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提取方法及影响因子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推荐】正交试验优化绿茶中茶多糖醇析水提法的实验研究

【推荐】正交试验优化绿茶中茶多糖醇析水提法的实验研究

正交试验优化绿茶中茶多糖醇析水提法的实验研究表1Halase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i±,n=10)表5Halase对猫呼吸幅度(mm)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表2Halase对猫心率(次/min)的影响与给药前相比较,P>0.05表3Halase对猫血压(kPa)的影响与给药前相比较,P>005表4Halase对猫呼吸频率(次/min)的影响与给药前相比较,P>0.05制剂与质量?与给药前相比较,P>0.05水,连续观察并记录给药后15min,30min,60min和120rain四个时间点上述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Halase对麻醉猫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见表2,3;Ha|ase对麻醉猫呼吸系统的影响见表4,5.3结论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Halase高(0.96U/kg),中(0.48U/kg)和低(0.24U/kg)三个剂量组静脉注射给药后,对小鼠神经系统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生理盐水组及Halase高(0.32U/kg),中(0.16U/kg),低(0.08U/kg)三个剂量组静脉注射给药后15min,30min,60min和120min,对麻醉猫的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与给药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生理盐水组和Halase高(0.32U/kg),中(0.16U/kg),低(0.08U/kg)三个剂量组静脉注射给药后15min,30min,60min和120min,对猫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无明显影响,与给药前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研究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注:本研究系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代化"立项课题(编号:2003AA2Z3156,2004AA2Z3B70)(2004—12—30收稿)正交试验优化绿茶中茶多糖醇析水提法的实验研究许旋'骆晓枫陈兆星'(1.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广州510631;李勤瑜'陈剑经罗一帆2.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10080)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绿茶中茶多糖的醇析水提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正交设计,方分析综合讨论了茶多糖提取的产率,纯度和成本的影响工艺条件,最后确定提取茶多糖的工艺条件为:沸水浸提时间为30rain,等量氯仿萃取次数为3次,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为1次,沉析用的乙醇浓度为60%.本文的实验结果为改善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关键词茶多糖;提取;正交试验法茶多糖为茶叶中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降血压,减慢心率,增加中药材第28卷第4期2005年4月冠脉流量,抗凝血,抗血栓和耐缺氧等功效.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较多,但报道结果不尽相327?同~4,53,而以正交试验法优化绿茶中茶多糖的醇析水提法则未见报道.本文以茶多糖提取产率和含量为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沸水浸提时间,等量氯仿萃取次数,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和沉淀的乙醇浓度等四个因素的提取效果进行深入讨论,最后确定提取绿茶中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茶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1实验与材料1.1材料与仪器绿茶(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721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恒温干燥器,过滤及萃取的设备.1.2试剂乙醇,氯仿,乙酸乙酯等均为优级化学纯试剂.而用于茶多糖含量测定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1.3茶多糖提取方法茶多糖的提取采用水提乙醇析出沉淀法,其原理是根据茶多糖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等溶剂的性质,可用沸水先将茶多糖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用氯仿除去咖啡碱,再用乙酸乙酯除去茶多酚,最后用乙醇将其从水提物中沉淀析出,从而分离出茶多糖,经干燥即得到固体的茶多糖,计算其产率.具体的提取方法与步骤见图1.绿条十10佰哪水缦地95.C缸{温30m1n抽滤,得提取渡将提取渡浓缩一滤涟,加等量氯仿葶取厂———上——]氯仿层滤液(水层),加等量乙酸乙酾苹取.J厂———t粗咖啡碱酯层滤液(水),JJu乙醇沉淀耙糖厂.]耙茶多糖水卉L-倒和乙醚洗涤曲次)卜祭鞲图1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糖流程图1.4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按照上述试验的提取工艺,经过多次单因子对比试验,正交试验设计为:沸水浸提时间,等量氯仿萃取次数,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和沉淀的乙醇浓度等四个因素,每因素3水平(见表1),以茶多糖的产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正交表安排试验.其结果见表2.1.5茶多糖含量的测定茶多糖含量均按国家标准(GB/T8313—1987)[63采用蒽酮比色法进行测定.2结果与讨论2.1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由表2中产率的R值328?可以看出,影响提取产率的因素排序为A>B>C> D,A的影响最大,D则最小.经过运算可得出每个因素各水平之和K1,l(2,I(3.综合各因素K值和直观比较,得出理论上最佳提取产率的工艺条件为AB,c,D.表3更深入分析出4种因素对结果影响的程度,不难看出A的影响是极显着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则不那么显着.故确定其最佳提取产率工艺表1正交试验因素一水平表(试验条件)ABcD黼来源平方和S自由度f均方和S/fFPFoo1(3,3)=29.5,Foo5(3,3)=9.28,F0l0(3,3)=5.39表4茶多糖含量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FoOl(3,3)=29.5,Fo05(3,3)=9.28,Folo(3,3)=5.39中药材第28卷第4期2005年4月条件为:沸水浸提时间为40min,等量氯仿萃取次数为1次,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为1次,沉析用的乙醇浓度为80%.用此条件重复试验,茶多糖得率为2.96%.此外,由表2中含量的R值来分析,影响其含量的因素排序为:B>A>D>C.A和B的影响较显着,c和D则不显着.说明提取过程中,氯仿萃取是第一次纯化对茶多糖的含量影响最大的,而3次萃取可提高茶多糖的含量;沸水浸提从20rain到30 rain时,不但可提高产率,其纯度也没受到影响,但浸提40min后,产率虽然提高,但纯度则降低;乙酸乙酯的纯化和乙醇的沉淀分离则影响较小.从其含量的Kl,l(2,K3看到,所得茶多糖含量最佳的工艺条件为ABcD.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B和A的影响显着,而c和D的影响不显着.重复上述条件试验,茶多糖含量可达86.9%.要得到茶多糖含量高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应为:沸水浸提时间为30rain,等量氯仿萃取次数为3次,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为3次,沉析用的乙醇浓度为80%.2.2提取条件的影响从表2的结果,我们还看出:(1)沸水浸提的时间有三个,分别为20,30和40 rain,这三个时间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时间越长,产率越高,但茶多糖的含量在浸提40min时有所下降,说明只要浸泡30rain已经足够,时间过长,浸出的杂质越多,另外从时间与效率,成本来看,浸提时间选30min是最好的.(2)氯仿萃取次数对产率的影响是,随着萃取次数的增加,产率会降低,而含量则大大升高,说明氯仿萃取的纯化是关键步骤,从产率与产品的质量来考虑,选用3次是必要的,虽影响产率,但产品纯度较高.(3)乙酸乙酯萃取次数的影响与氯仿萃取基本相似,但其对产率与纯度的影响要小得多,为此我们设定其条件为1次.(4)乙醇沉析用的浓度考察了三个水平,分别为40%,60%和80%.从其对产率和纯度的影响来看,乙醇浓度越高,产率和纯度都越高,但其影响程度较小,尤其是当浓度达到60%时影响更小,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选用乙醇浓度为80%最好,不但可降低乙醇的使用量,还可减少乙醇回收所带来的成本.综上所述,考虑茶多糖的提取产率,纯度与成本等因素,对醇析水提法提取茶多糖的条件再次优化,我们选取了另一种工艺条件:沸水浸提时间为30min,等量氯仿萃取次数为3次,等量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为1次,沉析用的乙醇浓度为60%,即表2中的6号试验条件.按此条件重复试验,茶多糖的产率与含量分别为2.42%和86.8%.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结合生产的实际条件及因素来试验调节,本文的实验研究为此提供了试验基础.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G1998051201).广东管科技计划项目(2003C20405),农业部茶叶化学1: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0401)通讯联系人:罗一帆,男,副教授,犬然药物化学专业,_rl:************;E-mail:luorg2004@126corn参考文献1JudithH.eta1.Effectofteaandchloroph~rllinonthelnu—tagenicityofN—hydroxy—IQ:Studiesotenzymeinhibition molecularcomplexformationanddegradation/scavengingof theactivemetabolities.Environ.Mo1.Mutagen,1997,30(4):4682罗一帆,等.茶叶的有效成分及抗癌作}{j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4,10(sup1):2373LinYL,eta1.(一)一epigallaeate(hin一3一gallateblo(-ksthe inductionofnitricoxidesynthasefa(,torNF,kB.M()IPhar—lllaeol,I997,52(3):4654陈海霞,等.茶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食品r:业科技,2001,2:185李昂,等.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3:2006陆松候,等.茶叶审评与检验.北京:中农业版社.20HD1:178(2004一ll一29收稿) ExperimentalStudiesontheExtractTechnologyofTeaPOlysaccharide fromGreenTeabyOrthogonalTestXuXuan,LuoXiaofeng:,ChenZhaoxing.LiQinyu,ChenJlanjing:,LuoYifan(1.DepartmentofChemistry.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2.Medic alCollegeofZho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51O0g0) AbstractTheeffectfactorofextractionofteapolysaccharidewasinvestigatedwithorthogona ltest.Theem【.tsofextracti()nCOB.ditionsOilyield.purityofteapolysaccharideandcostofextractionwerediscussed.Theresult sshowthattheoptimumcondition,forex—tractingteapolysaccharidefromgreenteaareasfollows:extractiontimeis30minuteswithwa terat95℃.extractiontimeswithehloru—formis3,extractiontimeswithCH3COOC2H5is1andconcentrationofalcoholis60%. KeywordsExtraction;Teapolysaccharide;Orthogonaltestmethod中药材第28卷第4期2005年4月'329'。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意义茶多糖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近年来,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茶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作用,可以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茶多糖提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推动茶多糖的应用研究。

茶多糖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可以作为保健品或药物原料,为茶叶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茶多糖的研究也有助于挖掘茶叶的全面保健功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背景茶多糖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

提取茶多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效广泛被认可。

茶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提取茶多糖并探索其生物活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 茶叶资源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组分,在茶叶中的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3. 茶多糖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多糖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提取效率和产品品质,为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茶叶中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深入探讨,为茶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可以探索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的新方法,从而为茶多糖的应用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

研究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可以发现茶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同方法的提取对茶花多糖的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不同方法的提取对茶花多糖的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不同方法的提取对茶花多糖的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Xinlin Wei a, Miaoai Chen a, Jianbo Xiao a, Ying Liu a, Lan Yu a, Hua Zhang b, Yuanfeng Wang a,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对于茶花多糖的成分及生物活性(TFPS)的影响。

分析了传统的沸水浴法(TWE),微波法(MAE)和超声波法(UAE)提取茶花多糖的提取工艺。

传统沸水浴法是得到最高产量的茶花多糖的最佳方式,并且其提取的茶花多糖中含有大量的中性糖和酸性糖。

微波法提取的茶花多糖主要由两种糖类成分组成,多糖分子量一般在5000Da到31KDa之间。

由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的茶花多糖,其中含有的葡萄苷酶一般具有较低的抑制作用。

由传统沸水浴法提取的茶花多糖(2mg/ml)中的葡萄苷酶,具有高达83.3%的抑制作用。

在浓度为3.0μg/ml同等条件下,对于淋巴细胞,传统沸水浴法提取的茶花多糖比茶叶多糖(TPS)具有更强的扩散作用。

关键词传统沸水浴提取/微波法提取/超声波提取/茶花多糖/生物活性1 介绍绿茶,由茶树叶子制成,在全世界消费饮品中排名第二。

(Krafczyk & Glomb, 2008;Sultana et al., 2008; Tsubaki, Iida, Sakamoto, & Azuma, 2008; Xiaoet al., 2008)。

与茶叶相比,茶花具有与之基本相同的化学成分,但茶花含有更少的咖啡因和更多的茶多酚(Yung, Sang, & Jen, 2003)。

茶花含有许多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糖、蔗糖、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因(Yang, Xu, Jie, He,& Tu, 2007)。

这样看来,茶花其实和茶叶一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很久以来,很少有关于茶花的研究。

茶花多糖(TFPS)是茶花的主要作用成分,并且含量很高。

绿茶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绿茶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parameterswereasfollOWS;tea-waterratioWas 1:10,extractiontemperatureWas 85 ℃ extractiontimeWas 90 minutes,extractiontimeswere2times. K ey words green tea;tea polysaccharide;extraction process;optimization
关 键 词 绿 茶 ;茶 多 糖 ;提 取 工 艺 ;优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TS201.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5739(2012)07—0335—02
Optim ization of Extracting Process of Tea p0lysaccharide in Green Tea LU Jin-zhen SUN Jin—long REN Jun XIONG Han—guo 0
( DepartmentofBioengineering,WuhanBioengineeringInstitute,WuhanHubei430415; MayinglongPharm; College ofFoodScience&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摘要 绿 茶茶 多糖 (TPS)水 法优化 提 取工 艺的研 究结果表 明 ,对 茶 多糖 得 率影 响最 大的 因素是 温度 ,其 次是 时 间 、提 取 次数 及料 液 比 其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为 :料 液 比 1:10,温度 85℃ ,时 间 90min,次 数 为 2次 。
近 年 来 ,研 究发 现 茶 多糖 (TPS)具 有降 血 脂 、降 血糖 、提 高机 体 免 疫 力 等 多种 生 物 活性 作 用 ,是 继 茶 多酚 之 后 的又 一 重要 生 理 活 性物 质 ,同时 在抗 凝 血 、防 血 栓 形成 、保 护 血 相 和 增 强 人体 非特 异 性 免 疫 力等 方 面 都 有 明显 效 果 ,是 一 种很 有 前 景 的 天然 药 物 [1-41。同时发 现 茶 多 糖 在粗 老 茶 叶 中 的含 量 比嫩 茶叶 中 的高圈。酶 提 取法 、碱浸 提 法 、酸 浸提 法 和 热 水 浸 提 法 是提 取 茶 多 糖 的 主要 方 法 ,不 同方 法 得 到 的茶 多糖 量 存在 较 大 差 异[6- 51。笔 者 对 茶 多糖 的 热水 浸 提 工艺 进 行 了 优 化 .以 为 工业 化 生 产 提供 一定 的理 论 料 1.1.1 供 试 原料 。普 通 绿茶 。 1.1.2 试剂 。葡萄 糖 ,AR级 ,天津 市广成 化学 试剂 有限 公 司 ; 蒽酮 。AR级 ,上 海化 学试 剂 采购 供 应 五连 化 工厂 ;硫 酸 ,AR 级 。开封 东大 化 工有 限公 司试 剂厂 。 1.1.3 主要 仪 器和 设 备 。烘 箱 ;722s型 分光 光度 计 ;离心 机 , LD一3型 ,江苏 省 金 坛 市荣 华仪 器 制 造 有 限公 司 ;旋 转 蒸 发 仪 ,RE一85Z型 ,上 海 科 兴仪 器 有 限 公 司 ;恒温 水 浴 锅 (HH一 ¥28s型 .金坛 市大 地 自动 化仪 器厂 。 1.2 试 验 方 法 1.2.1 茶 多 糖 提 取 工 艺 流 程 。茶 多糖 提 取 工 艺 流程 如 图 1 所 示 。

茶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茶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方法 醉沉 淀法
粗多糖得率 多糖 含 量 多 酚 含量
单糖
阿拉伯糖 核糖
木抢 葡萄 糖 半乳 糖
醉沉淀法
41
‘ U
超滤法


CA rB沉淀法



n ,

行1 n 〕

O n 0
6 貂
1 .
1 30
Jes 内、

月 户

9 l

12

0 )3 结论来自3 1 不同提取工艺对茶多糖的活性影响不同。超滤 .
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
通过表 . 说明,T B CA 沉淀法提取的茶多搪粗提 物, 其得率较高, 可达 1 5 但多搪含量偏低, . %, 8 说明 其杂质多, 其中蛋白质含量为 28 , .1 即在提取过程 中,TB CA 沉淀多糖的同时, 也把蛋白质沉淀下 来。而 醇沉淀法则易将大量的多酚带人多糖提取物中。与 CA 沉淀法和醇沉淀法相比, TB 超滤法所得的茶叶粗 多糖收得率偏低, 但多糖含量高, 且其多酚、 可溶性蛋
I 安徽农业大学主编 . 茶叶生物化学( 第二版) 北京: 农业
谱仪
法[。 [ , 1 132 茶多盼含责的测定 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 .. 法L。 8 ] 133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采用考马斯亮蓝 C20 .. - 5 法l。 v l
134 茶多糖时奔基 自由基(O ) .. - H 的抑制率的测定
采 脱 核 一体 法 o 一氧 搪铁 系 h 用D l
135 纸层析分析单特组成 .. 称取不同提取工艺
超滤法
CA T B沉淀法
法所得的茶多糖得率略偏低, 但却较好地保持了茶多
糖的生物活性 3 2 不同提取工艺茶多糖的单糖组成比不同。 . 33 茶多糖是由阿拉伯糖、 . 核糖、 、 木糖 葡萄糖 、 半乳 糖及半乳糖醛酸组成的。

茶多糖提取方法及影响因子优化研究

茶多糖提取方法及影响因子优化研究

茶多糖提取方法及影响因子优化研究
刘悦;徐东升;臧其威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16
【摘要】[目的]找出茶多糖的最优提取方法和对提取率的影响因子.[方法]测定采用醇沉淀法、CTAB沉淀法、微波水提法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研究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较优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蒸馏水与茶叶的液固比30:1,浸提温度60~70 ℃,提取次数3次,茶多糖的提取率达2 120%.[结论]采用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时效果最优,浸提时间、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均与提取率呈正相关.
【总页数】3页(P8650-8652)
【作者】刘悦;徐东升;臧其威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合酶法提取红茶粗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

复合酶法提取红茶粗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

复合酶法提取红茶粗多糖的工艺优
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不断提高,加工工艺的研究更加重要。

红茶拥有独特的风味和色泽,其中多糖类物质是影响红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多糖在通常情况下对抗氧化作用强,无色透明,微溶性低,各种多糖类物质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这就使得从红茶中提取多糖变得十分困难,传统提取方法效率低、成本高。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多糖提取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红茶品质,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二、复合酶法提取红茶粗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
1、提取条件优化
提取多糖的关键因素有提取温度、pH值、提取时间等,在实验中,可以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等作为试验变量,并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2、酶种选择
可以采用多种酶进行多糖提取,例如β-葡萄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糖苷酶、α-淀粉酶等。

在实验中,
可以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最佳的酶种,以达到最优的提取效果。

3、复合酶的酶量优化
复合酶法提取多糖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复合酶的酶量。

在实验中,可以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复合酶酶量的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4、复合酶配比优化
复合酶法提取多糖还可以通过调整多种酶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在实验中,可以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调整多种酶的比例,优化复合酶配比,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三、总结
复合酶法提取红茶粗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多糖提取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红茶品质。

通过提取条件优化、酶种选择、复合酶酶量优化和复合酶配比优化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多糖提取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红茶品质。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总结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总结

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的背景下,世界茶叶生产依然保持上涨的态势。

茶树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持续上涨,产大于销的问题依然严重。

2017年,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惯性扩张,茶类结构继续调整的特点;2017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约为260.9万吨;市场需求不足,销售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的现状仍将继续维持,茶叶企业产能增长速度与老百姓茶叶消费增长速度已经严重不匹配,这是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此问题,应扩大茶叶的应用领域,而从茶叶中提取功能成分茶多糖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s,TPs)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癌、抗辐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尤其是降血糖功效明显,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

目前,国内外提取茶多糖的方法主要有水浸法、酸提法、碱提法以及辅助提取法,如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等。

酸提法和碱提法均对提取条件要求高,所以应用情况不多。

倘采用这两种方法提取茶多糖,应特别注意,使用稀酸法浸提时,时间要短,温度也不要太高;使用稀碱法浸提,则应在氮气流中操作,以防止茶多糖降解失效。

当前,采用较多的茶多糖浸提法主要是水浸法及相关辅助萃取法。

1水浸提法茶多糖的水浸法,首先要把原料磨碎,然后再用水浸提。

焦自明等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

分别对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比为1∶5,乙醇沉淀静置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水浸法由于操作方便、成本低,因而应用广泛,与其配套的辅助萃取法也被很多研究者采用并作深入研究,因为单纯的水浸法萃取率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794
1. 567
41. 30
图 1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F ig. 1 Effect of ex traction tim e on the ex traction rate
的较佳提取时间。 2. 2. 2 液固比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取干燥后粉碎至 40 目的茶叶 5 g, 茶叶与溶剂水的液固比分别为 10 1、20 1、30 1、40 1、50 1、60 1, 计算茶多糖的含量, 得出其提取率。从图 2可以看出, 随着提取溶剂 ( 水 ) 体积增大, 茶多糖提取率逐 渐增加, 但过多提取剂的添加会增加浓缩的工作量、试剂用 量和成本。综合考虑, 选择液固比为 30 1时, 茶多糖提取效 果较好, 提取率也较高。
茶多糖 (简称 TPS) 是茶叶中一种生理活性物质。现代 研究证明, 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减慢心率、 耐缺氧的作用, 同时在抗凝血、防血栓形成以及增强人体非 异性免疫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 1]。因此, 从茶叶中有效 地提取、分离茶多糖, 并提高产品质量, 对于综合利用茶叶这 一传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采用不同提取工艺 的茶多糖得率进行了比较, 确定了较优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条 件, 为进一步研究茶多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仪器 供试绿茶由杭州千岛玉叶茶叶有限公司 生产; 无水乙醇、95% 乙醇、乙醚、丙酮、CTAB(十六烷基三甲 基溴化铵 )、硫酸、蒽酮、三氯甲烷、正丁醇 [2] 、葡萄糖, 均为分 析纯。 SARTOR IUS型 电子天平, UV9100 型 紫外分光 光度 计, H-H-4型数线线显 恒温水浴锅, RE-52 型旋转蒸发器, SH B- 型循环式多用真空泵, GL-20G- 型离心机, 101-1-S型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 2 茶多糖提取方法 1. 2. 1 醇沉淀法 [3] 。称取 10 g茶叶粉末, 60 干燥 2 h, 磨 碎过 40~ 50目筛, 温水浸提 [ 4] ( 60 , 60 m in, 2次 ), 过滤, 减 压浓缩 ( 0. 076 MPa, 80 时保持恒温 ), 沉淀剂 (液体 沉淀 剂 = 1 2, 95% 乙醇 )沉淀, 离心 ( 4 000 r/m in, 10 m in )得沉淀 物, 用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醚交替搅拌洗涤 2次, 干燥 ( 60
W = f C D = 4. 267 ( 0. 165 5A + 0. 005 8) D 式中, A 为吸光度; W 为称取茶多糖的质量 ( m g); C 为精制茶 多糖标准溶液中茶多糖浓度 ( m g/m l); D 为多糖的稀释倍数。 2 结果与分析 2. 1 茶多糖提取方法的确定 采用 3种提取方法 [ 7] , 进行 3 个平行试验, 得到粗茶多糖, 干燥后称重, 并将初步纯化后得 到的茶多糖溶液定容至 100 m ,l 采用蒽酮 - 硫酸法比色测定 紫外吸光度值, 求平均值, 计算粗多糖得率、脱蛋白后多糖得 率以及粗糖含糖量。由表 1可知, 在试验步骤、提取时间、温 度、离心时间、洗涤次数相同的条件下, 采用 CTAB 沉淀法粗 多糖得率最高; 而当采用同样的纯化方法, 采用 CTAB 沉淀 法所得粗多糖得率与醇沉淀法相差不大, CTAB 沉淀法略多; 但采用醇沉淀法, 粗糖含糖量较大。因此, 考虑工艺的经济 性和茶粗多糖得率, 采用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较好。故采用 醇沉淀法进一步研究提取多糖的优化条件。 2. 2 茶多糖提取率影响因子的确定 2. 2. 1 提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取干燥后粉碎至 40目的茶叶 5 g, 浸提时间分别为 10、20、40、60、80、100 m in, 干燥后直接用 100 m l蒸馏水定容溶解, 用蒽酮 - 硫酸法比色 测定其吸光度值, 然后计算出茶多糖的含量, 得提取率。从 图 1可以看出, 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 茶多糖提取率逐渐提 高。但是, 在 20~ 60 m in提取率增加明显, 提取时间超过 60 m in茶多糖提取率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增加幅度渐小。 基于提取效率、提取成本方面的考虑, 确定 60 m in为茶多糖
, 4 h), 得粗茶多糖, 称量。 1. 2. 2 CTAB[ 5]沉淀法。称取 10 g茶叶, 干燥, 磨碎, 温水浸 提, 过滤, 减压浓缩, 沉淀剂 ( 液体 沉淀剂 = 1 2, CTAB ) 沉 淀, 离心得沉淀物, 用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醚交替搅拌洗 涤 2次, 干燥, 得粗茶多糖, 称量。各步骤条件同醇沉淀法, 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沉淀剂为 CTAB。 1. 2. 3 微波水提结合醇沉淀法。称取 10 g茶叶, 干燥, 磨
Study on Extraction M ethods of T ea Polysaccharides from T ea and Op tim 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L IU Y ue et al ( School of Chem ica lEng ineering T echno logy, Ch ina U niversity ofM ining& T echno logy, Xuzhou, Jiang su 221116) A bstract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 mi ed to find the best ex traction m ethod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 extraction yield. [M ethod] The extraction y ield o f tea po lysaccharideswas com pared by the m e thod of using e thano,l the m ethod of using CTAB, and the m ethod o f using m icrowav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stud ied from four factors includ ing ex tracting tmi e,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o lid, ex tracting tem perature, and extracting tmi es in the m ethod of ethano.l [ Result] The optmi um extraction cond ition was as fo llows: ex tracting tmi e o f 60m in,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of 30 1, ex tracting tem perature of 60- 70 , extracting tmi es of 3. And the ex traction y ield o f tea po lysaccharides was 2. 120% 。 [ Conclusion] The best m ethod was using ethano,l and the effect factorsw ere related to the extraction y ield. K ey w ords T ea polysaccharides; Ex traction m ethod; Effect factors; Optmi um conditions
%
提取方法
粗多糖得率
脱蛋白后多糖得率 %
粗糖含多糖量
E xtraction m ethod s
Y ield of crud e polysacch aride Y ield of po lysacchar ide after deprotein ization Amylose am ount in crude sugar
醇沉淀法 A lcoho l precipitation m ethod
4. 864
2. 156
44. 32
CTAB沉淀法 CTAB p recip itation m ethod
6. 548
2. 375
36. 27
微波水提法 M icrow ave w ater extraction m ethod
基金项目 江苏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 0H-061053 )。 作者简介 刘悦 ( 1987- ) , 女, 河北保定人, 本科生, 专业: 生物工程。 收稿日期 2010-03-09
碎, 微波浸提 ( 2次, 3 m in /次 ), 温水浸提 ( 2 次 ), 减压过滤, 减压浓缩, 沉淀剂 ( 95% 乙醇 )沉淀, 离心得沉淀物, 用无水乙 醇、丙酮、无水乙醚交替搅拌洗涤 2次, 干燥, 得粗茶多糖, 称 量。各步骤条件同醇沉淀法, 不同之处在于温水浸提之前有 2次微波浸提。 1. 3 测定方法 采用蒽酮 - 硫酸法 [ 6]比色测定紫外吸光度 值, 求平均值, 计算粗多糖得率、脱蛋白后多糖得率以及粗糖 含糖量。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0, 38( 16): 8650 - 8652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况玲玲
茶多糖提取方法及影响因子优化研究
刘 悦, 徐东升, 臧其威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
摘要 [目的 ]找出茶多糖的最优提取方法和对提取率的影响因子。 [方法 ]测定采用醇沉淀法、CTAB沉淀法、微波水提法 3种提取方 法的提取率。研究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 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 [结果 ] 较优的提取条件为: 提取时间 60 m in, 蒸馏水与茶叶的液固比 30 1, 浸提温度 60~ 70 , 提取次数 3次, 茶多糖的提取率达 2 120% 。 [结论 ]采用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时效果最优, 浸提时间、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均与提取率呈正相关。 关键词 茶多糖; 提取方法; 影响因子; 优化条件 中图分类号 TS 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0) 16- 08650-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