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良恶性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良恶性诊断中应用CT所取得的临床价值,分析CT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中诊断效果,望能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良恶性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在2016年05月01日至2018年05月15日我院进行检查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患者中盲选10例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为经过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良性占7例,恶性共3例,对患者CT检查表现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恶性患者SFT最大径优于良性患者,组间的数据存有明显差异(P<0.05)。
良性患者ROC 曲线分析中,良恶性SFT最大径为0.7245,以9.3作为良恶性最大为其界值,良恶性诊断敏感度为60.0%,特异性为89..0%,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7920,0.4926。
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进行良恶性诊断时应用CT进行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若当最大径超过9.3厘米,不均匀强化,周围出现侵犯,则有助于进行SFT良恶性的评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CT;诊断;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应用价值:良恶性在临床之中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属于少见间叶源性肿瘤,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来源的中间壁,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
临床可通过相应的检查而得出诊断结果,可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1-2]。
选择合适且有效的诊断方式在临床变得尤为重要,将2016年05月01日至2018年05月15日在我院进行确诊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中盲选10例纳入本次研究,探究胸部孤立性纤维瘤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分析CT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效果,现作以下陈述:1 资料和方法1.1 患者资料在2016年05月01日至2018年05月15日我院进行检查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中盲选10例纳入研究,其中良性占7例,恶性共3例,男女比例为4:6,年龄均值(50.98±12.61)岁;参与本文研究的患者并未合并其他疾病,已将精神疾病者、资料不全者排除在外。
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_例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5891-15895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221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张晓菡1,王晓艳2,熊浩1*1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湖北荆州2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湖北荆州收稿日期:2023年9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提高对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
方法:总结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剑突下隐痛。
CT示胆囊壁增厚,局部可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局部与肝实质界限不清。
MR示胆囊颈部可见类圆形短T2信号影,胆囊底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以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边界清晰,DWI呈稍高信号影,增强呈明显延迟强化,病灶与邻近肝实质界限不清。
胆囊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坏死。
结论:胆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其在胆囊中的发生率极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易复发,因此应加强对其随访。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胆囊,CT,MRIA Case Report of 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GallbladderXiaohan Zhang1, Xiaoyan Wang2, Hao Xiong1*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Received: Sep. 11th, 2023; accepted: Oct. 5th, 2023; published: Oct. 12th, 2023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通讯作者。
纤维瘤病理报告

纤维瘤病理报告
纤维瘤病理报告
临床资料: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30岁
主诉:右侧躯干软组织肿块,伴局部疼痛。
病理报告:
标本标号:XXXX 送检医师:XXX
镜下所见:
肿瘤组织为不规则形态的梭形细胞,排列呈束状,间质丰富。
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明显,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胞浆呈嗜碱性。
伴有短小的细胞间隙,无明显的核分裂象和细胞异型性。
肿瘤累及浅表皮肤,未侵犯皮下组织和深部肌肉。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Vimentin:阳性
CD34:阴性
Desmin:阴性
S100:阴性
诊断:纤维瘤
病理评述:
根据镜下所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诊断患者患有纤维瘤。
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软组织肿瘤,起源于纤维组
织。
其主要特点是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呈束状,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异型性较低。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而不表达CD34、Desmin、S100,进一步支持了纤维瘤的诊断。
纤维瘤通常生长缓慢,无自发恶变的趋势。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局部肿块和疼痛,一般不会有广泛的转移。
治疗方案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肿瘤,通常能够完全清除,并达到治愈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的病理报告诊断为纤维瘤。
建议继续随访观察,定期检查患处情况,如有明显变化或不适,及时就医。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oIitary fibrou起源于树突状间质细胞
临床特点:
1.多见于中年人,无性别差异 2.常无症状。 3.肿瘤增大,出现压迫症状(如咳嗽、疼痛、呼吸 困难等) 4.少数情况:引起副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而出现低血糖等)
CT表现:
1.胸腔内实质性肿块,与胸膜宽基地相连,肿块最 大径>9cm。 2.孤立性、界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伴坏死。 3.增强:呈中等强化。 4.特征性表现:肿瘤内扭曲的血管影;“假包膜” 征。
预后:
1较高复发率和肿瘤死亡率。 2.完整手术+密切随访+后期积极治疗——能保证 70%患者长期生存。 3.复发多于初治后一年内,出现转移则预后不佳。
鉴别诊断:
1.肺癌:40岁以上,吸烟史,肿块呈分叶状、毛刺 状,常有胸膜凹陷征、肺不张及阻塞性飞燕。 2.肺肉瘤:多在40岁以下,肺实质内呈膨胀性生长, 很少侵犯或突破支气管黏膜,肺内实质性肿块,直 径多>5cm,可有空洞及钙化形成。 3.肺良性肿瘤:多发于青壮年,生长缓慢、密度均 匀,不侵犯周围组织,与胸膜无密切联系,增强后 无强化。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7例临床分析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7例临床分析*导读: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下简称恶纤组),是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深部软组织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表现,细胞形态复杂,复发率高,预后差。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下简称恶纤组),是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深部软组织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异表现,细胞形态复杂,复发率高,预后差,我们遇见1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1~78岁,平均55.8岁。
病史1个月至3年,平均8.7个月。
发生于肢体7例(下肢6例,上肢1 例),胸壁、背部及臀部各2例,腹膜后、髂窝、会阴部及颈部各1例。
以原发瘤就诊者3例,余14例均为外院活检(2例)或术后复发来诊者,其中1例为3次复发后来诊,3例为多灶复发,6例有区域淋巴结肿大,肿瘤直径在3~20cm。
除7例无手术条件,余10例均行手术或再手术扩大切除,15例行放射治疗,包括术后放疗,剂量在4000~6000cGy,其中1例3次复发术后均给放疗。
全组均给化疗,主要方案为ADM+VCR/CTX+DTIC和ADM+ DDP,根据身体状况用药1~6轮。
病理诊断及结果17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8例经免疫组化明确组织来源。
多形性型9例,粘液型4例,巨细胞型3例,炎症型1例。
本组中首次手术切除的13例(包括外院手术者)均在术后1~24个月复发,平均4.46个月,在全治疗过程中,3次复发4例,2次复发4例,1次复发5例,发生在上肢的1例3次复发后截肢。
17例均获随访,其中4例分别随访10个、12个月、4年和5年后失访,按死亡计,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8/17)、29.4% (5/17)和17.6%(3/17)最长生存7.5年死于肺转移,为截肢者。
17例中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肝转移1例,区域淋巴结转移共7例。
讨论恶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本瘤由O′Brien等[1]于1964年首先报道并称为纤维黄色肉瘤,以后报道渐多,并经临床病理研究证实其组织构成为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中间细胞及未分化间叶细胞,从而明确了其组织来源为未分化间叶细胞,并称之为恶纤组。
左股部脂肪纤维瘤病一例

①孤立性 ;②多 中心性 ;③成年型 。镜 下示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或多结节状
生长,具 明显 区带现象 :由淡染的周边 区和深染 的中央 区组成 , 两区之间可移行或过渡 。周边 区由结节状 或短束 状排列的胖梭 形细胞组成,胞质嗜伊红 ,形态上似肌 纤维母细胞 ;中央 区 由 圆形或小多边形 的原始 间叶细胞组成 ,呈实性片 状或围绕 分枝 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 ,可见核 分裂象 、坏死 及坏死后继发
梭形细胞 分化较 成熟,在脂肪组织 间隔内穿插 生长 。脂肪小 叶
状 或片状分布 ,可见交织 的条束状或鱼骨样排列 ,浸 润周 围横
灶性表达 C D3 4 、b c l - 2 、S . 1 0 0及 C D 9 9 等。
叶性肿瘤,8 0 %在 2岁以 内,其中 6 0 %发生在 出生时或 出生后
不久。少数可发生于青少年 ,偶 可发生于成人 临床 类型包括
讨论
脂肪 纤维瘤病最 早于 1 9 9 1 年被报 道l l 】 ,F e t s c h等【 2 J
生呈 结节状 ,最大直径约 1 I 3 c m( 图 3 )。镜下示肿瘤 由交错 分布 的条 纹状 成熟脂肪组织和纤维性梭形细胞组成 ,后者主 要 位 于脂 肪组 织 间隔处 ,脂肪 小叶 结构基 本保 存 。纤维 性梭 形 细 胞 区域主 要是 成熟 的胶 原纤维 ,可 伴有灶 性黏 液样 变性 区
于 2 0 0 0 年完整地总结其 临床病 理特 点及 鉴别诊断 ,并建议命 名。 此后国外有零散个案报道【 ~ ,国内的报道 则更 少[ 7 - 9 】 。 肿瘤
很少见 ,好发于婴幼儿 四肢末端 ,曾称 为婴儿非韧带样型纤维 瘤病 ( i n f a n t i l e i f b r o ma t o s i s o f n o n — d e s mo i d t y p e )a 脂肪纤维瘤病发生于儿童 ,年龄范 围 l 1 d至 1 2岁 ,有些 病例为先天性 ,男童 多见 ,男女 比例 >2: 1 。本例患者年龄 1 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免疫治疗研究
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针对肛管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如PD-
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临床试验成果
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如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潜在疗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肛门部肿块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 因肛门部肿块而就诊,肿块多 呈紫黑色或暗红色,表面可有
溃疡或出血。
肛门疼痛
由于肿瘤侵犯和压迫周围组织 ,患者可出现肛门疼痛,疼痛 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排便异常
肿瘤可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患 者出现排便异常,如便秘、腹 泻或便中带血等。
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该疾病的罕见性和高度恶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和改善患 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具体发病率因地 区和人群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死亡率
由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 高。然而,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 有所提高。
治疗方式选择
合理的治疗方式选择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手术切 除彻底、辅助治疗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治疗 方式选择不当或治疗不规范的患者预后较差。
淋巴结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 重要因素之一。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身体状况良好、心态积极的患者往往能够更好 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从而获得更好的 预后。
左臀部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Me d i c a l I ma g i n g
・ 7 7 3
_ _ 骼月 J l 肉 像学 Mu s c u l o s k e l e t a l h n a g i n g
A L K均 为 刚性 ( 图 l H、I ) , 病 理 诊 断 为 臀 部 黏 液 纤 维
肉瘤 ( my x o r 0 s a r c 0 ma ,MF S )( _ { 】 分化) 。
图1 横断6 7 . TI Wl 示定侧臀 部皮 F一个团块状软组织病灶 ,大小约1 3 . 9 c mX 8 . 4 c ux r 9 . 1 c m,软组织受压 并向外后侧推移 :病灶 以等信号为主 , 提示肿瘤 内部存 在大量黏液样 蛋白基质,混杂 多发低 信号提示肿瘤 内部囊 变坏 死 ( 箭),并可见小片状出瓶 ,呈稍 高信号 改变 ( 箭头,A):
× l 0 0 ,H) :肿 瘤 细 胞CD9 9 阳性 ( S P ,x 4 0 0 ,I )
2 讨 论 MF S发 病 年 龄 多 为 5 0 ~ 8 0岁 , 早 期 无 明 显 临 床 症 状 。 忡块 多 见 于四 肢 , 其 次 为 躯 干 、 头颈 和 后 腹 膜 等 , 发 生 于 皮 下 多 于肌 肉 内 J 。本例痫灶 位于左臀 部皮 _ F 脂 肪 内 , 肿 块 体
【 作 者单 位 】湖 北省 制门市 第 : 人 医 院核磁 』 振室
4 48 0 0 0
湖北 荆 ¨
【 通 讯作 者 】鲁 金飞
E - m a i l : l j f h d 5 , @l 6 3 . C O 1 ] 1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及 Case l sn等用肌钙 蛋白指标 对 S H患者 进行前 瞻性研 a A 究 , 实肌钙蛋 白升高是 S H患者 不 良预后 的独立预 测因 证 A 素 。故临床需 积极 治疗脑部病变 , 若无禁忌证 可早 期小剂量 应用抑制交感 神经活性 的药物如 8受体阻滞剂 、 C I , A E 类 以 减少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性 。
能正常的心脏一 系列病 理生理 改变 , 脑心综 合征 ,A 称 S H急
性期发生率为 4 % ~10 , 9 0 % 机理 尚不完全清楚。 本例患者动脉瘤性 S H后心电图出现急性广泛前壁心肌 A 梗死表现 , 心肌损伤标记物 阳性 , 心脏超声示多节段 l室壁运动 生 异常 , 提示有心肌坏死, 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确“ 罪犯血管” , 与一般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有报道 S H患者死后尸检发现心 A 肌细胞灶 『溶解 , 生 这些区域围绕心肌内神经末梢 , 而不是血管分 布。有学者发现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 S H患者尸检为正常的 A
激, 使交感神经兴奋与副交感 功能不对 称改变 , 大量 儿茶 酚 胺释放入血 , 作用于心室肌 , 导致复极过程受影响 ; 心肌 神经 末梢释放过多儿茶 酚胺 , 可导 致心肌局 部多灶 性坏死 , 使心 电图异常改变 , 病变广泛而严重 者则出现室壁节段性运 动异 常, 酷似急性冠脉综合症表现。而血 中儿 茶酚胺浓度增 高导 致冠状动脉痉挛 与收缩 ,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证据 尚不 足。
影 。头 颅 C A: 颈 内 动 脉 C T 左 1段 动 脉 瘤 。 心 电 图 : 房 纤 心
好转 , 心肌损害会逐渐恢 复 , 如不早期 防治则可 能 出现不 但 良预后 , 甚至发生猝死 。心 肌 内儿茶 酚胺持 续积 聚 , 部多 局
灶 性 坏 死 增 多 , 功 能 受 影 响 将 显 著 影 响 脑 供 血 。S hin 心 cul g i
颤、 急性广 泛前壁心肌梗死 、 体导联低 电压 。心肌 酶谱 : 肢 肌 钙蛋 白 12 gml肌红蛋白 15n/ l肌 酸激酶一 / .6n/ 、 1 g m 、 MB3U L 肌酸 激酶 5 Y L 谷草转氨酶 1 1U L 乳酸脱 氢酶 20 、 3U / 、 0 / 、 4 UL / 。心超 :左右心房增大 , 多节段性 室壁运 动异常 , 三尖瓣 轻 中度返流 , 室收缩功 能减退 , 动脉 高压 。入 院诊 断 : 左 肺 动 脉瘤性 S H并急性心肌梗死 , u t A H n Ⅲ级 。因手术风险大 , 予
系统 可 致 心 脏 自律 性 机 能 障 碍 , 现 不 同 类 型 的 心 律 失 常 , 出
但这些心 电图改变多为 可逆 的, 随着颅 内病变 的好转 , 可于 几周 内恢复正常 。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能 在脑心综 合征发 生 r起 主要作 } 】
用。S H后下丘脑植物神经 高级 中枢受 血液 中活性物质 刺 A
S H 继 发 的 心 脏 损 害 多 为 可 逆 性 改 变 , 着 脑 内 病 变 A 随
详 。查体 :4/ 8m g 嗜 睡 , 醒后 可正确 对答 , 15 8 mH , 唤 双侧 瞳
孑 等大等圆 , L 直径 20 m 对 光反射 灵敏 , . m, 颈抵抗 , 、 未 肺 腹 见明显异常 , 心率 9 .mn 律不齐 , 5 ̄/ i, 心音 强弱不等 , 心前 区 可闻及 2级 吹风样杂音 , 四肢 肌力 正常 , e i 征 阳性 , Krg n 双侧 病理征阴性 。辅 助检查 : 颅 C 蛛 网膜下 腔 出血 ( A , 头 T: S H) 纵裂池 、 两侧外侧裂及双侧额 、 、 颞 顶叶部分脑沟内见 高密度
脱水 、 止血 、 防止脑血管痉挛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 , 醒后 间
断诉头痛 、 胸闷。5月 1 8日症状 加重 , 出现气急 , 言语 不能 , 右侧肢体瘫痪 , 头颅 C T示 左侧 大脑半 球脑 梗死 , 冠状 动 行 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狭窄 2 % , 0 回旋支 、 右冠 状动脉及其 分支未见 明显异 常。5月 2 3日复查心 电 图: 颤伴 三度 房 房
患 者女 ,1岁 , 神志不清 2h 于 20 8 因“ ” 0 9年 5月 8日入 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 , 6a糖尿病史 8a血压 、 , 血糖 控制不
生命的尖端扭转性室性 心动过速 。已证实刺激损 伤脑 的某 些特殊结构如额 叶眶 回布鲁卡 氏 区( 3 、 1 ) 中脑上 部与 边缘
石蜡 切 片 , E染 色 。 巨 检 : 白结 节 1 m × l 7c 无 H 灰 0c 8c n× m,
室传导 阻滞 ,3~ 5呈 R 型 s V V s T段 回落 , 倒置 , Q波 T波 无
形成 。经脱水降颅压 , 改善脑循环 , 扩张冠状 动脉 , 防治 电解 质紊乱 等治疗后 , 8日复查心 电图 : 6月 心房纤颤 , 患者意 识 清醒 , 生命体征平稳 , 好转 出院 。 讨论 : 上世纪初 , uhn C si g发现脑血管意外 可引发 先前 功
山东 医药 2 1 0 1年第 5 1卷第 4 8期
Q T问期延长 , Q 而 T间期延 长 的危险 性在 于可能 形成 危及
蛛 网膜下腔 出血合并心肌梗死 1 例报 告
郝 永 岗 。 正春 , 云 霞 。 张 钱 陆士 奇 ( 苏州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 ,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6
臀部恶性孤立性纤 维性肿瘤 1 例
邹世翠 ( 湖北省枝 江市人 民 医院 , 北枝 江 4 3 0 ) 湖 4 2 0
患者男 ,0岁 , 现臀 部包块 1 5 发 0年余 因近期 增 长迅速 人院。查体 : 左侧臀部可触及大小 为 1 I l ×7c 的 01 2 n×8CI m T 肿块 , 界欠 清, 压痛 。MR 边 无 T检 查 : 瘤 界不清侵 及周 同 肿 组织 。行局部肿块切除术 。标本经 4 中性 甲醛 固定 , 规 %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