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婴宁人物形象浅析《聊斋志异》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项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具体谁说的暂时还考证不出来,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地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

这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每一个故事,都隐喻着深沉的含义。婴宁,其父是人,其母是狐,这种身份的交代,其实也就注定了婴宁的笑声必定不会陪伴我们从故事的开场到结尾。在山中生活的婴宁,嬉笑于“乱石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的世外桃源之地,无尘世浊俗所累,她的笑声如铃般宛转,她的性情,如泉水般清澈,因此才有故事中最经典的那段问答。王生拿出上元节游园时婴宁遗落地下的那枝早已枯了的梅花给她看,婴宁接过来,问:

“花已枯萎,你留着它做什么?”

“这是上元节那天妹妹所丢下的,所以存着。”

“存着这个有什么意思?”

“表示相爱,不能忘记。自从上元节一别,我看到这枝花便会想起妹妹你。”

“这个很好办,你若喜欢,等你回去时,将园子里的花摘一大捆送给你带回去。”

“妹妹你怎么就这么痴傻不懂呢?我爱的不是这花,是拈花的人。”

“我们是亲戚,说什么爱不爱的呢。”

“我说的爱不是亲戚之间的爱,是男女之间的夫妻之情。”

“这有什么不同吗?”

“夫妻之爱,晚上是要睡在一起的。”

“我不惯与生人睡。”

相信每位读者读至此段,必定会开怀大笑。婴宁一句“我不惯与生人睡”,应是整部聊斋中最纯洁的话语吧。在为王生郁闷的同时,不禁会被婴宁的纯自然性痴憨至极的语言所倾倒。试将这段对话搬至现代,只怕是要被人骂的。而心处尘世之外的婴宁,爱花,爱笑,她将最纯最美的性情展现给我们,在她的笑声中,暂且忘却辗转尘世的累。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

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比谁都勤劳,她比谁都孝顺。作者这样对美的构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向往和颂歌。

婴宁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笑声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值得注意是婴宁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她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释由笑转为零涕时说:“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恐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她有意遗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明骂似贼、却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真是黠得无与伦比。婴宁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聊斋志异》是在当时高压的文化政策下,为了避祸,采取谈狐论鬼的形式,曲折地影射了清初的社会现状,广阔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风俗、人们心理。其中大多数作品,表现了人民群众关于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从而寄托作者对这样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当时政治的批判。这类作品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婴宁》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先着重描写一些表面现象和假象,引起读者的思考,最后才显露出人物的全貌和本质,从而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关于婴宁的憨和痴,可以作以下几种解释:第一,婴宁确实像一块白玉那样纯洁无瑕,她的性格自然有天真烂漫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爱花和爱笑,乃是她的美好心灵的一种表现。第二,婴宁的憨和痴有时候是半真半假,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与自己所爱的人善意地开个玩笑。例如王子服向她表示爱慕,她装不懂,故意惹得王子服着急,她还把王子服的话告诉秦氏老人,其实她知道老人耳朵聋,听不见,她纯粹是为了使王子服受窘才泄露王子服私下说的话。可见婴宁的性格还有开朗、活泼、顽皮的一个方面。第三,憨和痴对婴宁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色,她刚到王子服家的时候,不宜和盘托出自己的来历,以免引起别人不必要的惊慌和疑虑。于是她用憨笑来把自己内心的辛酸悲苦暂时遮掩起来,一直到最后才转笑为哭,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可见婴宁很深沉,富有心机,办事能掌握分寸,绝不会出现漏洞。这代表了她性格中成熟的一个方面。总而言之,婴宁一身兼备多种美好的品德,她受到了广大读者由衷的喜爱,是蒲松龄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典型之一。

《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这类作品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表现了人民群众关于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每个故事都写得十分动人。女性作为这些小说中的主要形象,她们在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