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性质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必修

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性质二、实验目的:1.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2.认识铁盐和亚铁盐之间的转化及其检验。
三、实验准备: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现象:【反思交流】1、有什么方法是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现象更明显?2、检验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还有哪些方法?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SO3中含有原子数为2N AB.用浓盐酸分别与MnO2、KClO3反应制备1molCl2,均转移电子2N AC.将0.1molNH4NO3溶于适量的稀氨水,溶液恰好呈中性,溶液中NH4+数目小于0.1N A D.2molNO和1molO2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小于2N A2.已知2FeSO4高温Fe2O3+SO2↑+SO3↑,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装置分别检验产物中的气体。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FeSO4,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 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2,现象是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按照甲→丙→乙→丁的连接顺序,可用装置丙检验分解产生的SO3D.将装置丁中的试剂换为NaOH溶液能更好的避免污染环境3.改变下列条件,只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一定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的是A.催化剂B.浓度C.压强D.温度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Ca2+、Br-、HCO3-B.+-c(H)c(OH)=1×10-12的溶液:K+、Na+、CO32-、AlO2-C.0.1 mol·L-1KFe(SO4)2溶液:Mg2+、Al3+、SCN-、NO3-D.0.1 mol·L-1Ca5NH4(NO3)11溶液:H+、Fe2+、Cl-、SO42-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高中化学实验2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化学实验2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实验2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实验2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目的:1。
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的方法;2。
验证萃取的原理;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四氯化碳(CCl)(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2.浪费药品3。
造成污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4璃塞。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3、振荡: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四篇_实验报告篇一:高中化学试验报告xx中学化学试验报告高x届x班固体酒精的制取指导老师:试验小组成员:试验日期:--一、试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试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用法三、试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改变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涵其中,使其具有肯定样子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高二化学试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试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试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匀称。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商量: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平安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简单,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用法。
用法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洁,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四周,阻挡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简单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2. 学习如何使用滴定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3.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加入滴定液,利用化学反应的等量关系,测定待测溶液中存在的酸或碱的方法。
当滴定溶液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时,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与反应容器中的酸或碱发生中和反应,当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时,滴定反应会突变,这时滴定管里液面发生跳跃的现象,称为终点。
实验步骤:1. 将待测酸(或碱)溶液放入容器中;2. 使用滴定管将标准酸(或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3. 在初步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加入过量的滴定液,导致滴定终点的判断困难;4. 当待测溶液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从受滴定液溶液处开始,继续滴定至颜色改变完全,出现明显的突变,此时为滴定终点;5. 记录下滴定终点所用的滴定液体积,进行计算。
实验器材与试剂:1. 酸碱滴定管、滴定瓶;2. 量筒、烧杯、玻璃棒;3. 盐酸(标准酸溶液);4. 碱溶液(待测溶液);5. 酸碱指示剂。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或眼睛;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3. 操作完毕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废液。
实验数据与结果:待测溶液:碱溶液滴定终点所用滴定液体积:25.0 mL实验计算:根据滴定终点所用滴定液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碱的摩尔浓度。
实验结论: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进而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一个知识点几乎都涉及实验,只有通过感官的实验才能更加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实验1用玻璃杯取高度为h1的常温自来水,然后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锅内加热,使杯内水温升高并达到沸点,待冷却至常温后,加入适量生石灰,蒸馏水变成由大量白色颗粒组成的混浊液体,此时白色颗粒很大。
静止约15分钟,漂浮白色颗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较多的白色颗粒(较小),此时溶液较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热。
实验2取水方式同实验一。
在达到沸点后,加入适量生石灰,发现石灰颗粒立即分解成为微粒(氢氧化钙),并使水混浊。
约过5分钟,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淀,上端水渐变清澈,还能看见一些微小颗粒向上运动。
大约到25分钟时,下端沉淀为极细腻的白色粉末,温度比实验1同一时间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时间透明),并且体积越来越多(比实验一同一时间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断向上运动。
总结一下实验一,二:1.从实验2看,冷却时间越长,清澈溶液体积越多,即颗粒(氢氧化钙)完全溶解于水的数量越多。
则说明温度越低,氢氧化钙的溶解率越高。
在初始温度较高情况下,氢氧化钙溶解率呈单调递减趋势。
2.从实验2,1看,导致液体体积,透明度在相对低温情况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于1其中产生的氢氧化钙在单位时间内少。
所以,温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几句报告外面的话:1. 水面漂浮物的成因。
有三种可能:1,氢氧化钙有想溶于水的意思,但缓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变小,于是上升到水面。
2,少量颗粒遇热膨胀,密度变小,浮到水面。
3,生石灰在与水结合时,由于水不纯的原因,被水拿走了点东西,可又没生成东西,只好抱着残缺的身体去上面生活。
2. 关于氢氧化钙个性论。
大多数物体,像糖,搁到水里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结果就激动起来,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问题讨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班级:姓名: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L氯化铁溶液、/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LKI溶液,再滴加/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高中化学实验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必修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目的:1.学会除去粗盐中的少量难溶性杂质的方法;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
难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实验用品:药品:粗盐,蒸馏水;器材:托盘天平、药匙、纸片、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反思交流】1、某个小组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你能帮他们分析一下原因吗?2、在过滤操作中,根据实验需要保留滤液或滤渣抑或二者皆要。
实验中往往须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将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1)如何确定所加的沉淀剂已经足量(沉淀已完全)?(2)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渣表面会残留可溶性的杂质,应该怎样除去这些可溶性杂质(请描述出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3)如何检验(2)当中滤渣已洗涤干净?3、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利用了过滤的原理?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常温下,将甲针筒内20mLH2S推入含有10 mLSO2的乙针筒内,一段时间后,对乙针筒内现象描述错误的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A.有淡黄色固体生成B.有无色液体生成C.气体体积缩小D.最终约余15mL气体2.已知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为金属元素,则其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可能是1∶2B.若Z、Y能形成气态氢化物,则稳定性一定是ZHn>YHnC.若Y是金属元素,则其氢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X)>r(Y)>r(Z)3.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只能得电子,不能失电子B.原子半径Ge>SiC.As可作半导体材料D.Po处于第六周期第VIA族4.下列有水参加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A.CaH2+2H2O=Ca(OH)2+2H2↑B.2F2+2H2O=4HF+O2↑C.Mg3N2+6H2O=3Mg(OH)2↓+2NH3↑D.SO2+Cl2+2H2O=2HCl+H2SO45.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报告

, :
30称量时%移动游码%相当于调节平衡螺母
; 40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0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味精中食盐的含量'请设计实验步骤,
"称取某品牌袋装味精样品%"&"@放入烧杯中%并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
!-
$
!-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次-
&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
的质量为 时 含 的质量为 则 的质量为 1@38
'&)"@ % 38
'%&')!"&,@I!,&,2%&(%@% :938
%&!,(&%,@I,*&,2
则食盐的含量为 样品合格 %&))@%
%%&"&)")@@I%""/R%)&)/(("&"/%
'
答案 加 * +#%$# 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于样品溶液中%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漏斗(玻璃棒(烧杯! #!$取最后几滴洗出液加入稀盐酸%若无浑浊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合格
+0*解析+#%$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
热%节约能源%利用余热蒸干'#!$根据精盐的产率计算方法%1 中粗盐不能全部溶解%全部加入%
造成计算时分母偏大%所以结果偏低-2中有液体或固体溅出%则造成精盐减少%计算结果偏低-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
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3+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