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理解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了解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
1.2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
1.3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1.5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用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任课教师可通过简短的视频、图片或文字来导入本节课新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抗日”话题。
2.2 学习核心内容1.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概况•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是抗战的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战最早期的1937年,中国西安、山西、淞沪等地先后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并在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1938年,中国正式组建了正规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战的持续时间中,战争形势和战争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国军队也在不断磨砺和进步。
2.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在对日作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异常勇敢、坚定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发挥了强大的抗击敌人的力量;•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战争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战斗素质,使自己逐步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强大力量。
3.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役;•在许多战争中,中国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但同时也消灭了大批的日本侵略军;•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中国军队不断壮大,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军。
2.3 讲解课外知识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探讨如下问题:•什么是正面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哪些?•中国军队的表现有哪些特点?与日本军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之间进行了哪些战役?•中国军队如何取得了胜利?2.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并且了解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峙,也加深了对于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理解。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抵抗外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和战局变化。
2. 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胜利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战役,如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引导学生了解战斗过程和抗战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历史背景。
2.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3.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5.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教训。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学习。
2. 讲解战役:详细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点讲解战役的经过、战略意义和抗战精神。
3. 分析胜利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在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4. 讨论胜利意义:组织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进行讨论,如民族独立、尊严、抗日战争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
5. 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坚定信念、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战役和战斗的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意义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正面战场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要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设问,学生分组探讨互助学习,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李宗仁的图片:教师:说起李宗仁,总让我想起台儿庄战役。
在这场重要战役中,伟大的中国人表现出了英勇的气概,他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就了历史上一段不朽的神话。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关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总结战役的相应内容。
同探讨并写出相关知识点。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结果:(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说明了:(1)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只能是一场持久战。
通过学习以上三次战役,你能体会到中国官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精神?可以投影助学资料:……城中残留官兵,均战至最后,以手榴弹自戕(qiāng),无一被俘投降。
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战之基……——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回忆录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教师讲解时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的作用,但也要点到它的不足之处。
简单介绍一下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战,而脱离人民群众,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说的。
全面抗战路线:相比较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第一章:抗战爆发前的中国1.1 教案目标了解抗战爆发前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掌握日本侵华的原因和抗战爆发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回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
日本侵华过程: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的建立、七七事变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战爆发前的中国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
第二章:正面战场的形成2.1 教案目标掌握正面战场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了解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部署。
2.2 教学内容正面战场的定义:与敌军主力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战场。
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部署:采取“持久消耗战”的策略。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首次与日军主力展开的大规模作战。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战略讨论。
观看淞沪会战的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正面战场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太原会战3.1 教案目标掌握太原会战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争结果。
了解太原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太原会战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
太原会战的战争过程及结果:中国军队成功阻止日军进攻太原。
太原会战的意义: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原会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观看太原会战的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
第四章:徐州会战4.1 教案目标掌握徐州会战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争结果。
了解徐州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徐州会战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
徐州会战的战争过程及结果:中国军队成功阻止日军进攻徐州。
徐州会战的意义: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士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徐州会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第五章:武汉会战5.1 教案目标掌握武汉会战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争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战役,揭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这些战役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但对于正面战场的具体战役,以及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战役,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卢沟桥事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情况,掌握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役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战役中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战役内容和精神。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战役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战役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用于课堂播放。
4.板书:设计战役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
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
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第一章:抗日战争的爆发1.1 学习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正面战场抗战的起点和重要事件。
1.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的背景:日本侵华政策的形成和实施。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军队的应对。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首次大规模抵抗。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抗日战争的爆发。
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实地考察淞沪会战遗址,了解中国军队的抗战表现。
1.4 作业与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和影响。
第二章:台儿庄战役2.1 学习目标: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和经过。
掌握中国军队在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战果。
2.2 教学内容:台儿庄战役的背景:日军的侵略计划和中国军队的部署。
战役的经过: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和日军的失败。
战役的影响:提升中国军队士气和民众抵抗意识。
2.3 教学活动:观看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历史资料视频。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军队在战役中的战术和战斗精神。
实地考察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了解战役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制作关于台儿庄战役的PPT,并进行展示。
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台儿庄战役对中国抗战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武汉会战3.1 学习目标:了解武汉会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中国军队在会战中的抵抗和战术。
3.2 教学内容:武汉会战的背景:日军的侵略计划和中国军队的部署。
会战的经过:中国军队的抵抗和日军的攻城战。
会战的结果:中国军队的撤退和日军的占领。
3.3 教学活动:观看武汉会战的相关历史资料视频。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军队在会战中的战术和战斗精神。
实地考察武汉会战遗址,了解会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4 作业与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的表现和影响。
第四章:四行仓库保卫战4.1 学习目标: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背景和经过。
掌握中国军队在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和牺牲精神。
4.2 教学内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背景:日军的侵略计划和中国军队的部署。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课题: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2. 熟悉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教学内容:
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二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3. 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二战的基本知识,包括参战国、时间等,并简要介绍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步:讲解二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15分钟)
1. 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包括日本对华侵略、南京大屠杀等;
2. 概述二战期间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包括日本军队的入侵、中国军队的抵抗等。
第三步:探讨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役和战略(20分钟)
1.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场主要战役进行研究,包括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长城抗战等;
2. 汇报讨论结果,讨论每场战役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总结中国人民抗战的主要战略。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利用多媒体资源或课外阅读,展示其他重要的正面战场抗战事件,如百团大战、八年抗战胜利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第五步:归纳与总结(5分钟)
总结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抗战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抗战的作文,总结学生对抗战的认识;
2. 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其他与正面战场抗战相关的事件。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组内讨论表现;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
备注:
本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
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
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
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
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
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
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
9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倾听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