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1、机械部分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

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

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

带传动实验报告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机型号
带型
测力杆臂长
带轮包角
张紧方式
据记录表
序号 F0 N
n1 / r min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2 / r min 1
/%
F1 N
F2 N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注:F0 为预紧力;n1、n2 为主、从动轮转速;F1、F2 为带的紧边、松边拉力; 为滑动率; 为效率。
2)绘制滑动率和传动效率曲线
四、 实验小结
1) 简单描述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 2) 确定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带传动效率为最高时的载荷大小、效率及滑动率大小,并进行比较。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组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2) 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3) 了解带传动在不同初拉力、不同转速下的载荷与滑动率、载荷与效率的关系 (4) 掌握转矩、转速的基本测量方法 (5) 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 实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3-1带传动实验报告

3-1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 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1.n2和扭矩T1.T2。

2、计算输入功率P1.输出功率P2、滑动率(、效率(。

3.绘制滑动率曲线(—P2和效率曲线(—P2。

三、实验设备
带传动实验台A型
四、带传动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电机功率为 W 调速范围 rpm
初拉力最大值为 g 皮带轮直径D1=D2= mm
五、实验步骤
六、计算式
滑动率ε
ε=
-
=
-v v
v
n n
n
12
1
12
1
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效率η
η=
=P P T n T n 2122
11
式中: T1.T2 为主、从动轮转矩 (N(mm )
n1.n2 为主、从动轮转速 (r/min )
七、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结果
F =2 kg
八、用坐标纸绘制滑动率曲线ε-2P 和效率曲线η-2P 。

九、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有何区别?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带传动的预紧力对带的传动能力有何影响?
3、带传动的滑动率如何测定?带传动的效率如何测定?。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

带传动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带传动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的重要机械元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带传动装置来加深对带传动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 设计方案2.1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带传动装置,实现两个主工作轴的动力传递。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带轮、皮带、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测量工具等。

2.3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确定传动比和传动方式。

2. 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确定传动轴的位置和布局。

3. 安装传动装置和电动机,并调整传动装置的位置和紧度。

4. 运行电动机,测试带传动的性能,如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

3. 实验过程3.1 设计传动比和传动方式根据实验要求,本实验选择使用直线传动方式,并确定传动比为2:1,即带轮1转2圈时,带轮2转1圈。

3.2 选择带轮和皮带根据传动比和轴的转速要求,选择合适的带轮和皮带。

经过计算和比较,我们选择了带轮1的直径为20cm,带轮2的直径为10cm,并选择了适当的皮带。

3.3 安装传动装置和电动机在实验装置上安装和调整传动装置和电动机,确保传动装置和皮带的正常运转。

根据带传动的紧度要求,调节皮带的紧度。

3.4 测试传动性能运行电动机,测试带传动的性能。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传动轴的转速,并计算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

4. 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带轮1的转速为1200rpm,带轮2的转速为600rpm。

根据传动比的设计,带轮2应该为带轮1转速的一半。

实验结果与设计值吻合,验证了传动装置的设计可行性。

4.2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测量值,计算得到传递效率为80%。

通过测量电动机的功率和传动装置的转速,计算得到传动功率为6kW。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带传动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带传动装置具有较高的传递效率和传动功率,适用于许多实际应用场景。

带传动试验报告

带传动试验报告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二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带传动实验指导书带传动是广泛应用的一种传动,其性能试验为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做的实验之一。

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在传递转矩时带在传动过程中紧边与松边所受到的拉力不同,因此,在带与带轮间会产生弹性滑动。

这种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当带传动的负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带与带轮间会产生打滑现象。

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形象地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与有效拉力的关系,掌握带传动的滑动率及效率的测试方法。

一、实验目的1、测定滑动率ε和传动效率η,绘制2T -ε滑动曲线及2T -η效率曲线2、测定带传动的滑动功率。

3、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二、实验原理带传动是靠摩擦力作用而工作的,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磨损、疲劳损坏和打滑。

带的磨损是由于带与带轮之间的相对滑动引起,是不可避免的;带的疲劳破坏是由于带传动中交变应力引起,与带传动的载荷大小、运行时间、工作状况、带轮直径等有关,它也是不可避免的;带的打滑是由于载荷超过带的传动能力而产生,是可以避免的。

带在传动运动过程中,主动轮上的线速度大于带的线速度,从动轮上的线速度小于带的线速度的现象称为带的弹性滑动。

弹性滑动通常以滑动系数来衡量,其定义为:112211121D n D n D n v v v -=-=ε这里 v1、v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动线速度;1n 、2n 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速;D1、D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直径。

一般带传动的滑动系数为(1~2)%。

带传动的效率是指从动轮输出功率P2与主动轮输入功率P1的比值,即222111P T n P T n η==式中,T1、T2分别为主、从动轮的转矩。

因此,只要测得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和转矩,就可以获得带传动的转速差、弹性滑动系数和传动效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转矩转速传感器来测量两轴的转速和扭矩。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册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册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金悦姓名班级学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http://202.117.29.2542012年9月目录§1-1 概述 (1)§1-2 预习报告 (1)§1-3 实验原理...........……………………………………………一、实验系统的组成...........…………………………………………1、实验系统的组成...........…………………………………………2、主要技术参数...........………………………………………………3、实验机结构特点...........………………………………………………(1)机械结构...........………………………………………………(2)电测系统...........………………………………………………二、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1、转速测量...........………………………………………………2、转矩测量...........………………………………………………3、加载原理...........………………………………………………4、电机调速...........………………………………………………§1-4 实验步骤...........………………………………………一、人工记录操作方法...........………………………………………二、与计算机接口操作方法...........………………………………………三、校零与标定...........………………………………………………§1-5 实验任务...........…………………………………………§1-6 实验报告...........…………………………………………§1-1 概述本实验通过对带传动效率的测量,了解机械量的电测量方法,间接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获得对带传动的机理及效率概念更深入的认识。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2、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改变预拉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3、掌握转矩、转速基本测量方法,绘制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实验主要内容1、转速测量主动电动机的转速(转/分)和从动发电机的转速(转/分)要能同时测出,其有效数字要达到4位数;2、转矩的测量电动机5和发电机7的定子都各用一对轴承和支架,支在在各自的底座上,都能绕其轴线摆动。

由于电动机或发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其电磁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对电动机来说,它的转子带动传动带转动产生工作转矩,同时电磁力矩使机壳定子翻转。

对发电机来说,同样,它的转子被传动带驱动,而产生工作转矩,同时电磁力矩使机壳(定子)翻转。

电动机定子和发电机定子的翻转力矩方向两者是相反的。

我们要测出电动机定子的翻转力矩,也就是测出电动机转子的工作转矩。

发电机的情况也是如此。

三、实验步骤1、检查控制面板上的调速旋钮,并将其逆时针旋转到底,即电机转速为零的状态。

2、接通实验台电源,打开电源开关;3、调整张紧力,使F0=500,即50N;4、顺时针慢慢旋转调速旋钮,使电机转速由低到高,直到电机转速显示n1 1000转/分;5、加负载,打开一个灯泡,测试并记录这一工况下的T1、T2和n1、n2的值,同时仍保证n1 1000转/分;6、逐次增加负载,每次均打开一个灯泡,重复上次实验内容;7、改变张紧力的大小,观察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的变化。

四、实验报告1、已知条件(1)传动带类型:平型带,断面积为:3×30mm2;(2)初拉力F0=50N;(3)带张紧方式:自动张紧;(4)带轮直径:D1 =D2=125mm;(5)包角:1800。

2、数据记录表= N序号%123456789103、滑动系数及传动效率的数据处理1)滑动系数的计算本实验台i=12)传动效率的计算式中:主动轮,从动轮功率(kw)主动轮,从动轮转速(r/mm)主动轮,从动轮转矩(N-m)3)绘制滑动系数和传动效率曲线随着负载的改变,值都在改变,我们用改变负载的方法可获得一系列的,值,通过计算我们又可获得一系列的和(或)值,用这一系列数值可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

带传动实验实验一带传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之间的关系。

2、测定弹性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带传效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设计原理与扭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由于弹性滑动率ε之值与打滑现象的出现,以及带传动的效率η都与带传递的载荷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本实验台用灯泡作负荷。

本实验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主机主机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

主电机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通过平带带动从动轮,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砝码通过钢丝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初拉力。

开启灯泡,以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随着开启灯泡的增多,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断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安全打滑。

2、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由电转速测定装置和电机的测扭矩装置两部分组成。

A、光电测转速装置主动轮的扭矩下T1和从动轮的扭矩T2均通过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上分别安装一同步转盘,在转盘的同一半径上钻有一个小孔,在小孔一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并使传感器的测头已对小孔。

带轮转动时,就可在数码管上直接读出带轮的转迹。

B、扭矩测量装置主动轮的矩T1和从动轮的扭矩T2下均通过电动机外壳来测定。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与转子相重合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启动和发电机负载后,由于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机的外壳将向转子旋转的同向倾倒,发电机的外壳将向转子旋转的反向倾倒,它们的倾倒力矩可分别通过固定在定子外壳上的测力计所测得的力矩来平衡。

即:主动轮上的扭矩T1 = Q1K1L1(N·mm)从动轮上的扭矩T2 = Q2K2L2(N·mm)式中Q1、Q2——测力计上百分表的读数K1、K2——测力计算定值L1、L2——测力计的力臂L1 =L2 =120mm从动轮的功率N2T1N2带传动的效率η= =主动轮的功率N1T2N1同学们只要测得不同负载下主动轮的转速N1和从动轮的转速N2以及主动轮的扭矩下T1和从动轮的扭矩下T2,就可算出在不同的有效拉力下的弹性滑动率ε以及效率η之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传动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在不同负载的情况下,手工抄录主动轮转速、主动轮转矩、被动轮转速、被动轮转矩,然后根据此数据计算并绘出弹性滑动曲线和传动效率曲线。

2、随着带传动负载逐级增加,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输出滑动曲线、效率曲线和所有实验数据。

(二)实验系统
1、实验系统的组成
图1
2、主要技术参数:直流电机功率50W 、主动电机调速范围0~1800转/分、额定转矩T=2450g ·cm 、电源220V/50Hz
3、实验机结构特点 (1)机械部分
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2所示。

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为负载的发电机。

1、从动直流发电机
2、从动带轮
3、传动带
4、主动带轮
5、主动直流发电机
6、牵引绳
7、滑轮
8、砝码 9、拉簧
10、浮动支座 11、固定支座
12、电测箱 13、拉力传感器
图2 14、标定杆
原动机是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发电机由每按一下“加载”就并上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既发电机的负载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T2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正比于T1、T2的原始信号。

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地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槽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

(2)电测系统
电测系统装在实验台电测箱内,如图1所示。

附设单片机,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记忆、自动显示等功能。

实时显示带传动过程中主动轮转速、转矩和从动轮转速、转矩值。

通过微机接口外接PC机,显示并打印输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ε—T2及效率曲线η—T2及相关数据。

电测箱操作部分主要集中在箱体正面的面板,面板的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三)实验步骤
(1)设置预拉力,如需试验不同预拉力F0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可通过改变砝码8的大小来改变预拉力F0。

(2)打开计算机,运行带传动实验系统,选择端口,然后用鼠标点击采集“数据采集”菜单,等待数据输入。

(3)将实验台粗调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细调电位器也逆时针旋到底。

打开实验机电源,按“清零”键,几秒钟后,数码管显示“0”,自动校零完成。

(4)顺时针转动粗调电位器,开关接通并使主动轮转速稳定在工作转速(一般取1200—1300r/m左右),按下“加载”键再调整主动轮转速(用细调电位器),使其仍保持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待转速稳定(一般需2—3个显示周期)后,再按“加载”键,以此往复,直至实验机面板上的八个发光管指示灯全亮为止。

此时,实验台面板上四组数码管将全部显示“8888”,表明所采数据已全部送至计算机。

(5)当实验机全部显“8888”时,计算机屏幕将显示所采集的全部八组主、被动轮的转速和转矩。

此时应将电机粗、细调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

(6)移动鼠标,选择“数据分析”功能,屏幕将显示本次实验的曲线和数
据。

(7)移动鼠标至“打印”功能,打印机将打印实验曲线和数据。

(8)实验过程中如需调出本次数据,只须将鼠标点击“数据采集”功能,同时,按下实验台上的“送数”键,数据即被送至计算机。

(9)一次实验结束后如需继续实验,应“关断”粗调电位器,将细调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并按下实验机的“清零”,进行“自动校零”。

同时将计算机屏幕中的“数据采集”菜单选中,重复上述4—7项即可。

(10)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台电机调速电位器开关关断,关闭实验机电源,用鼠标点击“退出”。

(11)实验结果示例: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带传动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基本原理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七、实测曲线(η—T2及ε—T2)
八、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九、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