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介绍

合集下载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详述课件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详述课件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 词作品详述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白居易生平概述 • 早期诗词作品 • 中期诗词作品 • 晚期诗词作品
01 白居易生平概述
出生及家庭背景
出生年月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 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
籍贯及家庭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 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 下邽(今陕西渭南)。
04 晚期诗词作品
《暮江吟》
诗意深远
此诗以暮江为背景,表现了作者 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对自然的赞 美,诗意深远,充满哲理。
意象丰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 “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 红”,描绘了暮江的美丽和宁静 。
《赋得暮雨送李胄》
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送别好友李胄而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 深深眷恋和不舍,情感真挚动人。
《暮江吟》
通过对江边暮色的描绘, 表现了作者孤独、无奈的 心境,展现了其诗歌中独 特的审美情趣。
03 中期诗词作品
《琵琶行》
总结词
音乐之美,人生之哀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琵琶声为引子,通过描述琵琶弹奏的美妙旋律,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 热爱。同时,诗中借助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红颜易老的哀 叹,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钱塘湖春行》
总结词
春意盎然,自然之美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钱塘湖周边的美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湖水、柳树、黄莺等元素呈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向往。
其他中期作品选读
要点一
总结词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

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介绍白居易,简单好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优美动人,被称为“诗仙”。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官员。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历过荣华富贵,也曾饱受挫折和困苦,但他始终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他的诗篇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常常表达出他对人间烟火的热切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诗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深刻哲理。

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富有韵律的古体诗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具有优美的音韵和韵律感。

这些古体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品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丰富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诗歌欣赏能力。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人间百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让人们领略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白居易的诗歌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他的诗篇,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欣赏美好、珍惜生活,如何坚持追求、勇敢面对,如何胸怀大爱、谦逊待人。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本生活智慧的启蒙读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出正直善良、豁达开朗的品质和心态。

白居易的诗歌是一座精神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价值。

通过接触白居易的诗歌,孩子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人性的温暖,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诗篇,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2000字】第二篇示例: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四年级的孩子们看来,白居易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他的诗句却可能曾在课堂上被老师朗读,或者出现在课本上。

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介绍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啄木曲 莫买宝剪刀, 虚费千金直. 我有心中愁, 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 徒劳人气力. 我有肠中结, 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 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 知君穿不得. 莫近烘炉火, 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 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 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 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 万念千忧一时歇.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 前期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 《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 色。 转折点: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 还是那些讽谕诗。 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主要思想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 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 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 《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 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 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 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 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 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 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 发的。
整体评价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 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 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琵琶行》与 《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 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其他代表作 《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世间。

他在唐代以“诗仙”之名闻名于世,是唐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

以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作品。

一、生平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官场生涯和隐居生涯。

1. 官场生涯白居易是唐代时期的一名官员,于公元80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为陕西凤翔。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考中进士。

进入官场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如秘书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

后来,他进入皇家内阁,成为了尚书右丞。

但是,因为他的一篇诗歌引起了中官的不满,被贬到了陕西洛阳做知州。

2. 隐居生涯白居易在洛阳做了知州后,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自那时起,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晚年返回咸阳,与家人一道生活到逝世。

二、诗歌作品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是豪放、自然和浪漫的。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描绘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大部分涉及爱情、人生哲学等主题,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这首诗歌以草地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2.《长恨歌》这是白居易的又一代表作,以杨贵妃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的风格庄严、雄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歌中,白居易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形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3.《琵琶行》这首诗歌以唐朝著名的女琵琶手韩翃为主人公,描绘了她在忧愁的悲伤中演奏琵琶。

这首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悲壮,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情感的表达力。

他的诗歌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主题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取向。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772年3月白羽时生-846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文化名流,被誉为“诗仙”,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巨星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奉为经典,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出生在长安(今西安)一户望族之家,家境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

少年时期,他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广泛涉猎文化知识,尤擅长文学和音乐。

他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十分喜爱写诗,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正是在这个时期,白居易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也奠定了他成为一代文学家的基础。

白居易年轻时,曾担任过一些政府职务,进入了唐朝的政治体制。

在这期间,他可以亲身体验到朝政的黑暗腐败和社会的艰难困境,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

于是,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和不满,勇于揭露社会的弊端。

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他尤为关注平民百姓的疾苦,深入民间,呈现了丰富的民间生活和感情。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深度,而且笔法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诗歌创作方面,白居易的成就非常卓越。

他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也有七言律诗和长篇叙事诗。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自然真实,所呈现的景物和形象鲜活而真切,语言简洁明快,意蕴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他的诗词流传至今,被后人奉为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有丰富多彩的其他文学作品。

他的散文擅长写人写事,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写过一些戏剧作品,如《长恨歌》等,承载了他对时代和人生命题的深入思考。

此外,他还从事过翻译工作,将一些外国文学名著翻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介绍西方文化。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

他曾担任过朝廷的重要职位,如监察御史、江州司马等,为国家稳定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他勤政爱民,直言忠诚,与时弊不合,年过半百时被贬至嘉州担任知州,被认为是“贬谪白”,使他受到了政治上的排斥和打压。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白居易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居易朝代:唐代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作品分析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据其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

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交错的。

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

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唐代诗人之首”。

他有“诗圣”、“诗豪”、“翰林重臣”的美誉,其诗歌描绘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信息。

生平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鹿门人,安禄山之乱后一家流亡厦门。

幼才聪颖,有文才。

21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

贞元中,曾先后任江州司马和蜀州司马。

乾符中,担任御史中丞。

天宝初,任观察使、承旨、翰林学士。

天宝十四年因拜相罢职,入长安市民,四处游历,并写下了大量有关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个人感受等题材的诗歌。

天宝末年,复任中书侍郎,很快再次被罢免。

转任成都节度使,后被贬回市民。

景龙元年,白居易病逝,在此之前,他创作了2400首诗歌、曲文、杂文等。

创作成就白居易的诗歌写作量巨大,力求富有生命活力,风格多样。

他的诗歌既包括风景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森林树》等,也有抒情诗,如《钱塘湖春行》、《长恨歌》等,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玄言诗,如《笼鹤池》。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接近元稹的类唐体文字到洛阳风韵诗,舞文弄墨诗,一直到后期的清新淡雅的风格,至今仍为人称道。

此外,白居易还创作了许多曲文和杂文。

在曲文方面,他的作品继承了以往诗文的优良传统,具有谐富、语同、工白等特点。

在杂文方面,他笔触轻快、擅长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百态,代表作有《琵琶行》和《钓台招客》等。

影响与评价白居易的诗歌代表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与李白、杜甫等合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有浓烈的个性特色,语言生动、流畅,情感激昂、深刻。

他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热切追求人生真谛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白居易的诗歌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现实性,并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例如,在唐宋时期,有大量的诗人模仿白居易的诗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代的苏轼,他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吸收了白居易的诗风,打破了诗歌的固定形式,致力于探索个性表达和写实主义的创新手法。

白居易介绍全篇

白居易介绍全篇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 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 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 一个。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 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 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 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 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诗歌的语 言特点是什么?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 类:讽谕、闲适、感伤、 杂律。他本人最得意, 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 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 内容: 一、一方面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 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 如《观刈麦》. 二、还有的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
罪恶,如《卖炭翁》。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 主义优良传统,他写诗敢为百
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
丰富多彩,是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 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 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 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谢 谢 观 看 !
2.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 大诗人之一。
猜 猜 他 是 谁 ?
3.他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
1 2 3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个人成就
轶事典故
4
5
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 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 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 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 行》等。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书。后擢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池 上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有卓著的贡献。在整理集贤院藏 书时,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藏书,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私家藏书颇富,建有藏 书楼,名“池北书库”。他曾作《池上篇》,言其“罢刑部侍郎时,有栗千斗,书一车”。 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他曾以自己藏书为基础,编撰了一部词语佳句类书《白氏经史事类 六帖》,分为1 367门。宋代黄鉴著《杨文公谈苑》记载:“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 瓶数千,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臵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之,抄录成书 。”可见《白氏六帖》在最初搜集资料时就开始以类汇集。另编有《元白因继集》、《刘白 唱和集》、《洛下游赏宴集》等。
轶事典故
*自酿美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 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 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 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 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藏书故事
史书评价
*旧唐书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 于自得之场,臵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 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新唐书 *唐代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 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 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文学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 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作品一览: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直中书省》 《长相思》 《题岳阳楼》 《观刈麦》 《问刘十九》 《买花》 《望月有感》 《放言》 《池上》 《缭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 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 白居易画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 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 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 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 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 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 ,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 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 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 全都白了。
江州司马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 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 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个人成就-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 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 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个人成就-官场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29岁 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 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 》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 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 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