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2讲索洛增长模型.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2讲索洛增长模型.ppt
2.生产函数的集约形式
(二)关于生产要素进化的假设
1.关于劳动和知识进化的假设
[假设4]劳动和知识以不变的速度增长。即:
2.关于资本进化的假设
(三)Solow经济
我 们 把 满 足 以 上 所 有 假 设 的 经 济 叫 做 索 洛 经 济 (Solow’s economy),可总结如下:
0
中国 美国 日本 加拿大 德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韩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2 2005年主要国家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份额(%)
12
10
8
6
4
2
0
美国
日本
中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加拿大 韩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人均增长率GDP
GDP增长率
图2-3 2005年主要国家GDP、人均GDP增长率(%)
(1)不同的技术决定了各种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结合方式。 (2)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 (3)技术进步能促进劳动质量的提高。 (4)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技术进步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 提供更多的产品。或者说现在用较少的投入能够生产出与以前同样 多的产出。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 展。
图2-7 2005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GDP
人均GDP
图2-8 中国1978-2006年GDP及人均GDP增长率(%)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是以罗伯特·索洛为首的一群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在经济学界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和进程,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分析经济体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资、劳动力等要素,来研究经济增长长期均衡状态下的影响因素。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首先,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在该模型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经济增长的速度则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

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劳动密集型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技术。

劳动密集型技术是指相对于资本而言,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的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则是指相对于劳动力而言,需要大量使用资本的技术。

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技术的累积积累,改进产品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技术传播,促进技术使用和合作,从而推动行业和整个经济体的发展。

其次,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还关注资本的积累和分配。

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而资本分配则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在该模型中,资本积累主要通过增加投资和积累扩大化来实现。

增加投资,即加大对生产资料的投入,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积累扩大化则是指将企业内部的产量和效率优化,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本积累。

最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还强调了劳动力的重要性。

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和数量都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水平。

因此,在该模型中,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可以推动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

总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素质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要素,以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和进程。

通过优化这些方面的要素,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一种经济增长模型,它通过分析生产过
程中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来揭示经济增长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
工具。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
(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的配置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
动力。

其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技术的进
步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而在资源配置方面,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通
过市场机制同类资源的价值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可以用生产
函数来表示,该函数是指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一种数学关系。

而在
生产函数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可以通过引入技术系数来体现,这可以
促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
推动力。

通过投资获得资本,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和技术进步,从
而实现经济增长。

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强调,在资本积累的过程
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于经济增长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强调了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由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索洛增长模型名词解释

索洛增长模型名词解释

索洛增长模型名词解释
一、概念
索洛增长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或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 Solow 于 1956 年首次创立的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旨在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

二、原理
索洛模型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者组成。

该模型假设边际生产递减的一次齐次的总生产函数,满足稻田条件,储蓄率一定,技术进步为外生等条件。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政府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无效的结论。

三、应用
索洛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分析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为企业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通过索洛模型可以分析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影响
索洛模型的创立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该模型提出了储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另一方面,该模型得出的政府政策无效论使人们意识到,政府政策并非万能,经济增长还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和内在动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索洛模型存在诸多假设条件,如边际生产递减、储蓄率一定等,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完全符合。

因此,在应用索洛模型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

总之,索洛增长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对于分析和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通过 分析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评估经济增长的潜力。
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索洛-斯旺模型的参数,可以评估各 国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索洛-斯旺模型的结论,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战略,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引入动态分析,考虑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相互作用;引入制度因素, 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非线性生产函数的可能性。
模型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研究展望
发展方向
将模型与其他经济理论相结合,如内 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以更 全面地解释经济增长现象。
未来研究展望
探索模型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应用, 比较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异同;研究全球化 、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深 化对经济增长机制和动力的理解。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种生产要 素:资本和劳动,且资本和劳
动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假设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 的,即增加投入并不能带来更
大的产出。
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技术进步和 资本折旧,即经济增长只取决 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假设经济中的储蓄率、人口增 长率和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给定 的,即不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 的影响。
06 结论
对索洛-斯旺增长模型的综合评价
01
贡献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为经济增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
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
02
局限性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忽略了许多
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因素,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资源限制等。

论述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

论述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

论述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索洛模型(Solow Model)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经济增长模型,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之一。

它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1956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和分析。

它通过分析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索洛模型关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索洛模型中,资本被视为生产要素之一,其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实现,投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潜力。

索洛模型认为,资本积累可以带来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但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其边际效应递减,最终经济增长将逐渐趋于稳定。

索洛模型强调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劳动力是经济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劳动力增长可以通过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来实现。

索洛模型认为,劳动力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劳动力增长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

随着劳动力增长率的逐渐减缓,经济增长也将逐渐趋于稳定。

索洛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即不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技术进步的水平和速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长期趋势。

索洛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技术进步的积极推动,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和分析。

它强调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索洛模型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索洛模型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索洛模型假设

索洛模型假设

索洛模型假设1. 简介索洛模型(Solow model)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1956年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旨在解释国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特别是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

索洛模型假设了一系列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产出增长和经济收入分配等。

通过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索洛模型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以及如何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2. 假设内容索洛模型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假设:2.1 假设一:劳动力增长索洛模型假设劳动力人口以固定的速度增长。

这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是恒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个假设基于人口增长通常较为缓慢的事实,尤其是相对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而言。

2.2 假设二:资本积累索洛模型假设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资本积累是指通过投资来增加生产资本,包括机器、设备、工厂等。

模型假设资本积累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劳动力增长率相匹配。

2.3 假设三:产出增长索洛模型假设产出增长取决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技术进步可以改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

模型假设产出增长的速度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函数,即产出增长率随着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增加而增加。

2.4 假设四:经济收入分配索洛模型假设经济收入在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是固定的。

即劳动力和资本的收入份额是恒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个假设基于历史上收入分配相对稳定的事实,尽管在现实中这个假设并不总是成立。

3. 模型解释基于上述假设,索洛模型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Y=Kα⋅(AL)1−α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积累,A表示技术进步,L表示劳动力。

α是资本的边际产出份额,(1-α)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份额。

根据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看到产出取决于资本积累、劳动力和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会促进产出的增长,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产出的效率。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一、模型的推导1.假设条件资本边际产品递减;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力参与率不变;忽略政府作用;封闭经济;家庭收入储蓄比例S,消费比例1-S;固定的人口增长率n;外生中性技术进步。

2.生产函数的推导1928年,美国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与数学家柯布提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模型),其基本形式为Y=At?KαLβ,其中α、β分别代表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At表示第t年的技术水平,这个参数在短期内是个常量。

1957年,索洛将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提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函数Y=A(t)?F(K,L),具体形式为:Y=A0eλt?Kα?Lβ,其中A0为基期的科技水平,λ为科技进步系数或技术进步率,α、β为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

对上述方程取对数再对时间t求导,得:1/Y?dY/dt=λ+α/K?dK/dt+β/L?dL/dt。

由于实际经济活动及统计数据的非连续性,所以用差分替代微分,且dt=1,得:ΔY/Y=λ+α?ΔK/K+β?ΔL/L (1)令y=ΔY/Y,k=ΔK/K,l=ΔL/L,即得索洛增长速度方程:y=λ+αk+βl (2)从上式可以看出,索洛模型中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技术进步率、资本以及劳动。

通过测算出α和β的值,可以得出这三者对经济的贡献程度。

3.增长模型的推导在上文中,技术进步率可以用ΔA/A来表示,则方程(1)可以写为:ΔY/Y=ΔA/A+α?ΔK/K+β?ΔL/L (3)在模型推导过程中,暂定ΔA/A=0。

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当ΔL/L=1,ΔK/K=1时,ΔY/Y=1,即α+β=1。

因此,公式(3)可写为:ΔY/Y=ΔA/A+α?ΔK/K+(1-α)?ΔL/L (4)定义y=Y/L,又Δy/y=ΔY/Y-ΔL/L,Δk/k=ΔK/K-ΔL/L 对公式(4)进行移项,得出ΔY/Y-ΔL/L=α?(ΔK/K-ΔL/L),最终得出:Δy/y=α?Δk/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是罗伯特·索洛所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

正当1987年世界股票市场暴跌之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一直与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唱反调,主张政府必须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许多经济学界人士认为,纽约股票市场的这场大动荡,恰恰证实了索洛坚持的理论,使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当今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可是,他的这一理论———表明各种不同因素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早在30年前他在一篇题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的论文中就提出来了。

[1][编辑]索洛模型变量•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内生变量:投资[编辑]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编辑]模型的基本假定[1]索洛在构建他的经济增长模型时,既汲取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屏弃了后者的那些令人疑惑的假设条件。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经济体系中的“刀刃平衡”,其中,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是主要参数。

这些参数值若稍有偏离,其结果不是增加失业,就是导致长期通货彭胀。

用哈罗德的话来说,这种“刀刃平衡”是以保证增长率(用Gw表示,它取决于家庭和企业的储蓄与投资的习惯)和自然增长率(用Gn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劳动力的增加)的相等来支撑的。

索洛指出,Gw和Gn之间的这种脆弱的平衡,关健在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劳动力不能取代资本,生产中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设。

倘若放弃这种假设,Gw和Gn之间的“刀刃平衡”也就随之消失。

基于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种没有固定生产比例假设的长期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1.只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

2.产出是一种资本折旧后的净产出,即该模型考虑资本折旧。

3.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关系式。

4.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按其边际实物生产力付酬。

5.价格和工资是可变的。

6.劳动力永远是充分就业的。

7.劳动力与资本可相互替代。

8.存在技术进步。

在这些条件下,索洛建立的模型向人们显示出:在技术系数可变的情况下,人均资本量具有随时间推移而向均衡状态的人均资本量自行调整的倾向(图一,k1与k2逐渐趋向ko),即,当人均资本量大于其均衡状态时(k2),人均资本量会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即资本的增加就会比劳动力的增加慢得多;反之,亦然。

索洛是人均资本量入手集中分析均衡(即稳定状态)增长路径的。

[编辑]模型的基本框架[1]索洛把经济中的全部产出看成仅仅是一种产品的产出。

其每年生产量用Y(t)表示,代表社会的实际收入,其中一部分被消费掉,其余部分用于储蓄和投资。

用于储蓄的占总产品比例s固定不变,即储蓄量为sY(t)。

K(t)是资本存量。

这种资本存量的增加量就是净投资,即dk/dt或因此,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可以写成:(1)因产出是用资本和劳动力生产的,技术能力可用生产函数来反应:Y=F(K,L) (2)且该函数满足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把(2)式代入(1)式,有:(3)其中,L代表劳动力。

由于人口的增长是外生变量,劳动力以一个不变增长率n增加。

因此:(4)索洛把n看成是在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的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Gn),把L(t)看成是在t时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供给。

(4)式的右边表明劳动力从0期到t期的综合增长率。

我们还可以把(4)式看作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它说的是以指数增长的劳动力完全无弹性地得到就业。

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纵向线,它随着劳动力按(4)式的增长而向右移动。

于是,调整实际工资率以使全部可利用的劳动力得到雇佣,而边际生产力等式决定着这种实际上得到控制的工资率”。

把(4)式代入(3)式,索洛给出下列基本方程式:(5)他把这个方程式作为在全部可利用的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决定必须遵循的资本积累的时间轨迹方程式。

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时间轨迹一经确知,相应的实际产出的时间轨迹就可根据生产函数计算出来。

实际工资率的时间轨迹可用边际生产力等式确定,即(6)索洛把经济增长过程概括为:“在任何时候,可利用的劳动力供给都由等式(4)给定,而且可利用的资本存量也是一个已知数。

既然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可调整而使劳动力和资本得以充分利用,我们就能利用生产函数等式(2)求出当期产出量。

于是,储蓄倾向告诉我们多少净产出将用于储蓄和投资,从而我们得知当期的资本净积累,再加之已积累的存货,这就为下一期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本”。

[编辑]可能的增长类型[1]上一节的方程式(5)有助于研究资本—劳动力比率(K/L)的行为。

为此,索洛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r,用来代表资本—劳动力比率,即人均资本量。

因此,或K=rL。

把方程式(4)代入该表达式中,得到:(7)把方程式(7)对时间微分,得到资本存量变化率的方程式:(8)把方程式(5)代入方程式(8)中,得到:(9)方程式(9)表明了,在假定劳动力是充分就业的且每一时期的储蓄是充分就业产出的一个比例s情况下,资本是如何持续增长的。

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意味着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函数。

用来除方程式(9),得到:(10)方程式(10)的两边同时减去nr,得到:最后,把资本—劳动比率写成r,得到索洛的基本方程式:(11)其中,r——人均资本存量(K/L)n——劳动力增长率率()F(r,1)——人均产出函数或人均收入函数sF(r,1)——指人均产出中用于储蓄或投资的产品量方程式(11)表明,实际用于储蓄的产品量〔sF(r,1)〕与均衡状态所需要达到的产品量nr之间的差距,该方程式可以用来找到一条总能达到稳定状态且与劳动力增长率相一致的资本积累路径。

以基本方程式(11)为基础,索洛用图示说明了可能的增长类型(见图—1)在图—1中,横轴为人均资本量r,纵轴为人均产出量y,(y=Y/L),通过原点的直线是函数nr,另一条曲线为y=sF(r,1)。

图—1 可能的增长类型。

代表函数sF(r,1)这样画出来的图示反映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这两条曲线在nr=sF (r,1),即处相交,此时横坐标为r'当时,人均资本量不变,而且人均资本量增长率与劳动力增长率相等且同为n。

资本—劳动力的比率r′一旦确定就不变了,资本和劳动力按该比例增加。

倘若规模报酬不变,实际产出也会以相同的相对比率(n)增加,而且每个劳动力的产出将不变。

如若r′与实际r不一致,资本—劳动力比率情况将如何?若r>r′,则nr>sF(r,1),r将降低以接近于r′;相反,若r<r′,nr<sF(r,1),r将提高以接近于r′。

因此,均衡值r′是稳定的。

“不管人均资本量的初始值如何,该体系将以自然比率向平衡增长发展……若初始资本存量低于均衡值,资本和产出将以快于劳动力增长的速度而增加,直至接近均衡值。

若该初始比率高于均衡值,资本和产出将以比劳动力增长速度更慢的速度增加。

产出的增长总是处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速度之间”。

图—2 生产力曲线。

但是,图—1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很强的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这取决于生产力曲线sF(r,1)的形状。

在图—2中,生产力曲线sF(r,1)在r1、r2和r3三处与nr曲线相交。

r1和r3是稳定的,而r2则不稳定。

“该体系不是按资本—劳动力比率r1进行平衡增长,就是按r3进行平衡增长,这取决于最初可观察到的资本—劳动比率。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劳动力供给、资本存量和实际产出将以比率n渐进增长;但在r1左右,其资本量要比在r3左右为少,故前者的人均产出水平比后者的人均产出水平低。

那么,对于在O和r2之间的初始比率,其相应的平衡增长均衡是r1,而对于大于r2的任何初始比率,其相应的平衡增长均衡就是r3比率r2本身就是一种均衡的但不稳定的增长率,任何偶然的扰动在一定时期内都会被夸大。

如此画出的图—2使得生产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也要进行”。

索洛对他的长期增长模型作了这样的总结:“当生产在通常的比例变动和报酬不变的新古典条件下进行时,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没有明确的抵触是可能的。

也许不会有……任何‘刀刃’。

该体系能够调整任何既定的劳动力增长率,最终达到按比例增加的稳定状态”,即:[编辑]索洛增长模型表明的基本含义[2]索洛增长模型表明的基本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率ḱ取决于人均收入储蓄率sf(k)和按照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每一新增长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

索洛增长模型sf(k)=ḱ+nk还表明另一个含义。

一个社会中的人均储蓄率sf(k)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量ḱ,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装备,这被称作“资本的深化”;二是用于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的资本装备nk,这被称作“资本的广化”。

换句话说,经济中的全部储蓄转化为投资后,一部分用于提高人均资本拥有量(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则用于为新增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装备(资本的广化)。

图中所示,横轴为人均资本拥有量k,纵轴为人均收入f(k)。

集约生产函数曲线f(k)表明人均收入随着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均产量即人均收入f(k)也相应增加。

人均储蓄曲线sf(k)位于人均收入曲线f(k)的下方,因为储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两者间的距离为非储蓄,即消费的部分。

当人均资本拥有量k为OB,则此时的人均收入为BJ,人均储蓄为BP,这部分人均储蓄一部分用于装备每一新增人口即资本广化的BG和一部分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即资本深化的GP。

这意味着k将提高,于是导致f(k)增加,因此,B点将右移到A点。

A点资本的深化等于0,全部的人均储蓄都被用于资本的广化,经济达到均衡。

反之亦然。

[编辑]索洛模型的意义与不足[1]作为创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先躯,索洛教授在构造他的长期增长模型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特征(如齐次资本函数、比例储蓄函数以及既定的劳动力增长率),而且还在理论模型的现实性方面有新的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在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连续性生产函数,从此人们称其为新古典生产函数。

2.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可相互替代的假设使得经济增长过程具有调整能力,从而该理论模型更接近于现实。

3.长期增长率是由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的,前者不仅指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含有劳动力素质与技术能力的提高,所以,索洛的长期增长模型打破了一直为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论,向人们展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