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英美文化教学

2 1 6月 0 1年
岱 宗 学 刊
J RNA 0U L OF DAI O Z NG
V0 . 5 NO. 11 2
Jn 2 1 u Ol
浅 谈 中学 英 语 课 堂 中 的英 美 文 化 教 学
孙 博
2 10 ) 7 0 0
(010 一 14 O 09 12 2 1 )2 O0 一 2 2
文化 、 和信仰等各个 领域 , 语教 学 中适 当融 人英 风俗 在英 美文学 , 不但 可 以从 中增长 知 识 , 大视 野 , 富生 学生 扩 丰 活 , 能使 他们认识 到学 习英语 的意义 和价值 , 验学 而且 体 习英语 的乐趣 , 让枯燥乏 味的学 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4 课堂教学中融人英美文化。教师对文化知识的传 . 授和渗透应该贯 穿在教 学 的各 个 阶段 、 项任 务 中, 各 做到 随时遇到 随时教授 。新 课标 实施后 , 教材在 编写上有 了很 大 的改革 , 每一单元都有英 、 美等 国家 的文化背景介绍 , 并 且在考试题 目方面也有 所增 加 。这样 , 生学 习英 、 学 美等
[ 收稿 日 ]0 l 4 7 期 2 1—0 —2
[ 作者简介 ] 孙
博 (9 1 , , 17 一)男 山东泰安人 , 泰安一 中教师。
18 2
质量和归档效率 。
岱 宗学 刊 工作 的有 力保 障
第 1 卷 5
二、 档案 形成 过程 中承上 启下 的 “ 梁 ” 桥
兼职档案员 是整 个档 案形 成 过程 中承上 启下 的 “ 桥 梁 ” 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 的同时 , , 还要做好兼 职的档案工 作, 要接受学校档案室 的业务 指导 , 要熟 悉相 关档 案业务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习得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下面介绍几种文化习得方法。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
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
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新教材第一册的lessonⅰ为例,其中学生向老师问候说:”good morning,teacher!”(教师,您早!/ 早上好!)。
在英美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都可以说:“good morning”,有时告别时也可以用;而在汉语里只能在早起到上午九时左右说“您早”,告别时不能说“您早”。
在汉语中可以把“老师”当作一种称呼,可是在英语里“teacher”是职业不是称呼。
因此,在上此课时,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老师为sir或mr,mrs××;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
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的比较。
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 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 shall we 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 go!”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
因此,我们在讲授第二册 unit 6 “shall we go to thepark?”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shall we …”和“let’s …”作为两种不同建议的表达方法在使用上的区别。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摘要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语言表达并包括了文化现实意义。
在交际中,不同国家的人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
而如果不了解他人的文化,那将会出现一些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而且语言变化反映出文化变化。
今天人们把英语看作是一门世界性交际语言,了解它的文化至关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中学中。
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文化导入总是被英语教师忽视,从而导致英语在交际中失败。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综合性的能力,从而实现交际,学习与研究。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显得相当必要。
通过这篇文章呈现出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一些在中学英语中介绍文化的实用性方法。
关键词: 语言、文化知识、交际、英语教学、文化渗透2001年全国中学教育英语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他们在学习语言的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合作的精神,在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作技能,促进他们语言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思考,想象和创造,提高他们对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英语,作为一门学问,作为其最终目标,使学生通过教学和学习,真正实现英语交流,学习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然而中学英语教学的当前状态:教师们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基本知识,使教学活动中的许多技能已经发展成为背诵或一次又一次地从内存中写入。
因此,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被忽略。
此外,英语变成了沉闷的课题,因为其作为通信手段的基本特征已经消失。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考反冲洗。
在全球化的现代世界,文化的误解比起语言的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和不可恢复的损坏要严重得多。
近年来,文化教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者和教师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提出的文化引入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方法。
文化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文化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摘要】实施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时代要求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
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中学英语0 IntroductionEnglish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and it is also most widely spoken of all the language. It is mother tongue in many important countries,such as the USA,England and Australia and so on. In China,English is spoken as an important and useful foreign language. We need to learn English because as our country’s economy’s develops,there are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us to visit other countries. If we want to communicate with for eigners who don’t know how to speak Chinese,we need to speak English.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because we want to learn other people’s technologies and cultures,therefore we can improve our knowledge.1 Optimize the teaching goal-settingThe goal of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building a quality education;it needs the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s,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and to fulfill his target instruc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arget teaching is all the teaching content into specific goals:first to be completed in each class of small,after finished the part of the target to reach the completion of the general objectives. When teacher in class,they should first take this “class teaching objective”,said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difficulty is that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And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nd study,study method,interest,studying,teaching materials,specific teaching objectives established for the key and difficult. At the same time target just in time to teaching students let the students know,reached the target,the inspection,in the classroom can be relevant to teaching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s.2 Optimize the classroom designThe design of the classroom is some sense for us. Class teaching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from passive to active,to search for knowledge,“learn” and“learning”. In order to do this we must train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 nd use your mouth. Let them take par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enables them to take,and formed with the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thinking. A useful lesson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e class design,can adopt “enlightenment”,teaching study report. First,the teacher asked his guidance,the Nobel Committee,so that the fishing spots to hit. Guiding ro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key objectives of the“Report”. Secondly,it must be pulled out before learning the hard part.And with the problem at the lecture,or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Despite difficulties,teachers need to feel. Teachers’fad should be directed,take a critical moment,and the students concentrate on. Difficult to concentrate on listening,it will receive the best results. Of course,additional teachers will be the carefu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what is material,so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what materials tell the teacher;combination of materials and practice;an important speech,and learning,the profound statement,the most instructive briefing Nobel is that he should speak very clearly.3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a good combination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which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often use as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appropriate research methods.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ent. Therefore,in our efforts to flexibl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process and student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in the design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It can use knowledge and skills,learning ability and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variable research,promot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overall service quality. The syllabus is based on the initial capac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order,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It may be used directly to develop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 split into several smaller segments,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lete knowledge and skills.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one,in addition to the class to speak no more than three parts:has reviewed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materials;,teaching language as new words and voice,grammar and sentence patterns;a variety of income form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For this reason,the five-step teaching:a review of and introduction,practice,practice and consolidate. Each step,the teacher’s role orally and in writing of his practice,test,dictation,requested a review of the way;use of physical,film,speculation,and the fan letter pen drawing fan,Tan asked to introduce the new language project;two people group practice line or a branch;role to improve the us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Through the game,make full use of review points in the workbook exercises and practice to enhance learning to use in order to deepen and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memory. Observation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the class as a whole,they shouldcircumstances change,its role and ensure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ach student can complete the task of classroom teaching.4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Good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not to love his students,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ask of teaching an important condition of the teacher must be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ents,help them learn better,if a student against their teacher,he will hate the teacher to teach the course in order to disrupt the clas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at must be taken i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of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ll activities to ensure that the task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center.【Bibliography】[1]Li Lanqing(unknown). The educ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tire[Z].[2]Li Rumi (unknown).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J].[3]Jiang Zemin (unknown).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it is the country is healthy not exhaust motivation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Need a high quality teacher team[J].[4]Marx (19century). Full-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Z].。
浅谈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浅谈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文化意识的策略【摘要】英语语篇承载的不仅有语言知识还有文化知识,其背后隐含并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依托英语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语篇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中外文化,比较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发展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国家情怀和人类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英语语篇文化意识教学策略教学现状当前,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将英语语篇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割裂开来,未注重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教学和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英语课程育人的功能。
语篇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英语课堂语篇教学中,教师或局限于狭隘的功利性教学目的,或缺乏文化的敏感性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文化素材的能力,或有所涉及但停留在浅表性的理解上,致使中学生在建构自身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赏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所以,依托英语语篇教学培养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刻不容缓。
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文化意识的内涵丰富,主要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取向。
要想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必须依托文化意识培养。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掌握和运用有效的语篇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大有裨益。
培养文化意识的语篇教学策略(一)深度挖掘教材语篇文化内涵,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皆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以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蒲江中学李然【提要】:“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而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1 本文通过文化干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外语教学,阐述重视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并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学修养文化渗透素质教育布卢姆说:人在学习上的潜力是极大的,只要教育得法,几乎每个人都能掌握中小学课程。
对此我们毋庸质疑。
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员,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下,如何教育得法,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不少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仍旧摆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
填鸭式的教学外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的学生在劫难逃。
学习的被动成就了老师的主动,学生的兴趣成就了老师的泛泛而谈。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操纵课堂,不仅是一个老师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挑战。
我们都在谈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教学的老师都“空”素质而又何谈学生的“实”素质呢?这两者的对立和统一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一个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健全人格来说起着“唇亡齿寒”的功效。
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一个鲜明的活体。
这个活体“多动”、“多思”、“多问”,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深知内外两种文化的迥然各异,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挑战“本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教育,达到一种兴趣带动主动学习的景象。
中学英语与文化教学的有效结合

通过语 音 组成 词 ,再 由词组 成 句子 。
之相 关的文 化 ,这 已成 为广大 外语工 作者 的共识 。笔者认 为 ,中学 英语教 学一 定要与英语 文化教 学相结 合 ,英 语教 师不 可能也 不应该 割裂英语 教学 中 的语 言与文化 内容。 进 行文化教学 的意义
一
心选择 课题 ,重点 选择与 英语学 习关 系密切 的内容。
这种组合 与形成思想 的诸概 念 的组合 相 适应 。 ”美 国语 言 学家 B . 布 洛克 和
G . L . 特 雷杰 认为 : “ 语 言是 使一 个社 会 集团 内部 协调一致 的任意 的有声符
有效结合 中学英语与文化教学的
的过 程 ,需要 逐步积 累 ,需要不 断思 考 ,加深对 目的语文化 的认可 。这些 仅靠课 内是不 够的 ,要坚 持两条腿走 路, 课 内课外 结合 ,客 观上也是 可以 做 到的 。随着 信息时代 的到来 ,多媒 体技术 的发展 和网络技 术的普及 ,学 生获 取 知识 和信息 的渠 道 日益增 加 。 大量 的英语读 物 、英语音 像 、英语广
号系统 。 ”前一 个 定义 过分 强 调 “ 思 想” ,后 一个 定 义则 偏重 “ 任意的” , 因而都不准确 。 会 规 定 或 受 文 化 制 约 的一 套 行 为 方 ”因此 ,外 语 教学 不仅 要使 学 习 德 国阐释学 理论大 师伽达 默尔认 式 。
播 电视 节 目等 ,不仅提供 了更多 的学 为, “ 人类语 言绝不是 自我封 闭 的系 者 能 熟 练 地 掌 握 听 、说 、读 、写 、 统, 语 言与人 几乎是 同步产 生 ,语 言 译 ,更重要 的是要 使他们 能参加 到一 习方式 和学 习渠道 ,而且 为英语学 习 的意 义就是人 的意义 、人的历 史活动 个 不 同于他所属 的语言社 团 中去 ,与 者提 供 了不受 时空 限制 的学 习资源 。 该 社 团 的成 员 自由 、得 体 地 进 行 交 教师 的工作就是 ,引导学 生重视这些 的意 义 ,它总是处 于开放 的状 态” 。 3 . 语 言 与文化 的关 系。任何一 种 际。要达 到此 目的 ,语言教 学不仅 要 资源 的利 用 ,更 主 要 的是根 据教 情 、 语言 能力 ” ,而且 要 培 学 晴设计 选定一 些任务 , 语言都 是某种 文化 的反映 ,有 其深刻 培 养学 生 的 “ 让学 生课余 的文 化内涵 。语 言与文 化一方 面具有 养 学生 的交际能力 。语言交 际能力 包 完成 ,进行 有针对性 的探究 。 种 镜像 关 系 ,即 语 言 如 同镜 子 一 括 四个 主要方 面 ,即语法 能力 、社 会 跨文化 交 际既 是语言交 流 ,又是 样 ,总是 反 映 出 一 种文 化 的各 种 特 语 言能力 、话 语 能力 和应变 能力 。这 文化交 流。 同样 , 英 语教学不 仅是语 点 。其 中包 括一个 民族在 数千年 文明 里所 说的社会 语言 能力 ,包 括创造 和 言教学 , 也 是文化 教学 。在外 语语言 史上 的各 种追求 与追求 的结果 , 包 括 理解 符合语境 的语 言能力 ,也 就是文 教学 中渗 透语言 文化的教学 内容 ,培 各 种 精神 文 化 与 物 质 文 化 。另 一 方 化 敏感性 。文 化 的敏 感性是 成功交 际 养学生 的跨 文化 意识 ,既是 由语言 的
文化教学与语言学习——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力 在 语 言 学 习 中 的重 要 性 已经 得 到 认 可 ,但 文 化 素 养 和 跨 文 化 交 际 能力 的提 高 不 是 在 大 学 能 够 一 蹴 而 就 的 。 中学 阶段 的 英 语 教 学 与 学 生 大 学 阶 段 的英 语 学 习 能 力 是 紧 密 相 连 的 , 中 学 英 语教 学 如 果 不 注重 文 化 知 识 的渗 透 .学 生 学 到 的往 往 就 是 语 言 的词 汇 、句 型等 结 构 性 知 识 .一 到 实 际 应 用 就 不 知 所 措 , 往 说 出来 的 只 是 语 法 上 正 确 的 句 子 , 不 符 合 英 语 习惯 往 却 或 与 语境 格 格 不 入 。 因此 , 英 语 教 学 的 初 级 阶段 开 始 , 要 从 就 重 视 语 言教 学 中 的文 化 渗 透 , 养 学 生 的 文 化 素 养 . 化 文 化 培 强 差 异 意识 。要 达 到 这 一 目标 , 要 认 识语 言与 文 化 的关 系 。 就
称 为 “ 寒 三 友 ”人 们 赞 美 其 不 畏 严 寒 , 然 风 雪 的 品 德 , 岁 , 傲 但 是 在 英 语 中pn espu ls ms b m o 却 没 有 汉 文 化 i t e 。lm bos er o 和 a bo 中的 蕴 含 意 义 。 ( ) 纳 —— 演 绎 并 举 ,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从 各 种 语 言 文 2归 即 化 现 象 中 归 纳 出 一 般 规 律 . 可 直 接 呈 现 一 般 规 律 , 学 生 也 让 加 以 证 明 。例 如 , 帮 助 学 生 了 解 中 西方 思维 方 式 的差 异 时 , 在 教 师 可 以 借 助 计 算 机 多 媒 体 播 放 一 系 列 能 体 现 典 型 中 西 文 化 的 图片 或 短 片 . 引导 学 生 总 结 归 纳 中 国 人 和 西 方 人 的 思 维 方 式 。反 之 , 了 解 了 中 西 方 思 维方 式差 异 的前 提 下 , 学 生 在 让 通 过 具 体 的语 言 文 化 信 息 证 明 。 在英 语 文 化 教 学 中 , 师 对 教 归 纳 法 和 演 绎 法 的 灵 活 应 用 。 以帮 助 学 生 深 刻 认 识 并 理 解 可 英 美 文 化 , 而 对 语 言 文化 信 息 产 生 浓 厚 的 兴 趣 并 逐 渐 形 成 从 跨文化意识。 ( ) 察— — 思 考 并行 。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师 可 以通 过 多 3观 教 媒 体 播 放英 美 生 活情 景 短 剧 ,让 学 生 观 察 剧 情 中人 物 的表 情 和 语 言 行 为 等 , 出剧 中 隐 含 的 文 化 信 息 , 好 详 细 记 录 , 找 做 然 后 整 理 、分 析并 总结 。教 师 也 可 选 择 播 放 带 有 文 化 色 彩 的 图 片、 图表 等 , 让学 生 通 过 观 察 找 出其 中 的语 言 文 化 现 象 。 由于 我 国 大 多数 学生 从 小 就 生 活在 汉 语 文 化 环 境 中 ,与 英 美 人 的 接 触 很 少 , 英语 学 习 带来 了很 大 障 碍 。 幸运 的是 , 生 生 活 为 学 在 一 个 信息 全 球 化 的时 代 , 他们 可 以 通过 各 种 信 息 工 具 , 习 学 积 累 中 西方 的语 言 和 文 化 , 高 自身 的 文化 素养 。 师 在 平 时 提 教 的 教 学 中要 做 好 这 方 面 的 引导 .帮 助 学 生 在 生 活 和 学 习 中养 成 勤 观 察 、 思 考 的好 习惯 。 勤 以 上教 学 策 略是 以教 师引 导 为 主 ,使 学 生 从 感 性 上 对 中 西语 言 文化 有 一 定 了解 . 步形 成跨 文化 意识 , 逐 同时 也 有 助 于 学 生更 加 有 效 地 打 好 语 言 基 础 。 32 动 与 文化 的渗 透 .活 在 英 语 教 学 中 , 师 要 把 整 个 文 化 作 为 教 学 背 景 , 学 教 为 生 搭 建 平 台 , 他 们 在 活 动 中感 受 文 化 , 解 文 化 , 终 激 发 让 理 最 学 生 探 索 文 化 , 识 世 界 。以 教 学 实 践 中 的教 学 活 动 为例 , 认 说 明 定 期 组 织 课 堂 文 化 活 动 有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意 识 。针 对 培 养 学 生 跨 文化 意识 的 教 学 目标 . 者 安 排 了两 种 以 学 生 笔 为 中 心 的 文 化 活动 , “ 化 联 播 ” “ 一 站 ” “ 化 联 播 ” 即 文 和 下 。 文 是 每 次 课 前 由两 名 学 生 进 行 oa pee t i .主 要 介 绍 中 西 rl rsna o tn 方 的文化现象 。“ 一 站” 笔者安排 的“ 期旅行计 划” 即 下 是 学 , 以 教 室 为 场 景 . 师 和 学 生 一 起 “ 遍 ” 0 国家 。这 个 活 动 教 走 1个 两 周 举 行 一 次 , 生 以小 组 为 单 位 , 用 课 后 时 间 收 集 相 关 学 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以功能意念为纲而编写的JEFC,SEFC教材突出了交际,因此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怎样进行文化教学呢?笔者拟就个人的学习心得和教学体会,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1.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
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一种语言中凝结着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点。
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
比如英美人士很爱狗,因为狗既可以用来看门打猎,还可以作为人的伴侣宠物。
人们从狗的身上可以看到上帝的影子。
即利(dog)倒过来写,就变成"God(上帝)"了。
在英美国家不乏狗商店,狗医院,狗旅馆,狗美容店。
如果你在英美人家作客,大谈吃狗肉的乐趣,主人会感到扫兴。
英语中常有用狗来指人或事,但并不含有贬意。
例如:a top dog(优胜者),Love me, Love my dogs (爱屋及鸟), I am an old dog( I’m an old and experienced man.)"中国人却相反,视狗为卑败的动物,在汉语中,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例如:狗仗人事,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等等。
这正如Schumann所说的: second language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at the degree of the former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of the later.”2.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著名语言学家Robert Polize在佐治亚大学所作的关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报告中说:“如果我们在教语言的同时而忽略了文化的涵义,我们则是在教毫无意义的符号,或把学生捆在错误的意义上”。
现代语言学也告诉我们: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对语言、词汇、语法的掌握;二是社会语言能力(Socio -linguistic competence)或称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知道什么场合,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不能讲什么,即语言的"得体性”(propriety).例如中国人崇尚谦虚,向以谦恭为美德,在回答别人夸奖时,常用"自谦式”,而英美人则主张:"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常用“感谢式”或据实而告。
如用“自谦式"去回答英美人的赞赏,非但“不得体”,相反会造成误解,甚至形成尴尬局面。
可见“社会语言他力是多么重要”。
心理语言家认为,人们学习母话是自然获得的,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微获得社会语言能力,这两种语言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例如中国小孩对客人说:“叔叔,阿姨慢吃,”英美小孩则对客人说:"May I be excused?"这也就是说,当孩子们在学会了怎样说的同时,也就学会了怎样用。
而我国中学生学习外语是在习得母语基础上起步学习英语的,完全是一个了解的过程,他们学会了怎样说,未必就能做到使用得体。
况且从学校到家庭都使用汉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形成学习上的负迁移。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母语优势,适当地进行汉英文化差异的比较。
尽可能多地产生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否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就形成空谈。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英语的文化因素教学。
3.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是“语法翻译法”,五十年代起又受前苏联”自觉对比法"的影响,英语课主要作为知识课来传授。
后来又提倡"结构法”,注意到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这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治聋、治哑的一大进步,但语法、读写等方面统统被淡化,过分倚重于刺激(Stimulus) ,强化(Reinforcement)将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了语言学习中的认知作用。
不过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能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它很快就被应试教学,题海战术所代替。
推行新教材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响"素质教育"转变,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主要使用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侧重于听、说、读、写的教学,但却忽视了一个对提高交际能力起重要作用的教学的内容——文化教学。
虽然新大明确指出:“通过英语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也有助于他们从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
”但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法下培养出来的,对于“文化教学”几乎一无所知。
因而也就谈不上去钻研它、实践它,更谈不上重视它了。
然而这套新教材一开始就生动地体现了文化因素。
比如第一册第十六页中的对话,“How old are your ?”“Ah,it’s a secret.”中国人遵老爱幼,见面打听年龄很平常。
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这是因为西方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永远年轻漂亮,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因此,在教学生学习"How old are you? "时,还要告诉学生这句话何时用,对谁说,对小孩儿,对学生是可以说的,但要想知道成年人的年龄,特别是女性,你应该故意把她的年龄说得小一些"You look very beautiful and young."她会感到自豪和欣慰,并愿意和你继续交谈下去。
语言的使用是受文化制约的,民族与文化好比外语学习中的密码,只有破译了这个密码,外语才能起到国际交流的作用。
章兼中教授指出:“外语教育既要掌握外语的能力,也要了解所学的外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信息——”纵观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过去和现在,对照新大纲的精神,这番话对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二、怎样进行文化教学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符合语言教学本身的规律,随着新大纲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语言的功能了交际理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广泛地付诸教学实践。
只有在教授概念的同时,注意文化的导入,使文化导入与英语语言教学同步,互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要适应中学新教材的教学,英语教师必须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平时要认真积累文化的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平时要认真钻研一些有关的文化专著。
从外语教学功能角度看,文化背最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mformation);另一类是交际文化(culturalcommunication)。
掌握了有关的“知识文化,对扩大知识视野、透彻理解教材内容、讲透课文有很大裨益的。
“交际文化”至少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直接反映社会文化习俗的交际用语,如打招呼、问候、致谢、道歉、谦恭、求助、询问和交际方面的称谓、礼貌用语等,另一类是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的词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新教材突出了交际,所以对于“交际文化”这一类背景知识更需系统掌握,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
例如中国人一见面就习惯于问:“你去哪儿了“吃饭了没有?”“忙吧!”,有时还问“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但英美人对此十分忌讳。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除了阳光和风,他人不得推自人内。
个人的事也是这样;即使无意触及也会认为你在用另一种方式人侵犯他的城堡。
这在英语中叫做“隐私(Privacy),”,凡是有关年龄、婚姻、收支、行踪、信们均属个人隐私。
比如,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不善言谈,在火车上,大多都是各自读各自的报纸,但如果你对他说: “It’s fine day,isn’t it?”He, says:“Butit was cold yesterday”. You say :“T think it will be warmertomorrow.”这样一来一往,很快你们就成了朋友。
也许由于英国天气多变和多雾的缘故,英国人特别爱谈天气。
当你说天气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好,爱屋及鸟,所以觉得你很友好,可爱,于是很愿意和你交谈。
因此,我们应当遵循英美人的习惯,从天气入手而进入谈论正题,以免犯忌。
在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这一意识,每天课前故"Who's on duty today?"的训练,让学生谈日期、天气等情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天气情况的说法,用时能脱口而出。
所以,了解英美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特点及心理特点,对于学好英语,运用英语进行正确的交际是很重要的。
2.课堂上要积极实施中学课业负担重,英语课教学时间紧,花专门时间进行文化敏学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责在留心挖掘,捕捉"战机”,巧妙地将文化教学融合,渗透于语言教学之中。
课堂内设置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该词汇时进入实际情最操作。
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学生把自己既置身于英语语言中,也置身于英美文化中,反复进行练习,从而掌提该间的社会文化意义。
如在教学生“Hi ”这个问候语中,我们可以设置几个不同的语境:(1)亲密朋友之间的问候;(2) 对长辈,自己尊敬的人的问候,(3) 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时的问候。
通过对不同语境的操练、对比,使学生明自了“Hi”这个问候语比较随便,一般用于熟悉的朋友,亲人之间等一些非正式场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置文化教学于不顾,只是提炼其中的语言点,语法点,句型结构进行讲解和操练,无疑在走“语法翻译法*,单纯“结构法”的老路,是不可能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的。
课堂上的文化教学还可辅之于“行”,这就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
表情和动作是体态的主要内容。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