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合集下载

《老山界》完整版本

《老山界》完整版本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 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比喻、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 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 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 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 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 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 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部分:(33) 写作者的感受。
.
整体感知
• 1.《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 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 2.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回答。
• 3.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 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 中语句回答)
•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
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
“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本文写的是红军
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
给红体字注音:
惊惶(huáng )、 苛(kē)捐杂税、 打颤(zhàn)、 骨碌(gū lu ) 酣(hān)然入梦 、 蜷(quán)、 缀(zhu)ì、矗(chù)、 澎湃( péngpà)i 、 落( là)得很远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来自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 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七年级语文6《老山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6《老山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6《老山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老山界》课后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

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参考答案: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到一户___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___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___;翻过___,继续爬山,快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口气儿跑下山去。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红军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老山界的高和险,比如上山的路程有三十里,而且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二是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同时补给比较困难,战士们吃不饱饭,休息条件也很恶劣,比如作者就是夜里在山上露宿的;三是后有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

红军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

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从“照着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参考答案:从“照着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

___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是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换句话说,“奇观”不仅是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

第6课《老山界》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到处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长征途中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建设和发展党的政教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金色的鱼钩》《老山界》《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2.背景链接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3.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老山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才翻越老山界。

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陡、窄、险)。

4.请试着按时间顺序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6 老山界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长征胜利后不久,时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作者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绝壁: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捐,赋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二、主题概述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思考探究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

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件 (共18张PPT)优秀课件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件 (共18张PPT)优秀课件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惊惶( huáng ) 军阀( fá )
缴租( jiǎo )
蜷身( quán)
点缀( zhuì)
搀扶(chān)
呜咽( wū yè ) 咀嚼( jǔ jué)
澎湃( péng pài )
酣然入梦( hān )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也说明了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思想。
2、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 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 志”具体指什么?)
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 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 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不矛盾,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分明很 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感觉很近,声响 洪大;有的声音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 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越传越远,越 变越细。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 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不可捉摸的声响,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 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 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 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
“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 红军的赞叹之情。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 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描写声音是否矛盾,说说你 的理解。) (从修辞角度赏析。)

6 《老山界》课件(共25张PPT).ppt

6 《老山界》课件(共25张PPT).ppt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 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 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 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 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 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 时,她“欢喜”的接受了。她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 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这个过程,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 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 文章的主题。
天 夜里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半夜 山路上 红军战士
事件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 瑶民理解了红军。
准备爬山 夜行军 半夜露宿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 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 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奇观”在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处境难
第四层:(31—32)红军下山情景,胜利到 达营地的喜悦之情。
主要内容有:
1.一口气跑下山,一直到宿营地; 2.红军部队养成一种新习惯;
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 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 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 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 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 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山界》是一篇讲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常被用作中学生生活阅读的课文内容。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的《老山界》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老山界》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

在这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老王的男人,他和儿子、孙子一起生活在一座山脚下。

老王是一个开朗、善良的人,平时喜欢和邻居们聊天、帮助他们劳作。

这个小村庄的生活并不容易,人们在耕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课文以老王的儿子和孙子在田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展开。

他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却徒劳无功,劳作辛苦而生活并不富裕。

但尽管如此,老王一家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生活,努力工作。

他们在山村里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老山界》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尽管生活并不容易,但老王一家都展示出了坚强、努力和乐观的品质。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展现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

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们可以了解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会到农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亲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品格。

《老山界》这篇课文是一篇温馨感人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人们在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第二篇示例:《老山界》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老山界的一次经历,展现了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老山界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山界》教案篇一一、导入PPT出示翻阅老山界“之”字形照片,介绍陆定一。

导入简介,从作者切入把听众拉进翻山的现场。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陆定一起重走长征路二、活动目标1.理清线索,概括文意2.品读语言,理解内涵3.领悟情怀,传承精神(生齐读明确目标迅速进入文本)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讲述一次翻越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PPT展现要求1.生读文,圈画2.生分享路线(PPT展示路线变化)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内容,你认为用哪一句最合适?生:找,并读。

师:九个明显的时间,七个地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屏幕显示)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师:什么样的老山界?生:难翻的。

师:山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找师:好,谁来说一下?你来说。

生:我找的12自然段。

火把。

写出了山的崎岖师:山很陡崎岖,好请坐。

“之”字形是什么样的那?大家比划一下。

(师生共同比画)师:对对。

就把山路的崎岖陡峭写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读?你来!生:读第一段师:哦一一。

重读了30里。

啊还有一个地方继续。

生: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师:把说的不陡圈出来很好。

30里。

坐下,你知道30里有多少?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就在平坦的路上走,30里没有任何障碍,还得两个多小时。

师:谁继续?你来说。

生:22段。

山峰像巨人一样的。

师:是的。

我们感受到峭壁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大家标一下。

因为昨天把这段文字给大家省略了,这个生字词没有处理。

那猜猜这个“矗立”什么意思?生:说。

师:有小孩说直里的直放在一起。

你比划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在三个直接放到一起又高又直。

好来。

谁再来说一下?啊你补充。

生:第20段。

读。

写出了山路的窄和不平师:山路的窄和不平,一尺来宽,看一尺来宽,圈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uwei Middle School Jiangchuan County江川县后卫中学老山界学科:语文年级:八教学时间:2014年秋季学期第 3 周教师:张得萍使用班级:八年级137、139班【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自主学习方案】1、给加点字注音: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 )呜咽..()澎湃..()骨碌.()缀.()信仰.()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或字形都有一项是错误的,请写出序号并改正。

⑴A、蜷.曲(quán) B、悬崖.(yá) C、道歉.(qiàn) ( )改为_________⑵A、苛.捐杂税(kē) B、惊惶.(huáng) C、澎湃..(pãng bài) ( )改为_________⑶A、酣.然入梦(hān) B、欺诲.(wǔ) C、咀.嚼(jǔ) ( )改为_________⑷A、缀.着(zuì) B、溪.流(xī) C、闪烁.(shuî) ( )改为_________3、、辨字组词。

捐( ) 拆( ) 瑶( ) 倦( )损( ) 柝( ) 摇( ) 蜷( )峭( ) 呜( ) 侮( ) 碌( )削( ) 鸣( ) 悔( ) 禄( )缀( ) 陡( ) 密( ) 输( )辍( ) 徒( ) 蜜( ) 愉( )4、多音字组词。

嚼:jiáo ( ) juã( )咽:yān( ) yàn ( ) yâ( )落:là( ) luî( ) lào ( )5、解释词语。

惊惶:苛捐杂税:缴:攀谈:酣然入梦:蜷:呜咽:矗立:6、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7、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课堂导学方案】1、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表。

下面两组词语,第一组是表示地点的,第二组是分别概括课文里记述的事情的。

试把它们分别填到表格中去。

⑴上山路上 山腰 沿山沟 山脚向上 路旁瑶民家 山顶 下山路上⑵沿着山沟向上走 登山 冻醒吃饭 继续爬山 与瑶民攀谈 露宿 到达山顶 稍息后下山 煮粥吃2、文章叙事的写作方法是什么?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3、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从中你能发现什么?4、找出相关词语,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战士们表现出怎样态度和精神面貌?5、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红军战士身上学到了什么?【巩固训练方案】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拼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人花难bi àn (▲),画面中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调欢愉;郑谷的《莲叶》,写鸳.(▲)鸯戏水,荷叶遮雨,婉转表达出“hu àn (▲)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李商隐的《赠荷花》,写荷花的绿叶与红花相映,天真自在,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暗示诗人心中的隐痛;陆龟蒙的《白莲》,描写了l íng (▲)波独立、品格高洁却幽恨无穷的白莲,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咏荷诗歌四首》简评,有删改)2.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2),长河落日圆。

(3),她在丛中笑。

(4)揉碎在浮藻间,。

(5)《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冒着酷暑辛勤劳动的句子是:,。

3、名著阅读: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西游记》中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B.《西游记》的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倒拔垂杨柳、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

D.《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

4、下面是小明写给爷爷的一封信,请你选择4~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敬爱的爷爷: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很想念您,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

爷爷,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务挂念。

我即将放暑假了,老师要填报兴趣班申报表,我准备报名音乐兴趣班。

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

此致敬礼2012年6月26日小明5、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

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____二、综合性学习6、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012奥运圣火即将在英伦点燃,为全球亿万体育迷准备的狂欢盛宴即将开启。

三星电子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与伦敦申奥大使、三星2012年伦敦奥运会全球品牌大使贝克汉姆一起向全球的体育爱好者发出邀请:无需轰轰烈烈的事迹,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无论是谁,只要乐于奉献、勇于挑战,并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就是三星要找寻的“平凡榜样”——2012年伦敦奥运会火炬手,将与贝克汉姆一起传递圣火,拥抱奥运!7、记者随机抽取了500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他们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阅读此表,归纳出两点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阅读(一)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花之隐逸..者也()③中通.外直()④花之君子..者也()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作者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请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分别提炼出这两句话蕴含的观点,并各举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例佐证环境对人的影响。

(二)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

医生说我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

而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

父亲跑过来习惯性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 又发烧了!”他迅速给我穿戴好,推上自行车领我去医院。

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

出了医院已9点多了,父亲带着我往家赶。

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泪水将他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

父亲感到了什么, 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他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

”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

④突然我眼前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

“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

”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

”我蹲在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而就在那一刻, 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⑤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

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⑥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

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选自2011年第13期《读者》,作者:赵宁,有删改 ) 12、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14、细读文中画线句子,试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15、下面的材料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

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外,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

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四、写作与表达人生在世,我们在乎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窗;再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又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班级,等等。

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教学反思】:参考答案:【课堂导学方案】2、好处:(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5、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巩固训练方案】一、积累运用1.辨、浣、凌、yuān、shuāi2.(1)赢得生前身后名(2)大漠孤烟直(3)待到山花烂漫时(4)沉淀着彩虹似的梦(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