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接受泪道探通手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接受泪道探通手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接受泪道探通手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42例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措施;实验组泪道探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泪道探通手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18-02先天性泪道阻塞是小儿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泪道发育能力阻碍所引起,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流泪、大量黏性分泌物等[1],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很容易引发急性或慢性的泪囊炎,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2]。

本次研究了42例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分析了泪道探通手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

其中,对照组21例患儿中,男患儿12例,女患儿9例,患儿的年龄在4~15个月,平均年龄(9.46±2.27)个月;实验组21例患儿中,男患儿13例,女患儿8例,患儿的年龄在5~16个月,平均年龄(8.39±3.18)个月;所有患儿在各项一般资料中均无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保守治疗措施:常规给予患者按摩泪囊区域,滴眼液等治疗措施;等待患儿泪鼻管自行开放。

实验组采用泪道探通术:让患儿采取仰卧位,保证患儿口腔与呼吸道的通畅;负责手术的医师应通过左手的大拇指与食指牵引患儿下睑,从而彻底暴露出下泪小点,接着选择经消毒处理的扩张器通过右手扩张患儿下泪小点与下泪小管,时长控制在30s作用,在顺着垂直走向在泪小点1mm深处左右处插入6号泪道探针,并以垂直朝内眦方向旋转,沿着下泪小管顺着和睑缘平行的走向进行内推操作,且以上所有步骤均一起实施;通过左手拇指牵引下睑皮肤朝颞侧移动,当发生骨壁和探针接触的感觉时,则代表泪囊已经与骨壁接触,此时可朝下呈直角将探针头旋转90度,接着垂直朝下,并对着后外侧偏移,直至进入鼻泪管之内;若进入受阻,可略向后退探针,行相关探查操作,即出现突空感后,进针动作停止,与5ml注射器连接行回抽处理,鼻腔内气体抽出后,取生理盐水推注,有液体自鼻孔流出或有吞咽动作,提示探通术已成功。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泪道阻塞是儿童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婴儿眼泪常常溢出,易感染并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

对于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疗,泪道探通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泪道探通术的核心是通过手术将被阻塞的泪道通畅起来。

手术前通常需要先行局部麻醉,并使用特殊的器械进行探通。

手术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鼻窦进入泪道,通过轻微地扩张鼻窦和鼻泪道的开口,然后使用乳霜杆或鸟羽探子探及鼻泪道的开口,通过轻柔地推动和扩张,将阻塞物排除。

手术时间通常较短,一般约为30分钟至1小时。

泪道探通术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研究表明,在泪道探通术后,多数儿童泪道阻塞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包括婴儿眼泪溢出现象的减轻或消失、结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减少。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91%的患儿在手术后的6个月内泪道阻塞的症状完全消失。

泪道探通术还有其他一些优点。

该手术方法非常简单安全,给患儿带来较小的创伤。

儿童对于手术的耐受性较强,术后疼痛感较轻,恢复较快。

泪道探通术的费用相对较低,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用于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还可以用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

尽管泪道探通术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手术操作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否则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通常较轻,且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护理进行缓解。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

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疼痛感轻,恢复快。

手术操作仍需专业的医生进行,且术后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并发症。

在选择手术治疗前,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向专业医生咨询。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分析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分析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科门诊2014年9月—2017年6月接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90例,将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均45例。

甲组实行泪道探通术治疗,乙组实行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泪道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3.33,和乙组73.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甲组的泪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比乙组的22.22%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取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其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促进泪道功能恢复。

【关键词】先天性泪道阻塞;泪道探通术;应用价值;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79-02儿科疾病中,先天性泪道阻塞比较常见,病因为泪道发育先天性障碍,并以流泪等为主症[1]。

若患儿病情严重,亦可引发急性泪囊炎以及泪囊瘘等合并症,从而加重了其病情。

此研究,笔者将以90例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接诊于2014年9月—2017年6月)为对象,着重剖析先天性泪道阻塞应用泪道探通术的临床疗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9月—2017年6月由本科门诊接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9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原则将之进行分组:甲、乙两组各45例。

其中,甲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月龄为3~17个月,平均(6.7±1.3)个月。

乙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月龄为3~18个月,平均(6.8±1.1)个月。

所有患儿都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眼科学》[2]中有关于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诊断标准,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和月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

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

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保守治疗与探针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ongeni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LDO)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组病例来自我院门诊221例280眼年龄介于1~12月的CNLDO患儿,分为2组:分别予以组1保守治疗1月,组2探通治疗。

治疗结束后随访1月。

结果经随访后组1治愈率为23.93%(28眼/117眼),组2为74.23%(121眼/163眼)。

组2治愈率明显高于组1(P<0.001)。

组2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1~6月龄组76.92%(40眼/52眼),6~9月龄组为73.97%(54眼/73眼),9~12月龄组为71.05%(27眼/38眼),各年龄组之间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年龄≤12月的CNLDO患儿,泪道探通术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可尽早(≥3月)施行探通术。

【关键词】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溢泪;泪道探通术[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27-02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ongeni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LDO)是新生儿常见眼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泪湖高度增加、溢泪、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增加。

目前针对CNLDO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2大类,前者包括泪囊区按摩和局部抗生素眼液的使用;后者则包括泪道探通、鼻内镜辅助下探通、硅胶管植入、球囊扩张术以及鼻腔泪囊吻合术[1]。

对于有症状的CNLDO患儿,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侵入性治疗进行干预。

1岁以内患儿可在门诊辅以表面麻醉施行泪道探通术。

然而,有报道指出≤12月患儿的阻塞症状可在保守治疗的情况下自发缓解率[2],因此对于CNLDO患儿何时行泪道探通术合适仍存在争论。

本研究分别对CNLDO患儿进行保守治疗和确诊后探通治疗,同时将患儿按不同月龄进行分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月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出现 急性泪囊 炎、泪囊瘘 等症状 。临床对该 疾病进行 治疗原则 是对泪
1 . 4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方 案对对 照组患儿实施手术治疗 ,采用泪 道探 通术对治疗 组患儿实施 手术治疗 ,具体措施 为 :保持 口腔 、呼 吸 道处 于通畅状态 ,患儿取仰 卧位 ,对 其头部及 四肢进 行 固定 ,使用浓 度为 1 %丁卡 因实施表面麻醉 ,应用 已经被稀释的抗生素 类药物作为泪 道冲洗 液体 ,实施 泪道冲洗 和泪道挤压 操作 ,使 泪道 内脓液 能够彻底 排 除 ,以使感染 的机会减少 。术者用左 手食指及大拇 指对下 睑进行牵
病治 疗期 间 不 良反应 人 数 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治疗 结束后 泪道 再次 堵 塞率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结 论 应 用 泪道探 通 术对 患有 先 天性 泪道 阻塞 的 患 儿实施 治疗 的 临床 效 果非 常明 显 。
【 关 键 词l 泪道探 通 术 ;先天 性 泪道 阻塞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R 7 7 7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0 4 - 0 1 6 1 - 0 2
先天性 泪道 阻塞 是临 床上常见 的一种小 儿眼科疾病 ,是 由先天性
家 长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
泪道 发育能力 出现 障碍 而导致 的 ,先天性残 膜将鼻 泪管的 下端 封闭 , 或上 皮细胞残 屑对鼻 泪管的管腔 造成堵塞 。其主要 临床症状表 现是流 泪 ,存 在大量 的黏性 或脓性分泌 物 ,病情程 度严重 的患儿甚 至会合并
天性泪道 阻塞 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 组 ,平均 每组4 3 例 。对
照组 中男性 2 5 例 ,女 性 1 8 例 ;患儿 年龄3 - 1 6 个月 ,平 均年龄 ( 6 . 8 土 1 . 4 )个 月 l单眼患病人 数3 1 例 ,双 眼患病人数 1 2 例 ;治疗组 中男 性2 4 例 ,女 性 1 9 例 ,患 儿年龄 2  ̄ 1 8 个月 ,平均 年龄 ( 6 . 6 土1 _ 3 )个月 ,单 眼患病 人数3 2 例 ,双 眼患病人数 l 1 N 。上述 三项 自然指 标两组患 者组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是指出生时泪道未能通畅,导致眼泪不能正常流出,从而引起眼泪滞留、眼睑粘连和感染等问题。

泪道探通术是一种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手术方法,通过该手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儿泪道阻塞导致的眼部问题。

本文将探讨泪道探通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临床效果。

一、泪道探通术的手术原理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规的眼科手术,适用于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和清理泪道,使其恢复通畅,从而改善泪液排泄及眼部症状。

手术过程中先通过鼻腔插入导丝,再在泪囊内插入探测器,通过探测器引导,找到并扩张泪道的狭窄部位,以此来达到通畅泪道的目的。

手术还可以清除可能存在的分泌物、结石等障碍物,从根本上保证了泪道的通畅。

二、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泪道探通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眼部症状。

泪道阻塞导致眼泪不能正常排出,易造成眼泪滞留、眼睑粘连甚至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和视觉发育。

通过泪道探通术,可以恢复泪液的正常排泄,从而改善这些眼部症状,保护患儿的视力健康。

手术可以预防并减少泪道感染的发生。

泪液滞留易导致泪囊内细菌滋生,进而引发泪囊炎等感染性疾病,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泪道探通术可以彻底清除泪囊内的分泌物和细菌,预防感染的发生,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泪道探通术是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对患儿的身体损伤较小。

手术后恢复快,一般在24小时内就可以让患儿出院,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三、临床案例小明,男,3岁,因眼睛长期泪水滴落,出现眼睑红肿、粘连等症状,就诊于眼科门诊。

经过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泪道阻塞,建议进行泪道探通术。

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儿眼部症状明显缓解,眼泪正常排出,术后1天即可出院。

四、注意事项虽然泪道探通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术前和术后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了解患儿的病情,评估手术的适用性。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手术,其通过使用探针探通泪道,以改善泪液排空和预防眼部感染。

该手术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该手术在治疗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临床效果。

先天性泪道阻塞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高达6%-20%。

患儿常表现为泪眼溢出、结膜充血、泪囊肿胀等症状,容易导致眼部感染和炎症。

因此,在儿童眼科领域中,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该手术操作流
程如下:首先,医生会使用药物麻醉患儿眼部,防止出现疼痛和不适;然后,医生使用细
长的探针从泪囊口进入泪道,直到通到鼻腔咽喉部位,使泪液能够顺利排出。

此外,如果
存在泪囊炎或者泪道狭窄等情况,医生还可在手术中进行相应的处理。

泪道探通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泪道探通术
的成功率高达95%,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泪眼溢出、结膜充血等症状。

此外,该手术还可
以预防眼部感染和炎症,减少患儿对抗生素的使用,对于孩子眼部健康的保护具有重要的
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泪道探通术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在手术前需要进
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例如,医生需要确定患儿泪道阻塞的程度、影响范围等问题,以便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此外,在手术中还需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和不良后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手术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将泪道堵塞处通畅,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从而缓解症状并促进病情的康复。

该手术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泪道阻塞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眼泪不畅通,出现频繁流泪、泪液凝结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泪液在泪囊蓄积并继续增多,容易引发感染并导致结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

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泪道探通术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通过在鼻腔或下眼睑鼻侧结膜下作一小切口,将导丝或软导管插入泪道,经过插通操作,将堵塞处通畅,并将导丝或软导管连同脓样物或介入物一并取出。

术后通常进行局部用药及抗感染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泪道探通术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数据显示,手术后的疗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大部分患儿手术后即可痊愈,泪道通畅,并且泪液排出正常,不再出现泪液凝结和频繁流泪等症状。

仅有少数患儿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其他辅助治疗。

泪道探通术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手术风险较小,术后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广大患儿及家长在考虑治疗方法时,可以优先考虑泪道探通术。

泪道探通术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尤其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鼻腔或下眼睑的一些损伤。

术后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结瘢痕等问题,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并且通常可以通过注意伤口护理、合理用药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以优先考虑此种方法,但同时也需充分评估患儿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儿的康复。

提醒家长和患儿在手术前后要密切关注,并遵医嘱进行必要的复诊和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应用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双日)分组方式,将50例接受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治疗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作为治疗组,将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的50例同类型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评价不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效率。

结果治疗组探通有效率为98%,效果优于对照组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子鼻咽镜与泪道探通联合方案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疗效显著、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icacy of applying electronic nasopharyngoscope combined with lacrimal duct prob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in infant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100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single or double day,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random.In the treatment group,electronic nasopharyngoscope combined with lacrimal duct prob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way was applied to treat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The treatment condition,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ive rate by different regimens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effective rate of successful probing was 98%,while the rate was 92%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ere display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fter inter-group comparisons (P<0.05).In addition,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fter inter-group comparison (P<0.05).Conclusion Therapeutic regimen of electronic nasopharyngoscope combined with lacrimal duct prob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in infants is safe in process and remarkable in effect,therefore it has a hig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Key words]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Electronic nasopharyngoscope;Infant;Lacrimal duct probing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婴幼儿泪道疾病,临床发病几率为5%~6%[1]。

早产儿患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疾病的几率更高[2],其并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刚刚出生时,泪管下端的黏膜皱襞hasner瓣膜的开裂程度与普通新生儿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部分新生儿的hasner瓣膜完全遮挡在鼻泪管开口处,导致该部分的发育出现畸形,残留的膜状物不能正常排出,由此出现阻塞问题;也有部分新生儿是由于先天性的鼻泪管骨性管腔狭窄所导致的鼻泪管阻塞[3]。

临床研究证明,泪道中会产生大量的杯状细胞,在数量不多时,新生儿可能会在细胞刺激黏膜的作用下产生不适感,当杯状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产生慢性炎症,甚至引发泪囊继发感染,致使新生儿出现眼睑皮肤湿疹、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重者造成眶周蜂窝织炎、颜面感染、副鼻窦炎以及全眼球炎、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4]。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不仅使新生儿承受着较大的痛苦,也给患儿的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致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为此,临床中亟需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为患儿进行治疗,现报道对患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婴幼儿分别采用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和常规泪道探通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随机(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单眼46例,双眼4例。

治疗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单眼45例,双眼5例。

患儿年龄均在7~24个月。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及泪道感染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7~24个月;②确诊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③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④经药物、泪囊按摩加压冲洗等治疗措施无效;⑤患儿身体情况可以耐受麻醉和治疗的。

1.3排除标准①年龄24个月;②病情未确诊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③合并有其他眼科疾病;④以往接受过手术治疗;⑤患儿身体不能耐受麻醉和治疗的[5]。

1.4方法1.4.1物品准备①泪点扩张器;②5 ml一次性注射器;③6号、7号钝头侧孔圆形带芯空心探针;④生理盐水;⑤0.5%的丁卡因液和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⑥妥布霉素滴眼液;⑦电子鼻咽镜。

1.4.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泪道探通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对患儿结膜囊滴少许倍诺西行表面麻醉,同时鼻腔喷少许的丁卡因行表面麻醉和喷少许0.5%呋麻液收缩鼻黏膜,患儿取仰卧位,用包布将患儿躯干及四肢包裹起来,由护士固定头部,家属固定躯干及四肢,根据年龄大小选择7号(或6号)探针,在电子鼻咽镜直视下了解鼻腔情况,排外鼻部疾病,如发现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部畸形等则给予相应的治疗[6-7]。

在进行泪道冲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泪点扩张器进行新生儿泪点的扩张,使针头保持垂直状态,准确地插入到泪点中,一直以水平的角度将针经由泪小管推至骨壁,后进行垂直转角,顺鼻翼方向进入鼻泪管,电子鼻咽镜直视下见探针通过泪道达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处后,停留5~10 min,边退边冲洗边吸引(电子鼻咽镜自带吸引系统),妥布霉素滴眼液少许冲洗后,拔除探针,退出电子鼻咽镜,治疗后妥布霉素滴眼。

1周后复查并冲洗。

1.5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各种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眼红、流泪等症状消失,眼部未出现过多不正常分泌物,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泪道畅通;有效:治疗后患儿无流泪现象,偶尔会出现少量分泌物,泪道冲洗基本处于通畅状态;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同前,泪道冲洗时冲洗液反流及冲洗出较多的分泌物。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患儿有效率为98%,对照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儿首次探通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组患儿首次探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2例出现假道形成,1例眼周肿胀,1例鼻腔出血,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分泌物的增加以及通气不畅,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眼部正常发育过程出现异常,不仅会影响眼球的状态,也会严重损伤新生儿视力水平[8-9]。

婴儿鼻泪管阻塞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泪道先天发育障碍,较为常见的为鼻泪管下口被先天性残膜或者细胞残屑阻塞,并且极少发生骨性闭锁。

患儿发病时间通常在出生后3 d左右,同时也有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产生溢泪的情况。

由于泪囊分泌物及泪液潴留,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形成泪囊炎。

患儿一旦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病程将延久,因细菌增加而导致泪囊瘘形成[10]。

因此,新生儿一旦被确诊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若早期治疗不利,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严重,泪道将更加狭窄,阻塞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泪道探通治疗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但这种方法受到术者临床经验的限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损伤,如假道形成、泪点撕裂等[11]。

此外,该种治疗方法不能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发鼻腔疾病的患儿进行早期检查和处理,因此可能会导致病情延误。

为此,临床中亟需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为患儿进行治疗,本研究采用电子鼻咽镜联合泪道探通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其优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可以直视探针在下鼻道的位置,当探针达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处时立即停止进针,而传统的泪道探通仅凭操作者经验(大部分有一种落空感),难免会因感觉不准确而使探通不成功或损伤鼻腔黏膜。

②可以清楚地了解鼻部情况,对于伴有鼻腔疾患的患儿可以很好地检查和处理。

有2例通过配合治疗鼻部疾患再次探通治愈。

③边退针边冲洗边吸引,减少了泪小点的损伤,使冲洗更彻底,炎性物质、细胞残屑减少,治疗后不易再阻塞,并且可有效预防患儿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12-13]。

传统的泪道探通是拔针后再冲洗泪道,增加了泪小点的损伤,患儿有吞咽动作应立即停止冲洗,否则可能造成冲洗不彻底,或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