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细菌培养 精品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l J 】 .中 国 矫 形 外 科 杂 志 , 2 0 0 0 , 7 ( 8 ) : 7 5 5 — 7 5 7 .
f r a c t u r e s [ J 1 . F o o t a n d A n k l e S u r g e r y , 2 0 1 2 , 1 8 : 1 6 4 - 1 7 9 . f 4 I N忠民 . 顾文奇 , 蒋矗. 微 创 锁 定 板 内 固 定 治 疗 跟 骨 关 节 内 骨 折
ORI F o f i n t r a-a ti r c u l a r c a l e a n e u s ra f c t u r e s u s i n g a l a t e r a l a p -
p r o a c h [ J 1 . F o o t A n k l e I n t , 2 0 0 1 , 1 1 : 8 6 8 — 8 7 3 . [ 9 】 王满宜 , 杨庆铭 , 曾炳 芳 , 等. 骨 折 治 疗 的 A O原 则 [ M] . 北京 : 华
n o n o p e r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o f d i s p l a c e d i n t r a— — a r t i c u l a r c a l c a n e a l f r a c —
[ 6 ] B e n i r s e h k e S K, K r a me r P A . Wo u n d h e a l i n g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i n do s e d a n d o p e n c a l c a n e a l r f a c t u r e s [ J ] . J O t r h o p T r a u m a , 2 0 0 4 , 1 8 : 1 - 6 . 【 7 ] F o l k J W, S t a r r A J , E a r l y J S . E a r l y w o u n d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o p e r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o f e a l c a n e u s f r a c t u r e s :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1 9 0 f r a c t u r e s[ J ] . J

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学检测当中痰培养的方法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60例患者进行痰夜标本培养,观察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学检测前实施痰夜培养的临床价值。

结果在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夜标本当中,检出的菌株数为56株,病原菌分离检出阳性率为92.9%(52/56)。

结论根据正确及标准操作方法,所采集的标本能够提高痰液标本当中病原菌的阳性检出几率,临床检验痰液标本主要是采取病原菌检查,观察临床检查的效果,但是其检查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诊断治疗效果。

【关键词】细菌学检测;痰培养;检测方法;临床效果实施痰培养的目的是通过从临床痰液标本当中将致病真菌分离,得到纯培养。

若患者咳嗽、痰液带脓、脓血、痰液有恶臭气味,多考虑患者属于支气管感染或肺部感染,需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1]。

此次就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细菌检测中痰液标本培养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均在20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3.4)岁。

1.2方法对60例患者均进行细菌学检测,在细菌学检测之前均实施痰液标本的培养。

采集患者早晨第一口气管的深部痰液,嘱咐患者将义齿清除,同时用清水漱口,减少正常菌群对患者口腔的污染,之后咯出气管深部痰液,并且放置在无菌的有盖痰盒之内,放置痰液混入进口腔与鼻咽腔分泌物,同时于两小时之内进行送检。

特别是流感嗜血杆菌极易死亡,需要将其放在保温箱内,并且在半个小时之内送检。

标本的容器的外部不能够被痰液所污染,若被污染,则会增加标本转送人员与实验室人员的伤害。

痰液(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ppt

痰液(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ppt

采集指征
痰液标本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最常见的标本, 有下列体征之一时应进行痰培养: ? 1、咳嗽:咳嗽咳痰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
症状; ? 2、咯血:包括泡沫血痰、痰中带血等; ? 3、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 ? 4、发热伴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
CRP明显增高; ? 5、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感染可能。
? 痰培养为多种病原菌少量生长(<+++);
上呼吸道正常菌群
? 口腔常见菌群: 白色念球菌、链球菌(甲型或乙型)、肺炎球 菌、表皮葡萄球菌、奈瑟氏球菌、乳酸杆菌、 类白喉杆菌等;
? 鼻咽部常见菌群: 链球菌(甲型或乙型)、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
? 下呼吸道则在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下自始至终 保持基本无菌状态。
PS: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肺泡。
痰培养结果
? 20世纪50年代以肺炎链球菌为主; ? 80年代后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等。
药物敏感试验
? 药敏报告为敏感(S): 表示用常规剂量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
? 药敏报告是中介度(I): 表示加大剂量或药物浓缩部位可有疗效。
有临床意义的结果
? 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即结果 >+++;
? 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 3天内多次培养出相同细菌; ? 如果痰培养阴性,但革兰氏涂片查见典型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同样有意义。
无临床意义的结果
? 痰培养有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非致病奈瑟菌等;;

痰标本采集与培养结果判读护理课件

痰标本采集与培养结果判读护理课件
痰培养的原理基于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通过观察细菌形态、染色和 生化反应等特征,确定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痰培养的意 义
痰培养有助于明确肺部感染的 病原体,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 的诊断依据,指导抗生素的合 理使用。
通过痰培养可以监测耐药菌株 的出现和传播,为防控感染提 供科学依据。
环境消毒
定期对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空气消 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痰培养在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 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
痰培养的适应症
01
02
03
04
咳嗽、咳痰、发热等症 状持续不退或加重。
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 部感染。
需要明确病原体以指导 治疗。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怀疑 抗生素耐药。
03
痰培养结果判读
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
痰培养中可能出现的正常菌群包括口腔常驻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 菌等。这些细菌通常不会引起感染,但在免疫低下或特定情况下可能成为条件 致病菌。
常见问题及处理
痰液过少或无痰
对于痰液过少或无痰的患者,可以采 用雾化吸入、拍背等方法刺激痰液产 生。
痰液中带血
患者不配合
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应耐心解释留取 痰标本的重要性,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和指导。
若痰液中带血,应告知患者暂停留取, 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
02
痰培养的原理与意义
痰培养的原理
痰培养是一种通过采集患者痰液样本,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的方法,用于诊断 和监测肺部感染。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如有必 要,可进行吸痰处理。
指导正确咳嗽

呼吸系统疾病的痰液培养与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的痰液培养与分析
临床表现
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可能出现发烧、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耐药性
近年来,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治疗。
假单胞菌
机会性致病菌
假单胞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通常存在于土壤、水和动物中。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在医院环境中,假单胞菌可能导致肺炎、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
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可以有效预防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流感、肺炎等。
儿童接种
儿童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老年人接种
老年人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风险,提高生存率。
总结与展望
痰液培养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微生物组研究的发展,痰液培养将更加精准、高效。
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其中急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较轻,通常在一周内自行缓解。
慢性支气管炎常由反复感染、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症状较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引起肺部感染,并可能扩散到其他器官。
典型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1
早上起床后
这是采集痰液的最佳时间,此时痰液中的细菌浓度较高。
2
漱口后
使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3
深呼吸
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4
收集痰液
将咳出的痰液收集在无菌痰液杯中。
采集痰液时应注意避免污染,避免唾液等混入痰液中。采集完后,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痰液的处理
1
脱落细胞

155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155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为及时了解老年人肺部感染细菌种类分布、耐药状况,收集本院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155份,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 1 菌株来源均来自我院2005年1月~2006年2月60岁以上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的菌株。

1 2 标本采集方法嘱患者晨起后用清水漱口,咳深部痰吐入无菌痰培养瓶中,立即送检。

1 3 培养方法送检标本立即接种于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及中国篮/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中,置37℃培养箱中培养18~24 h,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操作。

1 4 鉴定及药敏鉴定和药敏采用美国Microscans 4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质控标准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 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 5 痰液致病菌检出结果共培养出致病菌11种,菌株117株,其中G+球菌4种,共41株占35 0%。

G 杆菌共6种,51株占43 6%。

另外,真菌25株占21 4%。

结果见表1。

痰液中主要分离的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见表2。

表1 155例老年肺部感染的痰液致病菌检出结果(略)表2 痰液中主要分离的致病菌对常用抗菌素的敏感率(略)2 讨论老年肺部感染临床上主要是发生于长期住院且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2〕,老年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国内报道死亡率占24 1%〔3〕。

本观察显示,老年肺部感染主要以G-杆菌为主,感染率达43 6%,与国内文献〔4,5〕报道一致,主要是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和沙雷氏菌,其中阴沟肠杆菌居首位,感染率达12 8%。

G+球菌感染中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感染率达13 7%。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2),G-杆菌对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如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他啶耐药率达到60%以上。

对G-杆菌来说,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敏感率达到80%~100%,其次为丁胺卡那,敏感率为60%~80%,与国内有关报道相似〔6〕,因此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G-杆菌感染时首选用药。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痰液细菌培养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痰液细菌培养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菌培养 >>>
相关疾病:
黄杆菌肺炎、鼠疫耶尔森菌肺炎、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胞内分枝杆菌感染、龟分枝 杆菌感染、溃疡分枝杆菌感染、出血败血 性巴斯德菌感染、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瘰 疬分枝杆菌感染、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小螺菌感染、老年人终末期肺炎、老年人 院内获得性肺炎、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新 生儿肺炎、流痰、巨细胞病毒病
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菌培养 >>>
相关疾病: 肺炎衣原体感染、克雷白杆菌属感染、铜 绿假单胞菌感染。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 痰液细菌培养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菌培养 >>>
简介:
人体的肺部或支气管发生细菌性感染 时,痰液量明显增加,痰液细菌培养,分 离出病原菌,有助于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菌培养 >>>
临床意义:
痰液培养常见的致病菌: 革兰阳性 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 核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厌氧球菌、 白喉棒状杆菌等。 革兰阴性菌:卡他布 兰汉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军团 菌等。
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菌培养 >>>
正常值: 正常人下呼吸道是无菌的,应未检出
病原菌、真菌、结核杆菌。
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菌培养 >>>
相关检查: 淋病细菌学检测、微丝蚴(Mf)、肠道真 菌病检测、厌氧菌检测、孢子丝菌凝集试 验、痰液常规检查。医学检验·各论:痰液细培养 >>>
相关症状: 胸膜增厚粘连、持续发烧、平卧呼吸困难、 结核中毒、无活动性结核病灶、吐白沫痰。

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材料:1. 标本:痰液2. 试剂: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革兰氏染色液、细菌鉴定试剂等3.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等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收集患者的痰液标本。

2. 标本处理:将痰液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取适量加入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涂布均匀。

3. 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5.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实验结果:1. 细菌生长情况:在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观察到明显的细菌生长。

2. 细菌鉴定结果: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鉴定出以下细菌:-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双球菌排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

- 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呈链状排列,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

- 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短链状排列,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

3. 药敏试验结果: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

实验结论:根据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患者痰液中存在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建议临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实验讨论:1. 痰液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在本实验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可能与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有关。

3. 药敏试验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痰细菌培养
【检验报告】
1.痰细菌培养时间一般为3天,在此之前明确
诊断的要及时通知医生。

2.未检出致病菌时,应报告“正常菌群”。

3.对于机会致病菌,一般仅当其数量超过正常
菌群时才可报告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

4.检出致病菌时,除报告该菌的鉴定名称外,
还需同时报告正常菌群的情况。

5.通常以报告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菌作为正
常菌群存在的指标。

【检验方法】
1.细菌培养:下呼吸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一
般须用以下几种分离培养方法。

①.血平板:适用于分离各类细菌,
特别是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等。

②.巧克力平板:于CO2环境下分离
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

③.中国蓝/麦康凯平板分离革兰氏
阴性杆菌。

④.沙保罗培养基用于分离念珠菌及
其他酵母菌、奴卡菌等。

2.细菌鉴定:常用的有手工微量生化管法,API
细菌鉴定板条,Vitek、mini vital等自动化
鉴定仪。

【临床意义】
1.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病
原菌的机会相当多,对细菌学结果的正确解
释并非容易,只有区别是病原菌还是上呼吸
道的正常菌群.才能判断被检标本中是否有
病原菌存在。

2.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有αγ链球菌、微球
菌、奈瑟菌、嗜血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棒
状杆菌、拟杆菌、梭杆菌和厌氧球菌等,其
中奈瑟菌、嗜血杆菌和棒状杆菌也可以是致
病菌。

3.痰液中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属细
菌厌氧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放线菌、卡他莫拉菌、脑膜
炎奈瑟菌、奴卡菌、假丝酵母菌、白喉棒状
杆菌、炭疽杆菌、奋森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及其它肠杆菌科
细菌等。

4.肺炎链球菌:寄居于人的上呼吸道,一般
不致病,致病物质主要靠荚膜的侵袭作用,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寒冷刺激、感冒或
麻疹之后,可引起大叶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占82.48%,
在支气管肺炎中占65.79%。

此外还可引
起中耳炎、乳突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年来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 及多重
耐药株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5.流感嗜血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和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主要引起人类的呼吸道
感染(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中
耳炎);流感嗜血杆菌随血流入侵组织内部,引起脑膜炎,关节脓肿或其他部位的化脓感
染;也常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
核等呼吸道感染,儿童原发呼吸道病毒感染
之后可以继发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中耳炎、
鼻窦炎。

6.嗜肺军团菌:一种具有高度暴发性流行性
呼吸道疾病——军团菌病的病原菌。

通过空
气传播进入肺脏,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高发
于夏秋季节,易于侵犯患有慢性器质性疾
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慢
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

本菌可以从河流
和污水中分离到,也可从空调器的冷却水、
医院中的浴室、雾化器中分离到。

因此,嗜
肺军团菌为机会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主要
致病菌之一。

军团菌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庞提阿克热
(Pontiac fever),患者可分为发热、头痛和肌
肉痛的急性非肺炎型的发热;另一种为军团
菌病,息者表现为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多
器官的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可达
10%以上。

7.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
传播,秋冬季较多见。

以青少年发病为多见,
临床上约有80%的慢性气管炎患者合并肺
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感
染。

肺炎病例中约有10%一20%是由MP
引起的。

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发热、头
痛、咽喉痛、肌肉酸痛为主。

5—6天症状
消失。

但肺部x线改变往往持续4—6周才
消失。

个别病例有呼吸道以外症状,如心血
管、神经系统与皮疹。

【注意事项】
1.痰液标本以晨痰为好。

多数病人晨痰较多,
即使对痰量少的患者,也以清晨采集最为容
易。

对支气管扩张症或与支气管相通的空洞
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体位引流,可采集大
量痰液。

2.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某些细菌在外
环境中死亡。

做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的
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放4℃保存,以免杂菌
生长。

4.约有1/4—1/2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发生菌
血症,应同时作血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