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车辆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车辆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车辆性能仿真分析;3. 了解国内外车辆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熟练操作各类车辆工程实验设备;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车辆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2.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提高环保意识,关注新能源汽车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工程基本原理:包括汽车构造、各系统工作原理、车辆动力学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 各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车辆动力学:车辆行驶性能、操控稳定性等。
2. 车辆性能仿真分析: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应教材第四章;- 介绍仿真软件:ADMAS、MATLAB/Simulink等;- 案例分析:车辆行驶稳定性、制动性能等。
3. 车辆工程实践:动手实践操作,包括实验设备使用、实验项目实施等,对应教材第五章;- 实验设备:发动机试验台、制动试验台等;- 实验项目:发动机性能测试、制动性能测试等。
4. 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了解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对应教材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32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组织。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实训类别: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08车辆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设计周数: 1 学分: 1
设计单位:机电学院实训地点:机电学院设计时间:2011-11-28至2011-12-5
连杆与连杆盖的定位方式
2、连杆大、小头厚度
考虑到加工时的定位,加工中的输送等要求,连杆大、小头一般采用相等厚度。
对于不等厚度的连杆,为了加工定位和夹紧的方便,常在工艺过程中先按等厚度加工,最后再将连杆小头加工至所需尺寸。
3、连杆杆身油孔的大小和深度
40Cr和45钢连杆锻造余热淬火工艺与一般调质获得的性能比较
3、连杆的强化喷丸处理
连杆经过喷丸处理后,表层会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将使晶体的点阵发生畸变,因此表层形成高密度的位错缠结,从而使表层等到强化。
连杆经调质处理后,硬度为228-269HBS,表面存在较大的压应力,心部处于拉应力状态。
另外对连杆采用滚压加工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强化工艺措施,即可消除切削前的痕迹,又使槽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精确,提高了连杆的疲劳寿命。
十一、涂漆
涂装是指将涂料均匀涂覆在零件覆盖件表面上并干燥成膜的工艺,为了防止连杆受腐蚀和破坏,可采用金属保护涂层,金属涂层是用喷镀法、电镀法或氧化处理法、。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规范一、设计说明书(论文)的结构及要求设计说明书(论文)包括: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附录八部分。
1、封面按统一格式完成或由学校统一印制,按要求填写。
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2、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在前,“摘要”字样位置居中,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3至5个,以显著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正文部分左下方。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一致。
3、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要层次标题、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4、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概述等)、主体、结论。
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要标明章节,图表和公式要按章编号,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并按章编号。
(1)绪论:简要说明工作的目的、意义、范围、研究设想、方法、选题依据等,应当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2)主体:主体是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核心部份,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在6000字以上,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字数应在10000-12000字,包括:设计(实验)方案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法手段与结果,仪器设备,原始材料,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论文)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3)结论:设计(论文)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但也可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和尚待解决问题等。
5、致谢该部分要简单地表述作者在结束设计(论文)后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并向在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给予自己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及同学表示感谢。
6、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图书或者科技论文,内容要与设计(论文)工作直接相关。
参考文献要按照引用的顺序列出。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内容所在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论文在刊物中页码。
车辆工程课程计划方案设计

车辆工程课程计划方案设计一、课程概述车辆工程是机械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车辆设计、制造、性能评价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车辆等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修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练掌握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车辆等的设计和制造知识。
2. 具备车辆运行和维修能力。
3. 掌握车辆工程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
4.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大纲1. 车辆工程概论-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车辆工程的学科范畴和基本理论2. 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结构和原理-汽车动力系统-汽车制造工艺3. 摩托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摩托车结构和原理-摩托车动力系统-摩托车制造工艺4. 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和原理-轨道交通车辆动力系统-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工艺5. 车辆性能评价-车辆性能测试方法-车辆性能评价指标-车辆性能优化方法6. 车辆维修与保养-车辆故障诊断技术-车辆保养和维护技术-车辆维修安全知识7. 车辆工程实践-汽车设计与制造实习-摩托车设计与制造实习-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实习8. 车辆工程前沿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验与实践根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车辆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实践性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车辆工程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理论课程- 汽车结构与原理- 摩托车结构与原理- 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 车辆动力系统- 车辆制造工艺- 车辆性能评价- 车辆维修与保养- 车辆工程前沿技术2. 实践课程- 车辆设计实习- 车辆制造实习- 车辆维修实习六、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50%)- 课堂参与情况- 实践任务完成情况- 作业质量2. 期末考试(占50%)- 理论知识考试- 实践技能考核七、教材选用1. 《汽车工程》2. 《摩托车工程》3. 《轨道交通车辆技术》4. 《车辆制造技术》5. 《车辆维修与保养》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具有车辆工程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教师2. 助教: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九、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学期:车辆工程概论、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摩托车设计与制造技术、车辆性能评价、车辆工程实践2. 第二学期: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车辆维修与保养、车辆工程前沿技术、车辆工程实践3. 第三学期:车辆工程前沿技术、车辆工程实践、期末考试十、结业考核与证书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期末考核的学生将获得车辆工程专业培训结业证书,证明其已经具备相应的车辆工程知识和技能。
车辆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动力传动系统

车辆工程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连续抽油杆作业车目录Contents第一章设计任务1.1 总体要求-------------------------------------------------------------------------------------------------3 1.2 设计具体要求任务------------------------------------------------------------------------------------3 1.3钢制连续抽油杆作业车设计的意义------------------------------------------------------------4 1.4成员及任务分配---------------------------------------------------------------------------------------4第二章汽车底盘的选择与性能校核2.1 汽车底盘的选择--------- -----------------------------------------------------------------------------52.1.1 设计具体要求---------------------------------------------------------------------------------52.1.2 底盘选用流程图------------------------------------------------------------------------------52.1.3 车上永装载质量计算-----------------------------------------------------------------------6 2.2 汽车性能校核------------------------------------------------------------------------------------------ 62.2.1 汽车动力性-------------------------------------------------------------------------------------62.2.2 汽车通过性-------------------------------------------------------------------------------------72.2.3 汽车制动性能----------------------------------------------------------------------------------82.2.4 汽车的横向稳定性---------------------------------------------------------------------------92.2.5 轴载分配计算---------------------------------------------------------------------------------9 2.3 总结------------------------------------------------------------------------------------------------------ 10第三章动力传动系统设计3.1概述------------------------------------------------------------------------------------------------------ 10 3.2 分动箱结构设计-------------------------------------------------------------------------------------- 11 3.3 齿轮与轴的计算校核--------------------------------------------------------------------------------12 3.4 分动箱设计方案一----------------------------------------------------------------------------------- 13 3.4.1 齿轮的设计计算-----------------------------------------------------------------------------133.4.2 轴的设计计算---------------------------------------------------------------------------------22 3.4.3 轴承的选用------------------------------------------------------------------------------------27 3.5 分动箱设计方案二-----------------------------------------------------------------------------------293.5.1 齿轮的设计计算-----------------------------------------------------------------------------293.5.2 轴的设计计算---------------------------------------------------------------------------------543.5.3 轴承的选用------------------------------------------------------------------------------------60第四章设计总结4.1 总结心得------------------------------------------------------------------------------------------------62附录-----------------------------------------------------------------------------------64 参考文献-------------------------------------------------------------------------------69第1章设计任务1.1总体要求专业综合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总论教学讲义

作品考虑到车辆使用的各个方面,提供全面的功 能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高效的性能表现
作品在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色, 提升车辆整体性能。
易于维护和使用
作品设计简洁明了,易于维护和操作,提高用户 体验。
美观度及人性化关怀
独特的美学设计
作品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独具匠心,展现出高度的美学价值。
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03
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设计任务书解读与要求
设计任务书概述
简要介绍设计任务书的目的、内容和结构。
设计任务书解读
详细解读设计任务书中的各项要求,包括设计目标、功能需求、 性能指标等。
设计要求分析
对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逐项分析,明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方案制定与评审
设计方案构思
01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初步的方案构思和设想
。
设计方案制定
02 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制定,包
括总体布局、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
设计方案评审
03
组织专家或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实物制作与测试验证
实物制作准备
根据设计方案,准备 所需的材料、零部件 和加工设备。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作品关注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驾乘体验。
环保意识的体现
作品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成果回顾
知识体系构建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了完 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环节,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加深 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题目某轿车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蹄或钳及轮缸部分)——1专业车辆工程姓名学号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3.05m。
轮胎型号:225/60R16。
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制动距离为15m.在以上条件下,完成制动器主要基本参数的选择、确定(与后轮制动器设计的同学共同完成);完成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成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的设计图纸。
工程图纸须规范化,计算说明书须用国际单位制量纲。
参考资料:[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王国权,龚国庆.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王丰元,马明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陈家瑞.汽车构造(第3版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张海青.耐高温的盘式制动片.非金属矿.2008完成期限 2017.8.28至2017.9.22 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4年 9月 18 日目录1设计要求 02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与选择 02.1鼓式制动器 02.2盘式制动器 (2)3前轮制动器设计计算 (6)3.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6)3.1.1相关的汽车主要参数 (6)汽车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7)表3-1 汽车相关参数 (7)3.1.2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计算 (7)分析表明,汽车在同步系数为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g qg dt u 0d ϕ==,即q=,q 为制动强度。
而在其他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达到前轮或者后轮即将抱死的制动强度q<,这表明只有在=的路面上,地面的附着条件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1设计要求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3.05m。
车辆工程设计说明书

1.前言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2.1比较和选择传动方案这次设计的机构要求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室内工作环境恶劣(灰尘较大,环境最高温度350C),还要求维修方便,故选用的是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设计能力的要求,应养成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还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比较分析。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要学会机械设计的一半规律,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还要学会用计算机绘图。
这次设计的机构要求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室内工作环境恶劣(灰尘较大,环境最高温度350C),还要求维修方便,故选用的是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本传动机构的特点是:减速器横向尺寸较小,两大齿轮浸油深度可以大致相同。
结构较复杂,轴向尺寸大,中间轴较长、刚度差,中间轴承润滑较困难。
结构如下:η= 12P(12.12式)38400式)12.12(12.12式)3840012.12式)38400d1所对应的c1和c2d2所对应的c1和c2轴承旁凸台半径R1凸台高度h外箱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l1铸造过渡尺寸x、y大齿轮顶圆与内箱壁距离Δ1 齿轮端面与内箱壁距离Δ2箱盖,箱座肋厚m1、m轴承端盖外径D2轴承旁联接螺栓距离S5.轴的校核计算5.1低速轴校核计算计算齿轮受力齿轮直径 d齿轮受力转矩圆周力径向力受力图C1=26,c2=24C1=18,c2=1624mm根据低速轴承外径确定以便扳手操作60mmX=3,y=1515mm10mmm1=6.8,m=8.5D21=130mm,D22=160mm,D23=190mmS1=160mm,S2=190mmd=348mm31015480.T N mm=334221015480315tTFd⨯==33tan2058360.36r tF F=︒=⨯d=348mm31015480.T N mm=3tF5836N=3rF=2124N计算支承反力水平面反力水平面(xy)受力图垂直面反力垂直面(xz)受力图水平面弯矩图垂直面弯矩图合成弯矩图轴受转矩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值应力校正系数当量转矩31168'259rRFF⨯=2124168259⨯=3291'259rRFF⨯=212491259⨯=311685836168''259259tRFF⨯⨯==231''''58363786R t RF F F=-=-'191137891x RM F=⨯=⨯''191378591y RM F=⨯=⨯2222125398344435x yM M M=+=+低速轴材料选用45钢调质,650,360B SMPa MPaσσ==T=T3用插入法由表16.3,查得[][]MPaMPa bb5.102,6001==-σσ应力校正系数[][]6.05.102601≈==-bbσσα0.61015480Tα=⨯1'R F1378N=2'R F746N=1''R F3786N=2''RF2050N=125398xM N mm=⋅344435yM N mm=⋅366552M N mm=⋅609288T N mmα=⋅当量转矩图当量弯矩当量弯矩图校核轴径齿根圆直径轴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对称循环疲劳极限脉动循环疲劳极限等效系数在齿轮Ⅳ中间处()22221'366552609288M M Tα=+=+在靠近输出端轴颈中间处()22222'366495609288M M Tα=+=+42()3482 1.253f ad d h c m=-+=-⨯⨯[]1331'6202160.10.160bMdασ-==⨯[]2331'6202130.10.160bMdβσ-==⨯经检验轴所用尺寸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题目某轿车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蹄或钳及轮缸部分)——1 专业车辆工程姓名学号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
轮胎型号:225/60R16。
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制动距离为15m.在以上条件下,完成制动器主要基本参数的选择、确定(与后轮制动器设计的同学共同完成);完成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成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的设计图纸。
工程图纸须规范化,计算说明书须用国际单位制量纲。
参考资料:[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王国权,龚国庆.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王丰元,马明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陈家瑞.汽车构造(第3版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张海青.耐高温的盘式制动片.非金属矿.2008完成期限至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4年 9月 18 日目录1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鼓式制动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盘式制动器 (2)3前轮制动器设计计算 (6)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6)相关的赛车主要参数 (6)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 (7)地面对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8)制动力分配系数及制动力矩 (8)制动器相关计算 (9)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1)4制动性能分析 (13)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13)制动效能 (1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13)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13)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14)5总结 (16)参考文献 (17)1设计要求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
轮胎型号:225/60R16。
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制动距离为15m.在以上条件下,完成制动器主要基本参数的选择、确定;完成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成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的设计图纸。
工程图纸须规范化,计算说明书须用国际单位制量纲。
2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与选择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也叫块式制动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
鼓式制动是早期设计的制动系统,其刹车鼓的设计1902年就已经使用在马车上了,直到1920年左右才开始在汽车工业广泛应用。
鼓式制动器的主流是内张式,它的制动块(刹车蹄)位于制动轮内侧,在刹车的时候制动块向外张开,摩擦制动轮的内侧,达到刹车的目的。
近三十年中,鼓式制动器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
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仍然在一些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按制动蹄运动方向;鼓式制动器是利用制动蹄片挤压制动鼓而获得制动力的,可分为内张式和外束式两种。
内张鼓式制动器是以制动鼓的内圆柱面为工作表面,在现代汽车上广泛使用;外束鼓式制动器则是以制动鼓的外圆柱面为工作表面,目前只用作极少数汽车的驻车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根据制动蹄张开装置(也称促动装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轮缸式制动器和凸轮式制动器,如图2-1所示。
轮缸式制动器以液压制动轮缸作为制动蹄促动装置,多为液压制动系统所采用;凸轮式制动器以凸轮作为促动装置,多为气压制动系统所采用。
图2-1 轮缸式制动器轮缸式制动器按制动蹄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单向作用、双向作用)、双从蹄式、自增力式(单向作用、双向作用)等类型,如图2-2所示。
图2-2 各式轮缸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是以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此圆盘称为制动盘。
其固定原件则有多种结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面积不大的摩擦块与其金属背板组成的制动块,每个制动器中有2到4个。
这些制动块及其促动装置都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钳形支架中,总称为制动钳。
这种由制动盘和制动钳组成的制动器,称为钳盘式制动器。
另一类固定元件的金属背板和摩擦片也呈圆形,但其制动盘的全部工作面可同时与摩擦片接触,故该类制动器称为全盘式制动器。
1)钳盘式钳盘式制动器按制动钳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定钳盘式制动器、浮钳盘式制动器等。
定钳盘式制动器:这种制动器中的制动钳固定不动,制动盘与车轮相连并在制动钳体开口槽中旋转。
具有以下优点:除活塞和制动块外无其他滑动件,易于保证制动钳的刚度;结构及制造工艺与一般鼓式制动器相差不多,容易实现鼓式制动器到盘式制动器的改革,能很好地适应多回路制动系的要求。
浮钳盘式制动器:这种制动器具有以下优点:仅在盘得内侧具有液压缸,故轴向尺寸小,制动器能进一步靠近轮毂;没有跨越制动盘的油道或油管,液压缸冷却条件好,所以制动液汽化的可能性小;成本低;浮动盘的制动块可兼用驻车制动。
Ⅰ固定钳式制动钳固定安装在车桥上,既不能旋转,也不能沿制动盘轴线方向移动,因而其中必须在制动盘两侧装设制动块促动装置,以便分别将两侧的制动块压向制动盘。
这种形式也成为对置活塞式或浮动活塞式。
如图2-3示。
图2-3 固定钳盘式制动器Ⅱ浮动钳式图2-4 浮动钳盘式制动器(1)滑动钳式制动钳可以相对于制动盘作轴向滑动,其中只有在制动盘的内侧置有液压缸,外侧的制动块固定安装在钳体上。
制动时活塞在液压作用下使活动制动压靠到制动盘上,而反作用力则推动制动钳体连同固定制动块压向制动盘的另一侧,直到两制动块受力均等为止。
图2-3(a)所示。
(2)摆动钳式它也是单侧液压缸结构,制动钳体与固定在车轴上的支座铰接。
为实现制动,钳体不是滑动而是在与制动盘垂直的平面内摆动。
显然,制动块不可能全面而均匀的磨损。
为此,有必要经衬块预先作成楔形。
在使用过程中,衬块逐渐磨损到各处残存厚度均匀后即应更换。
图2-3(b)所示。
浮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一般设计得可以相对制动盘转向滑动。
其中,只在组、制动盘的内侧设置液压缸,而外侧的制动块则附加装在钳体上。
2)全盘式图2-4 全盘式制动器在全盘制动器中,摩擦副的旋转元件及固定元件均为圆盘形,制动时各盘摩擦表面全部接触,其作用原理与摩擦式离合器相同,如图2-4所示。
由于这种制动器散热条件较差,其应用远远没有钳盘式制动器广泛。
与鼓式制动器相比,盘式制动器有如下优点:①热稳定性好。
原因是一般无自行增力作用。
衬块摩擦表面压力分布较鼓式中的衬片更为均匀。
此外,制动鼓在受热膨胀后,工作半径增大,使其只能与蹄中部接触,从而降低了制动效能,这称为机械衰退。
制动盘的轴向膨胀极小,径向膨胀根本与性能无关,故无机械衰退问题。
因此,前轮采用盘式制动器,汽车制动时不易跑偏。
②水稳定性好。
制动块对盘的单位压力高,易将水挤出,因而浸水后效能降低不多;又由于离心力作用及衬块对盘的擦拭作用,出水后只需经一,二次制动即能恢复正常。
鼓式制动器则需经十余次制动方能恢复。
③制动力矩与汽车运动方向无关。
④易于构成双回路制动系,使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⑤尺寸小,质量小,散热良好。
⑥压力在制动衬块上分布比较均匀,故衬块上磨损也均匀。
⑦更换制动块简单容易。
⑧衬块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小(~),从而缩短了制动协调时间。
⑨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
盘式制动器的主要缺点是:①难以实现完全防尘和锈蚀(封闭的多片式全盘式制动器除外)。
②兼作驻车制动器时,所需附加的手驱动机构比较复杂。
③在制动驱动机构中必须装用助力器。
④因为衬块工作面积小,所以磨损快,寿命低,需用高材质的衬块。
因此,从结构,散热,技术,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决定采用滑动浮钳盘式制动器。
3前轮制动器设计计算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相关的汽车主要参数汽车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1 质量 m 2200 kg 2重力 G 21582 N 3质心高 g h 1000 mm 4轴距 L 3050 mm 5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b mm 6轮胎半径 rmm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计算 1.当0ϕϕ<时: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这是一种稳定工况,但丧失了转向能力;2.当0ϕϕ>时: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这是容易发生后轴策划而使汽车丧失方向稳定性;3.当0ϕϕ=时:制动时汽车前后轮同时抱死,是一种稳定工况,但也丧失了转向能力。
分析表明,汽车在同步系数为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g qg dt u 0d ϕ==,即q=,q 为制动强度。
而在其他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达到前轮或者后轮即将抱死的制动强度q<,这表明只有在=的路面上,地面的附着条件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已知,汽车制动初速度制动初速度0v =50km/h ,制动距离S=15m ,因此可计算得出同步附着系数0ϕaS 20v 20=- (3-1)22/6.43m 152)3.650(s a =⨯÷= 0m ϕmg a =0.66a 0==gϕ 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在良好水平路面上,前、后轮同时抱死(不论是同时抱死或分别先后抱死),此时忽略赛车的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地面作用于前轮的法向反力为: L h b G L zh G F g g Z )()b (01ϕ+=+=(3-2) N F Z 12223.903050)100066.05.1067(9.8122001=⨯+⨯= 制动力分配系数及制动力矩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制动时四个车轮同时抱死,0.660=ϕ。
gh b L -=βϕ0 (3-3) 0.5730501067.5100066.0h 0=+⨯=+=L bg ϕβ 2.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r F F M Z 11121r 21ϕμμ== (3-4) m 1364.60.338212223.900.66211⋅=⨯⨯⨯=N M μ制动器有关计算1.制动盘直径选择D制动盘直径D 应尽可能取大些,这时制动盘的有效半径得到增加,可以降低制动钳的夹紧力,减少衬块的单位压力和工作温度。
受轮辋直径的限制,制动盘的直径通常选择为轮辋直径的70%一79%。
总质量大于2t 的汽车应取上限。
因此D=16××79%=,在这里圆整为320mm 。
2.制动盘厚度选择h制动盘厚度对制动盘质量和工作时的温升有影响。
为使质量小些,制动盘厚度不宜取得大;为了降低温度,制动盘厚度又不宜取得过小。
制动盘可以做成实心的,或者为了散热通风的需要在制动盘中间铸出通风孔道。
一般实心制动盘厚度可取为10~20mm ,通风式制动盘厚度取为20~50mm ,采用较多的是20~3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