管控”项目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探讨。 1 开展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珠海电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位于行业前列。珠海电厂1999年建厂伊始,即开始着手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2003年我厂通过GB/T 19001、GB/T 24001、GB/T 28001贯标认证,2014年通过GB/T 23331能源体系贯标认证,2015年珠海电厂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确认,2016年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获得电力行业标准化建设优秀单位光荣称号。多年来体系持续运行,培养造就了优秀的标准化工作氛围及标准化队伍。 与此同时,珠海电厂信息化建设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珠海电厂2005年提出“科学管理,打造数字化电厂”的战略目标,先后获得“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全国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信息化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颁发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先进企业”的称号。 十多年来,根据“数字化电厂”理论模型的指导,结合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电力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多年来建有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并不断对多个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无纸化办公,涉及设备运行、点检、维护、保养、消缺、异动、图纸、规程修订、招标、培训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生产、管理内容均有对应信息化系统支持。 以上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为珠海电厂深入进行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开展标准执行力智能管控研究提供了可能。 2 以管理流程为媒介,实现标准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信息化标准建设整理稿

庆阳市信息化标准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化标准进行分类,提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该体系框架由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组成。 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术语、识别卡、存储媒体、软件与软件工程、设备、字符编码标准等。 (1)术语标准:术语标准用于统一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名词、术语和技术词汇,包括基础术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词汇及标准化相关活动的术语)和专业术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术语及网络和空间信息资源方面的术语)标准两部分。 (2)识别卡标准:包括条码卡、磁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 卡和光卡标准。 (3)存储媒体标准:包括光盘、磁盘和磁带标准。 (4)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分为软件工程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两部分。软件工程标准包括编制指南、生存周期过程与管理、产品评价、能力评估、可靠性与可维护性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

包括操作系统标准和程序设计语言标准,用于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 (5)设备标准:包括计算机设备、外设专用终端、办公设备与消耗品、信息家电、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标准(后两种归类在“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中),适用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和互连。 (6)字符集编码标准:包括字符代码结构、字符编码标准等。 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按照特定目的和规则采集、加工和创造的存储在特定载体上的数字化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包括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分类及编码、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数据库、目录服务和Web标准等,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 (1)数据元标准:数据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这部分包括数据元分类、定义、标识和属性标准等。 (2)元数据标准:元数据(metadata)是描述数据元属性(即语义内容)的数据,用于数据资源的定位、评估和选择等,并存储在数据字典(数据元注册系统)中。数据注册系统通过对数据元及元数据的管理实现跨系统、跨环境的数据共享。这部分主要包括资源标识、标引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词语言、XML语言)、元数据和元数据注册标准等。 (3)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实现对信息的分类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 一是窗口服务满意化。以“方便、快捷、高效、务实”为基本要求,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群众满意”为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社会保险服务窗口建设成为“学习之窗、服务之窗、创新之窗、效率之窗、协作之窗、清廉之窗”。 二是内部管理科学化。完善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用,以深化内部控制为重心,促进经办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规范了业务经办流程,审计稽核部门对业务经办各环节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强化稽核检查,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冒领、骗取社保基金等违法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 三是数据处理信息化。加强“社保业务经办和社保业务全程电子化”建设,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和基础数据的管理和运用,并与。进一步强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收费等功能,为社会保险业务、公共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依据,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截至目前,四是员工队伍全能化。窗口建设关键是人的建设,要造就一支工作作风硬、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担当社保重任的职工队伍,不仅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实现由精通单一业务向熟悉全能业务转变,也需要切实改进服务,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

别能拼搏、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307人,基金收入4679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26人,基金收入2982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156人,基金收入7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657人,基金收入313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954人,基金收入55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091人,基金收入213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