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

合集下载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茶多糖组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证实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能,但有关其降血糖方式和结构的报道还不多。

资料显示水溶性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能,因此为了得到具有较高生理活性的茶多糖,本论文采用水提法提取茶多糖,然后从茶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相关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葡萄糖往3T3-L1细胞转运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体外研究茶多糖的降血糖方式,以此为依据,依次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凝胶柱层析法从茶多糖中分离具有降血糖活性的组分,并对其一级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为提高茶多糖含量测定的精确度,在茶多糖提取以前,首先对传统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的条件作了改进。

结果显示,测定茶多糖含量应以半乳糖为标准单糖,675 nm比色。

确定了茶多糖的测定条件以后,在不破坏茶多糖生理活性的温度范围内优化了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得出水提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90 min,浸提温度70℃,料水比1 g:10 mL,浸提3次。

所得提取率为3.20 %,高于资料报道的2.97 %的最高提取率。

所提茶多糖经一系列纯化处理,纯度达到了89 %。

接着从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和肝脏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葡萄糖往3T3-L1细胞转运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体外研究茶多糖的降血糖方式。

结果发现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没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葡萄糖往3T3-L1细胞转运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小肠α-葡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较低,但可显著增强肝脏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活性。

浓度为1 mg/mL的茶多糖可使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相对活性分别提高82.97 %和99.57 %;10 mg/mL 的茶多糖可使它们分别提高152.09 %和156.10 %。

采用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具有增强肝脏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活性的多糖组分,共分出5个组分:FA、FB、FC、FD、FE,其中FA和FC均能显著增强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活性。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 叶冬 青 苦 丁 茶是 我 国 民 间 传统 的“ 用 茶 ” 代 品
种 , 由 大 叶 冬 青 ( lx lt oi u b 叶 加 工 而 系 Ie ai l Th n ) f a 成 。据 报道 , 叶冬 青苦 丁 茶 富含 多 酚类 、 类 、 大 萜 氨基
酸 、 苷和 多糖 等生 物活 性 成分 , 有 清热 解 毒 、 皂 具 杀菌 消 炎 、 胃消积 、 咳化 痰 、 津止 渴 、 健 止 生 提神 醒 脑 、 目 明
r s ls i d c t d t a LP x b t d s r n n ix d n c iiy,a d t e a t x d n c i i s sg iia ty c r ea e e u t n ia e h tI S e hiie to g a to i a ta t t v n h n i ia t a t t wa i n f n l o r l td o v y c
p rf d p l s c h rd s LP 一 ,I S 2 LPS 3 a d I PS 4, r an d f o c u e I S b u ii o y a c a i e ,I S 1 LP 一 ,I e 一 n L 一 we eg i e r m r d LP y DEAE- 2 a i n e c a g 5 no —x h n e
1 2 方 法 . 1 2 1 多糖 提 取 . .
溶 液 , 空 白实验 调零 用 。清除效 果依下 面公 式计 算 : 作 清 除率 ( ) 一 二 二 - 二 ×1 0 0
Z10
大 叶 冬青 苦 丁 茶 多 糖 的提 取 参 照 何 玲 玲 等n] 0 报
d c l r d b - c o o o s e i p e i i t d y e h n l n re o a f r r d o y a c a i e ( L e oo e y S 8 ma r p r u r sn, r cp t e b t a o ,a d d id t fo d c u e p l s c h r a d I PS) . o r F u

茶多糖提取工艺的方法

茶多糖提取工艺的方法

茶多糖提取工艺的方法摘要:目的: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方法: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evage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之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结果: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①老茶叶的茶叶多糖提取率要高于嫩茶叶的茶叶多糖提取率;②茶叶多糖的提取温度在60~70°C提取率较高;③预处理时用乙醇作预处理(虽然乙醇乙醚混合液脱脂的效率最高,但不利于人体健康,且成本较高,舍弃使用)最好;④将Sevage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之比配成l:3效果较理想。

结论:用老叶多糖在温度60-70°C用乙醇做预处理时可较高提取茶多糖。

关键词:茶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前言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使用的,茶的药用实例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防辐射、防龋齿、消炎灭菌、抗衰老、抗过敏、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类、咖啡碱、多糖、粗纤维、叶绿素、B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

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1]。

因此它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食品、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

深加工是茶叶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将传统加工的成品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第二,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

近20年来,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糖和茶多酚上,其次是咖啡因和茶黄素[3]。

但茶多糖的提取工艺至今仍不完善。

茶多糖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或偏酸或偏碱条件下,均会使其中的多糖部分水解而造成损失,因此在提取纯化时应加以注意[本文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crag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的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阐述其纯化方法,以期对这种极具利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提取和纯化方面得到最佳方法,对茶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夏秋季‘石佛翠’茶树鲜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夏秋季‘石佛翠’茶树鲜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茶叶学报 2023,64 (6):26−36Acta Tea SinicaDOI:10.20045/ki.issn.2096-0220.2023.06.003引文格式:杨龙宇,李虎,许鹏飞,等. 夏秋季‘石佛翠’茶树鲜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 茶叶学报,2023,64(6):26−36.夏秋季‘石佛翠’茶树鲜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杨龙宇1,2,3,李 虎1,2,许鹏飞1,2,吴 凯1,2,宋 娜1,2,范文慧1,2,许馨云1,2,费心瑶1,2,张明珠1,2*(1.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2. 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安庆 246133; 3.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1210)摘 要:【目的】探究优化‘石佛翠’茶树鲜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获得的纯化多糖组分进行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为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并为夏秋茶资源多样化开发提供途径。

【方法】以石佛翠多糖(CSTP)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探究水提法提取石佛翠多糖的最佳条件;通过琼脂糖凝胶CL-4B柱层析得到纯化多糖组分CSTP-1、CSTP-2,采用苯酚硫酸法与间羟基联苯法检测其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分子量,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以DPPH·、·OH、O2−·清除率为指标,探究2个纯化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CSTP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3∶1(mL·g−1),提取温度71.6℃,提取时间4.2 h,提取率为1.31%。

HPLC结果表明,CSTP-1和CSTP-2是分子量分别为9.23×105 Da和4.56×104 Da的均质多糖;纯化后糖醛酸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CSTP-1的中性糖含量明显提高。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赵天湖;范嘉龙;闫冬;徐人杰;郎昌野;孙怡;曾晓雄【摘要】Kudingcha made from Ilex latifolia Thunb was defatted with 85%ethanol, and then extracted with hot water,decolored by S-8 macroporous resin, precipitated by ethanol, and dried to afford crude polysaccharide (ILPS). Four purified polysaccharides, ILPS-1, ILPS-2, ILPS-3 and ILPS-4, were gained from crude ILPS by DEAE-52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Furthermor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vitro of the crude ILPS and its purified fractions were evaluated by determinations of scavenging activities on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s,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O2· - ), hydroxyl radicals (·OH) , 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chelating capacity to Fe2+.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LPS exhibited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ts concentration.%大叶冬青苦丁茶经85%乙醇溶液脱脂、热水提取、S-8大孔树脂脱色、醇沉、干燥,得到大叶冬青苦丁茶粗多糖.粗ILPS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4个多糖组分ILPS-1,ILPS-2,ILPS-3和ILPS-4.采用化学法分别测定了粗多糖及其纯化组分的体外清除自由基(DPPH·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以及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结果表明,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1(025)001【总页数】5页(P56-60)【关键词】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抗氧化活性【作者】赵天湖;范嘉龙;闫冬;徐人杰;郎昌野;孙怡;曾晓雄【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大叶冬青苦丁茶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代用茶”品种,系由大叶冬青(Ilex latif olia Thunb)叶加工而成。

醇沉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的研究

醇沉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的研究
普 洱 茶 (云 南 普 洱 县 产 ); 4504MP 微量电子天平; UV- 754 分光光度计; 电热恒温水 浴锅; LD5- 10 台式离心机, FZ102 植物粉碎机。 2 实验方法 2.1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茶叶→取 样→磨 碎(过 40- 50 目 筛) →温 水 浸 提→95%乙 醇沉淀→离心得沉淀物→无水乙醇、丙酮、无水 乙 醚 交 替 搅 拌 洗涤 2 次→将沉淀溶解后定容→蒽酮比色法测 OD620 值 2.2 乙醇沉淀的条件选择 用 浸 提 温 度 为 80℃, 浸 提 时 间 为 45min, 液 固 比 为 10∶1 水溶性多糖的水溶液, 浸提次数为 1 次, 得到浸提液, 选用乙 醇做沉淀剂,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乙醇加入量 ( 浸提液:95%乙醇分别为 1∶2、1∶3、1∶4、1∶5、1∶6) 、不同 沉 淀 时 间 ( 1h、2h、4h、6h、8h、10h) 、 不 同 离 心 时 间( 5min、 10min、15min、20min) 的 实 验 条 件 下 得 到 茶 多 糖 沉 淀 , 将 沉 淀 溶解后定容, 并用蒽酮比色法测 OD620 值。 2.3 正交实验 在 单 因 素 实 验 基 础 上 , 选 择 乙 醇 加 入 量 、沉 淀 时 间 、离 心 时间为研究对象, 按照 L9( 33) 的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 找出最 佳条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实验 3.1.1 沉淀剂加入量对提取茶多糖的影响
图 3 离心时间对茶多糖沉淀量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 离心 5min 时, 茶多糖 沉 淀 量 最 大 , 随 着 时 间 的增加, 沉淀量逐渐减少。因此, 离心时间为 5min 较好。 3.2 正交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做 L9( 33) 的正交表如表 1。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总结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总结

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的背景下,世界茶叶生产依然保持上涨的态势。

茶树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持续上涨,产大于销的问题依然严重。

2017年,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惯性扩张,茶类结构继续调整的特点;2017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约为260.9万吨;市场需求不足,销售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茶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的现状仍将继续维持,茶叶企业产能增长速度与老百姓茶叶消费增长速度已经严重不匹配,这是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此问题,应扩大茶叶的应用领域,而从茶叶中提取功能成分茶多糖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茶多糖(TeaPolysaccharides,TPs)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癌、抗辐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尤其是降血糖功效明显,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

目前,国内外提取茶多糖的方法主要有水浸法、酸提法、碱提法以及辅助提取法,如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等。

酸提法和碱提法均对提取条件要求高,所以应用情况不多。

倘采用这两种方法提取茶多糖,应特别注意,使用稀酸法浸提时,时间要短,温度也不要太高;使用稀碱法浸提,则应在氮气流中操作,以防止茶多糖降解失效。

当前,采用较多的茶多糖浸提法主要是水浸法及相关辅助萃取法。

1水浸提法茶多糖的水浸法,首先要把原料磨碎,然后再用水浸提。

焦自明等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

分别对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比为1∶5,乙醇沉淀静置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水浸法由于操作方便、成本低,因而应用广泛,与其配套的辅助萃取法也被很多研究者采用并作深入研究,因为单纯的水浸法萃取率偏低。

陶瓷膜用于茶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陶瓷膜用于茶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陶瓷膜用于茶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2020.03.09
陶瓷膜用于茶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茶多糖是由茶叶中提取出来,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是茶叶中继茶多酚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茶多糖具有防辐射、抗凝血、抗血栓、降血糖、降血脂以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多重功效。

多糖活性与其纯度和化学结构有关,而多糖提取与纯化是研究其活性的基础,因此高效地提纯多糖是目前核心问题。

多糖提取液的纯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盐析法、离子交换分级法及凝胶柱层析法等,而上述多糖纯化方法均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产业化难度大、多糖生物学活性难以保证等不足。

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不仅具有收率高、能耗低的特点,还极少破坏多糖的生物活性,不存在传统的有机溶剂法的试剂残留问题,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生物产品的分离。

而以陶瓷膜元件为主的无机膜分离技术更具抗污染、耐酸碱、易清洗的特点,便于产业化,已广泛应用于多糖、酶等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据报道茶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糖成分一般分子量分布在40000 da ~ 100000 da之间,因此可以先采用陶
瓷膜微滤技术对茶粉浸泡液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杂质、颗粒等,随后再采用合适孔径的陶瓷超滤膜对其中的多糖成分进行浓缩,同在陶瓷膜超滤技术能够去除料液中的小分子杂质,更利于后续的纯化工艺。

使用表明采用膜技术制备的茶多糖生物活性良好,陶瓷膜技术是生产茶多糖的可靠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姜波,齐桂年,尹旭敏,王雪萍(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四川雅安 625014)摘要:茶多糖在成品茶中含量为1%左右,尤其是粗老茶中含量较高。

现今,多糖的分离纯化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如何提高茶多糖分离纯化的效率却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茶多糖的含量与组成会随着提取方法和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茶多糖,提取,纯化1. 引言活性多糖专指具有某种特殊生物活性的多糖化合物,包含植物多糖、真菌多糖等。

植物活性多糖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是茶多糖,茶多糖广泛存在于茶叶中,尤其是粗老茶中含量较高[6]。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简称TPS),在成品茶中含量为1%左右[7],它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功能[2]。

近20年来,多糖的分离纯化、组成测定和结构分析都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如何提高茶多糖分离纯化的效率却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茶多糖的含量与组成[11]会随着提取方法和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清水岑夫等[1]从茶叶冷水提取物中分离的茶多糖,分子量为40 000,由阿拉伯糖、核糖和葡萄糖以5.1:4.7:1.7比例组成;王丁刚等[9]提取的茶多糖分子量为91 000,由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以0.23:1.04:0.62:2.43:1.00比例组成;汪东风等[3]用紫外、红外、气相色谱法分离的茶多糖分子量为107 000,由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半乳糖以5.52:2.21:6.08:44.2:41.99比例组成。

但至今茶多糖中单糖存在键型及其连接方式尚未明了[5]。

2.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2.1 茶多糖的提取方法根据提取原料茶多糖含量、提取仪器试剂、提取步骤及提取过程的差异,TPS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单一提取法[34]﹙1﹚乙醇沉淀法温水浸提浓缩乙醇沉淀原料粉碎水提液浓缩液沉淀物水溶乙醇沉淀水溶液沉淀物冷冻干燥TPS提取物﹙2﹚乙醇提取法乙醇浸泡回流(2~3次) 过滤原料粉碎取滤渣沸水提取(3次) 提取液浓缩、脱脂、脱蛋白、脱色等乙醇沉淀(2次) 取滤渣干燥精制TPS ﹙3﹚超滤法[33]温水浸提超滤乙醇沉淀原料粉碎水提液截流液沉淀物冷冻干燥TPS提取物﹙4﹚CTBA沉淀法[19]温水浸提浓缩5%CTBA沉淀原料粉碎水提液浓缩液沉淀物20%NaCl溶解乙醇沉淀水溶液沉淀物冷冻干燥TPS提取物﹙5﹚纤维素酶法[31]温水浸提过滤原料粉碎水提液滤液()Ⅰ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4.6) 水浴(50)℃滤渣酶液灭酶液滤液()Ⅱ适量酶调pH=7分别离心、真空浓缩乙醇沉淀浓缩液沉淀物精制干燥TPS(水提)TPS提取物TPS(酶提)2.1.2 综合提取法[9,17]该法具有简化、省试剂、效益高等优点。

可分两类:﹙1﹚沸水浸提粉碎CCl3萃取原料沸水浸提(2次) 离心、除渣提取液有机层CCl3回收、干燥精制咖啡碱有机层回收、干燥精制茶多酚乙酸乙酯萃取水层乙醇醇析水层滤渣精制干燥茶多糖离心﹙2﹚乙醇浸提粉碎原料乙醇浸提酸性乙醇提取丙酮分离滤渣滤液回收、精制干燥茶多糖有机层回收、精制干燥咖啡碱有机层回收、精制干燥茶多酚水层浓缩干燥水溶性复合物 2.2 影响茶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浸提试剂不同,提取的成分就不尽相同,则茶叶复合多糖的取得率也就不同。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表明[32],总糖含量:酸性乙醇提取法(47.7%) >水浸提法(43.1%) >热酚法(32.8%)由于前两种方法的提取量仅相差4.6%,从生产成本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水浸提法为最适方法[14]。

因此,对以下各因素总结都是以水浸提为前提条件。

2.2.1 原料茶叶的产地、品种、成品茶种类、茶叶老嫩以及树龄不同,茶多糖的含量也就不同,所以原料的选择对茶多糖的提取率影响[17]很大。

2.2.1.1 产地品种严俊等[4]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茶叶中的可溶性总糖(包括单糖、双糖、多糖、淀粉等)。

对于绿茶,河南信阳毛尖3.07%,江苏碧螺春3.01%,浙江西湖龙井2.7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多糖的含量也与茶叶的产地、品种有关。

2.2.1.2 成品茶种类对同一产地的茶叶,绿茶初制仅高温杀青,多糖向单糖转化的程度低。

而乌龙茶则两晒两晾有利于多糖的水解。

红茶为全发酵茶,多糖水解程度很大,多糖含量最低。

汪东风等[20]研究表明对同一品种的红茶和绿茶,均为六级茶,茶多糖的含量,红茶为(0.85±0.10)%,绿茶为(1.41±0.06)%,绿茶比红茶高约40%。

2.2.1.3 茶叶的老嫩度汪东风等[12]分析了不同等级茶叶中各药理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不论是红茶还是绿茶,等级越低,原料越粗老,茶多糖的含量越高。

六级茶是一级茶的2倍左右,所以提取茶多糖要用粗老茶叶。

2.2.2 浸提条件2.2.2.1 浸提温度茶多糖在热水中溶解性较好,热水浸提得率高于冷水浸提。

但蓑和田的专利记载,用85℃以上热水浸提,会破坏降血糖有效成分[15],汪东风等[21]研究证实,茶多糖热稳定性较差,60℃以上降解加快。

李布青[13]研究表明,茶多糖可能为一酸性糖蛋白,为防止其变性失活,他采用冷水反复浸泡浸提。

倪德江等[32]的结论是随浸提温度升高,TPS提取率明显增加,且温度对TPS活性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明显,只是温度超过72.5 ℃时活性有所降低。

2.2.2.2 pH值TPS的提取应避免在强酸强碱中进行,否则易使茶多糖中糖苷键断裂及构象变化,从而降低或失去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23]浸提液的酸碱度对茶多糖的得率影响最大,突出表现在浸提液偏碱时TPS得率明显增加,这与TPS是一种酸性杂多糖,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浸出有关。

但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所浸提的茶多糖生物活性有所降低,糖链和肽链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故其提取可在稀酸、稀碱或稀盐中进行。

若用稀酸提取,时间宜短,温度≤5℃;若用稀碱提取,应在N2中进行,以防多糖降解。

2.2.2.3 沉淀剂茶叶浸出液中含有丰富的其它成分,选用的沉淀剂及其用量不同,不仅茶多糖的得率不同,而且组成成分也不同。

李布青等[13]证实茶多糖为酸性多糖,利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可与酸性多糖阴离子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他们将提取液先用CTAB二次沉淀,20%NaCl溶解后离心,上清液再加2倍体积的丙酮沉淀,所得茶多糖中总糖含量51.2%,降血糖效果最佳;而仅用3倍体积95%乙醇沉淀所得茶多糖中总糖含量为21.1%,血糖降低值偏低[22]。

但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使用乙醇使含醇量达70%比较合适。

2.2.2.4 浸提时间与次数一般浸出量与浸提时间呈正比[26]。

但达到扩散平衡后,时间因素就不在起作用。

达平衡时间与水的体积、温度有关。

而增加浸提次数,即增加浓度差能大大提高浸出率,但一般2~3次即可。

2.2.2.5 料液比溶媒不同,则提取成分不同,茶叶复合多糖的得率也就不同。

溶媒的体积越大,提取越彻底,但会增加浓缩的工作量、试剂用量和成本。

一般固液比为1:20—1:30最为适宜[27]。

2.2.3 其他因素2.2.3.1 原料处理①粉碎处理茶叶粉碎后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浸出率提高。

一般植物粉碎机将茶叶粉碎至40—50目,太细会使过滤困难[10]。

目前已有一些现代新技术用于组织破碎。

印度班加罗尔Bedi&Bedi公司研究发现,用超声波处理茶叶可使组织破碎率达到98%。

②脱脂处理茶叶细胞外有脂质包围,最好除去表面脂肪以提高水浸出率。

可使用的脱脂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1:1),水溶加热搅拌1 h或回流提取1—3 h。

2.2.3.2 微波处理微波技术应用于TPS提取具有短时、高效、节能等优点。

微波联合水浴提取,在提高TPS得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减少污染;微波联合水浴提取法可有效弥补乙醇提取成本高,沸水提取时间长,有效成分破坏大的不足[18]。

2.2.3.3 纤维素酶处理纤维素酶常被用于改善细胞壁的通透性以提高细胞内含物的取得率。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茶多糖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提高多糖的提取率。

谭淑宜等[8]发现,在茶汤中添加0.3%的纤维素酶可使水浸出率提高20%左右。

3. 茶多糖的纯化[29]3.1 茶多糖的初步纯化3.1.1 除去蛋白质因为制备饮料时若残存有蛋白质,不仅会使饮料因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而使饮料色变,而且往往有沉淀物产生,故需除去蛋白质。

实际操作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Sevag①法它是根据蛋白质在CCl3等有机溶剂中变性的特点,使蛋白质变性呈胶状后离心除去。

此法条件温和,可避免多糖的降解。

缺点是一次只能除去少量蛋白质,一般4—5次方能除尽;多糖常因多次除蛋白而损失。

②三氟三氯乙烷法此方法虽然效率较高,但因其易挥发,不宜大量应用。

③三氯乙酸法此方法除蛋白效果较好,但较为剧烈,往往会引起某些多糖的降解,使得率降低;据张翼伸等[16]报道,用酸水解方法适当降解,并不影响其生理活性,故三氯乙酸法蛋白质脱除效果更好。

另外,李布青等证实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一种酸性糖蛋白,故不能使用蛋白酶去除蛋白质,而且茶多糖中的游离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会与多糖链上的酸性基团产生静电结合,使脱除游离蛋白产生困难。

3.1.2 脱色茶叶富含茶多酚,而茶多酚极易氧化变色,干燥后颜色更深,从而影响了茶多糖在饮料中的应用,故需脱色。

茶叶复合多糖脱色主要是用H2O2氧化。

也可用弱碱性树脂LEAE纤维素吸附其它色素。

虽然活性炭也有脱色的作用,但脱色过程中活性炭会还吸附多糖,故一般不用。

经除去蛋白质,脱色处理后的多糖溶液,用半透膜透析法除去小分子物质后,再经浓缩、醇沉淀、精制,最后真空干燥所得多糖就可用于饮料生产了。

3.2茶多糖的进一步纯化若要进一步分析茶叶复合多糖的组成、相对分子量、化学结构和药理,还须进一步分离纯化。

3.2.1 分步沉淀法不同多糖在不同浓度的低级醇或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按比例由小到大加入这些醇或酮分部沉淀。

黄桂宽等用40%和60%的乙醇分级沉淀,干燥后得到浅黄色与灰白色的茶叶多糖TP—1和TP—2,得率分别为2.8%和0.7%,总糖含量分别为48.24%和57.71%。

而TP—1为中性杂多糖。

此方法适宜于分离各种溶解度相差较大的多糖。

3.2.2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剂柱层析常用的交换剂为DEAE—纤维素。

此方法适合于分离各种酸性、中性多糖和粘多糖。

吸附力随多糖分子中酸性基团的增加而增加。

李布青等将脱蛋白后的茶多糖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再用0.1 mol/L的NaOH洗脱,获得了较纯的茶。

3.2.3 季胺盐沉淀法长链季胺盐能与酸性多糖成盐形成水不溶性化合物,可分离酸性及中性多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