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案被视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质的教案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涉江采芙蓉教案,通过分析该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以《涉江采芙蓉》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文学欣赏:-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 辅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朗读与表演:- 引导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 观摩示范朗读和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涉江采芙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意义;- 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与赏析:-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创造个人的想象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问答法:-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质量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天平的主要构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质量的定义。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科学抽象法、阅读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若干台、砝码若干盒等。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感知,情景引入:摆在我们面前的课桌、椅子都是由木头做的,但课桌含有的木头多,椅子含有的木头少。
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但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得多。
你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把这种含义表示出来呢?若有两个差不多的铁钉,你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哪个含铁更多一点?二、新课教学:(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教室内课桌、椅子。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课桌、椅子哪个的木头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课桌、椅子、铁锤、铁钉都是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即: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课桌含有的木头多,椅子含有的木头少;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得多。
即: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用符号“m”表示。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
试一试:将一橡皮泥团压扁,形状变了,橡皮泥的多少会变化吗?将焊锡熔化,状态变了,锡的多少会变化吗?想一想:杨利伟把一玻璃杯从地球带到太空,空间位置变了,杯子所含玻璃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提问:以上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都没有变化,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探究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蒋静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蒋静优质课教案一、引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优质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开展优质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由蒋静老师精心设计的优质课教案,并探讨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引发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知识讲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或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实验、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5. 总结归纳: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内容,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
6.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评价或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7. 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互动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蒋静老师充分运用了多种互动策略,包括但不限于:1.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问题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自主学习: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蒋静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运用多种互动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不够,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等。
高中说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说课教案一、教案背景及目标教案背景: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
而高中说课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高中数学课堂的说课活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熟悉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结构和主要知识点;3.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技巧;4.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本教案以高中数学为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与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2.函数与方程的初步了解;3.平面几何中的相关概念和定理;4.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5.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重点难点:1.数与式的转化与应用;2.函数与方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3.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与推理;4.三角函数的计算与应用;5.概率与统计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1.预习:教师提前进行高中数学教材的预习和了解,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说课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3.说课展示:教师根据教案在课堂上进行说课展示,包括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和解题思路等。
4.学生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和练习。
5.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情况,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总结,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践和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规律。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优质课一等奖《安全教育主题训练》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安全教育主题训练》教案
介绍
这份教案是为了向各位教师介绍优质课一等奖获奖教案《安全教育主题训练》。
该教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应对能力。
- 增强学生对各类事故和危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介绍安全教育的主题。
2. 知识讲解:向学生讲解各种常见的事故和危险,并提及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3. 游戏和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安全教育的内容。
4.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
教学资源
-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各种事故和危险的图片和解释。
- 角色扮演道具,如警示牌、安全标志等。
- 小组活动和合作研究工具。
教学成果
通过这份教案的实施,我们期望学生能够:
- 掌握基本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
- 提高对各类事故和危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 养成良好的安全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这份教案获得优质课一等奖是对我们努力和创造性的认可,也鼓励了我们继续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教育。
希望这份教案对各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愿你们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果!。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谁是最可爱的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案类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语言表达方式;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1. 学习和练习有关“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语言表达;2. 分组讨论并展示团队对于“最可爱的人”的理解;3. 分享和讨论个人心中最可爱的人。
教学准备:1. 每组一张白纸和一支笔;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视频或歌曲,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学习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关于“最可爱的人”的常用语言表达,如:父母、老师、朋友等;2. 学生根据给定表达,小组内互相讨论并练习描述一个“最可爱的人”的特点,如:他/她对我无私的关心,他/她的付出无条件等;3. 学生互相交流并补充自己的观点。
团队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和一支笔;2. 学生在纸上以图画、文字等形式,展示自己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是谁,并描述该人的特点;3. 各小组依次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分享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分享给班级其他同学,并简要描述该人的特点;2. 教师引导全班展开讨论:你们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他们可爱?大家的观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与归纳学生们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人对“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不同的认知;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回答自我问题:我有没有成为别人心中的“最可爱的人”?拓展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调研和了解身边人心目中的“最可爱的人”,并进行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方面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最可爱的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新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新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希望能帮到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问答法、讨论法、教师总结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同学们喜欢童话吗?(喜欢)喜欢童话的同学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呀?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大家都读过安徒生那么多童话,那大家了解安徒生吗?有谁给老师谈谈安徒生的?(安徒生是十九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贫苦。
他的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
刚刚同学们说到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都是他的名篇。
他的童话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因为他的童话通常很幽默风趣,同时也揭示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麽?(《皇帝的新装》)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童话初步认识,更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大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真善美、假丑恶)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分到角色的同学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读出来。
①旁白:如作者给孩子讲故事,語气亲切、自然,語调平缓。
②皇帝:微胖、富态,語调傲慢,神情自负。
③骗子:油头滑脑,油腔清调,阿泱奉承。
④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語调迟缓,故作镇定。
⑤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市首届多媒体优质课教学大赛
教jiào学xué设shè计jì
科目地理
授课AAAAAAA
手段多媒体
课题资源的跨区域凋配
地点科教楼四楼
时间年月日
专题八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
第二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学目标】
◆掌握水资源、能源资源、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能综合,分析及评价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能力要求与重点】
◆明确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的历史、现状、前景.
◆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合要求与难点】
◆学会对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资
源分析”;
◆了解当前大型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并对其社会、经济、政治意
义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时间: 2007.5.30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演示Realplayer. 提问中国主要铁路线.
二.导入新课
【引言:考纲分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2005年地理考试大纲中新增的一个考点,应该引起重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以高三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为基准点,联系其他章节资源调配结合时政热点重点分析水资源、能源资源、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解读与讲解】
<一>讲解: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设问:你知道哪些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
1.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北水南调
『基础知识链接』:
《十五计划纲要》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
为
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研究人员设计了三个南
水北调的方案。
设问:为什么要进行跨流域调水?
2.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耗水量的大小)
3.南水北调的意义:
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例题串讲』例1:读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方案沿线示意图(见课件),回答问题:
(1)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
(2)请列举我国已经完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至少两项)。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运用学过的知识,从建设或营运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利与不利的评价。
『相关检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2.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其原因是()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3.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二>讲解:我国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设问: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是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想想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1.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的地区分布
水能――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煤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 ;以南的广大地区约占6%。
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江南九省仅占1.6%。
天然气――陆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
2.我国的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
◆西电东送
动画演示
◆西气东输
动画演示
◆北煤南运
动画演示
『电力资源例题串讲』例2 读西电东输基本格局图(见课件),回答问题:
(1)在图上画出我国地势三大阶梯界线。
(2)从发电站能源来看,AB处为力发电站,CD处为力发电站。
(3)E处能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发展核电?(4)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构成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检测』读“晋陕内蒙古区煤炭南运通道”图(见课件),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选择填空)。
A.青岛B.天津C.黄骅D.秦皇岛(2)产煤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
请回答图中
数字①、②所表示的运输通道分别沿哪条铁路线到达A、B
两港的?并分析图中煤炭运输终点省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经
济发展的关系。
(3)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条途径是。
(4)在晋、陕、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建设中,面临有两大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二是运输问题,你认为这两大问题的具体表现
是什么?在解决这两大问题时,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全球的能源跨区域调配
结合世界石油和煤炭分布图,指导学生关注关注中东石油输出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
三:『归纳总结』:
(一):知识要点总结(地理角度):
地理背景:理解能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东部经济的重大举措;
空间分布:掌握主要能源基地的空间分布;能源跨地区调配的主要线路;
地理意义: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和
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
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
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
(二):知识要点总结(文综角度):
地理方向:每类资源的特征、分布;输出、输入、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
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
态效益。
历史方向:列举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不同认识,人类对该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状况;该区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政治方向:政治学原理――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
哲学原理――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
经济学原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四:『检测巩固』完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课堂练习第4-6题、第7
题、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