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湾中区水系工程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项目样本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项目样本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建设单位: 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地点: 三亚市海棠湾旅游度假区建设内容及范围建设范围: 南起铁炉港出海口、铁炉港, 北至藤桥东西河交汇处至出海口, 整个规划水系工程总用地面积: 18.061km2, 河道全长约26.942km, 其中水域面积: 13.035km2, 绿化面积: 5.026 km2。

水系内河航道常水位水深2.0m。

主要建设内容: 内河水系工程建设(包括主干河A及支河B、支河C、支河D、渠道的新开挖、拓宽贯通以及护岸)、藤桥河至出海口堤防工程及海滨沙坝防潮工程、铁炉港、龙江塘、指状湿地清淤以及护岸工程、控制性建筑物工程(泵闸工程的建设)以及景观绿化工程。

项目总投资267646.38万元。

环评编制单位: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项目环境影响和环保对策、措施2.1 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扬尘、燃油废气和底泥堆场的恶臭。

施工堆土扬尘的影响距离是50m, 道路扬尘影响距离是35~40m。

恶臭影响距离是下风向30m。

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减缓其影响程度和范围。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影响距离是200m。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作业废水主要是清淤底泥在堆场产生的工程余水, 主要污染物是SS, 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 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占地, 水土流失和对生物的影响几方面。

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 本工程总的水土流失量达到了608212t, 而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 水土流失量约6082t, 按照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在未采取水保措施情况下, 工程属剧烈侵蚀, 而在采取措施情况下, 工程属于轻度土壤侵蚀强度水平, 可减少水土流失量60.2万吨, 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 (2)

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 (2)

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 (2)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海棠湾公园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一座滨海公园,占地面积约为500亩。

目前,公园内设有休闲草坪、儿童游乐场、运动健身区、轮滑公园等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提升海棠湾公园的设施和功能,设计了以下规划方案。

池塘整治和景观设置公园内有两座比较大的池塘,其中一座作为儿童游乐区,另一座长期未整治。

我们将对这座池塘进行疏浚,并在周围设置滨水休闲区和景观绿化带,让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花木和水景,放松身心。

增设沙滩和游泳区海棠湾是著名的海滩旅游胜地,因此我们计划在公园内增设一段沙滩,供游客嬉戏和沐浴。

同时,在海棠湾公园内设立一个游泳区,游泳区内配备救生设施和警示标志,确保游客的安全。

设立健康跑道和健身区为了满足广大居民和健身爱好者的需求,我们将在公园内设立一条健康跑道,跑道长度为3公里,跑道周围将设立健身区和休闲区,便于居民和游客进行健身和休闲。

增设街头运动区和戏水区为了让年轻人和孩子们能够在公园内进行更多的娱乐活动,我们将在公园内增设街头运动区和戏水区。

街头运动区将可供年轻人们进行篮球、足球等运动活动。

戏水区配备艺术喷泉和儿童戏水池,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嬉戏玩水。

设计花园和休闲广场公园将增加花园和休闲广场的设计,增加公园绿化和美观程度,并配备舒适的休闲座椅,供游客休息或观赏花木。

总结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公园设施和功能,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和游客。

我们计划在池塘整治和景观设置、增设沙滩和游泳区、设立健康跑道和健身区、增设街头运动区和戏水区、设计花园和休闲广场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希望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

1 / 1。

海棠湾南区水系一期工程临时河道施工专项方案

海棠湾南区水系一期工程临时河道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第一章临时河道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范围、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范围 (3)1.3编制原则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2.1工程地质 (3)2.2场地水文 (4)2.3工程简介 (5)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6)3.1施工总体部署原则 (6)3.2施工准备工作 (6)3.3施工安排 (7)第四章资源配置 (8)4.1 机械设备配制 (8)4.2劳动力计划 (8)第五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5.1施工现场布置总原则 (8)5.2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9)5.3临时供电系统 (9)5.4施工期间排水和防洪措施 (9)第六章临时河道开挖施工 (9)6.1 陆上开挖 (10)6.2 水下开挖施工 (11)第七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4)7.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4)7.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5)7.3 河道开挖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16)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17)8.1 安全生产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 (17)8.2 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8)8.3 机械设备使用安全保证措施 (18)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9)9.1 组织保证与责任分工 (19)9.2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9)9.3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0)9.4 环保措施 (20)第十章临时河道开挖应急预案 (21)10.1 应急原则 (21)10.2应急预案 (22)第一章临时河道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范围、原则1.1编制依据(1)防洪标准(GB50201-94)(2)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6)《疏浚工程施工规范》(6)三亚市海棠湾南区水系一期工程施工合同(7)三亚市海棠湾南区水系一期工程设计施工图(8)三亚市海棠湾南区水系一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9)三亚市政府现行施工管理相关规定(10)业主召开的相关会议纪要;(11)我公司承建施工的其它水工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一、引言海棠湾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是一处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棠湾的优势,提升其旅游资源价值,特制定了本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基于海棠湾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并开发旅游景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促进海棠湾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打造海棠湾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海棠湾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开发和建设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4.保护和改善海棠湾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5.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规划内容3.1 景区规划根据海棠湾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将景区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1.海滩区:清澈的海水、洁净的沙滩,提供游泳、晒太阳和沙滩活动等。

2.海岛区:规划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海岛,提供浮潜、海钓等活动。

3.滨海公园:建设公园和步行道,供游客散步、观景和休闲等。

4.历史文化区: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

5.娱乐休闲区:规划建设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如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等。

3.2 旅游设施规划为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本规划方案还包括以下设施规划:1.酒店和度假村:在景区内规划建设多个高品质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休闲设施。

2.餐饮设施:在景区内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包括当地特色美食和国际化餐饮服务。

3.商业中心:建设商业中心,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交通设施:修建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3.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保护海棠湾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限制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初设报告

初设报告

11.11958198519921992348 819984851998381199921999101 12019991020013200322003200482357231 21.24.622225.023.135.71961717 1.6197512222331971 812198421111219725219771 321955111960619611019664 19851953195322219592001参数各级频率(%)设计值(m3/s)性质Q Cv Cs/Cv 5 10 20 50 75 90 95 天然情况21.7 0.50 2.0 42.1 36.2 29.9 19.9 13.8 9.46 7.42 扣跨流域引水量18.5 0.50 2.0 35.9 30.9 25.5 17.0 11.7 8.07 6.33雅亮站实测最小流量为0.50m3/s,发生在1980年5月7日,本年流量小于1.5m3/s 60天,1月~5月平均流量仅1.91m3/s。

洪水宁远河流域洪水年内分配与暴雨相应,年内分配不均匀。

据雅亮站1972年~20027月~10月,占84.0%。

洪水过程形状绝大86%以上。

宁远河集水面积小,河床坡度陡,支1 41194619563 31946 3.693 5.0431956 2.523 3.443199919991946164831181956472各级频率(%)设计值项目N n 均值Cv Cs/Cv0.01 0.05 1 2 5 10 20 50Qm(m3/s) 118 32 2120 0.78 3 16900 13900 8350 7100 5450 4220 3030 1550 W24h(108m3) 118 32 0.73 0.78 3 5.83 4.79 2.88 2.45 1.88 1.45 1.04 0.534 W72h(108m3) 118 32 1.00 0.78 3 7.98 6.56 3.94 3.35 2.57 1.99 1.43 0.731大隆坝址及崖城大桥断面设计洪水:依据雅亮站的设计洪水,设计洪峰按面积0.55次方,最大24h洪量、最大72h洪量按面积的0.90次方计算。

工程设计中如何考虑水资源平衡

工程设计中如何考虑水资源平衡
表 1 海棠湾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统计
图 3 水 流 过 程 、 水 灾 害 与 防洪 对 策 关 系 洪
4 1 防洪措 施 的 区域 协调 原则 .
防洪减灾正反两方 面的经验 表明 , 流域 内的某一地 区或 某

河段堤防的设计标准应该 与整 个流域 的防洪标 准相 适应 , 还
如果 片面提高个别 地 区的防洪 标准 , 那么 不仅会造 成资 源
通过水 资源合理配置 , 提高水资源系统的承载能力。
作者 简 介 : 柏 旺 , , 海 市政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总 院 , 士 研 究 生 。 邓 男 上 硕
・ ・
维普资讯
4 流域 防洪减 灾
本世 纪末世界 的几 次特 大洪水 , 促使 人们对 防洪方 略 的反 思 :由控 制洪水 到与洪水协调相处 ” “ 。这就要 求人 们转 变征 服 自然控制洪水 的思维 定式 , 寻求人 与 自然 和谐相处 的防灾减灾 途径 , 支撑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实现 。水流过程 、 洪水灾害与防洪
人类为了 自身生存 与发展 的 目的 , 开发 利用水资 源的规模
已越 来 越 大 , 目标 亦 越 来 越 多 。 水 资 源 系 统 ( 2 是 自然 生 态 环 境 系 统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系 图 )
统的综合体 。水资源系统要保 障的是 : 供 水与需水的动态平 ①
衡 ; 水 环境 恶化 与保 护 的动 态 平 衡 。 ②
5 工程实例
5 1 区域 概况 .
规划 区位 于三亚市海 棠湾镇 东部 , 总人 口约 3 2万 人 。规 .
划区范 围约为 9 .8 7 3
, 系工 程设 计范 围 : 起 九龙港 出海 水 南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中区支河段指状湿地施工勘察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中区支河段指状湿地施工勘察

三亚市海棠湾水系中区(支河段)指状湿地施工勘察1 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为海棠湾水系中区(支河段)指状湿地整治工程,场区分布于洪李村、凤塘村。

我院于2012年07月16日~2012年09月07日进行该地段详细勘察工作,由于详细勘察期间,部分地段施工条件较困难,难于准确到位勘察施工,或钻孔间距过大,现整治施工开挖后,局部地段出现地质异常或陡变现象。

为更好地了解异常地质地段地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对该地段施工手段的应用的选择和预算分析,受三亚中交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现对地质异常地段地质情况进行施工勘察。

本次施工勘察区域共分17个地段,各具体施工位置及施工工作完成情况如下表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1.2.1 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施工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地质异常地段地层的埋藏情况,为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具体依据。

任务要求为查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设计、施工等提供详细的岩土参数,并作出分析、评价,提出相关建议。

1.3 工作量布置、完成工作量及勘察方法1.3.1 工作量布置由于场地分布较广,本次施工勘察分段进行勘探,共分17个地段,勘探孔的数量、位置由甲方根据设计院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布设,拟建工程共布置103个钻孔,设计孔深均为10~20m 。

由于场地存在障碍等原因,本次勘探部分地段不具备条件施工(见表1)。

各地段钻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本次勘探实际完成工作量如下表2:实际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2 1.3.2 勘察工作实施方法本次按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进行,勘察方法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钻探、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和取土、水样进行室内试验等综合方法进行,各项方法的实施均按有关规范严格进行。

1、工程测量:主要系钻孔位置放点和孔口高程测定,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测量仪RTK 进行现场放点。

测量采用海南平面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工程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使用5台XY —1型钻机,采用泥浆护壁及跟管钻进技术,开孔直径Ф110mm,终孔直径Ф91mm,孔斜不超过1度,回次钻探控制在1.5m 以内。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海棠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经市政府同意,对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用地进行调查。

为做好该项土地调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该项目位于海棠区,用地调查面积约1627288平方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具体的土地调查范围四至及坐标详见土地调查红线图。

土地权属(海南三亚平面坐标系)为风塘村委会集体土地约760065平方米、洪李村委会集体土地约2019平方米、龙海村委会集体土地约518197平方米、龙江村委会集体土地约75143平方米、椰林村委会集体土地约10675平方米、庄大村委会集体土地约35311平方米、三亚林场国有土地约174890平方米、市政府土地约2912平方米、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国有土地约47401平方米;土地利用现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农用地约953887平方米(其中沟渠约7492平方米、灌木林地约19526平方米、果园约25035平方米、旱地约9742平方米、坑塘水面约5968平方米、农村道路约27195平方米、其他草地约158740平方米、其他林地约50638平方米、其他园地约20500平方米、乔木林地约105628平方米、设施农用地约250平方米、水田约523173平方米),建设用地约116414平方米(其中城镇村道路用地约119平方米、城镇住宅用地约8735平方米、公路用地约57599平方米、公用设施用地约1587平方米、交通服务场站用地约25193平方米、农村宅基地约20666平方米、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约605平方米、特殊用地约1910平方米);未利用地约556987平方米(其中河流水面约532638平方米、内陆滩涂约24349平方米);该项目用地已纳入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清单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一、总体设计(一)工程概况海棠湾中区水系设计范围:北起风塘路(原4号路),南至海岸路(原D路)之间的中区水系,包括主河道A全长4.81公里(A5+000~A9+806.283)新河道开挖、主河道东岸景观设计,大小龙江塘(6.52公里)以及指状湿地(17.60公里)的现状改造和驳岸防护的设计。

本册图纸主要为主河道A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河道开挖、一、二级挡土墙砌筑、一二级挡土墙间红树林种植及灯光管线预埋等内容。

本项目图纸分册构成:(二)前期工作情况自从2009年3月份以来,我院接受设计委托任务后,迅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拟定了工作计划大纲,并投入项目的准备与筹划工作。

项目组人员经常与业主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并在业主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对水系片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现场踏勘,对该项目进行了建筑材料、植物种植及建设条件等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规划整合意见,我院经过设计修改了多次中区水系景观方案,并及时向业主进行设计汇报,景观方案及岸线处理方案基本得到确认,本次岸线根据景观方案设计汇报的成果进行设计。

(三)总体规划定位海棠湾中区水系包括主河道A、大小龙江塘及指状湿地片区,位于林旺高速联络线北线以北区域,在《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中定位为打造多功能滨海高端品牌休闲度假区,在《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方案设计》(景观篇)定位为“绿色水岸”感受人与自然共生,本岸线设计是原规划和方案的延续、深化。

(四)岸线控制规划定位根据业主设计委托,大小龙江塘及指状湿地设计内容为3.3m高潮位线以下岸线设计及水系整治及开挖。

根据《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在大小龙江塘及指状湿地采用石滩岸线,生态湿地岸线与自然护坡岸线相结合的方式,在主河道两边基本采用自然护坡岸线。

在本次设计中主要内容是中区水系主河道水工部分,根据规划都采用了自然护坡岸线。

(五)景观分区定位根据《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中项目主线海上丝绸之路,中区水系位于甘巴里港(西洋风情),天方港(麦加圣地风情)阿丹港(阿拉伯风情)主线范围。

景观分区根据项目主线分为西洋风情区,麦加圣地风情区,阿拉伯风情区。

本次总体设计根据项目主线和景观分区进行细化和深入。

1、项目主线:海棠湾中区水系项目主线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区水系位于甘巴里港(西洋风情),天方港(麦加圣地风情)阿丹港(阿拉伯风情)主线范围。

景观方案根据主线范围进行延续、深入。

景观方案根据主线范围进行延续、深入。

2、设计理念:①梦幻海棠湾,水上不夜城:提升海棠湾地块价值。

②坚持生态化,自然化,强调整体性:打造精品绿色水岸。

③体现历史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展现民族风情、体现文化内涵。

3、景观设计分区:根据景观设计理念及设计主线将主干河东岸30米景观带分为3个区,西洋风情区,麦加圣地风情区,阿拉伯风情区。

①西洋风情区:以西洋风情为主,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甘巴里港是印度半岛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以三面环海,海水三色而著称。

明永乐六年(1408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曾三次奉使访问这里,其王曾派遣使回访,建立友好;《明史·外国列传》这里译作“甘巴里”,是航海路线上的重要站点。

本次西洋风情区景观设计以此为基本主线。

景观主干道道路线型流畅,在局部设置能够体现西洋气质丝绸广场,节点广场。

木栈道穿插其中,园路环形坡道均为碎石拼接而成,颇具西洋风情。

②麦加圣地风情区: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

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在穆斯林世界,麦加被誉为“诸城之母”。

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上各种拜物教的中心。

郑和曾奉使访问这里,是郑和航海路线上的重要站点。

本次麦加圣地风情区景观设计以此为基本主线。

景观主干道道路线型流畅,在局部设置能够体现麦加圣地风格节点广场和码头,木栈道穿插其中,园路环形坡道均颇具穆斯林风情。

③阿拉伯风情区:本区域包括景观设计只有个码头,根据《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中的项目主线图,在景观设计中将阿丹港(阿拉伯风情)做为基本设计元素。

4、竖向设计(1)总体原则根据现场的勘察和测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造景的需要,在设计上考虑挖河堆山,即用挖主河道的土方来堆地形,工程上土方尽量就地平衡,既节约建设资金,又减少施工环节和时间;景观上可以增加竖向变化,丰富景观层次,使水系的景观空间能比较清晰,顾盼相宜。

(2)竖向设计重点区域①.水生态景观区主河道区重要景点的设计标高(除亲水平台以外)均高于最高洪水位,主河道的平均潮位为1.030m,设计洪水位为2.790~2.820m。

临水步道的标高与平均高潮位相差0.2m,亲切宜人,结合造景观景的需要设置多处亲水平台,满足游人亲水的天性。

②.绿地系统景观区在空旷的绿地空间作微地形,营造错落有致、地形起伏的园林空间,且地形的起伏有助于绿地的自然排水,这样一方面屏蔽沿街的喧闹,为绿地创造安静祥和的气氛,另一方面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要求。

(六)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执行情况1、主河道A河底纵断面坡度、流向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结论参数设计。

2、河道边护岸一级挡土墙及二级挡土墙墙顶高度分别按照三亚海区平均低潮位0.2m及平均高潮位1.8m控制,平面根据景观需要布置,河道通航最小宽度控制为60m。

3、按照可研研究结论,主河道A自然护坡岸线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护岸,两级挡土墙间种植红树林。

二、设计依据1、《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亚市海棠湾管理委员会,2010.11)2、《三亚市海棠湾水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9.12)3、甲方关于三亚市海棠湾中区水系工程景观方案的修改意见4、三亚市海棠湾管理委员会三总师联席会议纪要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6、《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7、《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04)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三、设计概况(一)工程地质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三亚地区在区域地质上属于琼南拱断隆起构造区。

地质构造以华夏纬向构造体系为格架,由华夏、新华夏等构造系复合形成了本区的特征。

勘察区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与海相沉积层所覆盖。

2、区域地震概况三亚地区历史地震最大震级4.1级,震中位于三亚市西北约35km的扎南,震中烈度5度,按《海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

3、工程地质条件在勘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区有两大地貌单元:低山丘陵基岩区(Ⅰ)和平原松散土区(Ⅱ)。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①层中粗砂、第②层含粉细砂、第④层中粗砂及第⑥层粗砂中,为孔隙潜水类型,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及河流或潮水的侧向补给。

勘察期间经测定混合水位埋深为0.20~8.00m,高程0.75~5.58m,地下水水位与潮汐、洪水位关系密切。

中区水系范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等级为无腐蚀性,对钢结构腐蚀等级为弱腐蚀性。

另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等级为无腐蚀性。

(二)航道技术标准1、设计概况中区水系工程主河道A的设计范围为北起风塘路(原4号路),南至海岸路(原D路),(A5+000~A9+806.283),全长4.81公里,现状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利用改造海棠田洋大排沟。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面为北高南低,因此水系工程河道底坡由北向南逐步降低,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成果,最高标高为-1.78m,最低标高为-2.13m。

2、工程等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表2.0.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表2.1.1中的城市等级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海棠湾开发区为中等城市属三等,开发区内的永久防洪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

3、防洪(潮)标准海棠湾规划区设计海棠湾面临外海的沙坝,宜列入海潮的防潮标准,而其开发区内则为内陆防洪标准。

(1)防潮标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设计规范》GB50286-98的防洪标准,查表2.1.1,3级堤防期防洪标准(重现期)为<50,≥30,考虑道海棠湾开发区的重要性,保护创建的国际海岸,宜取上限值50年(重现期)为本工程防洪防潮标准。

水面线计算采用最大洪峰流量遭遇外海50年一遇潮水位最不利工况,各断面流速在0.5~1.556m/s之间,可行性研究报告计算成果见下列各表。

(2)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表2.0.1,本工程防洪标准为50~100年;遵照《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表2.1.2,三等3级主要建筑物其河(江)洪、海潮的防洪标准位重现期为100~50年,海潮20~50年,山洪为10~20年。

考虑到旅游开发区的人口规模,本中区水系防洪标准取选50年重现期。

4、防涝标准原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中未列防涝标准,参照新编《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表2.1.2的防涝标准为10~20年。

海棠湾防涝标准选取20年重现期标准。

选用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24 h排出不成涝,并采用市政部门短历时暴雨1~2年重现期校核。

5、抗震标准三亚地区历史地震最大震级4.1级,震中烈度5度,按《海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

海棠湾旅游开发区的设计基本动加速度为0.05g,相应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6、通航标准(1)通航等级根据总体规划定位海棠湾三大核心功能之一为开发成世界级的游艇休闲度假区,含铁炉港热带游艇港、游艇社区和游艇俱乐部等功能。

规划区内无货运的内河通航要求,主要满足游艇、游船的通航符合总体开发要求。

对于海棠湾和铁炉港外海的船舶均不涉及内河通航要求,可满足外海航行的船舶和游艇。

但其相应的吃水和舷高尺度较大。

铁炉港以北规划水系范围内主要通行游艇和水上巴士,其船舶吨级不大,而目前还没有专门使用游艇、游船的相关通航标准和规定。

参照《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又本水系内又20多座桥梁横跨河道,选用限制性航道尺寸作为参考较为适合。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表3.0.3,中区水系选取航道等级为Ⅶ级,船舶为50吨级。

代表船长25m,船宽5.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