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T细胞

免疫细胞分型常见标志物大串烧(一)——T细胞分型标志物

免疫分型(immunophenotyping)是指根据存在于细胞表面、核或细胞质中的标记物或抗原的类型,利用基于抗体的对异质细胞群进行分析,以鉴定多种目标细胞群的存在及比例。通过使用特异性识别不同细胞类型标记物或抗原的抗体,从而帮助鉴定细胞的谱系。例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浸润免疫细胞的分析、白血病的诊断等。免疫分型可以利用组织切片(新鲜或固定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以及利用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

流式细胞术可以说是用于探测人类免疫表型的首选技术,特别是由于它可以在诸如血液的复杂混合物中通过测量许多单个细胞上的多个参数,从而鉴定和分析包括稀有亚群在内的许多细胞亚群。并且由于可用的抗体试剂的扩大和实验方案的不断调整,流式细胞术不仅可用于评估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还可以用于评估胞内蛋白的表达或修饰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水平。

使用细胞表面标记的特定组合对免疫细胞亚群进行定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高频研究的细胞类型。这些类型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IL-17的T辅助细胞(Th17)、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尽管新标记的发现和新的细胞子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然而,我们还是希望细胞免疫学领域具有足够的成熟程度,以达到对大多数共同研究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定义达成共识。换句话说,应当能够定义一种相对稳定的标记集合,其描绘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DC细胞等主要类型。因此,我们通过总结文献确定各个细胞类型的关键分化标记,并且总结目前用于人体免疫监测的标准化免疫表型分型组合。

T细胞

T淋巴细胞可在CD3表达的基础上被免疫表型化,随后进一步细分(如CD8+杀伤性T细胞和CD4+辅助性T细胞)。此外,T细胞表型是灵活的,可以随不同的微环境发生变化;表

型也可能重叠在多个T细胞群体之间。此外,T细胞亚群的分类还可能是根据响应某些刺激或磷酸化免疫信号蛋白(如STAT蛋白)而分泌的特定细胞因子水平来确定。

●杀伤性T细胞(又被称作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能识别抗原,这些抗原是由感染

因子释放的,并与宿主细胞结合。杀伤性T细胞能够识别多种细胞类型和病原体并与之相互作用。T细胞受体与外源抗原结合,触发细胞毒素向受感染细胞释放,导致细胞死亡。杀伤性T细胞的主要鉴定标志物就是CD8+,但是如果需要根据不同生理状态下对杀伤性T细胞进行功能鉴定,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其他标志物形成标志物组合。比如,对杀伤性T细胞进一步定义幼稚、中央记忆性、效应记忆性和效应T细胞亚群的经典标志物是基于趋化因子受体7(CCR7;也称为CD197)和CD45RA(或CD45RO)的表达情况;对杀伤性T细胞进一步分析其活化状态是基于HLA-DR和CD38的表达情况1-3。

●辅助性T细胞(即Th1、Th2、Th9、Th17和Tfh细胞等)具有很少的细胞毒性活性并且

分泌对其它白细胞(例如B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起作用以清除病原体的细胞因子。除了CD4这一共有标志物,不同辅助性T细胞还有各自的常用鉴定标志物组合,如下图所示:

●调节性T细胞(即Treg)在维持免疫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也与许多自身免疫性

疾病有关4。迄今为止,已确定了两种主要类别的CD4+Treg:组成型表达CD25和

FoxP3的天然Tregs(nTreg)以及诱导后激活表达CD25和FoxP3的诱导型Tregs(iTreg)5。人和小鼠Treg的CD25表达情况不同。在小鼠中,所有CD25+细胞都被认为是Treg;而在人的免疫系统,只有那些高水平表达CD25的细胞被认为是Treg6。

iTreg来源于胸腺,在某些抗原和专门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如TGF-1、IL-10和IL-2)的刺激下,由单阳性CD4细胞分化为表达CD25和Foxp3的Tregs6。还报告了iTreg 群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转化为其他T细胞亚型,例如Th1和Th17细胞6。

目前,FOXP3是Treg的最明确的标记,尽管有报道发现少数Treg亚群是FOXP3-7。转录因子Foxp3作为Tregs的标志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的Treg标记的发现,包括CD127。若干已发表的报告证明CD127表达与Foxp3呈负相关8。比如,利用CD4+、CD25+和CD127-组合分选策略,可用于获得体外可扩增的Treg细胞。

具有丰富的T细胞分型相关产品

参考文献

1.Sallusto F,et al.Nature.1999;401:708–71

2.

2.Tussey L,et al.Eur.J.Immunol.2000;30:1823–1829.

3.Appay V,et al.Nature Med.2002;8:379–385.

4.Cools N,et al.Clin Dev Immunol.2007;891-89

5.

5.Chatenoud L,Bach JF.J Clin Invest.2006;116:2325-2327.

6.Schmetterer,Klaus G.et al.The FASEB Journal.26(6):2253–2276.

7.Otsubo K,et al.Clin Immunol.2011Oct;141(1):111-20.

8.Liu W,et al.J Exp Med.2006;203:1701-1711.

免疫细胞掌握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免疫细胞掌握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掌握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的特性;熟悉T、B细胞的功能;掌握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熟悉单核吞噬细胞及NK细胞的特性及生 物学功能;熟悉各类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性; 二细胞因子本章重点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性 2.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 三抗原 1.名词解释:抗原、半抗原、异嗜性抗原、交叉反应 2.TD抗原和TI抗原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3.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4.简述佐剂的作用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器官移植排斥的预防和治疗 2.MHC基因转染肿瘤细胞作为肿瘤疫苗治疗肿瘤 3.MHC分子治疗自身免疫病 4.TCR结合多肽的临床应用 5.抗HLA-DR人源化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 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概念。 2.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3.熟悉自身免疫病免疫损伤机制及有那些典型疾病。 1-2章 固有免疫应答: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

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的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 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称之为淋巴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到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 二、问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身稳定. 2、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主要细胞NK细胞NK 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特意性,耐受性,记忆性主要细胞;T细胞,B 细胞。 3-4章: 一、名词: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半抗原:是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故又称不完全抗原。 超抗原: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2%~20%某些亚型T细胞克隆)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 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TD-Ag 。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TD 抗原。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辅助,所以称为TI-Ag 。 抗原表位(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 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互补决定区(CD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些区域称为HVR或CDR。 免疫调理: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宇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单克隆抗体(mAb)单-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二、问题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更新时间:2004-4-29 3:56:00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抗原识别受体,可将T细胞分为二大类。一类是TCRαβ、T细胞,另一类是TCRγδ细胞(表8-2)。 表8-2 TCRαβ+T细胞与TCRγδT细胞的特性 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 分子结构二硫键相连的异二聚体分子二硫键相连的异二聚体分子 多样性多少 分布周围血60%~70% 周围血1%~10%表皮及肠粘膜上皮 表型CD4+CD8+(DP)60% CD4-CD8-(DN)35% CD2+100% CD5+>95% CD4-CD8-(DN) CD2+ CD5- 发育胸腺(发生晚) 胸腺(发生早)存在胸腺外途径 功能 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复合 分子抗原 可能的作用 第一线防御细胞的原始受体 可识别MHC或MHC样分子识别由MHC 样分子呈递的抗原 TCRαβ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群体,根据其表型(phenotype)即其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 子的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二个亚类(subsets)即CD4+T细胞和CD8+细胞。 根据TCRαβ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调节性T细胞,可包括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te,TH)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e,Ts)。另一类为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可包括杀伤性T细胞(eytolytie T cell,CTL,或TC)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tye,TDTH)。 (一)TCRαβT细胞 二类T细胞表型分子均呈CD2+、CD3+阳性,但γδT细胞为CD4-、CD8-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DN)或CD8+,而αβT细胞其表型为CD4+或CD8+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SP)。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doc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 NK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吞噬细胞 E. 抗原提呈细胞 2.吞噬细胞包括有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中性粒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NK细胞 C.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 巨噬细胞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E.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借助巨噬细胞的哪种特性,可将之与淋巴细胞分离开来★ A. 吞噬 B. 粘附 C. 提呈抗原 D. ADCC作用 E. 趋化性 4.感染时,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单核细胞 E. T细胞 5.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 Th细胞 B. Tc细胞 C. TCRαβ+细胞 D. NK 细胞 E. Ts 细胞 6.具有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是: A. Tc细胞 B. NK细胞 C. T DTH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7.大颗粒淋巴细胞是指:★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MPS D. NK细胞 E. TIL 8.关于NK细胞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无SmIg B. 来源于骨髓 C. 表达IgFc受体 D. 具有吞噬作用 E. 无TCR 9.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 生成补体 B. 释放活性氧 C. 分泌溶菌酶 D. 参与ADCC E.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10.同时具有CD56分子和CD16分子的细胞是:★ 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E.Th1细胞 11.不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 A. T细胞 B. B细胞 C. APC D. 巨噬细胞 E. 粘膜上皮细胞 12.皮肤粘膜上皮细胞的物理屏障作用表现除下列哪项均正确? A. 致密的上皮细胞具有机械屏障作用 B. 上皮细胞的更新 C. 呼吸道粘膜上皮的纤毛可做定向摆动 D. 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物的冲洗作用 E. 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物的抗菌作用 13.以下关于巨噬细胞错误的是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 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

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能够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经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 2髓质 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抗原概念: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BCR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 物质。 抗原的性能(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即刺激机体

T细胞及其亚群分型

T细胞及其亚群分型 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标志物分析T细胞亚群 T细胞及其亚群可以根据细胞表面表达的不同标志物而区分,如CD3,CD4,CD8和CD25。使用这些结合了荧光的抗体直接标记这些标志物之后,多色流式分析技术就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单个细胞同时进行多个标志物的测量,而这可以提供特定样品关于细胞系以及细胞亚群分化阶段的信息。在分析中通过增加如CCR7,CD62L,或CD69这样的把标志物,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如细胞粘附并固定到体内的能力,或感兴趣的T细胞亚群的活化状态等。 通过分析细胞表达出的标志物——不仅有细胞表面受体,还包括细胞因子分泌profile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研究者已经确定了多种细胞分型,各自代表了功能各不相同的T细胞亚群(如Th1,Th2,Th17,Treg,Th9)。 通过细胞分选分离选定的细胞群

结合使用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分选仪,如BD FACSAria? III 和BD Influx? 系统,可以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分离出特定的细胞群。纯净、有活性的细胞群还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扩增,分化并保存。 针对一些特定的应用,BD生物科学的科学家已经研究出详细分选操作方法,例如分离人调节性T细胞(Treg)方法,使用富含CD4的细胞,根据CD4+CD25int-hi CD127low 表型分选,这种方法的效率和产率都会更高。 充分利用多色流式分析仪的工具 无论您刚刚开始使用流式细胞仪,或是正在设计一个复杂的多色实验,抑或正在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搭建并优化仪器,我们都一路相伴,为您提供丰富的工具和信息。我们优宁维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给免费荧光抗体配色服务: 欢迎同时索取多色荧光配色图谱!Email: fcm@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51508.html, 常见T细胞标志物,如下表

最新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 1 2 更新时间:2004-4-29 3:56:00 3 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抗原识别受体,可将T细胞分为二大类。4 一类是TCRαβ、T细胞,另一类是TCRγδ细胞(表8-2)。 5 表8-2 TCRαβ+T细胞与TCRγδT细胞的特性

6 TCRαβ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群体,根据其表型(phenotype)即其细胞 7 表面的特征性分子的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二个亚类(subsets)即CD4+T 8 细胞和CD8+细胞。 9 根据TCRαβT细胞的功能可将其分为二类。一类为调节性T细胞,可 10 包括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te,TH)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11 lymphocyte,Ts)。另一类为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可包括杀伤性 12 T细胞(eytolytie T cell,CTL,或TC)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delayed type 13 hypersensitivity T lymphoctye,TDTH)。 14 (一)TCRαβT细胞 15 二类T细胞表型分子均呈CD2+、CD3+阳性,但γδT细胞为CD4-、CD8- 16 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DN)或CD8+,而αβT细胞其表型为CD4+ 17 或CD8+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SP)。 18 在末梢血主要为αβT细胞可占95%,而γδT细胞只占1%~10%。αβT 19 细胞为主要参予免疫应答的T细胞,而对γδT细胞功能不十分了解,可能是 20 具有原始受体的第一防线的防御细胞,与抗原感染有关。 21 (二)CD4+细胞 22 TCRαβTCD4+细胞(简称为CD4+细胞)的分子表型为CD2+、CD3+、CD4+、 23 CD8-。其TCR识别抗原是MHCⅡ类分子限制性。CD4+T细胞也是不均一的细胞群, 按其功能可包括二种T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TH),和迟发型超敏性T细胞24 25 (TDTH)。前者为调节性T细胞,后者为效应性T细胞。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整理)什么是免疫应答

一.什么是生物制品,有哪几类? 兽医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质,专供相应的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之用。 (一)按生物制品性质分类 1.疫苗 2.类毒素 3.诊断制品 4.抗病血清 5.微生态制剂 6.副免疫制品 (二)按生物制品制造方法和物理性状分类 1.普通制品 2.精制生物制品 3.液状制品 4.干燥制品 5.佐剂制品 二.什么是疫苗,分为几类? 疫苗: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根据疫苗抗原的性质和制备工艺,疫苗分为活疫苗,死疫苗,基因疫苗;按疫苗抗原种类和数量,疫苗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多联(混合)疫苗;按疫苗病原菌(毒)株的来源,疫苗分为同源疫苗和异源疫苗。 弱毒疫苗,重组活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单位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疫苗,同源疫苗,异源疫苗。 三.每种疫苗都有什么特点,区别在哪里? 活疫苗优点: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部免疫反应;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局部野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缺点:该类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它包括传统的弱毒疫苗及现代的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及病毒抗体复合疫苗。死疫苗优点:死疫苗不能再免疫动物体内繁殖,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无毒力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 小,有利于运输。 缺点:该类疫苗免疫剂量大,生产成本高,需多次免疫。该类疫苗一般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免疫记忆,故常需要用佐剂或携带系统来增强其免疫效果, 它包括完整病原体灭活疫苗、化学合成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 抗独特型抗体(Id)疫苗。 基因疫苗不能在机体繁殖,但它可被细胞吸纳,并在细胞内指导合成疫苗抗原,它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性,而且可以同时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 四.什么是免疫应答?什么是免疫记忆?免疫应答是怎么产生的? 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免疫记忆:在获得性免疫方面,一度对某抗原发生反应,则在下一次同样的抗原刺激时,可看到更强烈的反应,称为免疫记忆。 免疫应答的产生: 1.致敏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增殖与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淋巴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该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 3.效应阶段: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与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D)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整理)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反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反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即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后一种性能称为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即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T细胞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又称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又称构象决定簇(有三维结构)。 免疫佐剂(adjuvant):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 , SAg):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 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 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 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胸腺和淋巴结 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和脾 D. 胸腺和骨髓 E. 脾和胸腺 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D16 B. CD2 C. CD3 D. CD21 E. CD34 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 D. 胸腺 E. 脾 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 过滤作用 D. 存在M 细胞 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腔上囊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 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 A. 胸腺 B. 胰腺 C. 腔上囊 D. 卵黄囊 E. 脾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问答(整理)

问答题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稳(具体看定义) 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1)固有免疫应答: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 主要细胞:NK细胞 NK 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2)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主要细胞:T细胞,B细胞。 简述 T 及 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 细胞和 B 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 T 或 B 细胞只表达一种 TCR 或 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 Ag 分子,所以,T 及 B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 T 及 B 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 T 及 B 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 T 及 B 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 T 及 B 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 T 及 B 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特点 强大的刺激能力 无须抗原处理

7.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免疫细胞膜分子(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51508.html,/ 韩文玲 2013年10月11日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历经30亿年的进化,形成复杂的精细调控系统,在机体发挥军队和警察的作用。 对外:抵御病源微生物和异己成分; 对内:清除病变、衰老细胞。

Stim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microbes by the process of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tecting individuals against infections. Worldwide eradication of smallpox

What is the immune system? The collection of tissues, cells, and molecules that mediate resistance to infections is called the immune system.

Molecules of the immune system Antibody; Complement; Cytokine; Membrane molecules of immune cells, including TCR, BCR, PRR, HLA, HLDA et al.

Cytokines and membrane molecules medi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cells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具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 N A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和B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T/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正免疫应答,即诱导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6毒血症:产外毒素的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进入血液,到达特定靶器官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7Dane 颗粒:是用发现者名字命名的乙肝病毒体,是D a n e通过电镜观察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所见到的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乙肝病毒颗粒。 8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9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命名为正常菌群。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又称T I抗原,由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 h细胞辅助。 1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大小差别很大,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 进行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5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当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大于0.2u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之为荚膜。 16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7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8侵袭力: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生理环境中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能力。 19超敏反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原发生免疫效应时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0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结构。 21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2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相应病原体感染产生抵抗作用的措施,也称为预防接种。 25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6T D抗原:又称胸腺依赖性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刺激B细胞产

T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亚群(来自:中国免疫学网) 应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可将外周淋巴器官或外周血中的T细胞分为CD4+CD8-和CD4-CD8+两个主要的亚群。每个亚群按照某些表面标志和功能又可分为不同的功能亚群。 一.CD4阳性细胞群 1.Th1和Th2亚群应用Th细胞克隆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可分为Th1和Th2。 Th1细胞能合成IL-2、IFN-γ、,LT、IL-3、TNF-α和GM-CSF,但不能合成IL-4、IIL-5、IL-6、IL-10和IL-13;而Th2能合成TNF-α、IL-3、GM-CSF、IL-4、IL-5、IL-6、IIL-10(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F)和IL-13,不能合成IL-2、IFN-γ和LT。此外Th1和Th2都能分泌三巨噬细胞炎症蛋白和前脑啡肽原。Th1和Th2都能辅助B合成抗体,但辅助的强度和性质不同。体外实验表明,IL-4明显促进B细胞合成和分泌IgE,如使LPS刺激小鼠B细胞合成IgE能力增强10-100倍。少量IFN-γ能完全阴断IL-4对IgE合成的促进作用。Th2分泌IL-4对IgE合成有正调节作用,而Th1分泌IFN-γ则起负调节作用。此外,Th2通过分泌IL-4和IL-5辅助IgA合成,分泌IL-10(CSIF),抑制Th1细胞合成细胞因子,而Th1对IgG1合成则有抑制作用,但辅助其它几种类型Ig的合成。由于Th1和Th2合成淋巴因子的种类不同,因而介导不同的超敏反应。IL-3和IL-4均能促进肥大细胞增殖,且相互有协同作用,IL-5除辅助B细胞合成IgA外,还能刺激骨髓嗜酸性粒细胞的集落形成,因而Th2与速发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Th1通过产生IFN-γ阻断IgE合成,对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Th1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可能与IL-2、IFN-γ等对巨噬细胞活化和促进CTL分化作用有关,此外LT也有直接杀伤靶细胞作用。两群Th克隆均能诱导抗原提呈细胞(APC)表达MHCⅡ类抗原,Th1通过IFN-γ诱导Mφ表达Ia抗原,而Th2通过IL-4对Mφ和B细胞Ia抗原表达起正调节作用。在人类Th1和Th2细胞亚群尚未得到最后证实。从目前发表资料来看,CD4+CD45RO+前体细胞向Th2效应细胞分化,而IFN-γ则对前体细胞向Th2分化过程起抑制作用,因此IL-4和IFN-γ在决定CD4+CD45RO+前体细胞向Th1或Th2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T细

第二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二者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互相联系。 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________和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胸腺是 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_______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4._______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_______的场所。 5.淋巴结的浅皮质区称为_______,是_______定居的场所;深皮质区为_______,是_______ 定居的场所 二、多选题 [A型题]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 2.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 A.胸腺 B.法氏囊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 4.周围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 5.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 A.骨髓 B.淋巴结 C.粘膜免疫系统 D.胸腺 E.脾脏 6.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 D.脾脏 E.淋巴结 7.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 A.皮质区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 E.髓窦 8.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腔上囊 9.T细胞和B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血流 10.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干细胞 E.粒细胞 11.胸腺细胞是指 A .胸腺中未成熟的前T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树突状细胞E.成纤维细胞

免疫习题2-免疫学-第六章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

第六章免疫细胞及相关分子(第6,7,9,10,11,12章) 一、选择题: 1.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 A.绵羊红细胞受体 B.FceRⅠ C.CR2 D.HIV受体 E.MHCⅡ类分子受体 2.B细胞分化的最早出现的标志是 A.Ig基因DNA重排 B.胞浆IgM出现 C.膜IgD出现 D.膜IgM表达 E.轻链合成 3.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不出现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C3b受体 D.EBV受体 E.绵羊红细胞受体 4.下列哪类细胞因子不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 A.IL-1 B.IL-3 C. IFN-a D. IFN-g E. TNF-a 5.①可被PHA活化,②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③可与SRBC形成花环型,④可产生再次应答。根据上述哪些生物学变化可区别T、B淋巴细胞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E.①+③+④ 6.下列哪类细胞出现于胸腺髓质 A.CD3+ CD8- CD4- B.CD3+ CD4+ CD8+ C.CD3+ CD4+ CD8- D.CD3- CD4-CD8- E.CD3- CD4+ CD8- 7.①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②表达于细胞膜表面,③自分泌与旁分泌,④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上述各点哪些是细胞因子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E.①+③+④ 8.①B细胞的抗原受体是Ig,②T细胞的抗原受体由两条肽链组成,③T、B细胞抗原受体都有附属的信号传导分子,④T细胞的抗原受体是超抗原的结合部位。上述关于抗原受体的描述,哪组是正确的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E.①+②+③+④ 9.与TCR结合的CD分子是 A.CD1 B.CD3 C.CD8 D.CD4 E.CD2 10.在B细胞各个发育阶段都不出现的膜分子是 A.IgM B.CD2 C.IgD D.FcgR E.C3bR 11.①IL-2, ②IL-3, ③IL-4, ④IL-5。上述哪些细胞因子由TH1产生 A.①+② B.① C.②+③+④ D.②+④ E.①+②+③ 12.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一、选择题 A型题 1、BCR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 A.mIg ,CD3 B.IgM, CD79a/CD79b C.IgD, CD79a/CD79b D.mIg, Igα和Igβ E.mIg, IgA和IgG 2、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M B.mIgD C.mIgG D.mIgM和mIgG E.mIgM和mIgD 3、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1的信号转导分子为() A.CD79a和CD79b B.CD19和CD21 C.CD3和CD4 D.CD4和CD8 E.CD40和CD40L 4、BCR与抗原结合后不能直接传递抗原刺激信号,原因是() A.mIg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不高 B.mIg的L链胞内部分很短 C.mIgM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D.mIgD的H链胞内部分很短 E.mIgM 和mIgD的H链胞内 部分均很短 5、关于B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其化学本质是mIg B.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 C.识别抗原有MHC限制性 D.与抗原结合后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1 E.B细胞活化信号1经Igα和Igβ传至胞内 6、B细胞的表面受体不包括() A.BCR B.HIV受体 C.EB病毒受体

D.CR1和CR2 E.FcγRⅡ 7、下列哪种组合是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A.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D.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B7(B细胞)——CD28(T细胞) 8、下列哪种组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 A.CD80(B细胞) ——CD28(T细胞) B.CD86(B细胞)——CD28(T 细胞) C.B7(B细胞)——CTLA-4(活化的T细胞) D.CD40(B细胞)——CD40L(活化的T细胞) E.CD40L(B细胞)——CD40(活化的T细胞) 9、关于B1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表达CD5和mIgM B.其BCR/所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高 C.产生于个体发育的早期 D.倾向于定位在肠道和腹膜腔 E.倾向于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 10、关于B2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于胎儿期 B.可与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合,表现为多反应性 C.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能力强 D.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 E.可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11、B1细胞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产生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B. 产生抗病原体蛋白质的抗体而抗微生物感染 C. 产生多反应性自身抗体而清除变性的自身抗原 D. 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E. 在肠道抗病原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2、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A. 骨髓 B. 胸腺 C. 淋巴结 D. 脾脏 E.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