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的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乌龙茶中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

乌龙茶中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乌龙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综合提取工艺技术,主要考察了乌龙茶多酚的浸提条件,茶多酚浸提液的超滤条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多酚的层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多酚产品中各儿茶素含量;乌龙茶多糖部分主要研究了茶多糖水提取法的工艺条件,通过Sevag法脱蛋白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并对其活性及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综合提取茶多酚、茶多糖两种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乌龙茶多酚的提取研究中,采用了水浴法和微波法两种方法,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剂60%乙醇溶液,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5min,料液比1:20,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乌龙茶多酚的得率为25.10%。
采用超滤对茶多酚浸提液体系进行预处理,实验证明超滤不仅滤除了杂质,还有效防止了树脂污染。
通过树脂静态、动态吸附-解吸附实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PA、XDA生产茶多酚工艺条件,实验采用85%乙醇作为洗脱剂,茶多酚得率为13.68%,副产物咖啡碱的得率1.5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乌龙茶多酚中四种儿茶素的含量,其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EGC),11.79%;表儿茶素(EC),1.1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15.89%;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51.97%;四种主要儿茶素的含量高达80.81 %。
在茶多糖提取研究中,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150min,浸提三次,此条件下茶多糖的得率为1.75%,多糖含量为23.12%。
确定Sevag法脱蛋白次数为3次。
采用气相色谱对茶多糖单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茶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组成,它们的摩尔比例为4.21:24.66:43.71:27.42。
确定了综合提取乌龙茶多酚、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乌龙茶多酚得率13.68%,乌龙茶多糖得率2.084%,咖啡碱得率1.59%。
茶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和羧甲基化的方法分别对纯化后的乌龙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结果
表明经过化学修饰的茶多糖,其抗凝血活性进一步增强。化学修饰
试剂的选择与多糖的比例及修饰反应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茶
多糖分子结构的改变程度,相应地影响抗凝血活性。
2.5 降血糖作用
周斌星[18]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动物试验表明普洱茶多糖
究发现,该茶多糖在较低浓度下(7.0 μmol/L)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 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 35(1):27-29.
制活性。张运芳[13]研究了不同提取途径的茶叶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 [14]吴晓鹏,王一飞,刘秋英等.苦丁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
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几种茶叶多糖均能提高大鼠过低 发酵工业,2008,34(2):34-36.
作者简介:张金铭(1983-),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土建结构设计工作。
·116·
科技论坛
IKPS-1、IKPS-2、IKPS-3 和 IKPS-4 4 个纯化组分。
分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1.2.5 凝胶纯化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意义茶多糖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近年来,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茶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作用,可以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茶多糖提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推动茶多糖的应用研究。
茶多糖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可以作为保健品或药物原料,为茶叶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茶多糖的研究也有助于挖掘茶叶的全面保健功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背景茶多糖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
提取茶多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效广泛被认可。
茶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提取茶多糖并探索其生物活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 茶叶资源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组分,在茶叶中的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3. 茶多糖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多糖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提取效率和产品品质,为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茶叶中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深入探讨,为茶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可以探索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的新方法,从而为茶多糖的应用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
研究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可以发现茶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茶多糖的研究及其利用

有 以血 清凝 集 素 为指 标 的体 液 免疫 增 强 功能 ,其 中 [ 倪 德 江 ,谭 少 波 .脱 蛋 白 工 艺对 茶 多 糖提 取 率 及 4 ]
国家 ,茶圣陆羽在 茶 经 中记载 : “ 茶之为 饮 ,发 龙 茶中多糖含量是 红茶的 31 、绿茶 的 17 .倍 . 倍川。从 乎神 农 氏 ,闻于 鲁周 公” 。我 国古 代就有 茶叶 在生理 不 同 原料 中提 取 的茶 多糖 组 分 也存 在 较 大差 异 , 日 和药理功能方 面的记 载 , 本草拾遗 记载 道: “ 药 本 人 用 秋 茶 加 工 成 对 大 白 鼠具 较 强 降 血 糖 作 用 的 诸
质 [4 31 东风 ,谢 晓凤等 开刨 了一条能够 一次性 醇血 症的形成 。Moi 等研 究表 明: ,。汪 rM 茶多糖可 明显 从 茶叶 中提 取 茶 多糖 、茶 多酚 和咖 啡碱 等 多种 有效 降低 高 脂 鼠血 浆 中 的胆 固醇 及 中性 脂水 平 。王 丁刚
成分的综 合提取 工艺路 线 。应 用该工艺 可提取 15 等研 究 也表 明茶 多 糖具 降血 脂 作用 。 朱 力军等 研究 .% 左右 的咖啡碱 ,40 .%左右 的茶 多酚和 25 .%左右 的茶 了茶多糖对牛奶 中脂蛋 白酶 ( P L L)的活力影响 ,结
糖 、岩藻 糖 、葡萄糖 、半乳 糖等组 成 ; 质元素主要 矿
从原料老 嫩看 ,老叶茶 多糖含量 比嫩 叶 多。茶 多 由钙 、镁 、铁 、锰 等 ,以及 少量微量元素 ,如稀土 元
H 糖 在 粗 老 鲜 叶 中分 布 最 多 , 其 含 量 约 占干 物 重 的 素 组成 。茶 多糖在 生理 p 条件下 带负 电荷 ,主 要为
提取茶多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茶多糖的提取方法。
2. 了解茶多糖的鉴定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掌握茶多糖的纯化技术。
二、实验原理茶多糖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溶性复合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茶多糖,并通过硫酸蒽酮法对提取的茶多糖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绿茶、无水乙醇、硫酸、蒽酮、活性炭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抽滤瓶、滤纸、蒸发皿、电热套、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茶多糖(1)称取5g绿茶粉末,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至80℃,保持20分钟。
(2)取出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5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静置过夜。
(4)取出沉淀,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
(5)将沉淀置于蒸发皿中,用电热套蒸干,得到茶多糖粗提物。
2. 茶多糖鉴定(1)称取0.1g茶多糖粗提物,加入2mL蒸馏水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2mL 1mol/L硫酸,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
(3)向溶液中加入2mL蒽酮试剂,搅拌均匀,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持10分钟。
(4)取出溶液,冷却至室温。
(5)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6)根据吸光度计算茶多糖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茶多糖经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茶多糖粗提物,含量约为0.5g。
2. 茶多糖鉴定根据硫酸蒽酮法测定,茶多糖的吸光度为0.5,计算得到茶多糖含量为0.5%。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成功提取了茶多糖,并通过硫酸蒽酮法对提取的茶多糖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茶多糖含量约为0.5%,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提取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免破坏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2. 在茶多糖鉴定过程中,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硫酸浓度、水浴温度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拓展1. 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
2. 研究茶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提高茶多糖的纯度。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茶多糖是一类自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等。
近年来,茶多糖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并且由于其天然、低毒副作用等特性备受青睐。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对于其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现有茶多糖提取技术进行综述。
1. 热水提取法热水提取法是一种常见、简单、易操作的提取方法。
该方法以水为溶剂,利用热水可使茶多糖从茶叶中释放出来,然后采用浓缩、沉淀、干燥等步骤得到茶多糖。
目前,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茶多糖的提取,如绿茶多糖、黄茶多糖等。
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提取时间长,茶多糖含量较低,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2. 酸提法酸提法是一种利用强酸对茶叶进行水解,得到茶多糖的提取方法。
该方法可以加速茶多糖的水解,减少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提高茶多糖的产量。
目前,常见的酸性有H2SO4、HCl、HNO3等。
由于酸性强,操作危险,需要进行恰当调配和控制酸量,同时高温加热容易导致茶多糖的降解,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控制。
3. 纤维素酶法纤维素酶是一类具有纤维素水解酶活性的混合酶,能够将纤维素等多糖分解为糖类。
该方法以纤维素酶、水和温度为主要因素,利用纤维素酶水解茶叶的纤维素等多糖,得到茶多糖。
该方法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茶多糖的含量和质量较高,但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
4. 超声波辅助法超声波辅助法是利用超声波等物理条件,促进茶多糖分子内部结构的破坏,使茶多糖分子从茶叶中溶解出来。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对茶籽中茶多糖的提取率高,提纯度较高,但需要进行合适超声处理的频率、时间、功率等条件确定。
总的来看,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已经具有明显的进展,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结合茶多糖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提取时间、操作安全、提取率、提纯度等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为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富硒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摘要研究表明,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简称TPs)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大量的实验证实硒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基于这两点,探究富硒茶多糖(selenium-enriched tea polysaccharide,简称Se-TPs)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恩施作为世界硒都盛产富硒茶、富硒魔芋等富硒产品,但对于恩施富硒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鲜见文献报道。
本文从恩施的富硒茶叶中提取茶多糖,探究其降血糖的原因。
本文首先确定了Se-TPs提取方法;其次,分别用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作研究对象,分别探究其对这两种糖尿病小鼠的干预作用。
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富硒绿茶中提取了茶多糖,并运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法、蒽酮-硫酸法、Lowry法、荧光法等方法,对其化学性质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实验得出Se-TPs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中多糖的含量为75.7%,蛋白含量为1.58%,含硒量为0.78 ± 0.10 µg/g。
表明实验提取的多糖是一种含硒多糖。
(2)采用RT-PCR技术、糖原试剂盒、抗氧化指标检测试剂盒、胰腺组织HE染色等方法研究了Se-TPs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干预作用。
结果表明,灌胃Se-TPs后,小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体重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增加。
血清和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减少,抗氧化酶SOD和GPx的活性升高;肝脏组织中糖原合成增加,糖异生的基因表达降低,受损的胰岛细胞β修复。
(3)采用RT-PCR技术、糖原试剂盒、抗氧化指标检测试剂盒、肝脏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等方法研究Se-TPs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干预作用。
结果表明,灌胃Se-TPs后,小鼠的血糖降低。
在肝脏组织中,糖原合成增加,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脂肪含量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减少,以及抗氧化酶SOD和GPx的活性升高;修复了胰腺组织中胰岛β细胞的功能。
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_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1-04-20作者简介:傅博强(1975-),男,硕士生文章编号:1006-0464(2001)04-0358-07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傅博强,谢明勇,周 鹏(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7)摘 要:综述了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多糖组成及其药理作用。
原料、预处理方法、浸提条件和沉淀剂对多糖提取率都有一定影响。
目前多采用水提法制得茶多糖粗品。
经除蛋白质、脱色初步纯化。
若用于结构分析,需用沉淀法、超滤法或柱层析法等进一步纯化。
原料及分离纯化方法不同,多糖的组成有较大差别。
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茶叶多糖;提取;纯化;组成;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Q 53 文献标识码:A近20年来,多糖的分离纯化、组成测定和结构分析有了很大进展,人们发现多糖是生命活动中起中心作用的分子如遗传物质、多种酶、膜蛋白等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是一种无细胞毒的免疫促进剂,有望作为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药物。
我国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参、黄芪等名贵中药材,而对茶多糖的研究较少。
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有常饮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据清水岑夫[1]的研究,茶叶中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组分中的复合多糖。
王丁刚等[2]证实,绿茶中分离的一种酸性茶多糖有降血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
根据H arler,C.R.X e a a . .和中林敏郎[3]的分析数据,茶叶越粗老,多糖含量越高。
目前市场上中低档茶严重滞销,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枝叶和灰末等副产品未被利用,若从其中提取茶多糖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则可变废为宝,为中低档茶的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但目前对茶多糖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