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中的“家庭元素”
家庭伦理在情景剧中的体现

家庭伦理在情景剧中的体现尤其是那种家庭伦理的剧,完全就是把家长里短的事一一摆在了观众面前,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让人有种“这才是我熟悉的生活”的认同感。
你看吧,家庭里的矛盾千千万,不管是夫妻间的小摩擦,还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大碰撞,几乎每一部情景剧都能通过这些看似小的故事,展现出深刻的伦理思考。
比如那些剧中的父母总是喜欢用“我为你这么做,你怎么就不懂呢?”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们呢,总是觉得爸妈怎么那么烦,“你们知道我自己怎么做最好嘛!”这些对话,简直是每个家庭的缩影。
最有意思的就是那种老爸老妈总是担心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结果孩子自己觉得“这都什么年代了,我才不需要你们管呢!”但经过一场误会、一顿大吵之后,家里还是那样,彼此都爱着对方,却又总是无法表达清楚心里的那份情感。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剧情好像有点老套,但越是这种“家庭伦理”的设定,越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毕竟谁家没有一点儿小摩擦,谁家没有过一场“鸡毛蒜皮”的争执呢?夫妻之间的角色冲突也是情景剧里常见的“家庭伦理”题材。
那些爱得死去活来的情侣,结婚以后便开始上演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是因为爱得太深,而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细节让人疲惫不堪。
丈夫总觉得妻子操心太多,妻子又觉得丈夫不够细心,两个好好的人,结果就因为一些琐事不欢而散。
这种情节不禁让人想起自家的那些瞬间,尤其是当你和伴侣为了家务、孩子、甚至是电视遥控器上的控制权争执时,你会突然间意识到——哇,这不就和剧里的剧情一模一样嘛!不仅如此,剧中的“代际差异”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那些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误差”,看似小事,却能引发一场闹剧。
你真的忍不住要笑,笑自己曾经也是这么跟父母“斗智斗勇”的。
比如,父母总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觉得他们太“叛逆”;而孩子却总觉得父母过时了,老是用过时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这种代沟,简直就是情景剧的“黄金法宝”,每个小细节都能引发一阵笑声,同时又不乏思考。
这类剧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它在幽默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情景喜剧是一种以家庭、工作或社交场景为背景的喜剧形式,旨在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幽默的对白来产生笑料。
中美两国都有许多典型的情景喜剧作品,例如美国的《老友记》和中国的《爱情公寓》。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上存在一些区别。
美国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多线剧情,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主要情节和几个次要情节。
而中国情景喜剧往往更加简单直接,剧情主要围绕一组年轻人的生活展开。
以《老友记》为例,剧情紧密扣合每个主要角色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现友谊、爱情和成长。
相比之下,中国的《爱情公寓》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纠葛和搞笑矛盾,将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困惑和喜怒哀乐进行了夸张刻画。
其次,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角色刻画上也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往往有更多的主要角色,并具有明确的特点和性格。
例如,《老友记》中有六个主要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比如罗斯是个学究型的恋爱白痴,钱德勒是个幽默风趣的搞笑家等。
而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则相对较少,剧中的主要角色大多是年轻人,在性格塑造上相对比较简单,更注重于搞笑效果的呈现。
此外,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幽默手法上也具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普遍注重对话的机智和幽默,通过角色之间的尖锐对白来制造笑料。
例如,《老友记》中经常出现的才华横溢的搞笑对白,使得剧中的笑料层出不穷。
而中国情景喜剧则更加侧重于局部的夸张和闹剧效果,通过物理动作和表情来制造笑料。
例如,《爱情公寓》中经常出现的踩脚、打闹等搞笑情节,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视觉上的效果来获得笑点。
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文化和观众的喜好有关。
综上所述,中美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复杂多线剧情和明确刻画的角色,而中国的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简单直接的剧情和夸张搞笑的表演。
从《我爱我家》看英达的家庭类情景喜剧

事 实上 , 视情 景喜剧创 作 的一个 重要 方法 , 是 影 就
欢教育别人 , 喜欢听奉承话 , 基本上是一个讽刺性 质但却 又不 失可爱 的喜剧 人 物 。这 样一个 形象 不
仅让人们 觉 得 搞笑 , 而且 通 过 剧 情达 到 的讽 刺 效
我爱我家中老傅的形象定位是一位刚从一线退下来的老领导从性格上说老傅参加过革命又多年在领导岗位脾气固执爱面子一心要让自己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拿点官腔喜欢教育别人喜欢听奉承话基本上是一个讽刺性质但却又不失可爱的喜剧人物
Vo .2 No 4 12 .
J u a f n a oy cncC l g o r l d nP lt h i o e e n o Ha e l
英 达 是第 一 个 把 情 景喜 剧 引 进 中 国 , 一 直 并 在努力 进行 戏 剧 剧 创作 的人 , 至 被 国 内 的一 些 甚
评论 者称 为“ 国 的诺 曼 ・ 尔 ” “ 中 李 、 中国情 景 喜 剧
地说 :现在我在 国内所做 的很 多事情 都不是 真 正 “
意义 上 的创 造 , 内很 多人 认 为 英 达是 一 个很 有 国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小 品式 幽默迎合 了中 国大众 的 口 味, 满足 了他们 的心 理期待 , 客厅 ” 以“ 为核 心辐 射 至社会空 间 , 社 会转 型时 期 中 国大 众 的 日常 生 对 活 、 感 、 想 状 态进 行 了含 蓄 而智 慧 的表 达 , 情 思 也 成 为我 国情 景喜 剧 的最 高峰 。
老百 姓 的 日常生 活、 怒 哀 乐都 折 射 到公 共 场 所 喜
《 爱我 家》 我 的创 作深受 《 一家 大小》A e ( ui t nh
家庭教育情景剧《谁病了》

家庭教育情景剧《谁病了》(开场布景:家庭客厅,有一张沙发和一张咖啡桌,桌上有一本杂志,电视机前有一个遥控器,屋内摆放着一些玩具和书籍。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个家庭成员装扮的人物走进客厅。
)角色一:(微笑)嗨,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出家庭教育情景剧,剧名为《谁病了》。
希望通过这个剧目,让我们一起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角色二:(进入客厅,呵呵笑着)嗯,今天心情真好呀!我终于找到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了。
角色三:(跟随进入,低着头,神情沮丧)我觉得很累,好像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责任和压力。
角色四:(担忧地看着角色三)你最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为什么感觉你一直在抱怨?角色三:(深吸一口气)是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感到自己精力不济,身心疲惫。
角色一:看来你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但是,你曾经告诉我,你在家庭中担负着很多责任,你觉得这是导致你感到疲惫的主要原因吗?角色三:是的,我觉得我承担了太多的任务,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
我甚至没有时间休息或者与孩子们分享快乐。
角色二:我明白你的感受。
但是,我想你需要意识到,这种状况对你自己和家庭成员都没有好处。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
角色四:你说的没错,我们应该共同分担家庭中的任务和压力,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角色一: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改变家庭环境,创造一个互相支持和关爱的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家庭规则和时间安排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参与度。
角色二: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家务和日常事务,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角色三: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也许我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和支持。
角色四:此外,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和艺术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角色一:是的,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抽时间陪伴他们一起玩耍、阅读或者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

《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1. 引言1.1 简介《摩登家庭》是一部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美国情景喜剧,该剧以一种幽默而真实的方式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子女之间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口角和矛盾,他们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本文将对《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进行语用分析,探讨其特点、言语暴力的体现、幽默元素的运用以及文化差异和冲突话语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的背后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来缓解冲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和谐关系。
2. 正文2.1 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的特点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的特点主要包括直接性和情绪化。
在《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往往是直接而坦率的。
他们会毫不留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会掩饰或包庇对方的错误。
这种直接性往往会引发更大的冲突,但也能促使问题更快地得到解决。
家庭成员间的话语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他们可能会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甚至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冲突话语往往会加剧矛盾,导致局面更加紧张。
除了直接性和情绪化,家庭成员间冲突话语的特点还包括频繁性和反复性。
在《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和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几乎每一集都会出现。
这种频繁的冲突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复杂性和紧张性,也表明了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
2.2 言语暴力是如何体现的在《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往往通过言语暴力来体现。
言语暴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辱骂和嘲讽:家庭成员在冲突时往往会使用恶语和嘲讽对对方进行攻击,比如在剧中,菲尔经常被克莱尔嘲讽为“大孩子”、“不靠谱”等,而克莱尔则被菲尔称为“控制狂”。
2. 指责和批评:家庭成员常常会用言语来指责对方的行为或态度,让对方感到内疚和愧疚,比如哈莉对杰伊在事业上的表现进行严厉批评,而米歇尔对格洛丽娅的家庭管理能力进行指责。
家庭类情景喜剧的策略——以中、美、韩为例比较

织 ” 的风 格。例 如 , 《 顺 风妇 产科 》中 来她是间谍的女儿。这样 的人物描写 ,在
的记者 权伍 中与素 娟连 接 了吴金 两 家 , 家庭类情景喜剧中可谓独树一 帜,简单 的
中 国的家庭 类 情景 喜剧 通 过小 家庭 还 与灿 宇 还连 接 了医 院与金 家 ,总之 和 情景喜剧氛围突变 ,在喜剧色彩下使得情
各有 侧重点 ;韩 国的 《 顺风妇产科 》 《 搞 有 明显 的时代 差异 ,所 呈现 的韩 国社 会 人 物形 象 与人 物 的家庭 角色 挂钩 ,更 加
东 北 一 家人 》 《 闲 人 笑一 家人 》在 中 国也风 靡 多年 ;在 美 国 也较 为 单面 化—— 相 似的 家庭 结构 、工 呈 现 出定 式 ,如 《 这个 情景 喜剧 发展 最为 成熟 的 国家 ,经 作环 境 、生活 场景 ,仿 佛仅是 同一 时期 马 大 姐 》 《 家有 儿女 》中 的父亲 角 色 , 典之作 《 成长 的烦恼 》与正在流行 的 《 摩 下的两个家庭 。
家庭 类情景喜剧 策略明晰 ,颇具代表 性。本文通过研 究上述三 国的家庭 类情景喜剧 ,探 索异 同,挖掘优势。 关键词 :家庭类情景喜剧 ;中国;美国;韩 国
将 情 景 喜 剧 的 主 体 置 于 家 庭 背 景 之 会 发 展 更加 多 面化 。显然 ,中 、美 的家 求 人物关 系与剧情 应紧凑 复杂。在 中国 ,
家庭类情景喜剧的策略
以中、 美 、韩 为 例 比较
邓 驰 曼
( 作 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 学院影视 系 )
摘
要: “ 亲情 ”作为普世的情感使得 家庭剧 具有 了广泛 的受众 ,更 由于 “ 笑声”作 为人 类的特权 ,使 情景喜剧能最 大化地
中美情景喜剧中叙事空间的家庭元素运用之异同

中美情景喜剧中叙事空间的家庭元素运用之异同作者:姜敏栗思涵来源:《神州》2012年第30期情景喜剧属于室内剧,室内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室内搭建的假景来进行拍摄,剧作的环境变化较小,出场的主要人物不多,使用舞台化的人工光源,现场录音。
因此,评论界把情景喜剧的戏剧冲突称为“杯中风暴式”[9],情景喜剧独有的“单一化的人工制景”所构成的叙事空间便是这个掀起风暴的“杯子”。
情景喜剧通常以家庭或工作地点为场景,或在家与工作地点之间交错穿梭。
有时也选择酒吧、餐厅、俱乐部等室内聚会地点作为场景。
而工作场景或室内聚会地点,作为“类家庭气氛模式”情景喜剧的场景,实际上就是“家庭”场景的代言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景喜剧的叙事空间中充斥着实际的或象征性的“家庭元素”。
“家庭”这一空间结构,颇具玩味。
它不但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的私人空间,还是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所象征的社会关系的公共空间。
第一节从“客厅”场景看中国情景喜剧对叙事空间的把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情景喜剧对美国情景喜剧的本土化改造一直步履维艰。
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有意味的现象,十几年来,为数不多几部成功的中国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叙事空间都是“客厅”。
“客厅”往往是外部社会空间深入家庭内部空间和个体私密空间的中转,它既包容了家庭的公共活动和公共话语,同时也接纳了家庭成员的外来者和故友亲朋。
《我爱我家》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传统大家庭展开故事。
该剧以傅明老人家庭的客厅为中心,偶尔搭配以卧室、小区花园等来转场,并不时采用这一家庭外的窗口空镜以及城市街道的外景来结束每一个叙事段落,从而组合出一个传统的三代同堂大家庭空间,并向外延伸,形成家庭——社区——城市——社会大背景……的空间结构。
《我爱我家》的家庭空间配置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式主导意识形态在家庭的延续。
可以看出《我爱我家》主导意识形态和市民日常伦理的空间承载着伦理和血缘的结构。
合作原则视角下《摩登家庭》中言语幽默研究

合作原则视角下《摩登家庭》中言语幽默研究摩登家庭是一部备受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以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日常生活为主题,通过幽默的对话和情节展示了当代家庭的种种面貌。
在这部剧中,言语幽默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令观众捧腹大笑,更是对现代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的一种思考。
本文将从合作原则的视角出发,探讨《摩登家庭》中言语幽默的特点和意义。
一、合作原则视角解读《摩登家庭》中的言语幽默1.1 家庭成员间的调侃和幽默在《摩登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的调侃和幽默是常见的。
无论是菲尔对自己的“酷”父亲形象的吹嘘,克莱尔对丈夫菲尔的不成熟幽默感的戏谑,还是米歇尔对同性取向的幽默自嘲,这些情节都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轻松互动和相互理解。
言语幽默在这里扮演着缓解尴尬和矛盾的角色,让观众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温暖。
1.2 对现实问题的嘲讽和讽刺另摩登家庭也通过幽默的言语对当代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进行嘲讽和讽刺。
比如剧中对婚姻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惑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同时也以幽默的方式呈现了现代人的焦虑和矛盾。
这种幽默,虽然有些许辛辣,但也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1.3 剧情中隐含的合作原则除了明显的幽默场景,摩登家庭中还隐含着一种合作原则,即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
即使在言语幽默的背后,家庭成员之间始终表现出相互关心和支持的态度,这种正能量也是《摩登家庭》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摩登家庭》中的言语幽默不仅是一种喜剧元素,更是对当代家庭关系和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也通过敏锐的观察和讽刺,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幽默扮演了化解矛盾、减轻压力的角色,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愉悦和反思的体验。
通过合作原则视角解读《摩登家庭》中的言语幽默,我们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剧中所呈现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现实。
在幽默的背后,隐藏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的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喜剧中的“家庭元素”摘要:1947年,美国杜芒电视网最先推出了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玛丽·凯和琼尼》,描写一位银行家和他的爱捣乱的妻子的家庭生活。
它所确定的家庭喜剧模式却一直被五六十年代大多数情景喜剧遵循着,长期以来被人称为“嗨—亲爱的—我回来了”节目。
①这类情景喜剧很少触及社会和生活的重大矛盾和冲突,总是以家庭情景为基础,以美好温情来结束,被评论界称为“温暖喜剧”。
其后虽然也涌现了像《弗兰克的地方》这样涉及死亡、离婚等主题的“黑暗喜剧”,还有最新的政治讽刺情景喜剧《那才是我的布什!》,然而,“家庭情景”却一直犹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占据美国情景喜剧模式的主力地位。
关键词:美国情景喜剧“家庭元素”一、叙事主题的“家庭元素”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也会对家庭结构、家庭的行为模式有着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
情景喜剧是社会文化由精英文化过渡到大众文化时期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遭遇娱乐化、消费化潮流的自然结果,其主题和题材上客观上反映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家庭模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变迁轨迹。
(一)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多元化”家庭模式1.扩展家庭或大家庭模式传统的美国家庭是在18世纪形成的,当时由于一度受到宗教文化所宣扬的教义的影响,传统的美国家庭还是保守的。
在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
外出挣钱养家糊口是男人的职责,而女人则是家庭主妇,负责做饭和照顾孩子。
这类家庭由三代或三代以上组成,被称为扩展家庭或大型家庭(extended family)。
在情景喜剧诞生的最初30年,即上世纪50至70年代,叙事主题的“家庭元素”基本遵循的就是这种“扩展家庭或大型家庭”模式。
如讲述尼尔森一家三代七口日常生活琐事的《奥兹与哈利耶的冒险》,讲述一个三代同堂的纽约蓝领中下层中产阶级家庭伦理矛盾的《一家大小》。
“扩展家庭或大型家庭”模式,虽然也有两性之间的冲突,有没完没了的生活烦恼,但是都丝毫不影响美满的模范家庭形象。
虽然后来美国情景喜剧的题材不断在变化,向各个方向拓展,但是在80年代后,情景喜剧又开始出现了向传统题材回归的趋向,其乐融融的家庭喜剧再次成为主流,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人们终于发现家庭是最适宜表现喜剧的场所。
2.核心家庭模式随着美国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美国这种“大型家庭模式”开始发生变革,由大家庭裂变出来的个体小家庭,于是便出现了“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是由夫妻和未婚孩子组成,这时几代同堂的家庭已不多见,家庭的规模逐步缩小,但基本的家庭价值观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核心家庭过去曾一度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并被视为嘴里讲的家庭和所谓美国梦的一部分。
②上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剧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情景喜剧《我爱露西》,就是在“核心家庭”模式下的日常生活冲突和笑料上大做文章。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核心家庭”模式开始在情景喜剧中占据主流,由于美国没有生育限制,“核心家庭”中一般子女都比较多,在情景喜剧中自然构建出复杂多维的人物关系,形成了多元化冲突,场面也热闹好看。
最具代表的是《成长的烦恼》的热播,这部戏中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孩子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父母教育观念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复杂多元的冲突与笑料产生的可能性。
3.组合家庭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家庭模式发生的根本性的变革。
除了传统模式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主要有:单亲家庭(single-parent families),继亲家庭(step-fami-lies)和同性恋家庭(gay-families)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美国人不组建家庭,而以单身(single)或同居(colabitati-on)的方式生活。
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美国情景喜剧的叙事主题更趋多元化,几乎涉及了各种新型家庭模式,如反映“继亲重组合家庭”生活的《布兰德家族》,因为夫妻双方是离异后重新组建家庭,并且都各自带着子女,这种重新融入的过程往往有很多有趣的看点。
而风靡十年的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则是“同居(colabitation)家庭模式”的代表作。
进入90年代后,生活的动态代替了传统的静态,居所或者工作场所的迁移性更加频繁和遥远,许多家庭的孩子早已摒弃父辈们安土重迁的陈旧观念,孩子都不住在家里,甚至不在一个城市;年轻人未成家之前越来越倾向于搬出去寻找独立的空间;开放的社会也让现代人交往的圈子异常扩大,而不局限于封闭的亲友圈子。
种种上述原因造成租房生活、公寓生活也逐渐成为现代年轻人常见的生活方式。
《老友记》里职业、性别、教育背景各异的六个主人公合租房子组成“临时家庭”,他们朝夕相处,年龄层次相对单一,该部情景喜剧的看点不是代际之间的鸿沟和冲突,而是同时代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迥异的性格特点以及个性化的思维方式的碰撞和磨合,有着鲜明的时尚感,收到广大年轻观众的欢迎。
(二)家庭元素的新所指———“类家庭气氛模式”的出现情景喜剧的播出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晚上较早的时候,这往往是全家人聚拢在晚餐桌旁一起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传统“家庭模式”的情景喜剧与接受者此时饱含“家庭意识”的期待视野完全一致。
然而,“家庭”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家庭的生活也是平淡的,但长时期接受单一不变的“家庭模式”,观众则会因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而感到索然无味,期待视野得不到满足。
作为情景喜剧的题材核心“家庭元素”,渐渐开始制约情景喜剧的题材开掘和艺术表现空间的拓展,因为“家庭元素”的叙事主题下,题材场景必然单一化,从而造成人物关系构成的一成不变,以致戏剧冲突也多是大同小异。
1972年,一个从家庭题材走出来的情景喜剧《野战医院》开播。
此剧描写的是越南战争中的一所美国陆军医院里发生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反战意味和开放式的结构,完全打破了传统情景喜剧的封闭的家庭模式,开拓了情景喜剧的一个新的叙事视野。
《野战医院》的新模式探索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奇思妙想,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的。
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观念逐渐在演变、变形,家庭概念的外延也逐渐在扩大。
因为工作而聚集在一起的稳定的小团体,或者暂时因为某种原因或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团体,比如类似编辑部、候车室、诊所、医院、售楼处、餐馆等这样的工作环境或公共场所也形成了另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气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团体一般是由老、中、青各个年龄层次进行搭配,造成类似的和谐统一的“家庭结构”,不同生活阅历的人群有机组合后可以充分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不同感知,在包容中凸现异同,在对比中显现幽默,温馨的家庭气氛笼罩着这个团体。
因此,在情景喜剧的叙事主题上出现了“类家庭气氛模式”。
在《野战医院》里医院便是一个“类家庭”空间,“类家庭气氛模式”大多由公共场所或者工作场所组成,在这类相对流动的并且开放的环境中,人物由于工作关系、职业往来、或社交而结成各种新鲜的人物关系结构,构建各种新鲜有趣的戏剧冲突,喜剧性事件和新鲜面孔可以多方向、更自由地涌入“类家庭”中,不同的人可以互相开玩笑、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后果,会产生出一种别具风味的幽默气氛。
这大大拓展了情景喜剧的题材领域,也进一步使情景喜剧的主题多元化。
美国影响较大的有,以校园公寓为“类家庭”的反映校园生活的《222号房间》,以美军军事基地为“类家庭”的《菲尔·希尔沃斯节目》,以电视台为“类家庭”的反映女权主义精神的《玛丽·泰勒·摩尔节目》。
二、叙事空间中“家庭元素”情景喜剧属于室内剧,利用室内搭建的假景来拍摄,剧作的环境变化较小,出场的主要人物不多,使用舞台化的人工光源,现场录音。
因此,评论界把情景喜剧的戏剧冲突称为“杯中风暴式”③,这个掀起风暴的“杯子”便是情景喜剧独有的“单一化的人工制景”所构成的叙事空间。
它通常以家庭或工作地点为场景,或在家与工作地点之间交错穿梭。
有时也选择酒吧、餐厅、俱乐部等室内聚会地点作为场景。
而工作场景或室内聚会地点,作为“类家庭气氛模式”情景喜剧的场景,实际上就是“家庭”场景的代言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景喜剧的叙事空间中冲斥着实际的或象征性的“家庭元素”。
它不但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的私人空间,还是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所象征的社会关系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与空间中的人构成了每个人的生命空间的状态,家庭折射社区,社区折射城市,最终折射出整个社会大政治文化空间的一种表情和内心。
《老友记》以连续播出十年、持续十季的生命力,成为截止目前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系列情景喜剧,和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情景喜剧。
《老友记》讲述的是时常积聚在“中央公园”咖啡馆的六个朋友之间嬉笑怒骂的日常趣事。
《老友记》中最富代表性叙事空间是招牌场景“中央公园”咖啡馆。
“中央公园”咖啡馆是一个“美国化”的典型性场景,咖啡馆的名字是一个绝对的纽约标语。
因为纽约“中央公园”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每年吸引多达万游客。
“中央公园”的民族象征性就如同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和曾经的世贸中心。
因此“中央公园”字眼的招牌效应不言而喻。
而“公园”本身又含有人群集散、休闲度假的语义,与咖啡馆的功能所指正好对接。
使得“中央公园”这个词汇本身就成为一个绝对的美国标语。
另外,独具美国文化趣味的“美国情调”也被整合进“中央公园”的空间布局中。
最突出的范例是吉他弹唱区的设置。
这种叙事空间的地域性风格化不仅博得了广大本土观众的文化认同度,更深深感染了其他文化语境下的外国观众。
情景喜剧叙事空间中的“家庭”或“类家庭”场景,颇具开创意味地成为情景喜剧一个内涵丰富、充满活力的戏剧元素。
每一个特定的“家庭”或“类家庭”空间,就是剧中人物间各种复杂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它表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空间———这一空间结构以一种历史性的政治文化和个人伦理生活的“一体双面”,它把官方话语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结合在了一起。
④作为一种恒定的生命个体,只要生存在世界上,便不可避免地与他所处的不断流变的时代、社会发生相互作用,永远承受着个人日常私密空间与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两种空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正是苏珊·朗格所说的“人类的生命感觉”,也正是“杯中风暴”所深涵的喜剧精神。
注释:①苗棣、赵长军:《论通俗文化———美国电视剧类型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②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③曲春景:《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页。
④[美]珍·佛伊尔:《类型研究与电视》,载自R·C·Allen编《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