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多糖含量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
一、酚硫酸法
酚硫酸法是一种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测定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物质的含量。
其原理是将多糖溶液与酚和浓硫酸混合后,形成酚硫酸复合物,从而产生深紫色的化合物,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出多糖的含量。
酚硫酸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因此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多样,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多糖种类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糖含量测定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多糖相关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技术手段。
多糖检测方法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枸杞、香菇、灵芝、黄芩、茯苓等样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2.原理先用80%乙醇提取以除去单糖、低聚糖、甙类及生物碱等干扰成分,然后用蒸馏水提取其中所含的多糖成分。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与苯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枸杞子多粮的含量。
本法简便,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3.试剂3.1葡萄糖标准液:精确称取105℃干燥恒重的标准葡萄糖10mg,置5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3.2苯酚试液:取苯酚100g,加铝片0.1g,碳酸氢钠0.05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捤馏分10g,加蒸馏水150 g,置棕色瓶中备用。
0. 仪器4.1 分析天平4.2 අ声波4.3 容量瓶、移液管、伏斗4.4岛津UV-2501型分光光度、比色皿4.5浴锅4.6塞试管4.7流装置5. 分析步骤5.1 标准曲线的制备。
吸取葡萄糖标准液0.00mL、0.05mL、0.1mL、0.15mL、0.2mL、0.3mL,分置于具塞试管中,各加蒸馏水使体积为2mL,再加入苯酚试液1.0mL,摇匀,迅速加浓硫酸5.0mL,摇匀后放置5min,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
于490nm处测吸收值,绘制标准曲线。
5.2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样品粉未0.2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80%乙醇100mL回流提取胜1hr,趁热过滤,残渣用80乙醇洗涤(10ml×3)。
残渣连同滤纸置于烧瓶中,加蒸馏水100mL,加热提取1hr,趁热过滤,残渣用热水洗涤(10ml×3)。
洗液并入滤液,放冷后移入250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备用。
5.3 样品中多糖的测定。
吸取适量样溶液(若为提取物,称取30mg到50ml,取0.1mLL),加蒸馏水使体积为2mL,再加入苯酚试液1.0mL,摇匀,迅速加浓硫酸5.0mL,摇匀后放置5min,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
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

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一、鉴别试验1. 试剂:1克香荚兰素溶于100ml盐酸中,用时现配。
2. 鉴别方法:取10ml样品溶液(4%)放蒸发皿中蒸干,然后滴加香荚兰盐酸溶液生成樱桃红色。
这是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特异显色剂,不受花色素和黄酮甙的干扰,具专属性,缺儿茶素的样品呈阴性。
二、含量测定1. 原理: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生成蓝紫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2. 试剂2.1 酒石酸铁溶液:称硫酸亚铁(FeSO4.7H2O)1g酒石酸钾钠(KNaC4 H4O6.4H2O)5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L,此液可稳定10天。
2.2 pH7.5的索伦逊缓冲液(先配制以下两种溶液)a、1/15 M的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Na2HPO4.12H O23.877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L。
b、1/15M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经110℃烘干2h的KH2PO49.078g,加水溶解至1L。
取溶液a 85ml和溶液b 15ml混匀,即得pH7.5的缓冲液。
2.3 茶多酚标准溶液秤取茶多酚标准0.2000g,加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 测定方法3.1 茶多酚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吸取茶多酚标准溶液(2mg/ml):0,0.2,0.4,0.6,0.8,1.0ml分别盛放25.0ml的比色管中,加水1.0ml,再加4.0ml水,然后加5.0ml酒石酸铁溶液,加PH7.5缓冲液至刻度,摇匀,放540nm比色。
4. 样品测定:称取一定量样品(约1g),用水溶解至25.0mL,经过滤,弃去初滤液,吸取0.5ml滤液放25ml的比色管中,加0.5ml 水,再加4.0ml水,然后加5.0ml酒石酸铁溶液,然后用PH7.5缓冲液稀释至刻度。
与标准管同时比色测定。
4. 计算:X=­C×V1 /V2/m×100/1000式中 X:样品中茶多酚含量g/100g;V1:样品溶液总体积mL;V2:测定用样品溶液体积mL;m:样品质量g。
茶多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茶多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张子玉;汪东风;范明昊;吴姝;裴登邑;汪曙晖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卷),期】2022()24
【摘要】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是茶叶中的一种杂多糖复合物,有降血糖等功能,有关其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但目前没有快速检测方法。
本文比较了应用分光比色法时茶叶样品中TPS的两种提取方法,即水提法和80%乙醇清洗水提法,并同时用D-无水葡萄糖标准品和采用茶叶原料提取并纯化的TPS作为标准品,进行检测对照,得到校正系数1.95,进而得到一种准确、快速地测定茶叶样品中TPS含量的苯酚-硫酸法。
【总页数】6页(P81-86)
【作者】张子玉;汪东风;范明昊;吴姝;裴登邑;汪曙晖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脱毒茶粕残留茶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
2.十二烷基多糖苷合成体系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3.速溶普洱茶中水分、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4.中药巴戟天中多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5.岩藻多糖原料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茶多酚测定

茶茶多酚测定茶茶多酚测定Tea—Determin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contentGB/T8313—2002代替GB/T8313—198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茶叶中茶多酚测定的原理、仪器和用具、试剂和溶液、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不适用于茶叶提取物制品中茶多酚的测定。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302—2002 茶取样GB/T8303—2002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12—2002 茶咖啡碱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茶多酚 tea polyphenols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类化合物。
4 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5 仪器和用具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5.1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5.2 分光光度仪。
6 试剂和溶液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AR),水为蒸馏水。
6.1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0g硫酸亚铁(FeSO4·7H2O)和5.0g酒石酸钾钠(C14H4O6KNa·4H2O),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低温保存有效期10天)。
6.2 PH7.5磷酸盐缓冲液6.2.1 1/15mol/L磷酸氢二钠:称取23.9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6.2.2 1/15mol/L磷酸二氢钠:称取经110℃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钠(KH2PO4)9.08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取上述1/15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85mL和1/15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7 操作方法7.1 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5篇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5篇第1篇示例: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多糖含量的测定是研究多糖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概述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多糖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能量储存、细胞结构、免疫调节等。
测定多糖含量对于研究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糖含量测定方法1. 硫酸-蒽醌法硫酸-蒽醌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硫酸水解多糖,生成差向性的蒽醌,并用蒽醌的颜色深浅来反映多糖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多种多糖的含量测定。
3. 酚-硫酸-钼酸法酚-硫酸-钼酸法是一种用于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酚-硫酸法和硅钼酸显色反应,能够提高多糖的测定精确度和灵敏度。
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多糖。
4.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多糖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来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对多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通过分析多糖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得到多糖的含量和结构信息。
5. 碘液滴定法三、结语多糖含量的测定是研究多糖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硫酸-蒽醌法、酚-硫酸法、酚-硫酸-钼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碘液滴定法。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多糖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准确测定多糖含量。
希望本文能够为多糖研究领域提供帮助,促进多糖研究的进展。
第2篇示例: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果胶、均聚糖等多种成分。
多糖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几种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酚-硫酸法、硫酸-酚法、差减酶法、红外光谱法等,希望能给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酚-硫酸法是一种经典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多糖是生命体中常见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半乳糖等。
多糖的含量测定是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等研究领域中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技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测定方法体系。
本文将综述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光度法、比旋光度法、甘氨酰胺检测法、酚硫酸法、酸水解法、Kjeldahl法等。
一、光度法光度法是多糖含量快速测定方法之一,它基于不同种类的多糖对于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度的不同。
目前多数测定方法都采用酚-硫酸法,它是一种标准化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多糖与酚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紫色物质,该紫色物质在450nm处有最大吸收。
该方法测定范围广泛,适用于淀粉、糖原、低聚糖等多糖的快速测定。
但该方法需要有高浓度的硫酸,操作过程中有安全隐患,同时准确测定也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干扰物。
比旋光度法是一种在多糖含量测定领域中常用的测量技术。
该技术旨在通过测定糖溶液旋光度来测定其中的多糖含量。
比旋光度法测得的含量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样品中的多糖含量。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果蔬、谷物、草药、保健食品等多种食品、药材的多糖含量快速测定。
但该方法需要使用较为昂贵的比旋仪,同时操作门槛较高,需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
三、甘氨酰胺检测法甘氨酰胺检测法是一种新近开发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还可以用于多糖含量的快速筛查。
该方法通过加入一种叫做8-羟基喹啉的酶标物质,使多糖和甘氨酰胺通过酶反应形成发光信号。
该方法测定时间极短,仅需几分钟钟便可出结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目前已经在多糖含量测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酚硫酸法五、酸水解法酸水解法是通过在酸性介质的条件下将多糖分解成糖分子来测定其中多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将样品加入酸性介质(通常是1M或2M的硫酸或盐酸),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水解后,将水解后的糖分离出来,通常通过糖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来分析其中的单糖成分,从而得到多糖含量。
在样品加入酸性介质以前,其它组分(如蛋白质、脂肪等)需先去除,否则将干扰多糖水解产物的分析。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综述多糖含量是指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中的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光学法、化学法和生物学法等。
下面就这些方法进行综述。
光学法是一种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它通过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散射或透过性来确定多糖的含量。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通过研究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来确定多糖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分析多糖的含量。
荧光光谱法是测定样品在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来确定多糖的含量。
这些光学法具有测定速度快、无需破坏样品、不受样品组分限制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多糖。
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化学法通过与特定试剂发生反应来测量多糖的含量。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酚酸法、显色剂法和酶法等。
酚酸法是利用多糖与酚酸发生酯化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形成有色的酯,然后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酯的颜色强度来确定多糖的含量。
显色剂法是利用多糖与特定显色剂发生复杂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有色的络合物,然后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颜色强度来测定多糖的含量。
酶法则是利用特定酶对多糖进行降解,并测定产生的底物或产物的含量来确定多糖的含量。
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但也存在某些试剂对部分多糖不敏感、需要处理大量样本等限制。
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学法、化学法和生物学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测定的目的和实验室的设备条件来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也将不断推进,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1.1 茶多糖的结构与功能茶多糖是茶叶中极具开发价值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的矿质元素,称为茶叶多糖复合物,简称为茶叶多糖或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
其是蛋白部分主要由约20种常见的氨基酸组成,糖的部分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矿质元素主要由钙、镁、铁、锰等及少量的微量元素,如稀土元素等组成。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减慢心率、耐缺氧的作用,同时茶多糖在抗凝血、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相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效果[1]。
1.2 茶多糖测定的现状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对于提取茶多糖所用原料的选择及茶多糖提取工艺提取率高低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汪东风等[2]研究表明对同一品种的红茶和绿茶,均为六级茶,茶多糖的含量,红茶为0.85%±0.10%,绿茶为1.41%±0.06%,但该研究是以葡萄糖作标准曲线,而实际上如王丁剐[3]、汪东风[4]等报道,茶多糖是由阿拉伯糖、核糖、木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组成的杂多糖,其具体的单糖组成与茶叶的品种有关。
而不同的单糖与蒽酮—硫酸试剂显色情况不同,不同单糖标准曲线的斜率不同,因而仅采用葡萄糖做标准的测定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结果比实际含量偏低。
1.3 本文研究内容本文用精制茶多糖测得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然后将经前处理除杂后的茶样用水提取,蒽酮一硫酸法比色测定,对江西婺源不同茶场茶叶中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产地、品种的茶叶进行了比较。
2 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与材料2.1.1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水浴锅,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离心沉淀机;2.1.2实验试剂蒽酮、浓硫酸、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氯仿、正丁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2.1.3 实验原料江西婺源红碎茶、绿茶、分宜绿茶、福建安澳乌龙茶。
2.2 实验方法2.2.1 实验原理选用精致茶多糖测得茶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然后将经前处理后的茶样用水提取,蒽酮—硫酸法比色测定,对不同茶场茶叶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
2.2.2 茶叶多糖的提取与精制[5、6]称取已干燥的40目茶叶粉末20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石油醚(沸程60ºC一90ºC)lOOml,90ºC 回流提取1h脱脂,抽滤,滤渣挥干溶剂后.加80%乙醇200ml,90ºC水浴回流lh,重复提1次,双层滤布过滤,滤渣加400ml蒸馏水,沸水浴回流提取1h,间歇搅拌。
双层滤布过滤,滤渣加200ml蒸馏水,沸水浴再回流提取1 h,间歇搅拌,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离心分离(400Or/min,10min),真空浓缩(60ºC ,50r/min,真空度0. 095Mpa)至20ml,Sevage法除蛋白,反复进行三次至无蛋白层,然后用流动自来水透析48h,蒸馏水透析24h,透析液中加人无水乙醇使乙醇浓度达80%,于4ºC冰箱中过夜醇沉,再离心分离(400Or/min,10min),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各洗两次,真空干燥(45ºC,0.095Mpa)至恒重,即得精制茶多糖。
称重,计算得率,备用。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7、8]2.2.3.1 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ºC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标准品0.2508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成1.O03mg/ml的标准溶液,然后分别提取2.5ml、5ml、lOml、15ml、20ml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系列标准溶液。
2.2.3.2 蒽酮一硫酸试液的配制称取0.33g蒽酮,加100ml浓硫酸,置于棕色瓶中,混合摇匀置于冰箱中(现配现用)。
2.2.3.3 吸光度的测定分别准确移取lml系列标准溶液于具塞试管中.以lml蒸馏水作空白,每管再加入4ml 蒽酮—硫酸试液,立即摇匀,置于冰水浴中,然后一起置于沸水浴中加热7min.之后用流动自来水迅速冷至室温,放置10min后,于62Onm处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A)对葡萄糖浓度(C)作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C=-0.00253+0.317A,r=0.9993。
2.2.4 换算因子的测定精密称取45ºC真空干燥至恒重的精制茶多糖10mg,置于25m1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90ºC水浴加热.超声1min增溶.摇匀,制得茶多糖贮备液.蒽酮一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吸光度(A),由回归方程求出此精制茶多糖贮备液中葡萄糖浓度,测得其葡萄糖含量,按下式计算换算因子。
因茶多糖干燥后溶解性降低.故按2.2.2中的方法制得多糖透析液后取等量10ml透析液两份.经醇沉洗涤后,一份直接加蒸馏水溶解(复水性好),定容,比色,测定多糖含量, 另一份真空干燥至恒重,称得精制茶多糖的干重,由二者计算平均换算因子。
换算因子f=W/(C·D) (1—1)式中:W为称取多糖的重量(mg),C为精制茶多糖贮备液中葡萄糖浓度(mg/m1),D为多糖的稀释因素。
再按上法测定婺源红碎茶、分宜绿茶、福建安溪乌龙茶的换算因子f。
2.2.5 样品中茶多糖含量测定2.2.5.1 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40目茶粉1g,加80%乙醇40ml,95ºC水浴回流l h,趁热抽滤,滤渣用80%热乙醇洗涤(10ml x 2)。
蒸干溶剂后,滤渣连同滤纸置于烧瓶中,加100ml蒸馏水,100ºC水浴浸提1h,趁热过滤,滤渣用热蒸馏水洗涤(1Omlx2),合并滤液,离心分(4OOOr/min,10min),上清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2.5.2 茶多糖含量测定精密吸取2.2.5.1 所得样品溶液lml于具塞试管中,按照2.2.3.3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A),由回归方程计算供试液中葡萄糖浓度(C),按下式计算样品中茶多糖含量。
多糖含量(%)=C·D·f/W×100 (1—2)式中:C为供试液中葡萄糖浓度(mg/m1),D为多糖的稀释因素,f为换算因子,w为供试茶样的重量(g)。
2.2.6 重现性试验精密称取4份40目江西婺潭大鄣山五级绿茶粉各1g,按照2.2.5.l下的方法同时制取4份样品溶液。
精密移取各样品溶液各lml,分别置于具塞试管中,按照2.2.3.3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A),计算茶叶多糖含量。
2.2.7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按2.2.5.1中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取的江西婺源大鄣山五级绿茶提取液1ml 于具塞试管中,按照2.2.3.3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A),每隔1h测定1次,连续4h考察其稳定性。
2.2.8 加样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4份40目江西婺源大鄣山五级绿茶粉各1g,加入精制茶叶多糖约20mg,按2.2.5.1样品溶液的制备和2.2.3.3下的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据2.2.6节的结果,该绿茶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5.23%,计算回收率。
2.2.9 不同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比较精密称取粉碎成40目的各种茶样1g,各3份,按2.2.5.1样品溶液的制备和2.2.3.3下的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A),从回归方程中计算供试液中葡萄糖浓度(C),据式(1—1)和式(1—2)计算出样品中多糖的含量。
2.3 实验结果(1)精制茶多糖的得率以40目江西婺源大鄣山五级绿茶粉20g制得精制茶多糖3.623±0.849g 得率为18.1%±O.4%(n=2)。
(2)换算因子:对江西婺源大鄣山五级绿茶.将真空干燥的多糖溶于水,测得换算因子f=4.269;利用等体积多糖提取液,醇沉洗涤后,一份直接加蒸馏水溶解,另一份真空干燥至恒重,测得换算因子f=4.267,则f=4.268。
其它茶叶的换算因子f见表1表1 不同茶叶品种的换算因子茶叶品种婺源红碎茶婺源绿茶分宜绿茶福建安溪乌龙换算因子f 3.961 4.268 4.220 4.272(3)重现性:以江西婺源大鄣山五级绿茶为样品测定茶多糖含量,检验此测定方法的重现性,结果见表2,RSD=1.69%:表2 茶多糖含量测定重现性试验结果样品号 1 2 3 4 多糖含量(%) 5.28 5.33 5.13 5.19(4)稳定性测定结果见表3表3 茶多糖含量测定稳定性试验结果时间(h) 0 1 2 3 4吸光度(A) 0.402 0.404 0.402 0.400 0.4O1(5)加样回收率:以江西婺源大鄣山五级绿茶为样品测定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4。
表4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3)取样量(g) 原含量(mg)加样量(mg)吸光度(A)测定量(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1.025 52.46 19.7 0.540 71.98 99.11.0030 52.48 18.2 0.527 70.21 99.4 99.2±1.801.82 1.0121 52.96 20.2 0.550 73.36 101(6)不同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比较:测定所采集的茶叶样品中多糖含量的结果见表5表5 不同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比较(n=3)产地品种等级海拔(m) 含量(%) RSD(%)婺源古坦红碎茶(CTC)统4003.529±0.0511.43婺源段莘红碎茶(CTC)统8003.098±0.0481.53婺源鄣山车炒青绿茶三级400 4.618±0.1423.08婺源鄣山车炒青绿茶五级400 5.233±0.0881.69婺源浙源绿茶特级800 6.351±0.1842.90婺源段莘青山炒青绿茶三级8004.174±0.0713.11婺源大鄣山顶绿茶特级16005.139±0.1112.17婺源(市售)绿茶五级5.514±0.0581.05江西分宜绿茶茶末4.600±0.1082.34福建安溪乌龙茶三级7.023±0.0430.623 总结童小群等[8]研究发现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的可溶性糖时,茶叶可溶性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半胱氨酸会产生干扰,生成棕褐色的络合物,此外,茶多酚与蒽酮一硫酸试剂反应后在620nm处也有吸收。
若直接测定,提取液与蒽酮—硫酸反应显色后为棕褐色,测定结果偏高。
在茶叶提取液中加人一定数量的饱和碱式醋酸铅可除去这两种物质,多余的碱式醋酸铅用饱和Na2SO4沉淀除去。
故采用此法测定总糖。
但我们采用此法测定时发现,由于过滤时滤纸及加醋酸铅生成的沉淀会吸附一部分多糖,致使测定结果偏低,回收率也较低;干抗物质不易完全除去,费时,重现性也不好;而且测定结果为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