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低场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低场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原发病灶明确,经病理证实3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低场MRI表现。
结果:38例中单椎节6例,多椎节32例,病变椎节118椎节,T1WI上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8/38例(74%),等信号9/38例(23%),低信号1/38例(3%),伴附件破坏17例(45%),多椎体转移瘤病例中,呈跳跃分布24例(63%),椎旁软组织肿块9/38例(24%),椎管狭窄14例(37%)。
结论:低场MRI对于脊柱转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低场MRI应用价值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仅次于肺和肝脏的转移瘤,居第3位[1]。
其可以作为原发肿瘤的并发症被发现,也可以作为首发症状被临床确诊,大部分患者的主诉是颈肩痛、胸背痛、腰骶痛等。
近年来伴随着MRI的投入使用,脊柱转移瘤的早期发现和确诊得以实现,确诊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总结回顾近7年来3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低场MRI表现,探讨了低场MR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5~2011年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38例,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13例,乳腺癌10例,肝癌8例,肾癌3例,结肠癌2例,淋巴瘤2例,年龄35~75岁,平均60岁。
临床症状多以腰骶部、颈肩部及胸背部疼痛为主,部分伴发症状为神经功能障碍,少部分重症患者者合并有肢瘫。
MRI检查使用0.35T永磁开放式磁共振机,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矢状位SE序列T1WI(TR440;TE20),FSE序列T2WI(TR3000;TE118),STIR (TR3000;TE45;TI85)序列,病变椎体横断位FSE序列T2WI(TR3000;TE107),10例行冠状位SE序列T1WI扫描,21例行增强扫描。
结果38例患者中,单椎体受累6例,多椎体受累32例,病变椎体,118椎节,呈长T1或稍长T1信号,长T2或等T2信号,28/38例(74%)等信号,9/38例(23%)低信号,1/38例(3%)伴附件破坏,17例(45%)多椎体转移瘤病例中,呈跳跃分布24例(63%),椎旁及椎管内软组织肿块9/38例(24%),椎管狭窄14/38例(37%),其中21例行MRI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磁共振成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

· 5175·
磁共振成像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
· 临床经验·
刘金有 唐广山 周光礼 马林 杨跃建
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在增高,脊柱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由于部分原发肿瘤隐蔽,脊柱转移可能是其惟一的临床 表现形式,所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减轻脊柱损伤。 MRI 对发现脊柱转移瘤非常敏感,本研究对淮安医院 2007 年 6 月至 2011 年 6 月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 113 例脊柱转移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脊柱转移瘤的 MRI 诊断和鉴 别诊断的能力。
一、资料与方法 1畅一般资料:113 例脊柱转移瘤中,男 86 例,女 27 例,年龄 41 ~93 岁,平均(48 ±12) 岁,以脊柱转移瘤为首发症状患者 45 例(39畅82%)。 有明确原发性病灶者 97 例(85畅84%),其中肺癌 26 例,乳腺癌 20 例,肝癌 16 例,宫颈癌 11 例,前列腺癌 10 例,鼻咽癌 5 例,直肠癌 4 例,膀胱癌 3 例,甲状腺癌 2 例;原发肿瘤不明确者 16 例(14畅16%),均经手术或病灶活检病理证实 为转移瘤。 2畅检查方法:采用 GE 公司 Singa HDe 至臻版 1畅5 T 磁共振成像仪,脊柱相控表面线圈。 扫描方法采用矢状位 SE 序列 T1WI(TR /TE =400 ms /9 ms),矢状位 FSE 序列 T2WI( TR /TE =2440 ms /111畅1 ms),矢状位脂肪抑制序列 T2WI( TR /TE = 3100 ms /53 ms),层厚 4畅0 mm,层距 1畅0 mm,矩阵 320 ×192,增强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0畅1 mmol /kg),分别进行矢状位、冠状 位和轴位的扫描。 二、结果 1畅受累椎体部位:本组 113 例脊柱转移瘤中,单纯只有一个椎体受侵患者 12 例(10畅62%),包括颈椎 2 例,胸椎 3 例,腰 椎 6 例,骶椎 1 例;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受侵患者 101 例(89畅38%),包括颈椎多发椎体转移 9 例,胸椎多发椎体转移 18 例,腰 椎多发椎体 23 例,颈胸椎体多发转移 8 例,胸腰椎体多发转移 31 例,腰骶椎多发转移 2 例,颈胸腰椎体多发转移 22 例;侵及 椎体附件 74 例(65畅49%),侵及椎旁及椎管内软组织肿块 38 例(33畅63%)( 图 1 ~8)。 2畅受累椎体的信号:受累椎体信号的变化与原发肿瘤有关联,病变椎体呈长 T1 信号、稍长 T2 信号,STIR 呈高信号 91 例 (80畅53%)(图 1 ~3);病变椎体呈长 T1 信号、短 T2 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低信号 14 例(12畅39%)(图 7);病变椎体呈稍 长 T1 信号、等 T2 信号,STIR 呈稍高信号 8 例(7畅08%)。 15 例(13畅27%)进行了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呈明显强化(图 4)。 椎体经 过放射治疗后椎体的信号发生了改变 ,T1WI、T2WI 信号均为高信号,本组中有 13 例患者放射治疗后复查,符合此改变(图 5,6)。 3畅受累椎体形态改变:113 例脊柱转移瘤中,25 例(22畅12%)患者受侵的椎体形态、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只是信号异常;81 例(71畅68%)受侵椎体呈不同程度的楔形改变,信号明显异常;7 例(6畅19%) 受侵椎体呈膨胀性改变,膨大部分突入椎管,脊 髓明显受压变形受侵,信号异常(图 8)。 4畅脊柱转移瘤的类型:分溶骨性转移、成骨性转移及混合性转移。 本组病例 113 中,溶骨性转移 79 例(69畅91%),MRI 表 现为均匀或稍不均匀长 T1 长 T2 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呈高信号;成骨性转移 14 例(12畅39%),MRI 表现为 T1WI、T2WI 和 脂肪抑制序列均呈低信号;混合性转移 20 例(17畅70%),MRI 表现为 T1WI 呈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 等、高或低、高混 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不均质斑片状高信号。 见表 1。
低场MRI对单椎体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低场MRI对单椎体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对脊柱多发转移瘤的发现和诊断已日渐成熟,但如何提高单椎体转移瘤的诊断,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经临床或病理证实21例单发椎体转移瘤患者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旨在探讨低场MRI对单椎体脊柱转移瘤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MRI征象。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3~81岁,平均54岁。
原发肿瘤:肺癌7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3例,宫颈癌2例,胃癌1例,甲状腺癌1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膀胱癌1例。
临床症状均为颈胸腰后脊椎部疼痛,部分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设备和扫描方法:采用OpenMark 3000型开放型0.3T磁共振机,颈部、体线圈,常规椎体扫描,矢状位扫描序列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F-22 T1WI(TR 510ms,TE 22ms),FSEF-35 T2WI(TR 4000ms,TE 105ms),GR-2D(TR 400ms,TE 11.2ms,FA 50)。
轴位FSEF-22 T1WI(TR 480ms,TE 22ms)。
层厚5mm,层间距1mm,FOV 350×350,MAT 180×512,激励次数3。
全部病例均为平扫。
结果病变分布:21例病例全部累计单一椎体,其中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10例,骶椎2例。
16例仅为椎体病变,5例伴附件受累。
全部椎间盘未见受累。
病椎信号:根据MRI信号分为3型。
1型:溶骨性转移15例,T1WI均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图1),T2WI13例呈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GR-2D 均为高信号,其中肺癌7例,乳腺癌2例,宫颈癌2例,甲状腺癌1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胃癌1例。
2型:成骨性转移4例,T1WI,T2WI均為低信号,GR-2D高信号,其中前列腺癌2例,乳腺癌1例,膀胱癌1例。
3型:混合型:2例,T1WI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乳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
低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

低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摘要】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累及的部位[1],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MRI具有三维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和敏感性高等特点,且无辐射损害,目前已成为唯一对骨髓变化作出影像分析的无创性检查方法[2]。
本组搜集整理诊断明确的37例脊柱转移瘤进行分析,重点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
年龄31~83岁,平均61岁。
患者多数有脊柱疼痛症状。
原发肿瘤中肺癌7例,肝癌、胃癌各6例,食管癌5例,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各2例,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直肠癌、甲状腺癌各1例,原因不明者3例。
所用设备为XGY OPER 0.35T MR扫描仪,常规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SE T1WI 450 ms/20 ms,FSE T2WI 4000 ms/90 ms,轴位FSE4000 ms/130 ms,STIR序列T2WI 1000 ms/20 ms,T175 ms,层厚5 mm,层间1 mm,注射GD DTPA增强对比剂,剂量为0.2 ml/kg。
2 结果2.1 病变椎体部位及形态单椎体破坏信号异常为9例,多椎体28例,其中颈椎多发转移8例,胸椎9例,腰椎10例,骶椎2例,颈胸多发转移8例,胸腰多发转移13例,腰骶7例,颈胸腰多发转移2例,17例病变呈跳跃颁分布,合并附件受累8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3例,椎管受累10例,合并压缩性骨折6例。
2.2 病变椎体信号改变T1WI信号呈低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T2WI信号不均,可呈稍低、等、或高信号,STIR压脂序列多为高信号。
9例行增强扫描,病变椎体轻至中度强化,椎管内病变明显强化。
3 讨论3.1 MR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优越性MRI敏感性高,可以反映细胞生物学变化,对骨髓信号的早期变化即能做出诊断。
早期脊柱转移瘤当肿瘤细胞在椎体与附件的骨髓浸润尚未侵犯骨小梁或引起骨皮质破坏时,CR检查及CT扫描不易诊断,而MRI即可检测髓腔内的病理变化。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楚 的曲带状低密度或“ ” 这一征 象主要是 由于胆囊壁 水肿 或 晕 ,
胆 囊 周 围积 脓 所 致 , 在 胆 囊癌 无 此 “ ” 。 而 晕 征 总 之 , T对 早 期 胆 囊 癌 的诊 断 有 一 定 的限 制 。 如 胆 囊 明 显 C
( 06—1 0 收稿 ) 周济桂 20 2— 8 (
[ ] 卢 延 ,L 5 孑 庆文 , 田宗 皎, 胆囊癌 的 C 等. T诊断 [ ] 中华放射学杂 J.
志 ,9 4 2 ( ):7 19 ,8 2 9
[ ] 袁友红. 6 胆囊癌的 c T诊断 ( l 例分 析) J . 附 1 [ ] 实用放 射学杂 志 ,
19 ,5 4 2 3 9 7 1 ( ):8
移性肿 瘤患者的 MR 表现。③结果 I
化 。④ 结 论
5 6例共侵犯 19个椎体 ,5例 为多个椎体 受侵犯 , 中3 3 4 其 6例表现为“ 跳跃征 ” 3 ,3例 同时累及椎 体附
件 ,0例 伴 软 组 织 肿 块 。 受侵 犯 椎 体 中均 可 见 长 T 2 1信 号 改 变 , 2 信 号 不 一 , 以 长 T T wl 但 ,信 号 为 多 见 , d—D P G T A增 强 扫 描 病 灶 均 可 见 强
脊柱 是转 移性 骨肿瘤 的最常 见部位 , 近年来 , 有发病率逐 渐 呈增 高趋势 , 临床上本病 的检查方法有 X线 、T、C M I , C E T、 R 等
而 磁 共振 成像 ( I 在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的 诊 断 上 具 有 其 它 检 查 MR ) 无 法 比拟 的 优 势 。我 们 回 顾 分 析 2 0 0 3年 1月 ~ 06年 月 8 20 月 , 院 5 经 病 理 证 实 的转 移 性 脊 柱 肿 瘤 患 者 的 MR 表 现 , 本 6例 I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47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结果 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
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MRI;CT;脊柱转移瘤;临床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Methods 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who underwent imaging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to Jul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ombined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by MRI and CT were discussed. Results MRI and CT scans showed 256 cases of spinal metastases. MRI scans showed 256 lesions (100%)and 48 cases(96%)of spinal metastases,CT scans showed 125 lesions (49%)and 27 cases(54%)of spinal metastas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RI and CT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spinal metastasis,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t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MRI;CT;spinal metastasis;clinical value脊柱转移瘤多是恶性转移性肿瘤,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容易累及的部位,其主要诊断手段是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及DR[1-2]。
MRI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MRI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脊柱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敏感性与对病情判定情况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MRI检查确诊脊柱转移肿瘤有49例患者,其诊断敏感性为96.1%;而经CT 检查为脊柱转移肿瘤有23例患者,其临床诊断敏感性为45.1%;对脊柱转移肿瘤检查MRI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7,P<0.05)。
本研究中经MRI与CT检查发现各种病变共269例次,MRI检出总例数261例次,均明显高于CT检查137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21,P<0.05)。
结论MRI检查可有效检查出早期脊柱转移肿瘤,并且在评价脊柱受累的范围和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它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定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RI in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Methods The imaging data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April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examined by CT and MRI.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disease determination of two check method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was 49 patients(96.1%)by MRI,th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 23 patients (45.1%)by 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spection resul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 =5.17,P<0.05).In this study,there were 269 cases of various diseases by the MRI and CT.261 cases of the total detected number by 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37 cases by C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 =7.21,P<0.05). Conclusion MRI can effectively detect early spinal metastases,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and extent of involvement of the spine.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plan and judging the prognosis.[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T;Spinal metastases;Clinical value脊柱是惡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累及的部位[1],文献报道仅脊柱转移灶发生率高达70%[2],这可能是和其特殊的静脉系统以及丰富的血流有关。
脊柱转移瘤MRI与CT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脊柱转移瘤MRI与CT诊断临床价值比较目的探讨并比较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敏感性及病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敏感性、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压缩骨折节数等。
结果MRI检查患者脊柱转移瘤临床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CT检查临床检出敏感性高,对于病变情况有较好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诊断手段。
标签: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脊柱转移瘤;临床价值;诊断;比较临床研究显示,目前已知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均有脊柱转移概率,特别是肝癌、肺癌等。
脊柱转移瘤作为临床常见骨转移瘤类型之一,其多发性可能与脊柱系统血流较丰富以及特殊静脉系统密切相关[1-3]。
较多临床报道显示[4-5],5%~8%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未发现显著原发病灶或者脏器转移之前,已出现脊柱转移症状。
临床脊柱骨转移瘤诊断多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CT和MRI。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敏感性、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压缩骨折节数等,探讨并比较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临床敏感性及病变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脊柱转移瘤;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32~74岁,平均(50.7±6.6)岁;原发肿瘤:肝癌5例,胃癌6例,肺癌3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10例。
本组患者主要就诊临床表现为脊柱局部剧烈疼痛,伴有触觉功能丧失、病理反射出现等。
1.2 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就诊后均行CT及MRI进行影像学辅助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7-07-26T15:12:58.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作者:李有民[导读]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经过手术病理或者是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
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35 cases after surgery and pathology or follow-up confirmed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 total of 35 cases,a total violation of 68 vertebral bodies,including 7 cervical,32 thoracic vertebrae,lumbar vertebrae 20,9,only 7 of patients is a violation of single vertebral body,61 cases are multiple vertebral violations. Conclusion 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tic tumor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pinal metastatic tumor;diagnostic value脊柱转移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较难医治的疾病。
脊柱也是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
每年有40%~80%是死于肿瘤患者的骨转移[1]。
脊柱转移的患者20%以上有神经损害症状。
75%的骨转移发生于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
近年来,医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的最佳方法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的运用有利于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某医院2013~2016年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6~80岁,平均58.2岁,单发椎体的患者有7例,其余患者都是多发。
原发性肿瘤:肺癌患者有21例,乳腺癌患者有5例,肝癌患者有2例,肾癌患者有2例,胃癌有1例,鼻咽癌患者有1例,食道癌患者有1例,结肠癌患者有1例,子宫癌患者有1例。
以上病例都是经过穿刺活检、手术或者临床随访得到的证实。
1.2 检查方法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使用的是东芝1.5t磁共振成像设备,颈椎检查使用的是颈线圈,胸腰骶椎检查使用的是体线圈,常规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STIR序列矢状位扫描,FSE序列T2WI横轴位扫描,层厚是4~5mm,间隔是1mm,14例使用的是Gd-DT-PA增强扫描,使用的剂量是0.1~0.2mmol/kg,经由肘静脉注入[2-3]。
2 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
3 讨论在一般情况下,椎体通常是最先受累的,椎间盘因为缺少血管多并且不受累及。
对于肿瘤向脊柱转移的倾向有很多说法,有的观点认为肿瘤细胞进入血流并且停留在血管树的滤器上,也就是肺、肝和骨髓的毛细血管床,这些细胞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建立了立足点[3-4]。
Batson静脉丛是另一条成对的中线器官经过静脉血流逆行性向脊柱转移的潜在通道,对这条潜在的转移途径对脊柱转移的贡献一直存在着争论,有很多试图证明或者否定这一观点的研究实验,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确定的结论[5]。
在一般的研究中,通常是将脊柱转移的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是有肿瘤病史或者是放疗史,并且最近出现背痛的新症状。
这组患者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予以否定,那么可以一开始就被怀疑有脊柱转移,神经损害发生的时间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确定实施干预的紧急程度。
第二组患者是偶然被发现转移灶,患者没有肿瘤病史或者是放射线接触史。
患者可以有或者没有与转移灶相关的症状。
通过这样的分组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症状是一样,当30%~50%以上的椎体受累的时候,平片就会显示出转移灶的存在,所有有肿瘤病史并且最近出现的局限性背痛的患者,以及没有肿瘤病史,但是背痛持续6周以上的患者,对一般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都应该行平片检查,平片应该以怀疑的部位为中心[6-7]。
如果平片显示存在明显的破坏,那么应该进行磁共振成像和CT来显示椎体受累的程度以及神经受累的风险程度。
以前有研究讨论过应用CT扫描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方法,这对设计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平片显示正常,那么应该行磁共振成像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位置或者是除外新发的转移灶,如果患者没有肿瘤病史,或者是肿瘤病史很久远,则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全身骨扫描,腹部、胸部和盆腔CT,以及适当的试验室研究。
这些检查结果将对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肿瘤侵犯部位的局部疼痛以及相应节段脊髓以及神经根受损引起的继发症状[8]。
通常情况下,疼痛会沿着脊柱不知不觉的发生,并且在夜间加重。
病程进展时疼痛会随着加重,表现出烧灼痛或者是钻痛,当骨质破坏以及脊柱不稳定广泛时,患者在活动之后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疼痛,会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
有时候肋间神经受到刺激会被误认为是胸部或者是腹部疾病,在比较少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弥漫性疼痛,患者经常性发生单侧或者双侧的根性疼痛,喷嚏、咳嗽或者是躯干的活动都可能使疼痛加重。
如果脊髓丘脑束受到刺激的时候,颈髓或者胸髓受到压迫,会感觉到小腿疼痛。
如果脊髓受到压迫,屈颈的时后会突然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
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截瘫、轻瘴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9]。
磁共振成像是借助核磁共振原理进行工作的,若物质内部内部环境不同,起释放出的能量液不同,分析人员借助电磁波(外加梯度磁场检测发出)就可以判定原子核的种类及位置,进而根据判定结果绘制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10]。
从医学角度看,磁共振成像技术室一种新型的、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作,将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应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可加快核磁共振成像速度,总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科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可进一步促进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医学发展。
不会对人身体产生任何伤害是磁共振成像技术最大的优点,除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主要表现为肌肉、骨、关节、子宫、阴道、膀胱、直肠等软组织部位,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方面的分辨能力强于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安全的临床诊断方法,有研究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6000万左右的患者会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
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各个参数均具有成像价值,临床医师可通过多个成像参数获得丰富的疾病诊断信息;椎间盘、脊髓等均是其他成像技术难以接近或不能接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避免以上缺点,可以在脊髓及椎间盘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成像,也就是说,医师可根据磁共振结果看到脊髓、神经节以及神经根,医师可根据磁场自由选择所需剖面,比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但是肝癌的T1值变得更大,则可以做T1加权图像,根据加权图像结果对肝部疾病进行判断;从原则角度看,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来成像,比如说,碳、磷、氢、氮等元素。
和其他检查设备一样,磁共振成像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于CT成像近似,磁共振成像也是解剖性影像,目前,仍有多种疾病不能单独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确诊,从肾上腺、前列腺、肝脏、胰腺角度看,磁共振技术不比CT优越,但是费用却要CT检查高昂得多;从肺部检查角度看,磁共振检查技术也不比CT检查效果或X射线检查效果好。
此外,磁共振技术不能同时获得病历和影像两方面诊断,空间的分辨力不够理想,扫描时间长,且不适用于体内有磁金属或者是起搏器的特殊患者[11],因此说,磁共振检查技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为其选择恰当的临床检查方法。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到目前为止,磁共振成像检查是诊断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并且也是综合检查效果做好的方法。
磁共振成像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进行多方位、多参数的成像,在病情早期就可以显示出脊柱转移性肿瘤,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检查效果优于CT检查效果。
X线分辨率较低,敏感性较差,要到骨质改变晚期才能够发现,此时诊断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CT检查有比较高的分辨率,但是不可以在直接方向进行切层。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已经成为了目前影像诊断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最佳和首选的方式方法[12]。
参考文献:[1] 张跃龙,陈启煌.磁共振成像在骨结核和骨肿瘤中的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3,15(21):178-180.[2] 谢春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7152-7153.[3] 易飞,吴春根,程永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的MRI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482-485.[4] 郑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涎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3:18-21.[5] 何旭升,徐兵,温志玲,等.低场磁共振成像四种不同序列对诊断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09,5(7):539-540.[6] 赵应满,陈峰,李建军.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海南医学,2011,10(28):131-133.[7] 王建明,赵宏光,杨彩仙,等.磁共振成像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3(34):140-142.[8] 王浩初,樊树峰,丁建荣,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0,11(13):855-857.[9] 刘洁.常规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32-34.[10] 阎峻.脊柱转移性肿瘤骨折风险的预测及预防性治疗的基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46-49.[11] 杨辉.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骨骼和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及与肿瘤病理的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0:52-55.[12] 杨国鹏.MR同/反相位成像用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